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产业创新“涌现”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宗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 分析了区域产业创新涌现形成与发展的机理,以我国31个省市区产业创新数据为样本,用系统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证实了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与创新维治理机制的三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创新维治理机制是对区域产业创新涌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维治理机制中企业产权越明晰,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中创新投入维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创新维治理机制给予创新实施者的激励越大,区域产业创新的产出水平越高;对于技术、市场结构特征不同的产业,适应其发展的创新维治理机制形式也不同;目前,为了提高区域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转型期中尤其应该避免"企业产权模糊"、"政策供给单一化"和"治理机制缺失"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维治理机制 区域产业创新涌现 修正K模型
下载PDF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之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桂荣 徐作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0,93,共5页
区域创新的关键是产业创新。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从战略意义上阐明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并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目... 区域创新的关键是产业创新。深圳、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依据各自的区域基础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首先从战略意义上阐明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是实践发展的要求;并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定位及产业发展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滨海新区如何在借鉴深圳、浦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 滨海新区 深圳特区 浦东新区
下载PDF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政策机制和制度支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帮俊 王冬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1年第5期50-52,共3页
通过建设区域的产业创新网络,使得区域内产业体系在技术、市场的交互动态演进中不断扩张,实现新技术的更新和转化,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对区域未来产业创新主导模式的思考,确立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网络协作式发展模... 通过建设区域的产业创新网络,使得区域内产业体系在技术、市场的交互动态演进中不断扩张,实现新技术的更新和转化,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对区域未来产业创新主导模式的思考,确立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网络协作式发展模式。确立主导产业之后,必须根据产业关联性建立起相互依存的产业发展网络。文章借鉴目前各地产业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各地政府对于主导产业及形成的产业价值链所给予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区域各个重点发展产业尽快壮大并鼓励企业间的竞争,鼓励各个相关企业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配套网络,实行紧密地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注重高新区内重点大企业带动作用,形成以本地文化为创业环境的产业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 布局 政策机制 制度支持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演进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邓金堂 李进兵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2,共4页
运用演化方法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创新概念讨论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竞争优势等基本原则,区域产业创新战略目标必须定位准确,应当选择适合这个定位的战略模式。... 运用演化方法评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文献,明确指出:区域产业创新概念讨论应当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应当遵循竞争优势等基本原则,区域产业创新战略目标必须定位准确,应当选择适合这个定位的战略模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高能耗产业创新及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是区域产业创新研究的重点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 演进 展望
下载PDF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区域产业创新要素匹配
5
作者 程龙 唐恒 孙莹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9,共10页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区域产业创新系统亟需强化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要素匹配。在科学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要素匹配模型及其要素构成指标基础上,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本文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准自然实...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区域产业创新系统亟需强化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要素匹配。在科学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系统要素匹配模型及其要素构成指标基础上,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本文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政策试点对区域产业创新要素匹配的影响及其内在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政策试点有效驱动了区域产业创新要素匹配,且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随着距离的增加,政策试点对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素匹配的影响呈“U”型走势;(2)经济开放度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是政策试点要素匹配效应发挥的重要区域调节因素;创新依赖度是政策试点要素匹配效应发挥的重要产业调节要素;(3)政策试点对不同类型要素匹配均发挥了显著的驱动作用,驱动效应总体呈“制度型匹配>外需型匹配>资源型匹配>内需型匹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区域产业创新系统 要素匹配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知识经济下的区域产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简介
6
作者 木子 《学术动态(北京)》 2004年第21期11-13,共3页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副研究员李青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知识经济下的区域产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引介有关区域产业创新的理论,以理论分析验证中国的实践,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关键词 《知识经济下的区域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报告 经济环境 产业政策
下载PDF
建立“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
7
作者 黄丽丽 朱海清 +1 位作者 纪洪奎 吴迪 《视周刊》 2024年第15期77-78,共2页
为进一步明确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着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吸纳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资源参与,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 为进一步明确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着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吸纳和集聚更多创新要素资源参与,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教育载体,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体,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处于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围绕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作用、现实意义、实践途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共同体 创新要素 实践途径 教育载体 区域产业创新 产学研深度融合 考核机制
原文传递
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70
8
作者 徐晔 陶长琪 丁晖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7,共9页
本文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定义,对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开展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模型,并对我国珠三角地区2003年—2011年的产业创新和产... 本文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定义,对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开展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模型,并对我国珠三角地区2003年—2011年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要素、组织结构和制度上的耦合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但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的调整上升状态,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 产业升级 耦合 珠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区域产业创新驱动力的实证研究——基于隐性知识和地理邻近视角 被引量:22
9
作者 韩宝龙 李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320,274,共8页
从区域产业创新驱动力的获得方式和空间来源角度将促进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力划分为6种类型,从隐性知识流动和地理邻近性理论视角解析了各驱动力对区域产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之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相关数据进行... 从区域产业创新驱动力的获得方式和空间来源角度将促进区域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力划分为6种类型,从隐性知识流动和地理邻近性理论视角解析了各驱动力对区域产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之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医药制造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有偿性创新驱动力和邻近区域间外部性创新驱动力对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创新能力有明显正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 创新驱动力 地理邻近 隐性知识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研究
10
作者 王焘 马亚雪 吴柯烨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51,共13页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 [目的/意义]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联动效应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对于优化区域科技人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我国31省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样本,基于“政策—科技—产业”联动视角,采用必要条件分析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混合方法探究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①单一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要素并不构成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必要条件;②引致科技人才流动路径有6条,进一步提炼为3种类型,即“政策—科技—产业全能型”“科技驱动型”和“政策引导—产业促进型”;③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对科技人才流动促进路径存在明显的地理区域、试点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异质性特征,各类型路径联动效应明显,政策和科技子系统要素的核心作用相对突出,但产业与科技子系统互动性有待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联动效应 科技人才流动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区域、产业与企业创新环境及其层次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彤缨 陈波 冯莉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3期50-56,共7页
创新环境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和产业创新环境都是属于企业研发创新环境中宏观上的范畴,而企业内部环境属于企业层次上的微观环境。企业外部区域产业创新环境是以企业为中心,企业所在区域内与关于企业创造... 创新环境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和产业创新环境都是属于企业研发创新环境中宏观上的范畴,而企业内部环境属于企业层次上的微观环境。企业外部区域产业创新环境是以企业为中心,企业所在区域内与关于企业创造、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创新相联系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考虑企业创新环境层次性时产生的企业外部的微观新概念,是区域创新环境和产业创新环境作用于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微观桥梁。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外部区域产业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创新环境共同组成了两个维度、三个层次的创新环境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环境 产业创新环境 区域产业创新环境 多层次架构
下载PDF
科教禀赋相对贫乏区域支撑产业创新的人才体系构建——常州市“532”战略实施的思考
12
作者 王颖 《活力》 2022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常州等中等城市在科教禀赋、重大政策机遇或扶持等的先天劣势,客观上制约了支撑区域产业创新的人才体系层次、规模和结构。应借鉴常州市在创新经济起步阶段在科教资源相对贫乏区域建设科教...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常州等中等城市在科教禀赋、重大政策机遇或扶持等的先天劣势,客观上制约了支撑区域产业创新的人才体系层次、规模和结构。应借鉴常州市在创新经济起步阶段在科教资源相对贫乏区域建设科教城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推动功能,构建城域产业创新的强大人才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 人才体系 构建
下载PDF
中国区域产业链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以激光产业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晨 江洪 +1 位作者 叶茂 章日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产业关联及结构、科技转化能力、创新环境支撑5个维度,筛选并构建包含34个末端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中国激光产业2019年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模型,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 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产业关联及结构、科技转化能力、创新环境支撑5个维度,筛选并构建包含34个末端指标的评价体系。以中国激光产业2019年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模型,对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大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从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其中,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强;华中地区有较好的政策环境支撑,但在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方面仍有待加强;华北地区整体集中度较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的激光产业链创新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创新 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激光产业
下载PDF
海洋产业区域创新初步研究——以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焕峰 沈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71,共7页
世纪是海洋世纪,滨海地区海洋产业区域创新是滨海地区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各具21 特色的海洋产业区域创新网络、集约化与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蓝色国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东省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例,对海洋产业区域... 世纪是海洋世纪,滨海地区海洋产业区域创新是滨海地区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各具21 特色的海洋产业区域创新网络、集约化与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蓝色国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东省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例,对海洋产业区域创新内涵,海洋产业区域创新与滨海地区综合管理,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博弈分析,政府在建立海洋产业区域创新环境中的作用,海洋产业区域创(ICZM )新系统规划及其与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网络 可持续发展 珠海市 集约化 产业结构
下载PDF
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研究——基于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洪斌 张晓丹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珠三角依托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文化企业、文化传承人、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相互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文化资源、产业联动和法律创新环境等动力因素共同影... 珠三角依托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文化企业、文化传承人、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相互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文化资源、产业联动和法律创新环境等动力因素共同影响的局面。以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为分析框架,系统动态分析珠三角文化产业创新系统要素构成、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以揭示和分析珠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象后面的实际推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文化产业创新系统 系统要素构成 动力因素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西春 《梧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6-33,共8页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识协同整合、动力协同驱动、环境协同保障等协同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 协同创新机制
下载PDF
论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守忠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5-8,共4页
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方针,采用灵活实用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产业创新领域加强合作。遵照合作协调、优势互补、诚实守信、互利互惠、明晰知识产权权属、市场化原则,排除影响区域知识产权... 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方针,采用灵活实用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和特色,在知识产权产业创新领域加强合作。遵照合作协调、优势互补、诚实守信、互利互惠、明晰知识产权权属、市场化原则,排除影响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合作的因素,强化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产业创新的区域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和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合作的运行机制,适应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需要实现联合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区域发展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区域知识产权产业创新
下载PDF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坤岩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 模糊宗派博弈模型 收益分配机制
下载PDF
“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研究
19
作者 黄志亮 《西部论坛》 2011年第5期78-84,共7页
运用欠发达区域创新理论总结"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突出特色:(1)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外需;(2)主动与重庆都市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和海外先进产业的转移,发展特色现代产业集群;(3)通过对外开放引... 运用欠发达区域创新理论总结"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突出特色:(1)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外需;(2)主动与重庆都市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和海外先进产业的转移,发展特色现代产业集群;(3)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相对先进的初级要素,并创造条件及时转向引进和发展高级生产要素;(4)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借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5)向主城核心区靠拢,建立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都市区和具有现代产业功能的特色小城镇;(6)革新社会组织细胞,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区域政府、企业、社会单位、家庭等组织体系;(7)建立多样性的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变革家族企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丰富的要素市场和与时俱进改革行政体制;(8)不断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先从经营农村和传统农业向培育中心镇和发展工商业转变,再向发展新兴都市区和先进产业转变,进一步向建成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区域创新 渝北模式 区域需求创新 区域产业创新 区域要素创新 区域硬环境创新 区域空间功能创新 区域组织创新 区域体制创新 区域文化创新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
20
作者 白湧沨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9-164,169,共7页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考虑到当前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方法动态分析能力较差,导致其分析结果与发展真实走向具有一定的差异,设计基于DEA模型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考虑到当前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方法动态分析能力较差,导致其分析结果与发展真实走向具有一定的差异,设计基于DEA模型的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方法。立足于资金与人力角度,设定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划分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决策单元,并设定有效性分析决策约束函数。选用DEA中的C2R模型作为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分析模型的基础,设定模型数据来源,完成分析过程。经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分析结果与该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有效性趋势较为一致,由此可确定此方法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基于此方法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速度较快且发展趋势迅猛,两者的协同度与有效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模型 协同发展 高校科技创新 区域产业技术创新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