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发现一白化北红尾鸲
1
作者 王玲蓉 黄超 王德良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8-69,共2页
2023年3月31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省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时,观察到1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白化鸟类。经鉴定以及比较分析该鸟种为雌性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判断为局部白化个体。
关键词 白化 湖南省
下载PDF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朴忠万 金志民 +2 位作者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14-4615,4623,共3页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道河子 牡丹峰自然保护区 繁殖习性
下载PDF
北红尾鸲不同组织EST和SOD同工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玥琪 金建丽 +2 位作者 杨春文 金志民 刘铸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35,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北红尾鸲及属种的鉴定,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北红尾鸲心脏、肝脏、肾脏、肌肉、脑、肺脏6种组织中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北红尾鸲6种组织中共分离出EST1~E... 为了深入研究北红尾鸲及属种的鉴定,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北红尾鸲心脏、肝脏、肾脏、肌肉、脑、肺脏6种组织中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北红尾鸲6种组织中共分离出EST1~EST7、电泳迁移率为0.71~0.45的7条谱带;6种组织中共分离出SOD1~SOD19、电泳迁移率为0.99~0.13的19条谱带,EST和SOD同工酶在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组织内和组织间表达的强度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酯酶(EST) 同工酶 电泳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及胚胎发育观察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思玉 陈福杰 徐建 《贵州畜牧兽医》 2004年第5期22-23,共2页
通过观察一对北红尾鸲 (Phoenicurusauroreus)的筑巢、孵化、育雏及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北红尾鸲的筑巢时间为5天 ,产卵期 5天 ,每天产卵 1枚 ,孵化期 12天 ,育雏期 13天。
关键词 繁殖行为 胚胎发育 孵化期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逸群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食物包括蛾类、小蝗虫和昆虫幼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数量及其繁殖生态研究
6
作者 韩桂彪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80-382,共3页
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俗称红火燕,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数量多,分布广,在繁殖季节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作者于1989—1992年的3—10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迁徙,数量分布,... 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俗称红火燕,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数量多,分布广,在繁殖季节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作者于1989—1992年的3—10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迁徙,数量分布,繁殖生态,食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 繁殖 食性 捕食鸟类
下载PDF
宝兴歌鸫和北红尾鸲巢中藓类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蔡熙煦 田明月 +2 位作者 罗辑 王宁 周云龙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0,共4页
2005年5月~9月在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对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surus auroreus)两种鸟的巢材进行了观察分析。该两种鸟均以藓类植物为其主要巢材,巢材中共有藓类植物5科约10余种,其中均以牛舌藓属(Ano... 2005年5月~9月在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对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surus auroreus)两种鸟的巢材进行了观察分析。该两种鸟均以藓类植物为其主要巢材,巢材中共有藓类植物5科约10余种,其中均以牛舌藓属(Anomodon)和绢藓属(Entodon)的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以干重计,宝兴歌鸫的巢材平均为65.94g,藓类植物平均重20.16g,占巢材总重的30.57%;北红尾鸲的巢材干重平均30.87g,藓类植物重8.58g,占巢材总重的27.79%。同时对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和两种鸟巢周围藓类植物的分布、藓类植物的特点和用做巢材的意义,以及两种鸟对藓类植物的选择等问题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 藓类植物 宝兴歌鸫 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红尾鸲鸣唱句子内结构分化及利用其鸣唱识别个体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亚灵 杨青 +1 位作者 蒋纯 夏灿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4,共6页
鸣唱具有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受到性别间选择和性别内选择的共同影响。在少数鸟类中,不同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分别侧重执行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句子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化。该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对北京小龙门地... 鸣唱具有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受到性别间选择和性别内选择的共同影响。在少数鸟类中,不同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分别侧重执行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句子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化。该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对北京小龙门地区32只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鸣唱分析发现,其鸣唱的句子可以分为差异显著的两个部分:稳定部分和可变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语图相关变量在均值和变异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0.05)。其中稳定部分在个体内非常保守,而可变部分个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化。在指出句子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利用北红尾鸲鸣唱的稳定部分进行个体识别,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唱 稳定部分 可变部分 个体识别
下载PDF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杜恒勤 朱卫国 +3 位作者 杜祖铭 魏书德 范元德 陈玉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6-18,共3页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 生活在徂徕山林场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筑巢前雄鸟寻选巢址,雄、雌鸟共同筑巢,筑巢材料多种,多是雌鸟衔运。每年筑巢二次,均于墙洞内,并对巢区有依恋性。巢筑完后开始产卵,每窝4—5枚。第一窝产于4—5月上旬、第二窝为6月,1986年6月见一窝产1卵而弃巢。雌鸟孵卵,孵卵期12天。雏鸟由雄、雌亲鸟共同饲育,每雏每次喂一至多种和多只昆虫。每日喂雏有三次高蜂,5—7时是一日中喂雏活动最频时刻。11天163小时喂雏1317次,雄鸟喂雏715次、雌鸟602次。12日龄喂雏192次为最多一天。12、13日龄,雌鸟每日喂雏次数多于雄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习性 森林益鸟
下载PDF
北红尾鸲鸣唱的微地理变异
10
作者 杨青 蒋纯 +1 位作者 黄亚灵 夏灿玮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鸣唱微地理变异涉及同域/邻域成种这一进化热点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获得大量的实证。但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不同种群间鸣唱语句结构的分化,对鸣唱语句定量特征的分化关注较少。本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录取北京小龙门林场及附近3个居民点... 鸣唱微地理变异涉及同域/邻域成种这一进化热点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并获得大量的实证。但已有的研究多关注不同种群间鸣唱语句结构的分化,对鸣唱语句定量特征的分化关注较少。本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录取北京小龙门林场及附近3个居民点的32只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鸣唱,经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录音点北红尾鸲鸣唱在定量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差异主要体现在鸣唱的稳定部分。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鸟类鸣唱微地理变异的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enicurus auroreus) 鸟类鸣唱 微地理变异
下载PDF
北红尾鸲在本溪地区繁殖生态及招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志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33,共5页
北红尾鸲是本溪地区的夏候鸟。它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迁来,9月上旬开始南迁越冬,居留期约六个月。居留期间,多栖息于山地下部的林缘,于树洞、墙缝、石缝、林区附近居民点的屋檐下或柴草垛缝隙中营巢,也进住人工招引巢箱。它每年4... 北红尾鸲是本溪地区的夏候鸟。它每年3月中旬从南方迁来,9月上旬开始南迁越冬,居留期约六个月。居留期间,多栖息于山地下部的林缘,于树洞、墙缝、石缝、林区附近居民点的屋檐下或柴草垛缝隙中营巢,也进住人工招引巢箱。它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6月中旬至8月初连续繁殖两窝雏鸟。食物主要以鳞翅目昆虫为主,占其食物总数的52.3%,其它目的昆虫数量较少。所食的昆虫90%以上都属于森林害虫。在森林内挂设人工制作的巢箱可以招引。主要天敌有花鼠、飞鼠、蛇、雀鹰、乌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繁殖 生态学
下载PDF
北红尾鸲育雏期的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东 《高师理科学刊》 1999年第4期47-50,共4页
通过对北红尾鸲雌雄鸟育雏活动领域及其行为进行定点观察.经观察得出:成鸟每天约喂食111次.其中雄鸟喂69次,雌鸟喂42次,主要喂给雏鸟地栖昆虫.
关键词 育雏期 行为 雀形目 地栖鸟类 Wen科
下载PDF
东北地区北红尾鸲巢址选择及繁殖成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雷 张海旺 +3 位作者 王娟 张丽 程亚婷 万冬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 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小型雀形目鸟类,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北部,东南亚北部、东亚及俄罗斯等地区,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至西南等地也均有分布,是重要的食虫益鸟。为探究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北红尾鸲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巢址因子,于2017年4—7月,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系统研究。共发现北红尾鸲自然巢44个,其中29巢繁殖成功,15巢繁殖失败。北红尾鸲主要筑巢于石墙缝、空心砖墙缝及废旧电表箱中。巢址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巢口因子(27.738%)、巢位因子(14.195%)、光照因子(12.145%)、人为干扰因子(10.440%)、安全因子(9.266%)和隐蔽因子(7.187%)是影响北红尾鸲巢址选择的重要因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繁殖成功巢与失败巢参数发现,成功巢的巢口最大高度显著小于失败巢(P=0.047),且其距顶的距离更近(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巢上方盖度对繁殖成功率有极显著影响(t=2.883,P=0.009)。总的来说,北红尾鸲虽偏爱筑巢于人为干扰较大的村庄房屋附近,但较小的巢口能有效避免巢捕食者的捕食,更近的距顶距离和更大的巢上方盖度能有效降低巢上方的可视程度和降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址选择 繁殖成效 繁殖成功率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安文山 薛杰森 +1 位作者 薛林旺 杜顺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4,共5页
1991-1993年3-7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关大院,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已知该鸟的繁殖周期为76-81d,窝卵数2-8枚,孵化率9304%,雏鸟成活率9016%,生产力1863。
关键词 鸟纲 繁殖习性
下载PDF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及食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伟 王军 《辽宁林业科技》 1998年第6期10-12,23,共4页
北红尾鸲在辽宁省为夏候鸟,居留期长达半年。以多种昆虫为食,这些昆虫多为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观察,报道了该鸟的求偶与交尾、营巢与产... 北红尾鸲在辽宁省为夏候鸟,居留期长达半年。以多种昆虫为食,这些昆虫多为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观察,报道了该鸟的求偶与交尾、营巢与产卵、孵卵与育雏等繁殖习性,并对雏鸟的生长变化及食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有助于对该鸟的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和人工招引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害虫 抑制 繁殖习性 食性
下载PDF
北红尾鸲繁殖生态的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荣耀 张军 王艳 《山西林业科技》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1996年—1997年的4月—9月,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迁徙期为2月上旬和10月下旬,种群密度为1.4只/km2。营巢期7d~8d,最早5月1日产卵,窝卵... 1996年—1997年的4月—9月,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迁徙期为2月上旬和10月下旬,种群密度为1.4只/km2。营巢期7d~8d,最早5月1日产卵,窝卵数为4枚~6枚,孵卵期12d~13d,孵化率69.35%,巢内育雏13d,出巢率62.90%。繁殖期的食物,动物性的占90.47%,植物性的占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态 历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青霞 薛之东 茹李军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性观察 蟒河自然保护区 2004年 繁殖习性 种群密度 孵化期 窝卵数 育雏期 孵化率 迁入 产卵 幼期
下载PDF
北红尾鸲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繁殖记述
18
作者 郭瑞 章叔岩 +2 位作者 翁东明 程樟峰 王向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3-896,共4页
2015年和2016年的5_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 2015年和2016年的5_7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处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巢址,并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北红尾鸲在本地为冬候鸟,但首次发现该种鸟类夏季在此繁殖;北红尾鸲的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下旬开始营巢,持续10d左右,巢穴外径7.5cmx5.8cm、巢深3.2cm,巢材由苔藓、体羽、禾本科杂草茎等组成;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为4—5枚(2015年产卵4枚、2016年产卵5枚),孵化期11—12d,巢内育雏14d。推测冬候鸟北红尾鸲在此繁殖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址特征 繁殖生态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夏天邂逅北红尾鸲
19
作者 杰夫·辛普森 《人与自然》 2005年第11期13-13,共1页
北红尾鸲于4月底从非洲草原迁徙而来,5月初雄鸟便整日忙着在枝头间求偶,一边追逐雌性,一边扇动它那栗红色的扇形尾羽。这种鸟每年在气候刚刚转暖时就已营巢,早早为成功繁殖第二窝雏鸟做好了准备。
关键词 夏天 草原 种鸟
下载PDF
北红尾鸲,我家的一员
20
作者 张斌 《自然与科技》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我家有位特别的成员,它是一只小巧、可爱的雀鸟,名叫北红尾鸲(qú),每年冬天,它便飞来与我为邻。这种小鸟在上海是迁徙性鸟类,冬季飞来越冬,春季迁往北方繁殖,
关键词 鸟类 饲养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