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华文文学改编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视觉修辞策略
1
作者 周林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16期160-162,共3页
目前,华语影视市场不仅翻拍了许多本土文学的经典之作,还将不少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搬上影院银幕,这其中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热潮也在不断升温。北美华文作者独特的移民经历赋予了此类作品别样的精神关照,透过影视改编的媒... 目前,华语影视市场不仅翻拍了许多本土文学的经典之作,还将不少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搬上影院银幕,这其中北美地区的华文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热潮也在不断升温。北美华文作者独特的移民经历赋予了此类作品别样的精神关照,透过影视改编的媒介转换方式,为观众展示了多样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相关影片中视觉修辞手法的分析,探析北美华文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构建说服框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修辞建构引领观众对电影作品产生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上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女性形象 电影 移民
下载PDF
从边缘化、社区化走向主流化——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创作走势简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宇 沈正军 《唐都学刊》 2005年第5期132-135,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大体经历了60年代到80年代边缘化的“留学生文学”,90年代社区化的“新移民文学”;现正逐渐走向主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时空和内容上均是交织的,其间涌现出不少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和作品。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边缘化 社区化 主流化
下载PDF
北美华文文学在媒介传播中的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斯琦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179,共5页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文文学以跨越国度的方式繁衍生息,它随着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不断更迭而适时调整发展角度和方向,从而始终保持繁荣绽放、蓬勃发展。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拥有了新的文学特征,同时... 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华文文学以跨越国度的方式繁衍生息,它随着不同时期传播媒介的不断更迭而适时调整发展角度和方向,从而始终保持繁荣绽放、蓬勃发展。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拥有了新的文学特征,同时新作家也层出不穷,其作品通过相关媒体得以全面展现,而且北美华文文学也在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全力拥抱不断变化的现代传媒(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但是这种自我调整,既受制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力量对比,也被媒介形态带来的传媒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演变所深刻影响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传播媒介 演变
下载PDF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孤独意象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焦敬敏 李金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5-68,共4页
众多北美华文叙事作家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勾画出一个个灵魂挣扎的轨迹,描绘出一幅幅精神版图,在人物细腻而殊异的遭际背后,是人类共同的渴望与欲求。孤独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与精神活动。孤独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典型体现。北美华文文学众多... 众多北美华文叙事作家潜入人们的内心深处,勾画出一个个灵魂挣扎的轨迹,描绘出一幅幅精神版图,在人物细腻而殊异的遭际背后,是人类共同的渴望与欲求。孤独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与精神活动。孤独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典型体现。北美华文文学众多叙事作品对孤独有着生动的描绘,孤独的意象背后蕴藏着文化的误读与隔膜、寻找自我的悖论与精神的被困、爱的隔膜等审视与质疑、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文化身份 孤独 新移民文学
下载PDF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陪读者形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萍 《华文文学》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陪读夫人》、《望断南飞雁》等作品中的陪读者形象,呈现出了因男女视角的差异而导致的对陪读身份的不同理解,揭示了中国女性在陪读过程中的自省与独立意识,以及中国男性权威在海外的延伸。性别叙述视角的对话使得陪读这一特殊的身份... 《陪读夫人》、《望断南飞雁》等作品中的陪读者形象,呈现出了因男女视角的差异而导致的对陪读身份的不同理解,揭示了中国女性在陪读过程中的自省与独立意识,以及中国男性权威在海外的延伸。性别叙述视角的对话使得陪读这一特殊的身份产生诸多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读 北美华文文学 性别视角
下载PDF
地缘文化与北美华文文学——对北美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扬 《华文文学》 2006年第1期15-16,共2页
  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都会记得北美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意义.假如不是因为留学北美,大概就不会有文学史上的胡适之,也不会有闻一多以及梁实秋等,一部现代中国文学史将会是另一番模样.正是在北美的环境气氛中,文学实验的思想萌芽由...   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人都会记得北美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意义.假如不是因为留学北美,大概就不会有文学史上的胡适之,也不会有闻一多以及梁实秋等,一部现代中国文学史将会是另一番模样.正是在北美的环境气氛中,文学实验的思想萌芽由想像变成了思想实践,并最终在中国本土成长,壮大.以文学史的尺度来衡量今天的北美华文文学,我不清楚北美华文作家中是不是还有像历史上胡适之、闻一多这样的杰出人才,是不是还拥有像当年那种改变中国文学现状的勃勃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华裔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反思——以《芳华》《忠臣逆子》为例
7
作者 倪学礼 张琪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1,共10页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一个历史性民族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所建立的意义规范,并在时间中保存下来。文化虽先验于个体存在者,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不断适应、习得,但并非不容质疑、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将西方... 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是一个历史性民族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所建立的意义规范,并在时间中保存下来。文化虽先验于个体存在者,需要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验中不断适应、习得,但并非不容质疑、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将西方文化作为镜鉴自身的"他者"有助于我们更为清醒、全面地认识自己。北美华文文学因其创作群体文化背景的双重性,天然地具有放眼世界的视角和文化反思的意味。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通过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独特的民族心理结构及内在灵魂形象的刻画,揭示了时代的分裂和民众矫揉造作的集体潜意识,对中国文化中"虚伪性"的一面进行了深刻反思。袁劲梅的中篇小说《忠臣逆子》通过戴家四代人的家族变迁史,探讨了历史时代与文化环境的局限性,并能透过表面的文化现象深入至潜伏在人性之下的文化之根,揭示出生活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文化 存在 《芳华》 《忠臣逆子》
下载PDF
以报刊为中心的近代北美华文文学活动:从阅书报社、征诗、征联到粤剧、白话剧
8
作者 刘颖慧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112,共7页
对近代北美华人从阅书报社、征诗、征联到粤剧、白话剧的一系列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活动进行探析,可知近代北美华文文学的发生与华文报刊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其“现代性”因子的孕育离不开近代报刊这一重要推手。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 对近代北美华人从阅书报社、征诗、征联到粤剧、白话剧的一系列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活动进行探析,可知近代北美华文文学的发生与华文报刊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其“现代性”因子的孕育离不开近代报刊这一重要推手。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北美华文文学及华文报刊能够直接反映当地华人的文化生活水平及状态,这些史料对研究当时当地的华人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近代 北美华文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北美华文文学中人性主题
9
作者 杨青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华文文学中对人性的探寻成为了重要主题,以严歌苓、少君等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触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审视自己的双重身份,不再执着于向读者展示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差异,而是转向了探寻人性的诉求。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华文文学中对人性的探寻成为了重要主题,以严歌苓、少君等为代表,他们的小说触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审视自己的双重身份,不再执着于向读者展示东西方的文化冲突、差异,而是转向了探寻人性的诉求。20世纪90年代的北美华文文学作家们展现了处在双重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人"独特的文化风貌与生命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人性主题 生命感悟
下载PDF
试论北美华文文学城市意象与文化嬗变
10
作者 焦敬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2-85,共4页
华文作家在异质文化交错的时空中独特的人生际遇,使他们对相异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更为敏感,并由此引起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思考。在交流中融合、超越是异质文化共存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走向,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北美华... 华文作家在异质文化交错的时空中独特的人生际遇,使他们对相异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更为敏感,并由此引起他们对自己文化身份的思考。在交流中融合、超越是异质文化共存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走向,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北美华文文学的城市意象,是意义丰富的载体,从中可阐释出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剖析北美华文文学的城市意象可看出,北美华人的文化意识经历了封闭、疏离到抗争、融合、超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文化身份 城市意象 文化嬗变 新移民文学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北美华文文学》序
11
作者 陈瑞琳 《华文文学》 2013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王亚丽,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她任职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课,讲的题目是“当东方遇到西方”,即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战谈到海内外文学的挑战。会后,亚丽告诉我,她正在陕西师大就读在职博士,论文已经开题,她... 王亚丽,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2010年的春天。我应邀去她任职的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课,讲的题目是“当东方遇到西方”,即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战谈到海内外文学的挑战。会后,亚丽告诉我,她正在陕西师大就读在职博士,论文已经开题,她的心愿就是研究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北美的华文文学。我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感动和惊喜,仔细端详着这位来自内蒙古大地的年轻女子,她的眼睛里有一种燃烧,身心里有一股坚定的顽强,多么像二十多年前走在校园里的我!一时间百感交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跨文化视野 东西方文化 海外华文文学 2010年 文学 工业大学
下载PDF
并置的空间结构:北美华文文学中的家族史讲述方式
12
作者 赵玉婷 白杨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北美华文作家们以其独特的异乡经历与家族感受,直觉性与技艺性地磨砺叙事语言与叙事形式,通过并置的空间结构进行书写,从而形成家族小说中独具辨识度的异乡叙事特色。这种异乡叙事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两个并置的叙事层在进行形式互换后... 北美华文作家们以其独特的异乡经历与家族感受,直觉性与技艺性地磨砺叙事语言与叙事形式,通过并置的空间结构进行书写,从而形成家族小说中独具辨识度的异乡叙事特色。这种异乡叙事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两个并置的叙事层在进行形式互换后,并不会产生本质性的文本差异,即它们具有一种同质性的互换关系,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分歧或顺序联结,因此可以互相观看、彼此印证,构成每层叙事自身的线索是独立而完整的,它们共同服务于文本主旨意义的生成。本文通过空间理论的深化,进入北美华文文学作品内部进行探析,对矩阵对称结构、象征意涵结构两种空间并置形式进行剖析。在并置的空间结构中,强化特定的文本叙事场景及其次生的叙事哲学,进而借由小说文本延展出作家精神内部远离原乡却根植血脉的深层家族文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家族书写 并结构置 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俊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109,共16页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是指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主要来自中国台湾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这两大作家群在创作主题、书写侧重、艺术风格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究其原... 北美华文文学中的两大作家群,是指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主要来自中国台湾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组成的作家群。这两大作家群在创作主题、书写侧重、艺术风格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征。究其原因,则在于分属这两大群体的作家们在时代环境、思想观念、教育背景、艺术追求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台湾作家群 大陆作家群 比较
原文传递
世界变局中的北美华文文学
14
作者 汤俏 《东吴学术》 2022年第6期27-37,共11页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世界格局变动不居,国际力量之间的博弈不断,北美华文文学经历四十年的历史流变,呈现出多元共存、双向融合的特点。从“边缘人”到“世界公民”,世界变局中的北美华文文学提供了一份全球化时代下新移民域外生存范本,而... 全球化浪潮席卷下,世界格局变动不居,国际力量之间的博弈不断,北美华文文学经历四十年的历史流变,呈现出多元共存、双向融合的特点。从“边缘人”到“世界公民”,世界变局中的北美华文文学提供了一份全球化时代下新移民域外生存范本,而对这一文学范式的研究也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构新型文化身份呈现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新移民 身份认同 中国故事
原文传递
品质与商业: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网纸两栖写作”模式探析
15
作者 蒙星宇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1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研究作为全球华文网络文学源头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网纸两栖写作”模式。结合网络文学发展脉络和文本,分析此写作模式带来的网络文学范式的四大突破和升级:“现实”到“现在”的转型、“私人化”到“公众化”转向、高雅与通俗... 本文研究作为全球华文网络文学源头的北美华文网络文学的“网纸两栖写作”模式。结合网络文学发展脉络和文本,分析此写作模式带来的网络文学范式的四大突破和升级:“现实”到“现在”的转型、“私人化”到“公众化”转向、高雅与通俗同构。论述此写作模式与中国网络文学商业化写作的差异性特点:精英情结与大众文化需求的结合,为商业大潮之下的中国网络文学范式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值得深思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北美华文文学 写作模式 网纸两栖写作
下载PDF
“北美华文文学论坛·洛杉矶”成功举办
16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8年6月23—28日,“北美华文文学论坛”在美国洛杉矾拉开序幕,来自中国大陆和美国本土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作家参加开幕式和研讨会、论坛由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亚利桑... 2018年6月23—28日,“北美华文文学论坛”在美国洛杉矾拉开序幕,来自中国大陆和美国本土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作家参加开幕式和研讨会、论坛由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和亚利桑那华文作家协会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洛杉矶 论坛 成功 世界华文文学 作家协会 中国大陆 外国语学院
原文传递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中双重经验的跨文化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雨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文化是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关注、探索的主题。随着作家们在北美居住时间的增长,视野的拓展,无论是信息量、个人体验、创作经验都较从前快捷而丰富,因此,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考也开始出现多层面的关照。他们逐渐摆脱早期比较单一的"... 文化是北美华文网络文学关注、探索的主题。随着作家们在北美居住时间的增长,视野的拓展,无论是信息量、个人体验、创作经验都较从前快捷而丰富,因此,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考也开始出现多层面的关照。他们逐渐摆脱早期比较单一的"乡愁"与"本土情结",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和自我意识,展开新的思考和探索。这体现在文化视野扩展,文化姿态转化,文化思考深入等各方面。作家们在塑造人物和描写的故事中,都在尝试冲破种族和文化的隔阂,减少东西方差异和距离,试图体现人类共性上的理解、宽容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华文网络文学 网络作家 文化观照
下载PDF
美华文学中的文化意象初探
18
作者 陈涵平 吴奕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2,共5页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内涵,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应该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文学性的文化意象 诗学特征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书写——闽籍作家与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19
作者 钟翠苗 王铭东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漳州市作家协会承办,闽南师范大学闽籍作家学者研究中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研究...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漳州市作家协会承办,闽南师范大学闽籍作家学者研究中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书写——闽籍作家与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4日至12月6日在漳州佰翔圆山酒店举办,来自海内外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70多篇论文,围绕闽籍作家学者与华文文学、东南亚及北美华文文学、台湾文学、鲁迅与华文文学、古代闽台文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台湾文学 北美华文文学 国际视野 福建社会科学院 协会承办 会议综述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美华文学中的意象建构——以《背影》和《丛林下的冰河》为例
20
作者 李兴文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9-83,共5页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特性,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可以看作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关键词 北美华文文学 文学性的文化意象 诗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