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品质、劳动力区位与区域创新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亚宁 顾芸 +1 位作者 陈威 杨开忠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4期47-57,共11页
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品质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三部门三要素新空间经济学模型,着重分析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品质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三部门三要素新空间经济学模型,着重分析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生态环境、住房供给、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是影响劳动力区位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好的生态环境、住房供给、不可贸易服务数量和质量均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提高本区域发展水平;提升不可贸易服务本地消费可及性及其跨区消费可及性也有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进而促进本区域创新发展。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优化住房供给、提升不可贸易服务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是未来吸引人力资源、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品质 动力区位 区域创新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下载PDF
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方远平 阎小培 陈忠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58,共6页
区位因素理论是区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系统研究服务业区位因素的成果并不多见。在简要总结国内外关于区位因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区位因素的构成及其影响;基于系统综合的角度,根据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理论是区位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系统研究服务业区位因素的成果并不多见。在简要总结国内外关于区位因素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区位因素的构成及其影响;基于系统综合的角度,根据区位因素的联系性及差异性,结合服务业的基本特性,初步构建了四大类服务业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空间因素、信息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简要分析了各类区位因素对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根据四类因素中各个因子的动态性和主导性,提出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四大动机机制。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的构建旨在为分析和解释各类服务业区位选择及区位特征提供一个理论工具,以促进服务业区位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体系 区位动力机制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仲常 臧新运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区位 动力吸纳移出比 动力跨区流动度
下载PDF
嘉兴发展海洋经济劣势与动力研究
4
作者 刘永泉 孟建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1期177-179,共3页
嘉兴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历史性机遇,但是在要素质量和区位角度看,存在明显劣势。嘉兴要素在诸如空间区位和土地、劳动力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加上政策引导构成嘉兴发展海洋经济的三大驱动力。
关键词 海洋经济要素 区位动力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动力及其多区位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腾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2-795,共14页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 在信息、劳动力、资本和商品等要素超具流动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越发表现出一种邻近和远距离流动并存的多区位互动特征,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论文首先围绕当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并结合传统区域创新研究范式的内在缺陷,引介以知识组合为核心的区域知识动力学理论。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区位知识动力解析框架: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学习机制深度阐释正式/非正式制度和认知水平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组合的影响机理;分别围绕外部知识关联和知识网络外部性探究多区位知识网络对区域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和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最后,从区域管治、区域战略导向、政策工具和知识影响4个维度归纳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治理逻辑。多区位知识动力框架推进了区域创新学派关于经济发展中知识动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科学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组合 地方情景 信任—学习机制 外部知识关联 网络外部性 区位知识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收入影响及其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晓非 高铁梅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转移 农村居民收入 动力区位选择理论 处理效应模型 自选择
原文传递
跨国银行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月飞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47,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迅速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本文从发展动力、区位动力及机构动力出发,深入探讨了跨国银行蓬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为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 20世纪6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并迅速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本文从发展动力、区位动力及机构动力出发,深入探讨了跨国银行蓬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为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对怎样发展我国的跨国银行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银行 动力机制 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银行业 跨国经营 区位动力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背景下长三角城市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及其知识流动驱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腾飞 马仁锋 庄汝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知识跨域流动越发普遍,并对区域和产业演化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利用2011、2016和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专利引证大数据和两位数制造业产值等统计数据,并运用Logit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知识跨域流动越发普遍,并对区域和产业演化产生重要影响。论文利用2011、2016和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专利引证大数据和两位数制造业产值等统计数据,并运用Logit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产业比较优势演化及其知识流动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随着长三角城际知识流动网络的日趋紧密,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门类整体上愈加丰富;②知识跨域流动对产业比较优势演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某城市更容易在强知识关联城市的专业化领域发展自身比较优势;③长三角城市产业比较优势结构演化存在显著的知识网络关联,强知识流动城市间的比较优势结构的相似性更高。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学界对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比较优势演化的知识动力及其多尺度相关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为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跨域流动 区位知识动力 多尺度相关多样性 产业比较优势演化
原文传递
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中国CMDS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顾芸 董亚宁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92,共13页
针对传统研究揭示的异质性劳动力选择分类效应在中国"失灵"的现象,本文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出决定异质性劳动力区位的地方品质效应。首先,通过引入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城市生产率水平、城市规... 针对传统研究揭示的异质性劳动力选择分类效应在中国"失灵"的现象,本文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提出决定异质性劳动力区位的地方品质效应。首先,通过引入不可贸易服务品数量、质量及其可及性、城市生产率水平、城市规模经济等构建了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影响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逻辑机制,解释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空间格局趋同的特征事实。其次,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分析发现,全国、区域以及不同城市规模层面的实证结果均检验了理论预期;最后,借助门槛模、型分析了地方品质的非线性耦合,揭示了地方品质对异质性劳动力的异质作用。尽管劳动力个体具有异质性,劳动力个体都具有地方品质偏好,改善地方品质、按技按需优化劳动力区位不仅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空间最优配置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劳动力区位 选择分类效应 地方品质效应 新空间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