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武夷上水桥萤石矿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成因:来自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制约
1
作者 曾祥辉 孟德磊 +2 位作者 曾闰灵 蒋起保 欧阳永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76,共18页
上水桥萤石矿是北武夷地区近些年来新探明的一处极具开采前景的中型萤石矿床,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极为薄弱。该项工作以矿区赋矿岩体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 上水桥萤石矿是北武夷地区近些年来新探明的一处极具开采前景的中型萤石矿床,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极为薄弱。该项工作以矿区赋矿岩体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上水桥黑云母石英二长岩成岩年龄为235~236 Ma,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富碱、贫磷钛的特征,具有较高的σ值(2.59~3.61)和偏低的A/CNK值(0.96~1.16),属钾玄质、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方面,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LREE,亏损Ba、Sr、Nb、Ta、P、Ti、HREE等元素,同时整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含量(ΣREE=356×10^(-6)~448×10^(-6))和弱负铕异常(Eu/Eu*=0.61~0.76)。此外,岩石整体具有较高的Zr+Nb+Ce+Y含量(381×10^(-6)~546×10^(-6))和Ga/Al比值(10^(4)×Ga/Al=2.60~3.07),以及较低的Rb/Sr(0.31~0.82)、Rb/Ba(0.11~0.18)和TFeO/MgO比值(2.02~2.22),属后造山型(PA型)铝质A型花岗岩。综合地球化学投图判别结果及区域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特征,文章认为上水桥矿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可能为多板块汇聚模式下陆内造山作用末期后造山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成矿阶段岩石中黑云母的水解及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作用可能为萤石成矿提供F和Ca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上水桥萤石矿 印支期 铝质A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北武夷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余心起 吴淦国 +3 位作者 张达 狄永军 代堰锫 邱骏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7-1677,共11页
北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而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深刻影响着矿床的成生与保存。区域性推覆构造是成矿前、成矿期还是成矿后的构造,其精细结构特征如何,是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如果是破矿作用,是否造成矿体重复增大或... 北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分布广泛,而广泛发育的推覆构造深刻影响着矿床的成生与保存。区域性推覆构造是成矿前、成矿期还是成矿后的构造,其精细结构特征如何,是否具有控岩控矿作用,如果是破矿作用,是否造成矿体重复增大或者隐伏、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质找矿的效果。建议开展面积性、追索性的路线地质调查,查明逆冲推覆构造的区域分布、不同单元的产状和构造样式,分别采用40Ar-39Ar和Re-Os定年技术测定推覆构造和矿体的形成时代,结合定量化分析及精细构造解析,研究构造与矿床的成生联系,预测隐伏矿体可能的位置,进而为北武夷地区寻找隐伏矿床和扩大矿床远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40Ar-^39Ar测年 Re—Os定年 控矿 破矿 北武夷地区
下载PDF
北武夷蔡家坪铅锌矿床硫化物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11
3
作者 代堰锫 余心起 +4 位作者 吴淦国 李春麟 邱骏挺 张家菁 罗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38,共18页
北武夷蔡家坪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水北组(J1s)、漳平组(J2z)砂岩,铅锌矿体多产在断裂旁侧破碎带及流纹斑岩与砂岩接触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区主要金... 北武夷蔡家坪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铅锌矿床。矿床赋矿围岩为侏罗系水北组(J1s)、漳平组(J2z)砂岩,铅锌矿体多产在断裂旁侧破碎带及流纹斑岩与砂岩接触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区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细致研究。初步将成矿过程划分为沉积成矿期、岩浆热液期与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包括中、高温黄铁矿-闪锌矿阶段,中低温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岩阶段。中、高温黄铁矿-闪锌矿阶段以中粗粒半自形-自形黄铁矿与富铁闪锌矿组合为特征,反映了较高的形成温度,具绿帘石化蚀变。中、低温石英-硫化物阶段属主成矿阶段,主要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电子探针数据表明: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硫源越来越匮乏。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岩浆热液作用主导矿区成矿,并且可能有层控作用、沉积变质作用参与成矿,矿床具有多成因叠加的特点。矿体呈顺层与切层两种产状也表明,铅锌矿体成因类型为非单一型。硫同位素分析表明,矿区的硫主要是岩浆来源,有深源岩浆的参与,并且成矿物质沉淀时已基本达到硫同位素平衡。据绿泥石温度计、Cd元素地质温度计、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的成矿温度为292.3-490.6℃,成矿温度属中高温范畴,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一致。野外调查结果显示,矿区F4断裂为破矿构造,断裂带内长英质脉体钾长石40Ar/39Ar年龄暗示铅锌矿体成矿时代应早于(120±4)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蔡家坪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为120-138 Ma,与华南地区伸展成矿阶段对应。综合分析认为,蔡家坪铅锌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岩浆热液作用主导成矿,并且存在层控作用、沉积变质作用共同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特征 成因类型 地质温度计 断裂40↑Ar/39↑Ar年龄 蔡家坪铅锌矿床 北武夷地区
下载PDF
北武夷生米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罗平 吴淦国 +3 位作者 张达 狄永军 王长明 王永庆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349-362,共14页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 生米坑铅锌矿床位于北武夷中生代火山岩带的黄岗山火山盆地内,已知铅锌矿体呈脉状产于侏罗系上统鹅湖岭组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的断裂内,或呈细脉——浸染状分布于钾质粗面斑岩内,发育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等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火山——侵入岩属于贫钠富钾的S型花岗岩,其ω(SiO2)值为62.42%~78.02%、ω(K2O+Na2O)值为7.66%~9.13%、ω(K2O)/ω(Na2O)比值为1.18~2.62、里特曼指数艿为1.67~3.78;矿区岩石LREE/HREE比值平均为10.94×10^-6,属于轻稀土富集型;Eu普遍亏损,特别是熔结凝灰岩、黑云母花岗岩δEu〈0.31,表明经历了显著的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自早至晚主阶段岩浆活动稀土总量逐渐降低。从∑REE总量值、δEu值、地球化学参数及标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看,生米坑铅锌矿化蚀变岩与钾质粗面斑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钾质粗面斑岩锆石(SHRIMP)年龄138.3±1.4Ma,表明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白垩纪早期,矿床成因类型属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钾质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北武夷生米坑
下载PDF
北武夷王坞矿区花斑岩与钼矿的关系:来自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的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娟娟 狄永军 +7 位作者 魏英文 张达 罗平 罗国辉 秦晓峰 董越 杨秋 陈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8,共10页
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并正在勘查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获得矿区中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花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8)Ma(MSWD=1.4)... 王坞钼铜矿床是北武夷地区近年来发现并正在勘查的具大型规模以上潜力的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获得矿区中与钼矿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花斑岩脉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7.5±1.8)Ma(MSWD=1.4),说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通过辉钼矿Re-Os法测年,获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53.7±3.2)Ma(MSWD=3.9),说明钼矿形成于晚侏罗世。因此,花斑岩脉的成岩时代远远晚于钼矿成矿时代,表明两者无成因联系。通过对比邻区矿床成矿特征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推断王坞矿区成钼岩体为酸性花岗斑岩或黑云母花岗岩,位于南东方向深部,深部找矿前景较好。北武夷地区中生代主要成钼时期为晚侏罗世早期(155 Ma±)和早白垩世早期(135 Ma±),该时期钼铜矿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弧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定年 锆石U-PB定年 辉钼矿 花斑岩 王坞 北武夷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山高家山铜钼矿含矿岩体的特征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圣华 唐峰林 +2 位作者 黄新曙 邱文江 袁振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北武夷山地区高家山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对接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的南侧,前人获得与成矿有关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K-Ar法同位素年龄为63.6Ma、84.7Ma。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侵入于正长斑岩、花... 北武夷山地区高家山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对接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的南侧,前人获得与成矿有关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体的K-Ar法同位素年龄为63.6Ma、84.7Ma。本文对与成矿有关的正长斑岩和侵入于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中的闪长玢岩分别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232.7±0.6Ma和219.6±1.5Ma,属印支期。通过分析矿石的氧、硫同位素和成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认为高家山铜钼矿床与印支期富碱性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因此,成矿岩体年龄间接地反映了本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提供了北武夷山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的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成矿岩体 高家山 北武夷
下载PDF
北武夷梁家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德来 张家菁 +3 位作者 华荣辉 李伯春 秦志刚 秦梅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铜多金属矿 控矿因素 北武夷 梁家
下载PDF
北武夷地区铜多金属矿时空分布及成矿亚带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家菁 黄安杰 +1 位作者 王永庆 魏英文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北武夷地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部北武夷地区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北武夷山主山脉为中亚带,以其为中心具南北两侧近对称的矿产分布规律。北成矿亚带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 北武夷地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部北武夷地区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北武夷山主山脉为中亚带,以其为中心具南北两侧近对称的矿产分布规律。北成矿亚带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之南拼贴带上,在北武夷地区为铁砂街—西裘铜成矿亚带;南成矿亚带则由中南武夷与北武夷分界线的深大断裂(南平—宁化断裂)控制的行洛坑—西坑钨铌钽成矿亚带;北成矿亚带与南成矿亚带之间与武夷山主脉之间分别为铅山—江山成矿亚带、广昌—建阳成矿亚带,具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后者有找寻"永平式"铜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成矿亚带 北武夷地区 闽浙赣
下载PDF
“511”综合找矿方法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以北武夷篁碧-梨子坑铅锌银铜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平 吴淦国 +3 位作者 张达 狄永军 祝平俊 余心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在北武夷篁碧——梨子坑中生代火岩区通过1∶20万铅锌银铜成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后,运用“511”综合找矿方法开展异常查证、普查及勘查工作。其基本步骤为首先布置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以分解区域异常,逐步缩小找矿靶区,查找... 在北武夷篁碧——梨子坑中生代火岩区通过1∶20万铅锌银铜成矿预测优选找矿靶区后,运用“511”综合找矿方法开展异常查证、普查及勘查工作。其基本步骤为首先布置1∶50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以分解区域异常,逐步缩小找矿靶区,查找成矿有利地段;然后布置1∶10000-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次生异常,并查清致矿异常源,追踪矿化线索;最后展开1∶10000-1∶25000地质填图,并施工地表槽探、浅部坑探、中深部钻探等,最终发现生米坑、蔡家坪、金竹坪等找矿前景巨大的铅锌银铜钼矿区,找矿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银铜 找矿靶区 “511”综合找矿方法 找矿效果 北武夷
下载PDF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水保 毛大华 +3 位作者 狄永军 魏英文 罗平 李伯春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年第3期152-157,共6页
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 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ΣREE)值为76.28×10-6~222.54×10-6,ω(ΣLREE/Σ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斑岩 铅锌矿 梨子坑火山盆地 北武夷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地区早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滔 江官军 +1 位作者 贺海根 李海东 《矿产与地质》 2015年第3期328-333,共6页
在华南大陆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年代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该区的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岩浆岩的时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机制与成矿、矿产分布规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几年来该区在... 在华南大陆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年代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该区的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从成矿系列的划分、成矿岩浆岩的时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机制与成矿、矿产分布规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几年来该区在早燕山时期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的相关进展。发现在宏观区域上华南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被划分为了新的五个成矿系列,而江西北武夷地区属第五系列,为武夷―云开成矿带中在印支-燕山期与混合花岗岩、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列;随着测年技术及方法的提升,成矿岩浆岩时代的厘定也更加精准;早燕山期的主要矿化类型为岩浆热液型和斑岩型两种,其成矿物质可能起源于同一源区,并受到了构造环境边界及多期次动力学活动的制约;矿产分布规律已越发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燕山期 岩浆作用 构造环境 北武夷地区 江西
下载PDF
北武夷长寿源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平 魏英文 王永庆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5年第1期33-42,共10页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 长寿源银铅(锌)矿区位于武夷隆起北侧。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洪山组上段的层间破碎带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沿走向具尖灭再现、膨大缩小特征,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份分布较均匀。矿体产状:倾向177-196°,倾角61-75°,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构造以脉状、网脉状、块状构造为主。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有方铅矿、深红银矿、辉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金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萤石化、高岭土化等。矿床属于层间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银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破碎带 银铅(锌)矿 热液交代 长寿源 北武夷
下载PDF
北武夷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德来 华荣辉 李伯春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年第4期279-288,共10页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间破碎带...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铜多金属矿 找矿方向 北武夷 陈坊
下载PDF
北武夷天华山盆地形成时限的约束:来自火山岩的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慧敏 何细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35-636,共2页
北武夷山火山岩带是受北武夷山东西向基底隆起控制的一条重要的火山岩带,该带中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的火山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发育众多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金属矿床,构成了北武夷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华盆地中... 北武夷山火山岩带是受北武夷山东西向基底隆起控制的一条重要的火山岩带,该带中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的火山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发育众多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金属矿床,构成了北武夷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华盆地中的冷水坑矿田是一个超大型银、铅、锌矿田,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中火山岩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火山岩地层 火山盆地 鹅湖岭组 断陷盆地 燕山期岩浆活动 火山岩带 冷水坑 晶屑凝灰岩 花岗斑岩
下载PDF
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萤石矿资源潜力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斌 郑忠超 +1 位作者 钟锐 王敏 《中国金属通报》 2018年第4期260-260,262,共2页
根据怀玉山-北武夷山地区已知的矿点分布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点)基本分布于灵山—大茅山成矿远景区和天柱山—铜钹山成矿远景区。该地区有丰富萤石矿资源,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 怀玉山-北武夷 萤石 矿(化)点 资源潜力
下载PDF
北武夷资溪-光泽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对确定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活动时空分布与形成环境的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覃晓云 李武显 +2 位作者 岑涛 吕璞良 陶继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76,共15页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资溪-光泽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资溪岩体的年龄为236~238 Ma。结合收集的华南内陆地区已有的印支期岩浆岩的年龄资料,观察其年龄在SE-NW向和SW-NE向的时空变化情况,发现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年龄分布...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资溪-光泽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获得资溪岩体的年龄为236~238 Ma。结合收集的华南内陆地区已有的印支期岩浆岩的年龄资料,观察其年龄在SE-NW向和SW-NE向的时空变化情况,发现华南内陆印支期岩浆岩年龄分布具有从东南沿海到北西内陆地区呈逐渐年轻的趋势,而在大致沿武夷山走向的南西到北东方向上呈宽阔的近水平的线性分布趋势。印支期沿海岩浆弧在~260 Ma消失20 Ma之后,~240 Ma在距离海沟大约400~500 km的武夷山地区大规模出现,是水平俯冲造成的华南内陆新生岩浆弧形成,类似于新生代北美拉拉米造山和墨西哥中部的水平俯冲情况。由于加厚的中、下地壳温度较高,少量水平俯冲前端脱水形成的地幔岩浆侵入中、下地壳,带来的热很容易造成中、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北武夷地区大量印支期花岗质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花岗岩 印支期 新生岩浆弧 华南内陆
下载PDF
北武夷永平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初析
17
作者 魏英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5期161-162,共2页
永平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夏板块北缘,系永平—石塘推覆构造的前缘逆冲带组成部分,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新元古界及石炭系—三叠系,推覆方向由南东向北西。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动力来... 永平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夏板块北缘,系永平—石塘推覆构造的前缘逆冲带组成部分,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新元古界及石炭系—三叠系,推覆方向由南东向北西。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动力来源可能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北武夷 江西永平
下载PDF
北武夷葛山坞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康东 吴德来 +2 位作者 华嵘辉 秦志刚 徐庆胜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葛山坞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十九个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萤石、叶腊石、石墨等非金属矿床及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葛山坞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北武夷地区下一步寻找萤石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武夷 葛山坞 萤石矿 成因探讨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地区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德保 聂水龙 陈军元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年第S01期61-66,共6页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江西北武夷地区的弋阳县南部、贵溪市南部、金溪县东部、南城县东北部和资溪县的西北部陆续发现了一批晶质石墨矿点。通过对北武夷地区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北武夷地区晶质石墨矿属区域变质型,赋矿层...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江西北武夷地区的弋阳县南部、贵溪市南部、金溪县东部、南城县东北部和资溪县的西北部陆续发现了一批晶质石墨矿点。通过对北武夷地区晶质石墨矿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北武夷地区晶质石墨矿属区域变质型,赋矿层位为下寒武统外管坑组。矿床的形成与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热液变质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北武夷 晶质石墨矿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北武夷山—怀玉山地区萤石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德保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z1期67-71,共5页
北武夷山—怀玉山地区萤石资源丰富,成矿条件好,但地质工作程度低。通过对矿山调查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萤石找矿方向,即磨盘山—葛源成矿区、怀玉山成矿区、英将—关里成矿区、太源—岭底成矿区。
关键词 怀玉山-北武夷 萤石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