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宁北禅寺宗教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与开发
1
作者 张翠丽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2年第4期8-8,47,共2页
宗教旅游作为旅游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验的要求相对其他的旅游形式,要求更高。该文在体验理论的指导下,对西宁北禅寺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以北山道教文化为核心,对西宁北山北禅寺景区进行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延伸开发,为其提... 宗教旅游作为旅游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验的要求相对其他的旅游形式,要求更高。该文在体验理论的指导下,对西宁北禅寺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以北山道教文化为核心,对西宁北山北禅寺景区进行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延伸开发,为其提升景区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性旅游 北禅寺 旅游产品
下载PDF
北禅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宝贵遗产
2
作者 张胜邦 《生态文明世界》 2015年第2期66-73,7,共9页
在我国古丝绸之路南线,坐落着青海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宗教建筑——北禅寺。寺庙依雅丹地貌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悬空设立,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与殿宇楼阁相连的“九窟十八洞”、具有晚唐遗风的洞壁绘画、顺地貌造型... 在我国古丝绸之路南线,坐落着青海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宗教建筑——北禅寺。寺庙依雅丹地貌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悬空设立,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与殿宇楼阁相连的“九窟十八洞”、具有晚唐遗风的洞壁绘画、顺地貌造型之势精心雕凿的露天大佛……堪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禅寺 十八洞 土楼山
原文传递
郭从道生平事迹与文学交游考
3
作者 温虎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6-31,共6页
郭执中是北宋党人碑成员之一,因元祐党人斗争而避居徽县,郭氏一门是徽县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郭从道是郭执中八世孙,历任大名府通判、山西应州知州、潞安府同知、顺德府同知、贵州按察(司)兵备佥事。其修长城、建北禅院、修徽郡志以及... 郭执中是北宋党人碑成员之一,因元祐党人斗争而避居徽县,郭氏一门是徽县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郭从道是郭执中八世孙,历任大名府通判、山西应州知州、潞安府同知、顺德府同知、贵州按察(司)兵备佥事。其修长城、建北禅院、修徽郡志以及文学交游等事迹散见于各种地方志中,郭从道以忠孝传家,普化文教,为巩固边关、教化乡党以及振兴郭氏家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从道 长城 北禅寺 徽郡志 文学交游
下载PDF
溯源青海 高原之珠 行游塞上 七彩宁夏——青海、宁夏部分旅游景点展示
4
作者 张炎 《大陆桥视野》 2005年第2期50-57,共8页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宏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宏伟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它的周长360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宁夏 旅游景点 青海湖 可可西里 塔尔寺 北禅寺
下载PDF
烟雨北山
5
作者 王祥奎 《意林文汇》 2019年第11期68-69,共2页
老早就听说了古城西宁烟雨北山的神奇。坐落在北山的土楼观,自东汉以来,就是古城周边民众进香的宗教圣地,在青海高原民众心目中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情结。烟雨北山,虽海拔只有2400多米,但由于千百年的风剥雨蚀,造就山崖层叠,或状层... 老早就听说了古城西宁烟雨北山的神奇。坐落在北山的土楼观,自东汉以来,就是古城周边民众进香的宗教圣地,在青海高原民众心目中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情结。烟雨北山,虽海拔只有2400多米,但由于千百年的风剥雨蚀,造就山崖层叠,或状层楼迭起,或宝塔凌空,故有'在崖立如浮屠状,挺秀而独危'之描述,进而得名'土楼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北禅寺 土楼山 青海高原 关云长
原文传递
环绕福州的四禅寺
6
作者 孙源智 《闽都文化》 2016年第4期38-44,共7页
福州古城自汉初闽越国建都,历经2200余年的岁月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福州城内外存在着的大量寺院,使佛教文化成为福州最为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寺院都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既是人们宗教活... 福州古城自汉初闽越国建都,历经2200余年的岁月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福州城内外存在着的大量寺院,使佛教文化成为福州最为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寺院都成为福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既是人们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参与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寺院的兴衰与福州城市变迁之间也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在这之中,位于福州城东、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禅寺 福州城 城市发展 禅寺 北禅寺 城市变迁 禅寺 宗教活动 城市格局 历史时期
原文传递
集部之学与经世致用——窦警凡《历朝文学史》评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彦妮 《书城》 2013年第5期27-35,共9页
窦士镛(?-1909),字晓湘,号警凡,无锡人。他的《历朝文学史》一书常常作为早期的文学史教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吴瀛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四年十二月六日第七版上写过一篇《中国第一部文学史》,专门介绍窦氏:(窦警凡)出身富庶之... 窦士镛(?-1909),字晓湘,号警凡,无锡人。他的《历朝文学史》一书常常作为早期的文学史教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吴瀛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二○○四年十二月六日第七版上写过一篇《中国第一部文学史》,专门介绍窦氏:(窦警凡)出身富庶之家,藏书颇丰,生前教书为业,腹笥富赡,有"大师"之称。家居北禅寺巷,少小读书聪敏,太平天国时代,避居乡区八士桥,后又转往苏北居住。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拣选知县,光绪六年(1880年)大挑二等,光绪十四年劝赈救灾,内保加同知县,声誉甚好。北游山东、燕云,结识学问名家,多所请益,见识广传,后又南走瓯越,游福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北禅寺 小说文体 学史 东华录 又南 无锡人 光绪十四年 中国文学 光绪六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