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秦岭东段晶质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1
作者 严鹏程 寿立永 +1 位作者 杨联涛 尚凯凯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6期1210-1220,共11页
北秦岭东段石墨矿是近年来陕西省新发现的大中型优质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床矿产地。矿体赋存于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位特征。含矿岩石以石墨大理岩、石墨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石墨矿物呈浸染状集合体产出,鳞片片径... 北秦岭东段石墨矿是近年来陕西省新发现的大中型优质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床矿产地。矿体赋存于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地层中,具有明显的层位特征。含矿岩石以石墨大理岩、石墨片麻岩、石墨石英片岩为主,石墨矿物呈浸染状集合体产出,鳞片片径大多大于0.147 mm,以正目石墨为主。本文通过变质岩原岩恢复、石墨碳质来源、成岩成矿环境等角度,对研究区晶质石墨矿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研究区δ^(13)C具有中间碳同位素特征,为有机物在还原环境下分解不彻底造成,其碳质来源于元古代沉积的含碳有机质。石墨矿品位及其分布主要与沉积相有关,推测晶质石墨由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钙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有机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变质形成。北秦岭东段晶质石墨矿为沉积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秦岭岩群 雁岭沟岩组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秦岭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唐藏石英闪长岩岩体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2
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4 位作者 王洪亮 王宗起 曾佐勋 王超 李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2,共8页
在对陕西宝鸡一带进行地质大调查时,发现北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利用阴极发光、LA-ICPMS方法对唐藏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进行了U-Pb测年,所选锆石晶体均呈长柱状,振荡环带发育,Th/U=0.33~1.10,为典... 在对陕西宝鸡一带进行地质大调查时,发现北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利用阴极发光、LA-ICPMS方法对唐藏石英闪长岩的单颗粒锆石进行了U-Pb测年,所选锆石晶体均呈长柱状,振荡环带发育,Th/U=0.33~1.10,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测试的29个样品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4.0±1.7)Ma,各测点206Pb/238U表面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近于一致,因此,这一数值代表岩浆生成年龄。结合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代表洋壳残片的关子镇、岩湾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说明早古生代古秦岭丹凤洋沿商丹带一线向北发生俯冲消减作用,(454.0±1.7)Ma可能代表俯冲消减的初始时期。研究结果为北秦岭早古生代造山作用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及大陆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埃达克岩 LA—ICPMS测年 唐藏石英闪长岩体 秦岭西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4 位作者 王洪亮 王宗起 曾佐勋 李平 王超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侵入于丹凤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形成时代为454Ma。该岩体SiO2=62.02%~64.26%;Al2O3=16.55%~17.45%,MgO=1.71%~2.0... 唐藏石英闪长岩体出露于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侵入于丹凤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中,主要矿物组成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等,形成时代为454Ma。该岩体SiO2=62.02%~64.26%;Al2O3=16.55%~17.45%,MgO=1.71%~2.09%,Sr=(1069-1296)×10^-6(〉400×10^-6),Y=(11.6~13.81)×10^-6(〈18×10^-6),Yb=(0.96~1.14)×10^-6(〈1.9×10^-6),Sr/Y=80.98~108.19(〉40),稀土总量(∑REE=217.88×10^-6~355.07×10^-6)较高,LREE强烈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LREE/HREE=17.72~25.82;LaN/Yb74=44.56~53.85;δEu=0.82~1.0),显示出典型埃达克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在以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分布图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Th、Rb、Ba、Sr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a、Nb、Y、Yb等较相邻元素相对亏损,微量元素曲线分布形式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典型地区埃达克岩分布形式一致。研究表明,该岩体Na2O=4.99%~6.91%,Na2O-2〉K2O,Mg#=0.59~0.63,A/CNK=0.82~1.01,σ=4.24~2.24,为富钠偏铝质高镁埃达克岩。唐藏埃达克岩体岩浆源于早古生代秦岭商丹洋向北俯冲消减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反应。北秦岭早古生代埃达克岩的确定为探讨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石英闪长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秦岭西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岩湾加里东期碰撞型侵入体形成时代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洪亮 徐学义 +5 位作者 陈隽璐 孙勇 李万忠 李平 李婷 张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364,共12页
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商丹断裂带北侧岩湾一带分布的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以含富铝的石榴石、白云母等矿物为特征,属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MPG);SiO2含量为73.39%~74.4%,Na2O/K2O小于1,A/CNK(分子比)为1.07~1.18,里特曼指数(δ)为2.02~2.... 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商丹断裂带北侧岩湾一带分布的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以含富铝的石榴石、白云母等矿物为特征,属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MPG);SiO2含量为73.39%~74.4%,Na2O/K2O小于1,A/CNK(分子比)为1.07~1.18,里特曼指数(δ)为2.02~2.15,CIPW标准矿物中出现刚玉(C),具强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稀土总量为121×10-6~151×10-6,轻重稀土比值为14.91~21,δEu为0.55~0.74,为δEu负异常明显的右倾型稀土分配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洋脊花岗岩标准化形式及各类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均显示其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为大陆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4.3±1.9Ma,属末志留世晚期,该侵入体应是早古生代晚期加里东运动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其形成时代(414.3±1.9Ma)结合同一地区红花铺俯冲型侵入体出现相近的变质锆石的年龄(413.5±1.3Ma),较精确地约束了北秦岭西段加里东运动碰撞造山的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 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 LA-ICP-MS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加里东运动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凤县地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超 张亚峰 +5 位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季宪军 魏均启 莫嵘桓 王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8-1984,共17页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73. 07%)和碱(Na 2 O+K 2 O=5. 35%~8. 11%),低铝(Al 2 O 3 =13. 91%~16. 0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Eu负异常(δEu=0. 34~0. 86);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Ta比值和Mg #值。以上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具壳源特征,为地壳部分熔融结果。北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浆岩具弧岩浆岩特征,显示它们形成于俯冲环境。结合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岩浆岩分布以及草滩沟群沉积特征显示,早奥陶世北秦岭造山带还处于商丹洋的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 草滩沟群 龙王沟组 锆石 U -P b 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北秦岭造山带西段早古生代榴辉岩相变质岩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唐源 陈丹玲 +1 位作者 任云飞 王海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5-597,I0001,共14页
西秦岭地处中国中央造山系东西转换衔接部位,随着东秦岭以及祁连、柴北缘和东昆仑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陆续发现和深入研究,西秦岭造山带变质作用研究吸引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大范围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在北秦岭造山带西... 西秦岭地处中国中央造山系东西转换衔接部位,随着东秦岭以及祁连、柴北缘和东昆仑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陆续发现和深入研究,西秦岭造山带变质作用研究吸引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大范围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在北秦岭造山带西段天水南部的秦岭岩群长英质片麻岩中发现了一套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榴闪岩),并开展了详细的锆石形貌和内部结构、微区微量元素和U-Th-Pb同位素研究。CL图像显示榴闪岩锆石普遍具有核-幔-边或核-边结构,部分存在原岩残留锆石。定年结果得到榴闪岩原岩残留锆石年龄为710±52Ma,同时得到497±3Ma、452±3Ma和423±7Ma三期变质年龄。其中497±3Ma变质年龄来自锆石核部并显示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平坦且没有明显负Eu异常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表明该时期的矿物组合中有石榴子石但没有斜长石,与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特征一致;452±3Ma变质年龄来自锆石幔部或边部,对应测点重稀土元素的分异加大,并出现弱的负Eu异常,说明此时石榴子石被消耗且出现少量斜长石;423±7Ma变质年龄来自锆石的最边部,对应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更明显的负Eu异常和更大的重稀土元素分异特征,指示此时岩石中石榴子石含量更少,斜长石含量更多。上述结果表明该榴闪岩可能经历了~500Ma的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并在~450Ma和~420Ma叠加了两期退变质改造。天水地区榴闪岩无论是其野外产状,还是变质锆石的形貌和内部结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及其所记录的原岩和三期变质年龄都与北秦岭造山带东段大陆俯冲型高压-超高压变质榴辉岩近乎一致,指示早古生代时期,北秦岭造山带西段与东段经历了相似的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一条统一的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西 秦岭岩群 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征 张亚峰 +2 位作者 杨涛 易鹏飞 郑淑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7-1169,共13页
对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牛铺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49.3±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黄牛铺岩体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成因类型上具有I型花岗岩的岩... 对北秦岭西段黄牛铺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黄牛铺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49.3±4.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黄牛铺岩体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在成因类型上具有I型花岗岩的岩石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9.83~11.55)、铕弱负异常(δEu=0.82~0.95)的右倾型,微量元素Rb、Th、U、Sm等富集,Ta、Nb、Ti、Hf等明显亏损,表现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黄牛铺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商丹洋俯冲过程中的岛弧环境,是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北秦岭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更加充分准确的岩浆活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 黄牛铺岩体 LA-ICP-MS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祁山古道北段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苏海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9-73,共5页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 祁山古道指由陇右天水翻越祁山,经陇南入四川的道路,其北秦岭段由铁堂峡支道、木门支道和阳溪支道组成。铁堂峡支道起于天水,向南经耤河支流南河沟,后折入西汉水河谷,经铁堂峡至礼县长道镇;木门支道从天水沿耤河西行,经铁炉、秦岭南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或稠泥河,后折西南顺西汉水至礼县长道镇;阳溪支道北起洛门,南经渭河支流大南河,西汉水支流固城河或崖城河南下至礼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北秦岭段
下载PDF
北秦岭老湾金矿带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形成过程 被引量:6
9
作者 滕浪 陈建立 陈守余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是一个由前寒武系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组成的中低P/T变质带。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变质岩产状、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的变质岩原岩及其形成...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北缘,是一个由前寒武系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组成的中低P/T变质带。通过对老湾金矿带变质岩产状、岩石组合特征、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区的变质岩原岩及其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老湾金矿带龟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大陆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基性岩脉;云母石英片岩类原岩为中性泥质岩、砂岩等沉积岩;大理岩原岩为纯净的白云岩。2)龟山岩组形成于中新元古代(920 Ma±),经历了志留纪(410 Ma±)、石炭纪(314 Ma±)、白垩纪(130 Ma±)三期变质作用,龟山岩组变质岩是其先就位于地壳中的原岩后来发生陆壳俯冲再折返抬升退变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湾金矿带 中低P/T变质带 原岩恢复 变质岩形成过程 秦岭 河南省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奥陶纪火山岩中发现近4.1 Ga的捕虏锆石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洪亮 陈亮 +5 位作者 孙勇 柳小明 徐学义 陈隽璐 张红 第五春荣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85-1693,共9页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北秦岭西段奥陶纪草滩沟群火山岩中获得(4079±5)Ma的年龄信息.北秦岭不仅成为继西澳Yilgarn克拉通(碎屑锆石,(4276±6),(4404±8)Ma)、加拿大Wo...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北秦岭西段奥陶纪草滩沟群火山岩中获得(4079±5)Ma的年龄信息.北秦岭不仅成为继西澳Yilgarn克拉通(碎屑锆石,(4276±6),(4404±8)Ma)、加拿大Wopmay造山带(Acasta片麻岩,4016Ma)和中国西藏普兰(碎屑锆石,4103Ma)之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现冥古宙(4.56~3.85Ga)地质记录的地区,而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较年轻的火山岩中发现地球早期地质记录的地方.本次近4.1Ga的锆石年龄不仅改写了秦岭没有老于4.0Ga地质记录的历史,也为今后寻找固体地球初始阶段的地壳岩石提供了新的依据.所获得的36个测点的年龄数据可划分为7个时段,代表北秦岭造山带地壳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时代信息,其中,相对集中的时段为0.9~1.5和0.4~0.5Ga,分别与北秦岭地区表现强烈的晋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的时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 冥古宙 锆石 U-PB年龄 LA-ICP-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