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朝佛教与儒家文化——以北魏佛教公信仰为中心
1
作者 黄心川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公元5-6世纪的北朝是中国民族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则在这时起到了特殊作用.北朝三教以"戎华之争"为特点,佛教一方面反对儒道二家,另一方面又用儒家的"孝"之学说去批评正在进行的灭佛行为.问鼎中原的少... 公元5-6世纪的北朝是中国民族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则在这时起到了特殊作用.北朝三教以"戎华之争"为特点,佛教一方面反对儒道二家,另一方面又用儒家的"孝"之学说去批评正在进行的灭佛行为.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忙着从传统文化到儒家文化的转型,佛教一时成为各民族政权的公信仰,国家建立了僧官管理系统,佛教的回报就是拜佛即拜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佛教 北魏佛教 戎华之争 公信仰
下载PDF
一部南北朝佛教开拓性的力作——读《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
2
作者 李建欣 《佛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336-341,共6页
圣凯教授用功多年、精心结撰的大著《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①终于出版了,可喜可贺!本人并不专门从事南北朝佛教研究,作为一位佛教研究者,想从中国佛教研究史或学术史的角度对于圣凯教授的新著谈几点蜻蜓掠影式的粗浅感受。一、南北朝... 圣凯教授用功多年、精心结撰的大著《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①终于出版了,可喜可贺!本人并不专门从事南北朝佛教研究,作为一位佛教研究者,想从中国佛教研究史或学术史的角度对于圣凯教授的新著谈几点蜻蜓掠影式的粗浅感受。一、南北朝佛教是中国佛教史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时也是难以有所突破的研究领域中国佛教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佛教学的传统之一,而且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1938年北京大学教授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佛教史》的出版,才首次确立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权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地论学派 汤用彤 北朝佛教 汉魏两晋 思想史 学术史 北京大学
下载PDF
甘肃省博物馆藏两件北朝佛教石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红 《丝绸之路》 2004年第S1期31-33,共3页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北朝佛教石刻 禄文造像碑 秦安造像塔
下载PDF
北朝佛教兴起原因及社会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有成 张天平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2,共5页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古代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尊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不断更新变化,为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佛教也因此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巨大反响。另外,这一时期战乱频繁,导致原有的社会结...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古代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尊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不断更新变化,为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佛教也因此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巨大反响。另外,这一时期战乱频繁,导致原有的社会结构解体和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价值观崩塌,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依附,减少痛苦,也开始信仰佛教,由此佛教在北朝时期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佛教兴起以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的语言学、音乐,也对哲学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它为法制注入的平等因素更是促进了传统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佛教 民族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的新阐释对山水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春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5-98,108,共5页
山水艺术的产生与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佛教思想与山水艺术的关联主要体现在"破""立""超越"这3个方面:第一,随着"中道"方法的传入,佛教"空"的思想对一些中国原本的语言符... 山水艺术的产生与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佛教思想与山水艺术的关联主要体现在"破""立""超越"这3个方面:第一,随着"中道"方法的传入,佛教"空"的思想对一些中国原本的语言符号、形象符号进行否定;第二,形而上本体概念的引入与本土的形神结合形成精神本体论,对中国的形神观、时空、天下、世界等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三,顿悟的认识方式对目的与本体的解构,实现了禅意的突破。总之,中国化的佛教对形神思想的再阐释是十分成功的,对我们当今文论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 山水艺术 玄学 形神观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的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6
作者 高晓丽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2-85,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石窟雕塑艺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是从域外雕塑艺术到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也经历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逐渐深入相互渗透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后期隋唐宋进一步演变深化。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石窟雕塑艺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是从域外雕塑艺术到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因此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也经历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逐渐深入相互渗透和发展的过程,并在后期隋唐宋进一步演变深化。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呈现宗教性、人文性和艺术性三位一体的风貌格局,反映了佛教中国化对雕塑艺术形态的深刻影响,也印证了中原文化对外来文明吸收和发展创造的历史进程。探索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呈现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华特定历史时段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文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 宗教性 人文性 艺术性
下载PDF
河南博物院院藏北朝佛教造像
7
作者 袁鹏博 张子伟 《理财(经济)》 2019年第9期14-25,共12页
北朝佛教造像上承魏晋,下启隋唐,在中国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南博物院藏有北魏、东魏、北齐佛教造像,这些造像形象丰富饱满,线条细腻生动,多为北朝佛教造像精品。本文选取几件代表作,以飨读者。
关键词 河南博物院 佛教造像 东魏 北魏 北齐 北朝佛教 隋唐
下载PDF
北朝佛教造像服饰风格探微——以“青州龙兴寺”为中心
8
作者 谢渊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北朝时期,君主为了加强统治,利用佛教倡导的"因果报应"的说法大力宣传"君权神授"。为此,君主斥巨资兴修佛教庙宇,建造佛像。佛教造像的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水平在当时达到新的高度,尤其是佛教造像的服饰风格非常富... 北朝时期,君主为了加强统治,利用佛教倡导的"因果报应"的说法大力宣传"君权神授"。为此,君主斥巨资兴修佛教庙宇,建造佛像。佛教造像的数量、质量以及艺术水平在当时达到新的高度,尤其是佛教造像的服饰风格非常富有特色。以青州龙兴寺为例,浅究北朝佛教艺术发展与造像出土状况、龙兴寺佛教造像"曹衣出水"的服饰艺术风格;以及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佛教 造像服饰 青州龙兴寺 佛教艺术
下载PDF
“本土化”主题的博物馆展示——从近期北朝佛教造像展谈起
9
作者 叶原 杜宇航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34,共2页
北朝佛教造像不仅具备深厚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今天了解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融合的重要图像证据。早在20世纪中叶,敦煌、云冈、龙门等北朝造像中心的佛、菩萨造像便频繁在博物馆中展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田野调查、艺术史研究的深... 北朝佛教造像不仅具备深厚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今天了解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融合的重要图像证据。早在20世纪中叶,敦煌、云冈、龙门等北朝造像中心的佛、菩萨造像便频繁在博物馆中展出。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田野调查、艺术史研究的深入,邺城、太原、天水、青州等区域的各类造像也陆续进入博物馆场域。从近年来博物馆举办的北朝佛教造像展览来看,本土文化融合域外佛教文化要素创制出新造像风格,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风格 北朝时期 艺术史研究 图像证据 菩萨造像 云冈 北朝佛教 佛教文化
原文传递
南北朝佛教唱导的底本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剑平 周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7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南北朝佛教唱导之底本、资料来源、文化背景等情况的考察,重新审视了中古佛教讲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南北朝时代的唱导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导前有备用唱导底本者,他们或遵用别人写就之底本,或于唱导前自己编... 本文通过对南北朝佛教唱导之底本、资料来源、文化背景等情况的考察,重新审视了中古佛教讲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南北朝时代的唱导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导前有备用唱导底本者,他们或遵用别人写就之底本,或于唱导前自己编纂底本。一类是唱导前无唱导底本者,他们属于声、辩、才、博四能兼通者。虽然他们事先不备底本,但是他们唱导时即兴发挥的文学语言被当时的听讲者传抄并形成另一底本,即所谓纪录本。二、唱导文本所采用的资料来源多途,或取自中土经史,或抄自因缘、譬喻经及佛教类书,或录于历代碑文。三、唱导文的生存环境既受到印度因缘譬喻文学的影响,也受到中土于齐梁之世盛行的抄经之风以及作家碑赋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导 底本 碑赋 类书 北朝佛教
原文传递
北朝时期佛教石窟艺术样式的西传及其流变的区域性特征——以麦积山第127窟与莫高窟第249、285窟的比较研究为中心 被引量:15
11
作者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106,共21页
本文以麦积山西魏第127窟和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285窟为讨论的主要对象,在二地同时期石窟艺术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朝时期佛教石窟艺术样式的西传及其流变的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 北朝佛教石窟 样式 区域性特征
下载PDF
儒道思想文化对北朝莫高窟佛教艺术的渗透
12
作者 徐玉琼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1期88-89,共2页
外来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初传中国,与其本土思想及审美风尚产生冲突,为顺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一方面依附于道教,一方面修改与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相违背的教义。在漫长的斗争、融合的过程里,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亦开始对佛教及佛教... 外来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初传中国,与其本土思想及审美风尚产生冲突,为顺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一方面依附于道教,一方面修改与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相违背的教义。在漫长的斗争、融合的过程里,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亦开始对佛教及佛教艺术不断地渗透,同时反映在北朝莫高窟佛教艺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道思想文化 北朝佛教艺术 莫高窟 渗透
下载PDF
北朝佛教刻经及其书法概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赖非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十六国北朝佛教刻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分布各有重点。第一阶段:西秦——北魏太平真君时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一带。第二阶段:北魏熙平间——东魏末。主要分布在中原一带,山东地区也有出现。第三阶段:北齐天保间——河清间,主要分布在... 十六国北朝佛教刻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分布各有重点。第一阶段:西秦——北魏太平真君时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一带。第二阶段:北魏熙平间——东魏末。主要分布在中原一带,山东地区也有出现。第三阶段:北齐天保间——河清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东。第四阶段:北齐天统间——北周末。主要分布在邺都近畿、泰峰山区。经文的书写与刊刻大多在寺院中或其附近完成,其书风既呈相对独立的体系,又与社会上的书法演变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北朝佛教刻经 分期 分布 书法
原文传递
刻工群体与北朝佛教铭刻——以《杨大眼造像记》的刊刻为例
14
作者 吴宗阳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75,共11页
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北朝佛教铭刻和《杨大眼造像记》艺术风格的关系,得到了它与北朝写经、北朝佛教铭刻风格的用笔、字形的联系,而后结合分析佛教铭刻刻工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论述了刻工呈现出此作品的原因。
关键词 刻工 北朝佛教铭刻 杨大眼造像记
原文传递
北朝佛教造像碑与佛教之本土化迹象初探——以台北历史博物馆藏之张解等造佛七尊像碑为例
15
作者 苏原裕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9-31,共13页
任何一宗教在跨越种族、地域间弘传,定会与当地之异质文化产生相互的碰撞与冲击,在此互相冲撞之中,不仅会产生抗拒与排斥,同时也会不断学习与成长,修正、改变自己以对抗异质文化之中原本存在之文化与信仰之抗拒与排斥,并尽可能地调整自... 任何一宗教在跨越种族、地域间弘传,定会与当地之异质文化产生相互的碰撞与冲击,在此互相冲撞之中,不仅会产生抗拒与排斥,同时也会不断学习与成长,修正、改变自己以对抗异质文化之中原本存在之文化与信仰之抗拒与排斥,并尽可能地调整自己原来之型态、方式,以适应所欲进入之文化中人们的生活习俗,如此才有可能打入,进而生存、生根、发展、茁壮、成长。公元一世纪末起,发源于印度之佛教,历经数千里路,"远传"至中土,由西域侨民之间,逐渐扩散开来,又适逢中土政治动荡、社会不安、藉以维持社会安定之儒家传统思想、信仰的崩解,佛教借着某些教义与本土之道家思想相近之处,敲开了玄谈之门,搭着"格义"之车闯进了中土精英集团社群,开拓出隋唐之本土义理、教派之发展。另一方面趁此五胡乱华、政治动乱之际,具神通、异术之梵僧,也结合了本土之神仙、祭祀之信仰,打入了基层民众之生活中,开展了佛教之普化信仰。华北各地民间形成了众多的社邑、义邑组织,如此双管齐下,逐渐地形成了与原先之印度佛教,有显著的差异之"本土化"佛教。今日所流传下来的以汉语经典为主轴之"汉传佛教",即为佛教在汉地经长时间不断的"本土化"的结果,本文以北朝时期,佛教造像碑,在这样的"本土化"作用下,所显现出的一些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佛教 造像碑 本土化
原文传递
青州市博物馆藏北朝纪年佛教造像
16
作者 付卫杰 贺艳梅 《理财(经济)》 2021年第4期21-27,共7页
青州市博物馆藏北朝佛教雕塑丰富,造像材质多样,雕刻技法精湛,艺术风格独特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馆藏造像虽数量可观,但少有纪年造像,这无疑加大了对该区域佛教造像进行研究的阻力。也正因为如此,北朝的纪年佛教造像就显得弥足珍贵。
关键词 佛教造像 雕刻技法 青州市博物馆 风格独特 北朝佛教 纪年
下载PDF
4〜6世纪民族融合、文化融汇视域下,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贡献——读《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有感
17
作者 田健 《中国佛学》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是对黄崑威先生的著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的评述。
关键词 《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 佛教中国化 黄崑威
下载PDF
北魏世宗高皇后出俗为尼考——兼谈北朝后妃出家与宫廷政争 被引量:6
18
作者 石少欣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后妃出家是北朝佛教的一大特色,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我们客观认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后妃出家的原因,史书往往语焉不详,本文选择传记铭文材料兼具的北魏宣武帝皇后高氏为例,剖析铭文... 后妃出家是北朝佛教的一大特色,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我们客观认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后妃出家的原因,史书往往语焉不详,本文选择传记铭文材料兼具的北魏宣武帝皇后高氏为例,剖析铭文中陈述其出家原因"志愿道门"背后惨烈的宫廷政争事件,以揭示比丘尼的出现为政治斗争所提供的方便。这也是现实中的中国佛教所具备的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太后 出后为尼 志愿道门 宫廷政争 北朝佛教
下载PDF
《アジア仏教美術論集·東アジアⅠ·後漢·三國·南北朝》
19
作者 陳志遠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2年第1期453-457,共5页
(濱田瑞美責任編集,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7年5月,582頁)本書是宫治昭等人主編策劃的《亞洲佛教美術史論集》叢書(共12卷)的第6卷,時段包括佛教初傳至南北朝末期將近六個世紀。全書分爲四個部分,本卷責編濱田瑞美撰寫的總論《後漢... (濱田瑞美責任編集,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7年5月,582頁)本書是宫治昭等人主編策劃的《亞洲佛教美術史論集》叢書(共12卷)的第6卷,時段包括佛教初傳至南北朝末期將近六個世紀。全書分爲四個部分,本卷責編濱田瑞美撰寫的總論《後漢至南北朝的佛教美術——佛教的受容與佛像的形態》,除了介紹相關歷史背景和書中各篇要旨以外,還結合學界的研究,對這一時期佛教美術與本土思想傳統的互動,皇帝權力對佛教藝術的影響,南、北朝佛教美術的競争與滲透等重要問題做了闡述。第一部分“佛教受容早期的佛教美術”,涉及的時段大概是兩漢之際(公元前後)至十六國時期(4—5世紀之交)。佛教向漢地初傳,也正是印度本土作爲崇拜對象的佛像肇端時期,造像行爲與中國本土藝術傳統的調適成爲這一時期的重要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本土 田瑞 佛像 北朝 北朝佛教
下载PDF
浅论南北传佛教团结趋势
20
作者 张雯 《神州》 2019年第19期10-10,共1页
目前亚洲佛教主要分为南传、北传和藏传三大佛教体系,在文化历史长河中,佛教推动了亚洲文明的发展,更成为亚洲文化中耀眼的结晶。随着社会变迁,南北传佛教以云南为中心,交流越来越紧密,文化体系相互交融,碰撞出令人振奋的火花。南北传... 目前亚洲佛教主要分为南传、北传和藏传三大佛教体系,在文化历史长河中,佛教推动了亚洲文明的发展,更成为亚洲文化中耀眼的结晶。随着社会变迁,南北传佛教以云南为中心,交流越来越紧密,文化体系相互交融,碰撞出令人振奋的火花。南北传佛教之间的交流,不单是完善两教文化内涵,促进两教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佛教 团结 异同 “一带一路”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