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6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1
作者 陈秋霞 杨远垚 +1 位作者 许章华 黄森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4,31,共7页
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 基于生态宜居和以人为本双重理念,选取区域绿度、区域热度、区域蓝度、区域亮度、区域透明度和区域起伏度等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基于遥感的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以福建省为例,分季度测算其RHEI,揭示区域人居环境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RHEI随着季节变化逐渐降低,呈现东南低西北高、沿海岸线向内陆上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比较各指标的回归模型系数,发现区域蓝度对区域人居环境的影响最大,区域透明度的影响最小。由年度均值回归模型预测,未来每增加0.166单位的区域蓝度或减少0.278单位的区域热度,能提升0.1单位的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居环境指数(RHEI) 遥感 主成分分析 区域治理 福建省
下载PDF
协同视域下促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的策略探究
2
作者 李金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人才是促进湘赣边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和促进湘赣边区域人才交流互补与合作、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等作为重要举措。本文站在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湘赣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强调... 人才是促进湘赣边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必须把加强和促进湘赣边区域人才交流互补与合作、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等作为重要举措。本文站在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湘赣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强调了加强和促进湘赣边区域发展中人才互补交流与人才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从“加强省际合作建立人才专家库”、“增强人才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探讨研究了协同促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的策略;指出了加强和促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务实合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湘赣边区域 发展 人才合作 策略 研究
下载PDF
人才安居政策与区域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郑佳艺 解光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探究人才安居政策、城市人才容纳能力与高标准人才水平之间的现实逻辑与理论基础,对于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内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有效性和人才空间分布差异视角,揭示长三角城市群人才分布不... 探究人才安居政策、城市人才容纳能力与高标准人才水平之间的现实逻辑与理论基础,对于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内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有效性和人才空间分布差异视角,揭示长三角城市群人才分布不平衡、城市发展不充分的深层原因。分析2010—2020年中国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现阶段人才安居政策并不能有效优化城市人才环境,城市人才容纳能力存在差异,区域人才错配是加剧人才分布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为此,各级政府要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安居政策,这不仅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引智招才,更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高水平人才的安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安居政策 人力资本错配 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区域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4
作者 陈淑清 李吉英 《商展经济》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本文依据滨州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相关模型测算,得出2011-2020年滨州市人口、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数值。结果表明:滨州市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发展指数略高于经济发展指数;两... 本文依据滨州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相关模型测算,得出2011-2020年滨州市人口、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数值。结果表明:滨州市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发展指数略高于经济发展指数;两系统处于中度耦合状态,耦合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趋于优化,由濒临失调转化为中级协调。最终本文提出滨州市的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经济 综合发展指数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变迁
下载PDF
戮力同心谋发展 共谱国动新篇章 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人防一体化发展
5
作者 《生命与灾害》 2024年第3期12-15,共4页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年,我们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以“高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吴江、嘉善国动办开展理论研讨、装备联调、跨区演练等活动,工作有声有色,成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3年,我们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以“高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会同吴江、嘉善国动办开展理论研讨、装备联调、跨区演练等活动,工作有声有色,成果有力有效。一、聚力打造“铸魂人防”,绘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同心才能行动同向。我们坚持铸盾先铸魂,始终用新思想定向领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演练 长三角一体化 人防 战略决策 长三角区域 铸魂 同心圆 理论研讨
下载PDF
日本的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与人口老龄化
6
作者 杨舸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6期51-61,共11页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人口转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以及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使得日本一直面临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和老龄化地区差异扩大问题。人口自然...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人口转变、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镇化,以及地区间的人口迁移,使得日本一直面临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和老龄化地区差异扩大问题。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叠加使得这一趋势持续扩大和强化,加深了人口因素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实施地方振兴战略、实施过疏地域活性化措施和完善国民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等。中国刚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将成为现阶段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从鼓励生育、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地区差距等角度开展政策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 人口迁移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区域人居单元的概念、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丹 周庆华 田达睿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概念,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分析区域人居单元的驱动因子和形成机制,围绕单元系统、单元区划、风貌特色,揭示区域人居单元的基本特征,该概念可以为区域国土空间设计明确具体的实践对象,在区域尺度上为解决“千城一面”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国 区域人居单元 空间谱系 分形同构 城乡风貌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区域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向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璇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打造区域人才培养高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新时代重大战略之一。从共生视域出发,区域人才培养应以促进个体和区域共生发展为根本指向,通过跨校、跨界、跨域多主体合作打破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通,形成... 打造区域人才培养高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新时代重大战略之一。从共生视域出发,区域人才培养应以促进个体和区域共生发展为根本指向,通过跨校、跨界、跨域多主体合作打破地理边界和组织边界,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通,形成集群式的区域人才培育圈。目前,我国区域人才培养面临由共生主体互动不足及共生环境欠佳所导致的多重困境,须从制度驱动、环境共生、多元协作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切实提升区域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发展 共生理论 人才培养 区域人
下载PDF
世界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数与分析报告(2022)
9
作者 桂昭明 郑金连 桂乐政 《中国人事科学》 2023年第3期17-24,共8页
国家人才竞争力是以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单元,评价其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人才流动与竞争的环境中,吸引、保留和使用人才的能力。该文在构建世界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通用的权威数据库,选择包括中国在内... 国家人才竞争力是以国家作为一个主体单元,评价其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人才流动与竞争的环境中,吸引、保留和使用人才的能力。该文在构建世界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通用的权威数据库,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38个国家,包括8个主要工业国(G8)、19个国际经济合作国家,从人才规模、质量、环境、投入和效能五个方面对各国全球人才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确认中国人才竞争力在全球中的水平定位,并分析中国人才竞争力的优势与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区域 人才竞争力 评价
下载PDF
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
10
《四川党的建设》 2023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前,全省各人才工作先行区先行先试取得创新突破,在思维观念上"破冰"、体制机制上"破题"、堵点难点上"破局",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障碍得到有效破解.本期关注特邀请相关嘉宾,围绕各地探索出的经验、面临... 目前,全省各人才工作先行区先行先试取得创新突破,在思维观念上"破冰"、体制机制上"破题"、堵点难点上"破局",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障碍得到有效破解.本期关注特邀请相关嘉宾,围绕各地探索出的经验、面临的瓶颈、未来该如何破题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 思维观念 深入探析 破题 先行区 创新突破 先行先试 因地制宜
下载PDF
"四个导向"夯实区域人才发展支点
11
作者 安宗明 《四川党的建设》 2023年第7期32-32,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元市利州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突出开放、问题、需求、发展"四个导向",着力释放人才效应,为拼经济搞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元市利州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突出开放、问题、需求、发展"四个导向",着力释放人才效应,为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效应 区域人 智力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支点 广元市 主动融入
下载PDF
地方传媒助力提升区域人才聚集力之探讨
12
作者 沈雪梅 《新闻前哨》 2023年第23期38-39,共2页
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域人才聚集力是指一个区域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把人才聚集于本区域内,并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能力[1]。本文主要从地方传媒宣传的视角,研究探索传媒在提升区域人才聚集力中的... 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域人才聚集力是指一个区域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把人才聚集于本区域内,并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能力[1]。本文主要从地方传媒宣传的视角,研究探索传媒在提升区域人才聚集力中的助力作用以及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 聚集力 地方传媒 作用 途径
下载PDF
推进区域人才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
13
作者 赵永乐 郭祥林 陈培玲 《中国科技人才》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区域人才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对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平台含义进行了识别,分析...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区域人才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基础上,对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平台含义进行了识别,分析其建设的现实基础,形成包括主题主线、动力与思路的战略谋划,提出畅通人才平台供给与需求、增强人才平台全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建设路径,以期为建设现代化的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才平台建设 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人才循环 全球竞争力 战略人才力量
下载PDF
从地域人到区域人假设的提出——旅游移动视角下关于地方感的思考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潇婷 张琳琳 苘茂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文章尝试从地方感研究中梳理出隐含的'地域人'假设,并在旅游移动视角下重新思考提出'区域人'的假设。通过文献梳理,从地方感与'家'的概念、地方依恋与空间邻近以及地方认同与社会建构3个方面梳理了地方感研究... 文章尝试从地方感研究中梳理出隐含的'地域人'假设,并在旅游移动视角下重新思考提出'区域人'的假设。通过文献梳理,从地方感与'家'的概念、地方依恋与空间邻近以及地方认同与社会建构3个方面梳理了地方感研究中隐含的'地域人'假设;在旅游移动范式的视角下重新思考移动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探讨旅游移动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差异',从而提出'区域人'的假设。进而从去地域化(现代性下的时空压缩)和再地域化(空间结构不断重构)两个方面讨论从地域人到区域人假设的变化,以期为更好地解释现代社会大众旅游时代中大规模旅游移动社会现象和规律、个体旅游移动时空策略和行为模式差异等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移动性 地域人 区域人
下载PDF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洁 苏杨 魏方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156,共10页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控,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提出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由此利用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城市群建设,疏散中心城区的功能,促使产业集聚与人口聚集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口承载力 超大城市 人口规模调控
下载PDF
我国区域人才聚集影响因素识别及驱动模式探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兵 梁林 李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8,共11页
文章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检索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与人才聚集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内容分析提取出涵盖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人才载体、智力需求和政策制度5个类别、总共31个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 文章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检索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与人才聚集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内容分析提取出涵盖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人才载体、智力需求和政策制度5个类别、总共31个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从中识别出15个关键影响要素,其中以生活保障要素的作用最为关键;并进一步根据对各影响因素比重特性的聚类分析,划分出主流型、中间型和弱势型三类人才聚集驱动模式。研究结论可为区域人才聚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才聚集 影响因素 驱动模式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帕米尔东部慕士塔格冰芯Sb浓度变化记录揭示的近50a来中亚区域人类活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月芳 姚檀栋 +3 位作者 王宁练 李真 田立德 徐柏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9-364,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慕士塔格峰海拔7010m处提取的41.56m冰芯中Sb记录的研究,揭示了1955-2000年期间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有关国家区域人类活动.结果表明:Sb的浓度在1~51Pg·g^-1之间,分别为加拿大北极雪冰中Sb浓度的5倍和格...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慕士塔格峰海拔7010m处提取的41.56m冰芯中Sb记录的研究,揭示了1955-2000年期间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有关国家区域人类活动.结果表明:Sb的浓度在1~51Pg·g^-1之间,分别为加拿大北极雪冰中Sb浓度的5倍和格陵兰中部的12倍,表明中亚区域大气中Sb的自然循环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Sb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吉尔吉斯斯坦国Sb矿生产是慕士塔格冰芯中Sb的重要来源;20世纪90年代sb的浓度变化也揭示了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煤炭燃烧是慕士塔格冰芯中sb的来源之一.Sb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初期这时间段内中亚与Sb有关的区域人类活动呈增加趋势,自90年代初期随着前苏联解体开始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 冰芯 中亚区域人类活动 慕士塔格
下载PDF
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7
18
作者 徐志刚 庄大方 杨琳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2-460,共9页
区域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演变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是分析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套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的方法:首先,通过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和... 区域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演变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是分析区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套将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的方法:首先,通过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和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数等17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法将各指标综合获取区域人类活动定量化指数。将本方法应用于中国武川县、蒙古达尔汗乌拉省和俄罗斯扎卡缅斯克地区,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经计算,2000年前述三地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依次为0.78,0.54,0.16,即,自南向北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武川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及2000年的区域人类活动指数,分别为0.37,0.50,0.78,即,区域人类活动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通过对三个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人类活动的梯度分析,以及武川县区域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定量评价区域人类活动强度,为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定量化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类活动 定量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区域人才流动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侯爱军 夏恩君 李森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3,20,共8页
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法,构建了区域人才流动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区域的资本要素、本地人才资本要素、流入人才资本要素对区域知识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区域的... 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法,构建了区域人才流动知识溢出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区域的资本要素、本地人才资本要素、流入人才资本要素对区域知识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区域的资本要素、本地人才资本要素都与本区域的知识产出显著相关,但具体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仅东部区域的流入人才资本要素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才流动 知识溢出 人才资本
下载PDF
城乡特定区域人群眼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军 徐亮 +5 位作者 朱建波 崔彤彤 马科 孙秀英 杨桦 马英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群中眼压的分布特征以及眼压与年龄、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核性白内障、青光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 40岁以上居民 44 5 1例 ,进行视力、屈光、倍频视野、裂隙灯眼前节数码照相、散瞳眼底照相等检查。采用非接触... 目的 探讨人群中眼压的分布特征以及眼压与年龄、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核性白内障、青光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 40岁以上居民 44 5 1例 ,进行视力、屈光、倍频视野、裂隙灯眼前节数码照相、散瞳眼底照相等检查。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每例受试者随机选一眼用于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双眼眼压资料完整者 44 2 9例。 70岁以上组的平均眼压显著低于 70岁以下各组 (P <0 0 5 )。正常人眼压呈轻微偏向右侧的近似正态性分布 (偏度系数0 2 71) ,平均眼压 ( 15 90± 2 82 )mmHg ,95 %可信限区间 (CI) 10 3 7~ 2 1 43mmHg。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者的眼压均高于无上述疾患者 (P <0 0 5 )。白内障手术后与无白内障手术史者眼压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核性白内障与眼压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而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与眼压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在人群中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的眼压正常值范围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正常值 10~ 2 1mmHg非常近似。 70岁后眼压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区域人 眼压 分布特征 青光眼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