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羌塘地块上石炭统瓦垄山组的珊瑚化石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少文 李涌溪 +1 位作者 武桂春 纪占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9-250,共2页
西藏北羌塘地块目前有明确化石记录的石炭系地层为瓦垄山组,瓦垄山组中?类化石已有报道(程立人等,2006,2007;武桂春等,2009),然而对珊瑚化石没有图版报道。本次将简要报道该组的珊瑚化石情况。瓦垄山组建组剖面位于热觉茶卡西侧,剖面起... 西藏北羌塘地块目前有明确化石记录的石炭系地层为瓦垄山组,瓦垄山组中?类化石已有报道(程立人等,2006,2007;武桂春等,2009),然而对珊瑚化石没有图版报道。本次将简要报道该组的珊瑚化石情况。瓦垄山组建组剖面位于热觉茶卡西侧,剖面起点坐标:N 33°41.540′,E 86°39.181′,海拔高度:504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地块 上石炭统 瓦垄山组 珊瑚化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块下泥盆统平沙沟组古地磁学研究
2
作者 李腾 程鑫 +13 位作者 周亚楠 卫弼天 幸龙云 姜南 陈庆龙 王保锋 许鹏祥 张冬孟 邓晓红 兰书琪 刘非凡 王嘉伟 武景岳 吴汉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5,共16页
泥盆纪时期各板块的古地理重建缺乏可靠古地磁数据,以至于古特提斯洋在泥盆纪的演化过程存在争议,而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定量限定板块的古纬度位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北羌塘地块早泥盆世平沙沟组灰岩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提供了... 泥盆纪时期各板块的古地理重建缺乏可靠古地磁数据,以至于古特提斯洋在泥盆纪的演化过程存在争议,而高质量的古地磁数据定量限定板块的古纬度位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北羌塘地块早泥盆世平沙沟组灰岩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古地磁数据.镜下观察及岩石磁学实验结果表明平沙沟组灰岩样品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并且没有重磁化的特征.系统热退磁与混合退磁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天然剩磁强度较低,从54块样品中获得了较为集中的特征剩磁分量,在样品水平下的平均方向为Dg=358.5°,Ig=22.8°,kg=17.7,α95=4.6°,Ds=8.8°,Is=-0.9°,ks=18.1,α95=4.5°,通过了C级倒转检验,对应的古地磁极为λp=54.8°N,φp=251.2°E,(dp/dm=2.3°/4.5°),这一极位置与石炭纪以来可靠的古地磁极位置存在差异,很可能代表了早泥盆世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古生物学和地质证据,本文提出北羌塘地块早泥盆世位于古赤道附近(古纬度为0.5°S),此时北羌塘地块与华南板块位置接近,古特提斯洋可能已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北羌塘地块 泥盆纪 平沙沟组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北羌塘块体中—晚三叠世古地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亚楠 程鑫 +4 位作者 邵瑞琦 张伟杰 卫弼天 刘雨纯 吴汉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6-744,共9页
对采自羌塘块体腹地中—晚三叠世图地层的87块样品(9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退磁实验,以探究羌塘地块的运动学过程与古—新特提斯洋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组火山岩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菊花山组灰... 对采自羌塘块体腹地中—晚三叠世图地层的87块样品(9个采点)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与退磁实验,以探究羌塘地块的运动学过程与古—新特提斯洋转换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组火山岩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而菊花山组灰岩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赤铁矿。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除低温(场)分量之外,还获得了一中—高温(场)分量,通过与北羌塘块体已有的古地磁数据对比,推测该分量可能为早白垩世时期的重磁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地块 中—晚三叠世 古地磁 重磁化
下载PDF
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雪 陈岳龙 +3 位作者 包创 李光琪 闫家盼 李大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0-1182,共13页
为研究澜沧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相邻地块的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利用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5个年龄段,分别是〈177 Ma、201-418 Ma、428-544 Ma... 为研究澜沧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相邻地块的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利用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5个年龄段,分别是〈177 Ma、201-418 Ma、428-544 Ma、581-1 189 Ma和1 406-2 533 Ma,主要峰值为260 Ma、788 Ma、1 827 Ma和2 474 Ma。其年龄分布特征与北羌塘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说明澜沧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羌塘地块;结合Hf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源区北羌塘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新太古代—中元古代是北羌塘地块从亏损地幔物质增生的地壳持续生长阶段,它们构成现今北羌塘地块全部地壳物质的78%以上,此后直到0.64 Ga,北羌塘地块的地壳增生作用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碎屑锆石 U-PB HF同位素 北羌塘地块 地壳形成与演化
下载PDF
青海南部杂多地区新建扎青组的地层层序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毅智 叶占福 +6 位作者 李琳业 宋泰忠 任二峰 祁生胜 王伟 裴生菊 许长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27,共8页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 在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青海南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乡地区的然者涌一带,发现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具大陆板内裂谷拉斑玄武岩喷发特点的一套火山地层。该地层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覆盖在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九十道班组之上,其上被晚三叠世结扎群甲丕拉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主要岩性为灰绿—灰紫色橄榄玄武岩、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及流纹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紫红色岩屑砂岩及细砾岩,其特征与峨眉山低钛玄武岩相似,具陆相喷发-沉积特征。区域对比在北羌塘地区具有独特地层特征,可与四川峨眉山玄武岩地层进行对比。而区域上该地区晚二叠世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未发现陆相火山岩出露,本文建立正式地层单位扎青组,以供参考,其时代暂归晚二叠—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地块 新建扎青组 晚二叠—早三叠世 陆相碱性火山岩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核心来自南半球冈瓦纳大陆 被引量:8
6
作者 丁林 李震宇 宋培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9期945-950,共6页
羌塘与拉萨地块处于青藏高原的核心位置。青藏高原北羌塘及拉萨地块的年代学及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北羌塘地块在距今约3亿年前位于南半球(21.9o±4.7oS)冈瓦纳大陆附近,因而不支持北羌塘地块来自北方劳亚大陆。北羌塘随后开始其持续... 羌塘与拉萨地块处于青藏高原的核心位置。青藏高原北羌塘及拉萨地块的年代学及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北羌塘地块在距今约3亿年前位于南半球(21.9o±4.7oS)冈瓦纳大陆附近,因而不支持北羌塘地块来自北方劳亚大陆。北羌塘随后开始其持续的北向漂移过程,在约2.1亿年前到达当前纬度位置(34oN),形象地表明其是一只"冈瓦纳大陆的早飞鸟"。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裂离后的漂移演化史则与北羌塘地块差别明显。自晚古生代—中生代(石炭纪—三叠纪)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离后,其运动学演化过程更显得"犹豫不决"。最新的古地磁研究表明拉萨地块自冈瓦纳大陆裂离后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快速北向漂移趋势,而是呈现出较为慢速的漂移,直到距今约1.8亿年前(早侏罗世)到达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3.7o±3.4oS),随后与北面的羌塘地块在晚侏罗世首先从东部发生碰撞,随后于早白垩世时期两个地块完成拼贴。之后的印度次大陆快速向北漂移并在早新生代(距今6 500万年前)发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继而对新生代时期欧亚大陆地形地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地块 拉萨地块 冈瓦纳大陆 劳亚大陆 漂移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