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风险热图的立交匝道路段风险研究
1
作者 王世法 黄河 张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9期61-63,共3页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之间、高速公路与各类道路之间的枢纽点,匝道作为两者连接线由于线形指标和车辆的运行速度存在差异性,导致匝道路段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目前互通式立交匝道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大多...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之间、高速公路与各类道路之间的枢纽点,匝道作为两者连接线由于线形指标和车辆的运行速度存在差异性,导致匝道路段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目前互通式立交匝道路段的安全性评价大多是根据已有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安全评价,对高风险路段的提前识别并进行安全评价的较少。为此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设计阶段的匝道路段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征向量法得出指标权重系数,借助风险热图把安全评价结果与热图结合起来为风险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展现方式,可以更快识别风险高或低的设计指标,有效的提高了匝道路段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风险热图的运用,可以快速查看到C2、C7、C12、C17、C5、C10、C15这7个二级指标风险指数高,所以,应该避免对这7个指标运用极限值。此结果表明风险热图在匝道安全风险评价中的运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风险热图 层次分析法 匝道路段
下载PDF
混入智能车的下匝道瓶颈路段交通流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董长印 王昊 +2 位作者 王炜 李烨 华雪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3-187,共15页
以下匝道瓶颈路段为研究背景,以手动驾驶汽车和两类智能车为研究对象,包括自适应巡航(ACC)汽车和协同自适应巡航(CACC)汽车,建立了混入智能车的混合交通流模型.在车辆的纵向控制层面,分别构建了手动驾驶汽车改进舒适驾驶元胞自动机规则... 以下匝道瓶颈路段为研究背景,以手动驾驶汽车和两类智能车为研究对象,包括自适应巡航(ACC)汽车和协同自适应巡航(CACC)汽车,建立了混入智能车的混合交通流模型.在车辆的纵向控制层面,分别构建了手动驾驶汽车改进舒适驾驶元胞自动机规则和智能车的跟驰模型;基于车辆下匝道行驶特性,引入车辆感知范围R、换道控制区域LLC、换道冒险因子λ等参数,建立了控制车辆横向运动的自由换道和强制换道模型.通过对混合交通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发现,CACC车辆混入率PCACC、车辆感知范围R、换道区域长度LLC和换道冒险程度λ均对下匝道交通系统产生影响.当CACC车辆混入率低于0.5时,CACC退化为ACC的概率增大,系统稳定性下降,交通拥堵呈恶化趋势;当CACC车辆混入率大于0.5时,车辆运行速度显著提升,拥堵消散能力提高.增大车辆感知范围、加长换道区域长度、提高换道冒险程度,都能够有效缓解改善下匝道瓶颈路段主线的拥挤状况,而对匝道运行效率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 换道模型 匝道路段 自适应巡航控制
下载PDF
互通式立交匝道路大客车车道使用行为研究
3
作者 刘俊 《汽车世界》 2019年第13期197-197,196,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建设也在加快,由于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形条件,出现许多非标准构型的立交(异型立交)。在重庆,由于受到地形和用地的限制,许多立交都采用T梁的桥墩设计,在这种立交设计结构下,立交匝道上交通流量和司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山地城市建设也在加快,由于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形条件,出现许多非标准构型的立交(异型立交)。在重庆,由于受到地形和用地的限制,许多立交都采用T梁的桥墩设计,在这种立交设计结构下,立交匝道上交通流量和司机驾驶习惯等因素会使匝道路段上出现匝道一方车道下榻和大型车辆卡住现象。为防范此类现象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本文将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为重庆以后的交通规则设定以及立交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和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立交 大客车(公交车) 匝道路段 车道使用
下载PDF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通行能力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袁胜强 景啸 史程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6-242,共7页
提出了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通行能力模型。根据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特点,计算城市地下互通立交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匝道路段通行能力、匝道合流区及分流区通行能力,并给出推荐值。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地下互通... 提出了基于期望车头时距的通行能力模型。根据城市地下互通立交特点,计算城市地下互通立交主线路段通行能力、匝道路段通行能力、匝道合流区及分流区通行能力,并给出推荐值。最后,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地下互通立交各部分通行能力均比地上互通立交有所折减,主线路段折减8%~11%(高速区间折减均接近10%),匝道路段折减约14%,匝道合流区折减约10%,匝道分流区折减约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能力 城市地下互通立交 车头时距 主线路 匝道路段 道合流区 道分流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