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子不同处理对匙叶小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付生艳 马明呈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对匙叶小檗幼苗生长的影响。在青海门源县浩门林场寺儿沟苗圃,以优良匙叶小檗母树上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时间、不同覆沙厚度、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量对匙叶小檗出苗率、苗高等生长... 为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对匙叶小檗幼苗生长的影响。在青海门源县浩门林场寺儿沟苗圃,以优良匙叶小檗母树上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浸泡时间、不同覆沙厚度、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量对匙叶小檗出苗率、苗高等生长指标的不同影响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匙叶小檗种子GGR6号浸泡12h时,种子达到打破休眠的最佳时期而发芽,其生活力也最高;(2)当覆沙厚度为2cm时,匙叶小檗种子出苗率及苗高达到最大值;(3)匙叶小檗的种子出苗率在5月中旬进行播种时出苗率最高,其苗高也最高。(4)当播种量较小(1~3g/m^2)时,匙叶小檗种子出苗率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出苗率依次不断升高,在3g/m^2的播种量下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小檗 浸泡时间 覆沙厚度 播种时期 播种量 生长指标
下载PDF
沙地生篱树种—匙叶小檗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世瑞 《内蒙古林业》 1990年第4期26-27,共2页
适宜平坦沙地引种栽培的生篱灌木种匙叶小檗,本地叫黄柏,至今尚未开发利用。它是一种生长在伊克昭盟毛乌素沙漠中的野生落叶灌木,植株高达1.5~2.5米,灌丛密集,呈馒头状。老枝暗灰色,幼枝灰黄色,后变为紫红色,枝上生有粗壮、坚硬的刺,刺... 适宜平坦沙地引种栽培的生篱灌木种匙叶小檗,本地叫黄柏,至今尚未开发利用。它是一种生长在伊克昭盟毛乌素沙漠中的野生落叶灌木,植株高达1.5~2.5米,灌丛密集,呈馒头状。老枝暗灰色,幼枝灰黄色,后变为紫红色,枝上生有粗壮、坚硬的刺,刺长1~3厘米,至老不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小檗 生篱灌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播种育苗技术
3
作者 蒲海萍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年第21期0224-0224,共1页
匙叶小檗、鲜黄小檗,落叶灌木,较耐旱、较速生、适宜于中高位浅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论文 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播种育苗技术,为匙叶小檗、鲜黄小檗的大规模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给西北地区广阔的宜林地增添 适宜的造林树... 匙叶小檗、鲜黄小檗,落叶灌木,较耐旱、较速生、适宜于中高位浅山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论文 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播种育苗技术,为匙叶小檗、鲜黄小檗的大规模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给西北地区广阔的宜林地增添 适宜的造林树种,缓解青海旱区造林工程苗木品种单一问题,起到推进建设生态林业、发展民生林业、推进创新林业、开发 文化林业、构建和谐林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叶小檗 鲜黄小檗 育苗 造林
下载PDF
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对2种小檗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白灵娜 王占林 +3 位作者 贺康宁 樊光辉 张得芳 谢守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以2年生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为研究材料,利用红蓝光源模拟光照设置12个光合有效辐射梯度,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2种小檗的光合生理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在1 000~1 500μmol/...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以2年生匙叶小檗和鲜黄小檗为研究材料,利用红蓝光源模拟光照设置12个光合有效辐射梯度,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2种小檗的光合生理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在1 000~1 500μmol/(m^2·s)范围内,2种小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高水平。土壤水分含量在18%左右时,2种小檗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其他处理强;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土壤水分含量为15%左右达到最大。鲜黄小檗具有耐强光照、适应干旱的能力,可作为高海拔寒旱区造林树种;匙叶小檗利用水分的能力强,因其具备速生特点,可作为生态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大规模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含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藏族药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不同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琪 杜欢 +4 位作者 文焕松 徐僮 王毓杰 赖先荣 范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8-974,共7页
为明确藏族药小檗皮中的特征成分,该文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小檗皮水提液中未知成分进行定向分离,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毒色胺内盐(Ⅰ)和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两者均为首次从小... 为明确藏族药小檗皮中的特征成分,该文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对小檗皮水提液中未知成分进行定向分离,利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毒色胺内盐(Ⅰ)和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两者均为首次从小檗皮及小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成功建立了小檗皮中6种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3个品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药根碱和蟾毒色胺内盐为主要的种间差异成分,与甘肃小檗及鲜黄小檗相比,匙叶小檗含有明显更多的药根碱(P<0. 01),且匙叶小檗中的蟾毒色胺内盐含量明显比甘肃小檗更高(P<0. 05)。今后应进一步研究蟾毒色胺内盐的药理活性及小檗皮3个品种的药效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 蟾毒色胺内盐 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 甘肃小檗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不同基原小檗皮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鑫梅 杜欢 +4 位作者 易欢 武鑫玥 冯图 蒋桂华 范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7524-7531,共8页
目的 研究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甘肃小檗Berberidis kansuensis Schneid.、鲜黄小檗B.diaphana Maxim.、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 Franch.)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 目的 研究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甘肃小檗Berberidis kansuensis Schneid.、鲜黄小檗B.diaphana Maxim.、匙叶小檗B.vernae Schneid.和刺红珠B.dictyophylla Franch.)的整体化学成分差异,筛选品种鉴别的指标性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基原小檗皮药材的整体化学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和方差分析筛选不同基原鉴别的化学标志物。结果 共鉴定了47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生物碱类、12个有机酸类及其衍生物、5个糖类及其衍生物,以及6个其他类成分。筛选出药根碱、四氢巴马汀、蟾毒色胺内盐等12个化学标志物。结论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阐明小檗皮不同基原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为其品种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 甘肃小檗 鲜黄小檗 匙叶小檗 刺红珠 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 代谢组学 品种鉴定 化学标志物 药根碱 四氢巴马汀 蟾毒色胺内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