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交通事件监测处置技术应用方法研究
1
作者 徐炳欧(文\图) 孙广林(文\图) +2 位作者 齐晨(文\图) 柴亚南(文\图) 董萌(文\图)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第8期34-37,共4页
【导读】针对流量饱和、流量失衡、恶劣天气等导致的区域交通拥堵、中断等事件,本文分析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重点道路区域监管现状,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总结提出事件检测、事件研判、预案匹配、效果评估、事件处置等五阶段应用技... 【导读】针对流量饱和、流量失衡、恶劣天气等导致的区域交通拥堵、中断等事件,本文分析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重点道路区域监管现状,应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总结提出事件检测、事件研判、预案匹配、效果评估、事件处置等五阶段应用技术思路,以期有效提升监测和处置区域突发交通事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交通事件 监测处置 技术思路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方法
2
作者 冯寿娟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6期95-100,共6页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不确定性较高,应急决策方案复杂,实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化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方法。利用德尔菲方法选取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变量,以变量为输入,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不确定性较高,应急决策方案复杂,实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化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方法。利用德尔菲方法选取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变量,以变量为输入,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计算模型,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单元格形式,划分区域等级,明确安全区范围。在多个约束条件下,利用蚁群算法求取目标函数,得出最优人员疏散路径,完成应急决策方案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且从建模至完成人员疏散的时间约0.5 h,总耗时较短,实现了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从而保障了人员和财产安全。研究对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化 LOGISTIC回归模型 区域突发环境事件 疏散路径 应急决策
下载PDF
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金燕 况雪源 +2 位作者 晏红明 万云霞 王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9-1178,共10页
本文利用一种简化的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方法,对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平均强度、累积强度和极端最大强度这5个单一事件评价指标,构建了云南区域性干旱的综合评... 本文利用一种简化的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方法,对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平均强度、累积强度和极端最大强度这5个单一事件评价指标,构建了云南区域性干旱的综合评估模型,确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云南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次、累积强度和累积影响站次均呈现上升趋势;云南在12、1和3月干旱发生最多,7、8月干旱发生最少;干旱持续天数集中在15~45 d,最长的可达222d;云南多发全省性的干旱且旱情偏重。云南中部区域干旱偏多、偏重发生;在严重的干旱事件中,中部型发生频次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区域性干旱事件 识别方法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事件区域检测的容错算法 被引量:29
4
作者 曹冬磊 曹建农 金蓓弘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70-1776,共7页
特殊环境中的事件区域检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重要应用.由于传感器的错误会导致事件区域检测的不准确,所以相关的容错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工作都仅考虑了事件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相邻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容错.文... 特殊环境中的事件区域检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重要应用.由于传感器的错误会导致事件区域检测的不准确,所以相关的容错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工作都仅考虑了事件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相邻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容错.文中从事件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入手,提出了一种以局部检测为主的分布式事件区域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检验传感器本地采样值构成的时间序列与事件随机过程统计特征的符合程度实现容错.算法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少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有效地利用传感器的能量.模拟实验表明,当有10%的传感器发生错误时,该算法可以检测到93%的事件区域和88%的错误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容错算法 事件区域检测 高能效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性暴雨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个例分析——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邱粲 陈艳春 +2 位作者 刘焕彬 李娟 曹洁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0,共8页
利用山东省12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逐日、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在定义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基础上,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最大1 h降水量、暴雨站数和过程持续时间作为评估指标,构建山东省区域暴雨事件和单站暴雨事... 利用山东省12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逐日、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在定义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基础上,选取最大过程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最大1 h降水量、暴雨站数和过程持续时间作为评估指标,构建山东省区域暴雨事件和单站暴雨事件综合强度评估模型。针对判别出的545次区域暴雨事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暴雨事件发生次数呈现波动变化、缓慢下降趋势,但平均综合强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2011年以来上升趋势显著。区域暴雨事件集中发生于7、8月,其中以7月发生次数最多,8月平均综合强度最高。降雨中心主要分布于半岛东部和鲁南地区,不同时段分布配置略有不同,但差别不大。历史回算结果与灾情记录一致性较高,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例,通过分县灾情验证表明暴雨事件综合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较为合理,尤其对历史重大暴雨事件吻合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暴雨事件 综合强度 时空变化 台风“利奇马”
下载PDF
移动传感器网络非均匀事件区域节点部署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军 程良伦 +1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02-2407,共6页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中热点事件监测场景,研究传感器节点的快速优化部署策略.首先假定事件随机产生,针对事件优先模型及节点感知误差函数推导基于Voronoi剖分时感知误差最小,然后定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证明了当所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一致... 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中热点事件监测场景,研究传感器节点的快速优化部署策略.首先假定事件随机产生,针对事件优先模型及节点感知误差函数推导基于Voronoi剖分时感知误差最小,然后定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证明了当所有节点有效覆盖权值一致时,整个网络覆盖效能将达到最大.结合虚拟力及节点有效覆盖权提出一种分布式优化部署算法SDOA(Sparse Deploym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其在保证覆盖能效最大化时保证网络连通性.最后仿真比较了本文提出部署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实现对热点区域部署,并保证较高的覆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传感器网络 事件区域 稀疏部署 覆盖权值
下载PDF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3
7
作者 王晓娟 龚志强 +1 位作者 任福民 封国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下载PDF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识别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53
8
作者 龚志强 王晓娟 +6 位作者 崔冬林 王艳姣 任福民 封国林 张强 邹旭恺 王小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主要包括4个部分:极端低温阈值的确定、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区域的识别、空间区域的连续性过程提取和指标体系,结合个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低温事件检测中的有效性。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等角度...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客观识别方法主要包括4个部分:极端低温阈值的确定、极端低温事件空间区域的识别、空间区域的连续性过程提取和指标体系,结合个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低温事件检测中的有效性。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等角度分析了近50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带主要位于32°N和42°N附近,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存在总体减弱的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90年代后期以来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此外,对各种单一指标与我国冷冻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之间的相关分析,构建了体现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识别方法 综合指标 频次分布
下载PDF
中国区域持续性高温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艳姣 任福民 闫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采用综合考虑高温事件温度强度、持续时间和发生面积等因子的区域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regional con-tinual high temperature event,RCHTE)判别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中国近50 a RCHT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RCHTE发生强度和频次... 采用综合考虑高温事件温度强度、持续时间和发生面积等因子的区域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regional con-tinual high temperature event,RCHTE)判别方法和指标体系,分析中国近50 a RCHT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RCHTE发生强度和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位于中国西北(西北西部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地区(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和华南南部等地),而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为RCHTE少发区;中国RCHTE发生频次、强度和影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前略呈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各指标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发生-突变,RCHTE增加趋势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高温事件 指标体系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新玲 李茜 方建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陕西省9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了以事件的极端强度... 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综合评估方法。采用陕西省96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各站逐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并构建了以事件的极端强度、累积强度、累积面积、最大面积和持续时间5个指标的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评估模型,确定了区域气象干旱事件综合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历史干旱事件验证表明,采用的建模方法和评估等级划分合理。分析表明:陕西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以10~20 d为主,最长可达218 d。区域性干旱事件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近53 a区域干旱事件频次呈弱的增加趋势,累积日数呈增多趋势,但年际差异大,阶段性特征显著。20世纪90年代持续性干旱事件频繁,强度强。干旱事件地域分布特征显示关中为陕西干旱事件发生的高频、高强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变化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的气候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晓娟 龚志强 +1 位作者 沈柏竹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73,共13页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大、频次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持续性特征,而20世纪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则以年际尺度的振荡为主。此外,2008年以来的频发期在大气内部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均呈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较为相似的特征:即欧洲至南亚大范围区域的地表温度异常偏低,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距平呈显著的北正南负模态,急流区南北梯度异常显著,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指数负位相特征,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为典型的冷位相等;同时,当前频发期与其他时段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气候特征差异尤为明显。因此,2008年以来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所对应的海-气系统异常除了具有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些新特征之外,也初步出现了一些年代际变化的异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频发期 气候特征 年代际
下载PDF
亚欧中纬度关键区正位势高度距平场配置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龚志强 王晓娟 +1 位作者 任福民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6,共13页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加尔湖(简称贝湖)和雅库茨克—鄂科斯克海(简称雅鄂)附近的某一区域出现高度场正异常的概率为0.83,即欧亚关键区500 hPa正高度距平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RELTE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三个关键区域高度场异常配置分为7种类型:乌山型、贝湖型、雅鄂型、乌山—贝湖型、乌山—贝湖—雅鄂型、乌山—雅鄂型、贝湖—雅鄂型。不同类型异常模态对应的RELTE在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各有差异,如:乌山型对应RELTE以全国型为主,平均持续天数达14.2天;乌山—雅鄂型对应的RELTE以东北—华北型为主,事件平均持续天数为14.1天。此外,不同类型的异常配置均对应有超前于RELTE的前期特征,平均超前时间为1~8天不等。超前天数的空间分布、高度场异常的时间演化,进一步揭示了乌山以西和雅鄂以东两个方向高度场异常的发展并形成多种环流异常模态的过程,也验证了RELTE存在前期信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场异常模态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前期异常特征 欧亚关键区域
下载PDF
WSNs分布式事件区域容错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平 李宏 吴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2-144,150,共4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值差值的分布式容错算法,建立一套能量有效的事件区域检测容错机制,该算法充分利用传感器节点的空间相关性,融合各邻居节点的中值信息,对中心节点的最终状态进行判断。仿真实...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中值差值的分布式容错算法,建立一套能量有效的事件区域检测容错机制,该算法充分利用传感器节点的空间相关性,融合各邻居节点的中值信息,对中心节点的最终状态进行判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节点错误率为15%时,该算法仍能检测到86%的错误节点数,具有优越的容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容错 事件区域检测
下载PDF
近50年华北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安莉娟 任福民 +1 位作者 李韵婕 李忆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7-1105,共9页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 本文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进行了1961—201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识别,确定了该方法中相应的参数组并识别得到100次事件,并对排名前15位的事件与文献记载情况逐一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OITREE方法对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100次华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分为10次极端事件、20次重度事件、40次中等事件和30次轻度事件,其中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秋冬春连旱是华北地区强度最强的干旱事件。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7~120 d、最大影响面积集中在(70~105)×10~4km^2之间,干旱事件具有较明显的季节特征,3—7和10—11月是事件的两个高发时段;华北南部为干旱多发区,其中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为强度中心区域。重度(含)及以上的干旱事件可分为全境型、东部型、南部型、西部型、中部型和零散型6种分布类型,其中全境型出现机率最高。近50年华北地区区域性干旱事件频次、累积综合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降水量减少所致,同时气温显著升高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年 华北地区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时间变化 地域特征
下载PDF
中国区域性暴雨事件未来变化:RegCM4动力降尺度集合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波涛 蔡怡亨 韩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0-419,共10页
区域性暴雨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更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估区域性暴雨事件的未来变化对于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4个全球气候模式的动... 区域性暴雨事件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更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预估区域性暴雨事件的未来变化对于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对4个全球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模拟,利用“追踪式”客观识别方法,对我国区域性暴雨进行了识别,并从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平均降水量、平均影响范围和综合强度5个方面预估了其在RCP4.5情景下的未来变化。多模式预估结果表明,我国平均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平均降水量、平均影响范围和综合强度到21世纪末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与1986—2005年相比,无论在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还是末期(2080—2099年),位于“低值区”的事件出现频率减少,而位于“高值区”的事件出现频率增加。轻度区域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将减少,而中度、重度和严重的区域性暴雨事件发生频次将增加。在空间分布上,区域性暴雨事件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降水量均在我国东部区域大范围增加,并且三者增幅的空间分布型态较为一致。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地区,而且到21世纪末期的增加幅度大于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事件 区域气候模式 动力降尺度 集合预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调风 杨昭明 +2 位作者 温婷婷 来晓玲 马有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7-905,共9页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 利用1960—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66个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了32个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并对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环流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冬季气候指数的极端性与低温事件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业区。(2)不同类型低温事件环流差异主要表现在高层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中心和负异常中心的纬度位置以及700 hPa北风分量向南延伸的强度。(3)冬季极涡、印缅槽、高原高度场、高原加热场、AO的极端性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相对应,低温事件的发生概率均超过60%,利用它们可以提升高原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诊断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 环流异常 气候指数 青藏高原东北部
下载PDF
区域公共事件下基础能源企业应急管理评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志刚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5期68-73,共6页
结合“人-机-环”系统脆弱性框架介绍了原始安全生产应急模型的不足,推演某电力企业应对新冠肺炎过程情景,基于混乱图定性分析了响应过程应急准备能力不足的因果传递,以及其博弈演化的方向和风险,提出基于应急科学理念的企业外生灾害应... 结合“人-机-环”系统脆弱性框架介绍了原始安全生产应急模型的不足,推演某电力企业应对新冠肺炎过程情景,基于混乱图定性分析了响应过程应急准备能力不足的因果传递,以及其博弈演化的方向和风险,提出基于应急科学理念的企业外生灾害应急“零”方案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事件 基础能源企业 混乱图 应急管理
下载PDF
基于事件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感知路由
18
作者 郭彬 李喆 +1 位作者 李丹 于尧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特点,提出了事件区域传输模型.并在该模型上提出一种能量感知路由ABEA(Event-Area Based Energy Aware Routing).ABEA在事件区域的边缘选择一个能量较高的节点作为根节点,事件区域内的其它源节点以这个节点为...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际应用特点,提出了事件区域传输模型.并在该模型上提出一种能量感知路由ABEA(Event-Area Based Energy Aware Routing).ABEA在事件区域的边缘选择一个能量较高的节点作为根节点,事件区域内的其它源节点以这个节点为根,以跳数和节点剩余能量为权值形成一个数据融合树.根节点将事件区域内片断数据融合计算生成事件信息,事件信息沿着能量感知的路径传送到Sink节点.仿真结果表明,ABEA具有较小的能量消耗及传输延时,并使网络能量消耗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事件区域 数据融合 能量感知路由 PowerTOSSIM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社会突发事件治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定东 王欣 《杭州研究》 2010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当前长三角区域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政府作为不当有密切关联。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政府应牢固树立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理念,努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维护群众权益的投入力度,处理好化解纠纷工作... 当前长三角区域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政府作为不当有密切关联。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政府应牢固树立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理念,努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维护群众权益的投入力度,处理好化解纠纷工作格局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诉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构建民意表达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社会突发事件 特点与归因 政府主导作用
下载PDF
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2
20
作者 李韵婕 任福民 +2 位作者 李忆平 王朋岭 晏红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76,共11页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OITREE)和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和重庆市)101个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识别研究,确定了... 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or Regional Extreme Events,OITREE)和1960-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省和重庆市)101个站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进行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识别研究,确定了相应的()ITREE方法参数组,并识别得出87次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其中9次达到极端强度,而2009年9月一2010年4月发生的特大干旱是中国西南地区近50年最严重的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80 d,最长可达231 d;11—4月是西南地区的旱季。云南和四川南部是西南干旱的频发和强度中心地区;强的(极端及重度)干旱事件可分为5种分布类型,其中南部型出现机会最多。过去50年西南地区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频次显著增多,强度有所增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减少所致,而气温升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 时间变化 地域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