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北部平原地裂缝易发性分区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
1
作者 黄继超 张公 +1 位作者 阮征 郝学峰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0期1957-19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特定研究区域内地裂缝灾害的易发性,以识别高风险区域,从而有效地应对地裂缝对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基于Arc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套全面的地裂缝易发性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估特定研究区域内地裂缝灾害的易发性,以识别高风险区域,从而有效地应对地裂缝对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基于Arc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套全面的地裂缝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数据的叠加分析与预测,科学划分地裂缝灾害的易发区域。研究区内共发育48条地裂缝,依据易发性评价结果,将该区细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3046.58 km2,占比14.77%)、中易发区(4451.37 km^(2),占比21.58%)、低易发区(8215.10 km^(2),占比39.82%)和非易发区(4913.25 km~2,占比23.82%)。这一分区结果详细揭示了地裂缝灾害在不同区域的潜在威胁程度,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地裂缝灾害的合理化防治建议,旨在为未来地裂缝灾害的预警、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以减轻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易发性 防治措施 河南 北部平原
下载PDF
2023年5月巴州北部平原极端低温天气成因及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雪英 张云惠 +2 位作者 仇会民 杨柳 刘长墉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6期67-7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1日4次FNL1°×1°、NCEP2.5°×2.5°再分析等资料,探讨2023年5月2—7日巴州北部平原极端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及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发生在高层北半球极涡呈偏心型,500 hPa乌... 利用常规观测、1日4次FNL1°×1°、NCEP2.5°×2.5°再分析等资料,探讨2023年5月2—7日巴州北部平原极端低温雨雪天气成因及可预报性。结果表明:(1)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发生在高层北半球极涡呈偏心型,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发展、深厚中亚低涡在新疆长时间维持的环流背景中,低涡持续时间和冷中心强度对天山南坡的影响在5月实属罕见。(2)较强冷空气自西北路径翻越西天山进入南疆盆地,与南疆盆地东灌冷空气在巴州北部汇合增强,降水落区位于低层暖平流中心和850 hPa锋生区域,雨转雪加剧巴州北部平原最低气温的降幅。(3)EC模式形势预报提前96 h对中亚低涡的可预报性差,72 h内能较准确刻画低涡强度、位置和移动路径,但细节存在偏差;对最低气温预报EC模式稳定、准确,具有极强参考价值;对库尔勒城区降水和雨雪相态预报,智能网格及NCEP、EC、CMA-GFS数值模式预报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州北部平原 极端低温 天气成因 可预报性
下载PDF
新疆北部平原区2003—2011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巧 周金龙 +5 位作者 高业新 贾瑞亮 白春艳 纪媛媛 杨广焱 吴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为了解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文章以平原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石河...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为了解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文章以平原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石河子市等8个地区(州、市)的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及年际动态、分别对比了平原区边缘、过渡带和中心2003年和2011年共51组原位取样点水质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含油盆地有类似的规律,在边缘主要为HCO3-Ca,到中心过渡为HCO3-Na;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质10月优于4月,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面积占统计总面积的百分数由2003年的79%降至2011年的64%。得出了新疆北部平原区具有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带性、8年来除昌吉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外地下水水质变差、平原区中心地下水水质变差幅度最大的结论。讨论了典型地区(州)地下水水质类别变化特征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机井混层取水、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开采量增大等),提出了地下水水质改善与污染防治对策(控制点源的排放、加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分层开采地下水、重视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平原 地下水 水质变化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石羊河北部平原生态保障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程玉菲 王军德 +2 位作者 李元红 金彦兆 胡想全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4-731,共8页
针对石羊河流域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干旱区生态需水计算为切入点,以变异理论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确定石羊河北部平原区地下水位恢复的目标年,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划分生态功能区,利用达西定律、阿维里扬诺... 针对石羊河流域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干旱区生态需水计算为切入点,以变异理论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确定石羊河北部平原区地下水位恢复的目标年,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划分生态功能区,利用达西定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了地下水恢复及生态目标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障措施.结果表明:石羊河北部平原区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亚区及16个三级区,地下水位恢复的目标年份为1977年,地下水恢复到1977年的生态需水量为55.95×10^8~74.10×10^8m^3,2015年和2020年生态目标条件下的生态需水分别为1.66×10^8m^3和1.80×10^8m^3.考虑到地下水恢复的缓慢性和现实性,建议优先考虑设定目标条件下的植被正常生长生态需水,其次通过继续压缩人均耕地面积和灌溉定额的方式保证地下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理论 石羊河 北部平原 生态需水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区水文地球化学 被引量:8
5
作者 殷秀兰 凤蔚 +3 位作者 王瑞久 蔡月梅 朱瑾 霍传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4,共8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地区内流盆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水文地质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次研究利用以往工作的资料,并在流域下游北部平原区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21组,用无机离子作为示踪剂,结合环境同位素的分析,提出乌鲁木齐河流域平原... 乌鲁木齐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地区内流盆地的典型代表,也是水文地质研究的重点区域。本次研究利用以往工作的资料,并在流域下游北部平原区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21组,用无机离子作为示踪剂,结合环境同位素的分析,提出乌鲁木齐河流域平原区的地表水普遍溶解有蒸发盐,与晚全新世(近4000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不断变得干旱有关;并将北部平原区的地下水划分为三层不同水体:现代水(埋深21~65 m)是乌鲁木齐河河水经蒸发后入渗补给的,而下面二层水为晚全新世初期(埋深179~259 m)和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埋深~353 m)补给的水都是原地的降水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环境同位素 北部平原 地下水
下载PDF
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小娟 邓建伟 +3 位作者 张新民 胡想全 李元红 王军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25,共3页
尝试根据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的不同地质地貌、气候、农业、生物土壤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特征及流域承担的生态功能状况,按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主导因素区划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多层面叠加功能,将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划分... 尝试根据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的不同地质地貌、气候、农业、生物土壤及人类经济活动等特征及流域承担的生态功能状况,按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在生态环境主导因素区划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多层面叠加功能,将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划分为2个生态功能区及6个亚区。该区划将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需水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北部平原 生态功能区划
下载PDF
清初中期影响东北北部平原人口、民族构成演变的重要因素
7
作者 王英利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第7期128-130,共3页
清初中期,东北北部平原人口、民族构成经历了从以善渔牧猎的少数民族人口为主到少数民族人口与善耕作的汉族人口并存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多个自然、人文要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北部平原 民族构成 清初中期 东北地区 人口迁移 少数民族人口 汉族人口 人口构成
下载PDF
东北部平原内区音乐文化纵观
8
作者 陈亚敏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年第4期78-79,共2页
东北部平原内区有着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它的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格多样。在中国当代专业音乐创作方面,也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关键词 北部平原内区 音乐文化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流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霍传英 朱瑾 +2 位作者 魏文慧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5,共8页
本文运用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用流量边界与柴窝堡盆地和河谷区的地下水流模型相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流域地下水模型,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整体规划利用提供了模拟分析工具。北部... 本文运用数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的地下水流模型,并用流量边界与柴窝堡盆地和河谷区的地下水流模型相接,构成一个统一的流域地下水模型,为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整体规划利用提供了模拟分析工具。北部平原的南部倾斜平原为砂卵砾石组成的大厚度潜水含水层,北部细土平原为多层结构。地下水总体上由南向北径流,天然状态下在交界地带溢出成泉或流入沙漠。目前,地下水循环基本上由人为控制。农田灌溉回归补给量与河流和山前侧向补给量持平;而开采量已是绝对的排泄量。季节性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季节性大幅度变化。水位的下降使蒸发蒸腾量减少,减轻了由于灌溉造成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北部平原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稳定流模型 非稳定流模型 模型应用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传英 魏文慧 +1 位作者 周仰效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流域 北部平原 地下水 开采方案分析 可持续开发
下载PDF
应用短基线集技术监测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青锁 于松晖 徐郅杰 《世界地质》 CAS 2021年第1期161-168,192,共9页
为研究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特征和成因,应用短基线集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总结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面沉降与地质环境因素关系。结果显示:2014—2016年研究区均是沉降区,大部分属于地面沉降严重程度较低的地区,局部沉降较严... 为研究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特征和成因,应用短基线集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总结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面沉降与地质环境因素关系。结果显示:2014—2016年研究区均是沉降区,大部分属于地面沉降严重程度较低的地区,局部沉降较严重。最大沉降速率114.85 mm/a,划分出8个重点沉降区。研究区地面沉降最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量开采,地面沉降还受到区域构造活动、软弱土层分布、城镇化发展和矿业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北部平原 河南 短基线集 监测
下载PDF
中国东北部平原民歌的共性特征
12
作者 朴哲岩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流传于中国东北部平原的民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近代以来关内人口向关外的迁徙,地形地貌、风俗民情、方言等方面的一致性,在民歌艺术上有着亲缘关系,体现出体裁、曲目、旋律风格等方面的一致性。
关键词 北部平原 民歌 共性
下载PDF
俄罗斯北部平原(VYCHEGDA河盆地)全新世植物群和植被(英文)
13
作者 O.K.Borisova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8-486,共9页
对Vychegda河流域靠近Baika村(61°16’N,46°44’E)洪积平原的一个剖面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化石点位于泰加林带中部,靠近欧洲云杉林和亚乌拉尔—西伯利亚云、冷杉—西伯利业松林界限附近。该河流盆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8%。根据... 对Vychegda河流域靠近Baika村(61°16’N,46°44’E)洪积平原的一个剖面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化石点位于泰加林带中部,靠近欧洲云杉林和亚乌拉尔—西伯利亚云、冷杉—西伯利业松林界限附近。该河流盆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8%。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沉积涵盖了全新世大约自9000 yrs B.P.以来的大部分地层。 主要运用化石植物群组成来恢复这一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通过某些化石植物群的全部植物种类的现代地理分布的分析,可以发现与过去植被最接近的现代对应植被类型的位置,通过确定所有植物种现代生长地区的景观和气候来推测与古环境最接近的景观和气候。 整个孢粉组合序列中云杉、松和桦占统治地位,但是植物群的成分和植被有变化。暖温带树种,如椴、榆及栎等在森林中的含量有变化,在全新世最暖期,相当于中晚大西洋期(6000-4500 yrs B.P.)达到最高。这些变化通过对应的现代植物群在俄罗斯平原的“迁移”反映出来,从中、南乌拉尔向西至Sukhona河盆地然后再返回到研究区的Vychegda河下游。运用古植物群的方法定量恢复的主要气候指标表明在大西洋期7月份月均温比现代高2.5℃,1月份月均温比现在高出1℃,年降雨量和现在接近。这段时间可以认为是本地区全新世的气候最适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北部平原 VYCHEGDA河盆地 全新世 植物群 植被
下载PDF
松嫩平原北部全新世黑土剖面孢粉组合及其对环境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凯 宋运红 +4 位作者 杨凤超 戴慧敏 许江 韩晓萌 梁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1-2131,共11页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样品中总有机碳进行了AMS ^(14)C测年。系统分析、鉴定和研究表明,克山县黑土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Planted Poaceae-Echinate Asteraceae-Tamarix-Polypodiaceae为代表,中部孢粉组合以Tamarix-Chenopodium-Polypodiaceae-Echinate Asteraceae为代表,上部孢粉组合以Pinus-Chenopodium为代表。综合第四纪地质地貌、孢粉、AMS ^(14)C、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典型黑土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7500 a B.P.以来的大暖期,形成于松嫩平原温暖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植被为以草本灌木为主的草原植被。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典型黑土区自然环境演变的主要内动力,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为克山县典型黑土的成土母质,黑土发育过程即为成土母质黑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北部 典型黑土 AMS^(14)C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全新世 克山县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北部不同熟性夏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苑雅俊 冯家兴 +4 位作者 杨启帆 白雪 PUSHPA R A J 边大红 崔彦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8,共8页
在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趋势下,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问题,以7个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品种(中晚熟2个,中熟3个,中早熟2个)为材料,探讨不同熟性夏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伏能力。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北部夏玉米植株株高、穗位高、穗高... 在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趋势下,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问题,以7个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品种(中晚熟2个,中熟3个,中早熟2个)为材料,探讨不同熟性夏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伏能力。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北部夏玉米植株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及基部节间K含量与品种熟性无关;中熟、中早熟品种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大于中晚熟品种;中熟、中晚熟品种基部第3节间粗、近地面两层节根数、单株总根条数、植株抗拉力、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及植株根拔力显著大于早熟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夏玉米植株抗拉力与穗高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总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与节间K含量呈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平原北部选育机收粒夏玉米品种时,除关注灌浆、脱水速率快之外,还应兼顾株高适宜、穗位低、基部节间粗壮等抗倒性状,同时,采用适宜栽培措施,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节间增粗及充实、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研究结果为黄淮海平原北部高产、抗倒、机收粒夏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北部 夏玉米 品种 熟性 倒伏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杜国明 李昀 +2 位作者 于凤荣 张树文 杨凤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5-229,共5页
该文以三江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2000-2009年该区域耕地变化特征,旨在为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由214.31增加至285.10万hm2,垦殖率升至67.3%,新增耕地主要为旱地;共有73... 该文以三江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2000-2009年该区域耕地变化特征,旨在为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耕地面积由214.31增加至285.10万hm2,垦殖率升至67.3%,新增耕地主要为旱地;共有73.64万hm2土地被垦殖为耕地,主要来源为沼泽地、林地和草地,而同期退耕面积仅为2.84万hm2;58.67万hm2旱地转换为水田,9.06万hm2水田转换为旱地;水田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格局,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升至30.10%;位于研究区东部北部的县市耕地增加较多,而位于西部南部的县市耕地增加的较少;今后该区域在农业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主要通过土地整治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优化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垦殖率
下载PDF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侯伟 匡文慧 +2 位作者 张树文 张养贞 李颖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2-756,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的开发过程。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以湿地、草地和林地转换成耕地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29%上升到51.81%,同时湿地占总面积的52.49%下降到15.71%,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湿地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湿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曹峰 李瑞敏 +5 位作者 王轶 马忠社 郭海全 赵更新 曹淑萍 李文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5-1219,共5页
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万)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遵循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沉积条件将研究区(即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划分为3个统计单元,运用标准化方法,即对土壤表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 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万)取得的数据为基础,遵循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沉积条件将研究区(即海河平原北部地区)划分为3个统计单元,运用标准化方法,即对土壤表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通过其他元素与惰性元素Ti的相关关系分别计算得出各指标土壤的基准值;通过对土壤深层数据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获得了34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并以此表征背景值。以上研究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平原北部 地球化学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
下载PDF
华北平原北部太阳辐射及地表辐射平衡特征——基于河北固城站的试验观测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晶淼 马金玉 +2 位作者 李世奎 梁宏 任三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5,共9页
利用位于河北定兴县的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试验站2005年7月~2007年2月期间观测的太阳辐射各分量的资料,详细分析了该站太阳辐射及地表反射的基本特征。分别对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地表反射率、净辐射、光合... 利用位于河北定兴县的中国气象局固城生态与农业试验站2005年7月~2007年2月期间观测的太阳辐射各分量的资料,详细分析了该站太阳辐射及地表反射的基本特征。分别对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地表反射率、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UV-B)的日、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辐射平衡特征。同时分析并给出了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北部 总辐射 反射率 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UV—B
下载PDF
辽河平原北部草地类型特征及分布现状 被引量:6
20
作者 白龙 闫加乐 +5 位作者 刘英 刘军 杨季云 陈曦 刘慧林 王正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6-575,共10页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 为掌握辽宁省北部草地现状及群落特征,以辽河平原北部的彰武、康平、昌图、法库4县确权草地为范围,通过2年的野外详查,分析草地植被特征,并重新划分草地类型,运用ArcGIS 10.0软件勾绘出草地分布图。结果显示:25个调查样地共出现164种植物,隶属46科129属。根据水热、地形及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将调查区草地划分为疏林草地类、暖性灌草丛类和低平地草甸类3大类。其中,疏林草地类所含物种数最丰富,占到了总物种数的71.3%;疏林草地类和暖性灌草丛类以旱生植物为主,低平地草甸类湿生和水生植物相对较多。3类草地共出现8个草地型,疏林草地类2个,暖性灌草丛类3个,低平地草甸类3个,且均有乔木和灌木。与80年代相比,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中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地型已消失,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冷蒿(Artemisia frigida)等旱生植物的优势度有所增加,典型草原旱生植物分布区向东扩展。3类草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彰武县以疏林草地类为主,昌图县以暖性灌草丛类为主,而康平和法库县则以低平地草甸类为主。4县共出现草地斑块11 250块,其中50亩以下的占81.2%,100亩以上的仅占8.8%,草地分布零散而面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平原北部 群落特征 草地类 草地型 草地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