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入学决策与匹配婚姻
1
作者 孙百才 黄俊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6期41-45,共5页
基于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研究发现: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入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财富和资产对儿... 基于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庭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研究发现:汉族儿童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更容易入学,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入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入学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财富和资产对儿童入学有正的影响。在匹配婚姻上,父母一代的婚姻匹配程度相对高于祖父一代,汉族的匹配程度要高于少数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入学决策 匹配婚姻
下载PDF
中国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及收益测度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时雄 金美玲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2,共20页
婚姻匹配是择偶双方追求婚姻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出现相应调整,映射出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婚姻收益以及收益差距的双重转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婚姻教育匹配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 婚姻匹配是择偶双方追求婚姻收益最大化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出现相应调整,映射出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婚姻收益以及收益差距的双重转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婚姻教育匹配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在微观个体层面对婚姻收益产生的影响,以及由婚姻收益反映出的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和变化。从婚姻收益的角度验证中国婚姻市场中个体搜寻潜在配偶的选择依据,并对过去、当前和未来教育匹配模式的特征差异和发展趋势进行经济解释已成为婚姻匹配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资料分析中国婚姻市场的受教育现状、教育匹配现状及变化特征,同时通过微观数据构建婚姻匹配数据库,使用CS模型对婚姻收益进行测算,考察各受教育水平人口在不同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和收益差距,从而解读中国婚姻市场在教育及教育匹配模式层面呈现出的新特征和新趋势。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加深,适婚年龄人口在高等教育获得方面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近10年来已出现教育性别差异逆转现象。第二,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婚姻市场的教育匹配模式也出现相应变化,在教育同质匹配保持主导地位的同时,“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的比例下降,“女高男低”的教育匹配模式成为婚姻教育匹配的新趋势。第三,婚姻收益测算结果表明整体上女性婚姻收益高于男性。分受教育水平来看,在低、中学历人口中,女性婚姻收益高于男性;在高学历人口中,男性婚姻收益高于女性。在低、高学历人口中,与配偶的受教育水平差异越大,婚姻收益越低。第四,教育同质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最高,“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次之,但“女高男低”与“男高女低”教育匹配模式下的婚姻收益差距正逐渐缩小。为提高居民婚姻收益、缩小收益差距,政府和教育部门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育差异群体的婚姻辅导工作;家庭内部也应树立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观念,淡化家庭分工中的性别因素;此外,婚姻市场中的个体需转变传统的婚姻教育匹配观念,提倡多元化的择偶标准,这将有利于社会整体婚姻收益的提升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市场 教育匹配模式 婚姻匹配 婚姻收益
下载PDF
交换论视域下婚姻关系中的匹配:成对城市青年夫妻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若兰 严文华 +5 位作者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刘彦汐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 目的:探究青年夫妻婚姻匹配模式的形成、完善及其对婚姻关系的影响。方法:均衡地区代表性抽取10对中国城市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的需要被满足;婚姻建立阶段基于主动的择偶形成关于“资源等价”“特质契合”的初期匹配;婚姻建立之后通过调适形成关于“关系边界”“关系经营”“角色分工”和“权力关系”的具体匹配;达到高需求层次的匹配和内在匹配更为重要。结论:婚姻匹配的实质是婚姻交换中双方需求得以满足,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个体在择偶时需要对双方心理资源以及性格和观念的契合性认真评估和权衡。一旦婚姻建立,双方则需要在具体的互动中持续调适。幸福婚姻的匹配模式并非刻板的严丝合缝,而是一种富有弹性、能够适应变化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社会交换理论 青年 成对夫妻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婚姻教育匹配的健康效应及其梯度差异
4
作者 蒋艺岑 朱勤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84,共19页
婚姻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婚姻教育匹配模式作为婚姻背景下的一种资源传递和社会流动机制,与健康不平等息息相关。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配偶受教育程度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婚姻匹配对夫妻双方的健康效应及其导致的健... 婚姻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婚姻教育匹配模式作为婚姻背景下的一种资源传递和社会流动机制,与健康不平等息息相关。但目前的研究主要聚焦配偶受教育程度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对于婚姻匹配对夫妻双方的健康效应及其导致的健康梯度变化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本研究从社会流动的视角出发,旨在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夫妻双方的健康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婚姻匹配的影响,该影响如何在不同世代和城乡间发生变化?二是婚姻教育匹配将如何影响不同教育阶层之间的健康梯度?本研究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8年5期的合并数据,采用对角线参照模型,以对角线上单元格内的同质婚群体为参照组,测量夫妻双方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差异对健康的影响,并通过交互项分析该影响的世代变迁与城乡差异,解决了传统线性模型无法分解夫妻双方效应以及常见的共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群体因婚姻教育匹配不同而产生的健康梯度差异。研究发现女性的健康状况更易受到自身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而男性的健康状况更多与配偶的受教育水平相关,该现象在“50后”“60后”中更为明显,而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对于“70后”以及后续世代的健康效应权重则相对更为平均;相比于农村家庭,城市女性的健康水平更易受到配偶的影响,城市男性在健康方面则更为“独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教育异质婚可以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资源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社会群体的健康梯度水平。以上发现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婚姻匹配作为一种社会的流动机制对于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为科学认知健康梯度及改善教育弱势群体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实证依据。建议加快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促进女性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使夫妻之间的家庭责任和家务分工更加平等。同时,需关注教育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工作机会,帮助其打破社会壁垒从而实现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健康梯度 世代 城乡 性别平等
下载PDF
婚姻教育匹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徐洋洋 胡耀岭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 当前我国低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强化其在婚姻匹配中的优势地位,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建立家庭内部生育决策模型,构建以收入赋权的婚姻教育匹配指数,探究婚姻教育匹配对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婚姻教育匹配指数增加,即妻子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于丈夫,会显著降低女性生育意愿、减少生育行为,并扩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程度。婚姻教育匹配对低收入、夫妻双方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及农村家庭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女性在婚姻教育匹配中的优势增加会显著降低男孩偏好。进一步发现,婚姻教育匹配会通过改变女性生活满意度与性别角色转换度对生育意愿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围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树立新时代婚姻家庭观念等方面制定政策有助于提升生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教育匹配 家庭生育决策 生育意愿 生育行为
下载PDF
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晏月平 张舒贤 《人口与社会》 2023年第2期54-65,共12页
运用CFPS2018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使用排序选择模型(Ordered Logit)分析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同时运用更换模型和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研究发现:(1)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会... 运用CFPS2018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使用排序选择模型(Ordered Logit)分析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同时运用更换模型和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研究发现:(1)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会显著影响子女教育期望。(2)在教育婚姻匹配的同质婚中,夫妻双方学历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3)夫妻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梯度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存在差异,“男高女低”的教育婚配模式使子女教育期望值略有降低,但未产生显著影响;“女高男低”的教育婚配模式则显著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应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父母教育资源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同时关注弱势家庭的发展,为弱势家庭中的子女提供教育援助。此外,应该关注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对子女发展的影响,以及防范父母教育水平存在较大梯度差异的家庭中,教育理念冲突对孩子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子女教育期望 教育理念 教育资源 社会分层
下载PDF
市场化转型、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与老年心理健康变迁--基于CLHLS 1998-2018年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志华 贾志科 吴瑞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90,117,共15页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基于1998至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混合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转型、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基于1998至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混合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转型、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变迁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老年心理健康变动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增减态势,市场化转型降低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老年人的教育婚姻匹配模式表现出“同质婚独占鳌头,异质婚平分秋色”的典型特征,男性或女性老人向上的教育异质婚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正向提升作用。(3)教育婚姻匹配模式能够有效调节市场化转型对老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并且向上婚比同质婚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4)市场化转型、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等内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转型 人口老龄化 教育婚姻匹配模式 心理健康
下载PDF
近40年我国18~59岁初婚夫妇婚姻匹配变动的城乡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颖 张志红 +1 位作者 高文力 阚唯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71,共12页
本研究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对1975年(含1975年)之后结婚的18~59周岁分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和教育匹配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依然以传统的"男大女小"... 本研究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对1975年(含1975年)之后结婚的18~59周岁分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和教育匹配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初婚夫妇的婚龄匹配依然以传统的"男大女小"模式为主流形态,主要介于丈夫小妻子1岁到丈夫大妻子4岁之间;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看,农村和城镇初婚夫妇平均婚龄差(绝对值)的均值呈上升趋势;农村和城镇初婚夫妇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找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配偶。在初婚夫妇教育匹配上,同质婚和异质婚中的"男高女低"仍是中国城乡婚姻匹配的主要形式,教育匹配的同质婚更多地表现为夫妇双方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的对等;由于教育普及、高校扩招以及妇女经济社会地位逐步上升、性别平等推动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两性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初婚夫妇教育匹配异质婚中"男高女低"的占比逐渐下降,而教育匹配的同质性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适婚人群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受教育程度趋近的配偶,因此,女性在择偶过程中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配偶的可能性和倾向性也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获得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都不均衡,一些地区尚存在性别差异,而同质婚的增加和异质婚"男高女低"婚配模式的减少使得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难以通过婚姻实现社会流动,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男性可能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婚龄匹配 教育匹配
下载PDF
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9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31,共16页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配模式更加多样,异质性婚配逐渐增多,同时婚姻稳定性也有所下降。实证结果表明,夫妻在教育、年龄、户籍与所在区域等个人特征上的不同将提高离婚风险,特别是夫妻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而夫妻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配模式,即"门当户对"并不明显影响婚姻稳定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在相称匹配的婚姻中,夫妻价值观念更加一致是其表现出较低离婚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弱化城乡居民身份、合理分配城乡与区域间的公共资源、缩小个体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加强家风建设是保证当前与未来全社会较高程度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模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城镇居民婚姻匹配和家庭收入变动:1991—2009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雅楠 王飞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6,共8页
文章利用1991-2009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考察婚姻匹配对第一阶段(1991—1997年)和第二阶段(2001-2009年)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分位数上,同质性婚姻匹配对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多数分位数上婚姻匹... 文章利用1991-2009年的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考察婚姻匹配对第一阶段(1991—1997年)和第二阶段(2001-2009年)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绝大多数分位数上,同质性婚姻匹配对家庭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多数分位数上婚姻匹配对第二阶段家庭收入的影响系数大于第一阶段,说明随着市场化过程的深化,同质性婚姻匹配对家庭收入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强。此外,跨期的家庭收入变动分解结果表明同质性婚姻匹配是家庭收入跨期差距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低收入分位数上,同质性婚姻匹配对跨期收入差距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家庭收入差距
下载PDF
我国城镇独生子女婚姻匹配状况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丁仁船 吴瑞君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0,共7页
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调查资料,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独生子女在年龄、教育、职业、行业、独生子女身份等方面的婚姻匹配状况。同类婚是独生子女婚配的主要形式,独生子女强化... 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原始数据为基础,结合上海市闵行区独生子女调查资料,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独生子女在年龄、教育、职业、行业、独生子女身份等方面的婚姻匹配状况。同类婚是独生子女婚配的主要形式,独生子女强化了"门当户对"的习俗。这种强化将对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加深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降低了社会开放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严格的一孩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婚姻匹配 同类婚
下载PDF
门当户对的婚姻会更幸福吗?——基于婚姻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后建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65,112,共11页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2006年数据,对夫妻个人社会经济及双方家庭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进行了考察。"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感,职业匹配、单位类型匹配和级别匹配往往会恶化男女婚后的主观幸福感...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2006年数据,对夫妻个人社会经济及双方家庭经济因素的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进行了考察。"门当户对"的婚姻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感,职业匹配、单位类型匹配和级别匹配往往会恶化男女婚后的主观幸福感,经济条件对等的婚配模式则有利于男女幸福感的提升。婚姻匹配结构对男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着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主观幸福感 门当户对 婚姻
下载PDF
同类婚还是异质婚?——当前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马磊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6,共8页
利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全国抽样数据,从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社会阶层、户口和政治身份等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类婚现象仍然是社会的主流,超过半数的... 利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2年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调查"全国抽样数据,从年龄、教育水平、收入、社会阶层、户口和政治身份等六个方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类婚现象仍然是社会的主流,超过半数的样本是在教育、社会阶层地位或收入相当的群体中找到配偶的,超过9成的样本是在相同的户口群体中找到配偶的,社会流动性并不像现代化理论预测的那么乐观;数据分析也证实了女性向上攀附梯度婚姻的普遍存在,说明当前中国婚姻市场仍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男高女低的社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同类婚 异质婚 梯度婚姻
下载PDF
婚姻中的教育匹配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江求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42,共11页
本文利用1988~2013年的微观数据通过DFL收入分布分解技术,分析了婚配中的教育匹配行为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婚姻市场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水平上都有较强的婚姻正向匹配现象,虽然婚姻的教育匹配程度在不同教育水平上表现... 本文利用1988~2013年的微观数据通过DFL收入分布分解技术,分析了婚配中的教育匹配行为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婚姻市场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水平上都有较强的婚姻正向匹配现象,虽然婚姻的教育匹配程度在不同教育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的长期趋势,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婚姻教育匹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庭间的收入差距,从截面上看,如果不存在教育匹配,样本期内的基尼系数将下降0.5%~5.5%;从时序上看,如果教育匹配保持1988年的模式不变,样本期内的其余各年收入差距会下降3%~5%。这些结果说明,以往研究有可能过高地估计了婚姻的教育匹配行为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婚姻匹配 收入差距
下载PDF
众里寻他!?--一个基于婚姻匹配理论的综述 被引量:12
15
作者 袁晓燕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101,共15页
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祉,而且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不平等。通过梳理婚姻的匹配模型、婚姻的形成方... 家庭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最小单位,继Becker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婚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微观个体的选择及福祉,而且也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收入分配等影响社会不平等。通过梳理婚姻的匹配模型、婚姻的形成方式、婚姻带来的转移支付以及婚姻的解体,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立足于我国婚姻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这种特有现象,结合我国目前劳动力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由于户籍导致的城乡分割引致的特有的婚姻匹配模式,对于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下载PDF
婚姻的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宇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4,115,共7页
婚姻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是在批判地吸纳了关于解释择偶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的。两性在婚姻匹配中倾向于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双方有关婚姻资源条件具有等价性;二是双方有... 婚姻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的基本模型是在批判地吸纳了关于解释择偶的婚姻市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的。两性在婚姻匹配中倾向于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双方有关婚姻资源条件具有等价性;二是双方有关婚姻特质具有契合性。这是分析婚姻质量的两个主要维度和该理论的两个主要命题。个体的婚姻资源和婚姻特质分为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及价值倾向的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涉及等价性和契合性匹配问题。使用该理论的基本命题可以解释目前我国城乡婚姻匹配冲突的原因。该理论模型既能解释婚姻匹配的静态结构,又能解释婚姻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婚姻指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偶 婚姻匹配 等价性命题 契合性命题 两维度多层次匹配理论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市青年的婚姻匹配:基于初婚年龄、学历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乐安 翟晓华 《南方人口》 CSSCI 2015年第5期64-71,共8页
本文通过对典型民族聚居城市一个区全年的回族、汉族初婚登记信息的分析,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当前的婚姻缔结概况,揭示了不同民族在年龄、学历层面的婚姻匹配模式。研究发现,在年龄匹配层面,回族婚姻与汉族婚姻都普遍遵循"男大女小&... 本文通过对典型民族聚居城市一个区全年的回族、汉族初婚登记信息的分析,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当前的婚姻缔结概况,揭示了不同民族在年龄、学历层面的婚姻匹配模式。研究发现,在年龄匹配层面,回族婚姻与汉族婚姻都普遍遵循"男大女小"的匹配模式,但是回族女性结婚年龄明显小于汉族。在学历匹配层面,尽管回族婚姻的学历层次整体上低于汉族婚姻,但是回族婚姻与汉族婚姻都遵循"学历同类婚"的匹配模式。本文认为,这体现出当前城市少数民族青年的婚配模式既有与汉族高度相似的一面,又有基于少数民族自身传统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年龄 学历 少数民族
下载PDF
生育需求、婚姻匹配与夫妻初婚年龄差距——来自中国城乡家庭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兴 王晶晶 张东玉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6,共10页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HNS(1993)抽样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通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 本文建立两时期婚姻搜寻模型,用以解释在性别间存在可生育年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生育意愿对男性与女性婚姻搜寻行为以及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CHNS(1993)抽样调查的微观家庭数据,通过构建两个计量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生育率对婚姻匹配模式的影响。首先运用CHNS微观家庭数据对家庭层面中孩子数量与夫妻年龄差距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家庭的回归结果显示孩子数量与夫妻的年龄差距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家庭中每多1个孩子,夫妻间的年龄差距也随之扩大0.27年。其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Difference in Difference(DID)的方法来分析生育政策对婚姻匹配模式产生的冲击效应,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婚姻匹配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生育率出现了下降,家庭的生育需求受到抑制,造成了政策实施后夫妻初婚年龄差距的下降。在生育需求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更大的农村地区中夫妻初婚年龄差距随着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出现了更为显著的缩小。研究结果表明生育需求是影响婚姻匹配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生育率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地区夫妻初婚年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婚姻匹配 初婚年龄
下载PDF
中国婚姻匹配模式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简称"CGSS")微观入户调查数据,以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学历)为标准,采用随机匹配法,测算不存在"择偶选择"时的"反事实"婚姻组合比例,并与实际婚姻组合模式比较,就会发现当前中国居民婚...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简称"CGSS")微观入户调查数据,以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学历)为标准,采用随机匹配法,测算不存在"择偶选择"时的"反事实"婚姻组合比例,并与实际婚姻组合模式比较,就会发现当前中国居民婚姻"同向匹配"程度对家庭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在社会变迁加剧及多元文化持续冲击的"大变革"时代,中国实际婚姻"同向匹配"的比例比随机匹配高出41.27%,夫妻双方追求学历的"同向匹配"导致家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平均提高了13.12%。因此,政府应将家庭收入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通过家庭所得税的设计,调节不同婚姻匹配模式家庭间的收入差距,以便更好地体现"量能纳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婚姻匹配 教育程度 个人所得税 随机匹配 CGSS调查数据
下载PDF
婚姻匹配理论及其实证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时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2,共18页
婚姻匹配问题(即谁与谁结婚问题)是婚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婚姻匹配问题的研究自延迟匹配机制提出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实证工具、方法和微观数据的不断完善,婚姻匹配的实证应用越来越多。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运用匹配... 婚姻匹配问题(即谁与谁结婚问题)是婚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婚姻匹配问题的研究自延迟匹配机制提出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实证工具、方法和微观数据的不断完善,婚姻匹配的实证应用越来越多。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运用匹配理论对婚姻问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探讨在中国仍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更少。本文首先论述8种主要的婚姻匹配模型及其在实证研究上的应用及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改进空间。其次阐述各种婚姻匹配模型在估算婚姻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结婚率及其影响因素、婚姻市场的正向匹配及其成因、彩礼和嫁妆、结婚和离婚等多个领域的实证应用最新进展。最后介绍婚姻匹配模型在中国婚姻市场的相关应用研究。决定婚姻匹配的因素众多,有诸如收入、教育水平、年龄、宗教、外貌等因素,但以往的研究较多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婚姻匹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直接利用匹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是婚姻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利用婚姻匹配模型对影响婚姻形成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理解中国婚姻市场的稳定,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化,婚姻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婚姻收益 同质性匹配 彩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