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匝道区域驾驶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哲 朱西产 马志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6-13,共8页
基于中国大型实车路试实验(China FOT)项目,从679.3km的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出了70例匝道区域通行过程.统计表明,加速车道汇入点位置主要分布于加速车道的中间偏前部分.提出了指数型的车辆汇入模型.通过研究将分流区变道完成点设置在减... 基于中国大型实车路试实验(China FOT)项目,从679.3km的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出了70例匝道区域通行过程.统计表明,加速车道汇入点位置主要分布于加速车道的中间偏前部分.提出了指数型的车辆汇入模型.通过研究将分流区变道完成点设置在减速车道出现以前,最晚变道开始点分别设为距离减速车道200m、300m和400m,随后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分流变道策略.最后统计了匝道区域违章行为,匝道基本路段易发生超速,偶发生超车,匝道出入口易发生连续变道,偶发生压实线变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驾驶 匝道区域 汇入模型 分流变策略
下载PDF
车路协同环境下网联车出匝道控制和速度优化
2
作者 徐嘉鑫 刘逸茗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文章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网联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车辆汇入匝道冲突区域时减速甚至停车所带来的延误问题,并且可以在车路协同环境下,通过STM32等硬件实现两阶段的优化模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智能网联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和速... 文章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智能网联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车辆汇入匝道冲突区域时减速甚至停车所带来的延误问题,并且可以在车路协同环境下,通过STM32等硬件实现两阶段的优化模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智能网联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和速度优化模型的配合,结合GPOPS软件寻找出车辆在匝道冲突区域行驶的最优轨迹,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下匝道路段中不必要的加速、减速等情况、减少能耗、保证安全且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区域 智能网联车 车路协同 生态控制
下载PDF
城市高架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区域交通安全分析
3
作者 赵清杰 《交通世界》 2023年第15期14-16,共3页
采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选取PET作为冲突评价指标,首先分析了出口匝道衔接区域交通冲突统计特性,其次分析了该区域交通冲突类型,最后研究了交通冲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口冲突为该区域主要的交通冲突类型且交通严重程度最大... 采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选取PET作为冲突评价指标,首先分析了出口匝道衔接区域交通冲突统计特性,其次分析了该区域交通冲突类型,最后研究了交通冲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口冲突为该区域主要的交通冲突类型且交通严重程度最大。交通冲突分布具有集中特征,集中点为出口匝道车道接地点处以及左转车道进口道处。本研究可以为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区域的交通管控以及交通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快速路 出口衔接区域 交通安全 交通冲突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瓶颈区域交通流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庆 王忠宇 吴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5年第3期577-581,共5页
分析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附近的交通流率特征,对确定通行能力和提出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快速路线圈检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比较出口匝道瓶颈区域各车道之间交通拥挤前后的流率变化.发现内侧车道的交通流率在... 分析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附近的交通流率特征,对确定通行能力和提出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城市快速路线圈检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比较出口匝道瓶颈区域各车道之间交通拥挤前后的流率变化.发现内侧车道的交通流率在拥挤之前低于外侧车道,而在拥挤期间高于外侧车道.外侧车道在拥挤之后的排队消散流率会显著降低,而内侧车道的消散流率反而增加,即存在早发性交通拥挤的现象,并通过流量-速度关系图对内外车道交通流特征的差异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快速路出口瓶颈区域 交通流率 方差分析 配对样本检验 流量-速度关系图
下载PDF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快速路下匝道与地面衔接区域拥堵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贵民 蔡章辉 《交通与运输》 2017年第A02期133-137,共5页
为更好解决快速路下匝道顺畅疏散车流,避免拥堵上溯造成快速路主线受阻,研究快速路下匝道与地面衔接区域的拥堵点识别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快速路与地面衔接区域的不同下匝道类型以及各自的适用情况,并梳理一般下匝... 为更好解决快速路下匝道顺畅疏散车流,避免拥堵上溯造成快速路主线受阻,研究快速路下匝道与地面衔接区域的拥堵点识别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快速路与地面衔接区域的不同下匝道类型以及各自的适用情况,并梳理一般下匝道拥堵原因清单以备拥堵点成因确定;进而,建立基于交通大数据的衔接系统拥堵识别模型;最后,通过现场调研验证由该模型识别出的拥堵点-上海市内环内圈宛平南路下匝道与地面衔接区域,并对照拥堵原因清单确定了该拥堵点的成因,进而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为之后实际工程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拥堵问题 与地面衔接区域 拥堵识别模型 交通大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