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人文地理野外方法》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呼应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尚意 《高等理科教育》 2012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区域地理是大学地理学的重要课程,各学校开展区域地理野外实践的基地不同,实习方案也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用以剖析区域地理野外教学的特征。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区域人文地理 野外实习 教材
下载PDF
山西原创动漫与区域人文资源的结合
2
作者 崔瑾 朱志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199-201,共3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原创动漫受外来动漫的冲击,市场竞争力较为缺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原创动漫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探索性地从原创动漫的创作题材、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创新性地与区域人文资源进行了融合。
关键词 山西 原创动漫 区域人文资源 创新
下载PDF
区域人文环境视野中的商办浙江铁路
3
作者 王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8,共6页
清末商办浙江铁路之所以能在"造端甚宏,收效甚鲜"的中国商办铁路史上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商路之冠",良好、独特的区域人文环境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企业同时运作于上海和杭州,企业的决策者大都为旅居上海的浙... 清末商办浙江铁路之所以能在"造端甚宏,收效甚鲜"的中国商办铁路史上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商路之冠",良好、独特的区域人文环境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企业同时运作于上海和杭州,企业的决策者大都为旅居上海的浙籍绅商,他们既深受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浙东学术传统的濡染,又历经"兼容开新"、拼搏进取的海派文化的洗礼,无论是商办信念还是经营方略,均显得卓尔不群。同时,由于文化传媒的推波助澜,使企业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精英努力与社会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并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历史合力,推动着浙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文环境 商办浙江铁路 浙江铁路公司 绅商 浙路风潮
下载PDF
区域人文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江苏省为例
4
作者 薛志清 陈康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构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和巩固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区域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构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和巩固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区域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条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育"新江苏精神",能够为推动江苏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区域人文精神 建设 江苏省
下载PDF
例谈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5
作者 谢玉兰 《中学课程资源》 2017年第6期46-47,共2页
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将区域人文资源整合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以龙岩区域人文资源为背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相应地增强开发意识,提升爱家意识;注重思想原则,净化学生心灵;遵循可行原则,与教... 开发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将区域人文资源整合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以龙岩区域人文资源为背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相应地增强开发意识,提升爱家意识;注重思想原则,净化学生心灵;遵循可行原则,与教学共成长,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区域人文资源 有效探索
下载PDF
当代高职人文教育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袁锦贵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第4期17-19,共3页
人文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人文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必须立足于职业需求,职业教育要渗透人文教育,职业化的内涵反映了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高职人文教育"知行合一"的原则要... 人文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人文性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必须立足于职业需求,职业教育要渗透人文教育,职业化的内涵反映了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高职人文教育"知行合一"的原则要求在"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尽快具备职业人文特征,从而有效缩短职业适应期,尽早进入事业发展期。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区域人文教育是面向职业生活、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人文教育 职业生活 知行合一 区域人文教育
下载PDF
政治因素对区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基于汉晋南中的讨论
7
作者 何畏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36,共6页
西南边疆在两汉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至蜀汉时形成了南中这一政治地理区域。两者范围重合。之后南中在蜀汉两晋时与高层政区重合同一,并随其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相对稳定的西南边疆不再重合。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当时全国政治... 西南边疆在两汉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人文地理区域,至蜀汉时形成了南中这一政治地理区域。两者范围重合。之后南中在蜀汉两晋时与高层政区重合同一,并随其范围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相对稳定的西南边疆不再重合。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当时全国政治形势有关。由于政治形势而产生的中原王朝治理边疆区域的战略需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区域划分行为,集中反映在政区特别是高层政区的设置与变迁上,同时政区本身对区域也有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汉晋时期 南中 人文地理区域 政治地理区域 政治因素
下载PDF
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5-29,共5页
仡佬族是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但是,介绍贵州仡佬族文化很少,系统研究贵州仡佬族文化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于此,本文从区域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贵州 仡佬族 文化地理特征 区域人文地理学 形成原因 语言 服饰 居住 饮食
下载PDF
结社、家族与云间词派
9
作者 肖庆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2-76,共5页
由西晋二陆开启的区域人文传统绵延相传,松江文人结社之风蔚然盛行,文化家族薪火相承,使云间成为明末清初"文藻之渊薮。"而正是这一区域文化,孕育出了词学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云间词派。
关键词 区域人文 结社 家族 云间词派
下载PDF
浅析旅馆建筑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10
作者 宋燕燕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61-63,28,共4页
以旅馆建筑为例,提出了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体,集合了特定区域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有把土地资源节约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三者结合,才能更全面完整地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 以旅馆建筑为例,提出了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体,集合了特定区域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只有把土地资源节约与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三者结合,才能更全面完整地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节约 区域自然环境保护 区域人文环境保护 旅馆建筑
下载PDF
发挥地方广电优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恩施州广播电视台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萍 贾继璠 《新闻前哨》 2019年第3期45-46,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市州广播电视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视听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市州广播电视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视听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恩施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戏曲展演、戏曲进校园、同声诵经典等活动,深入挖掘并全媒体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使广播电视成为新时代增强地方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责任 区域人文特点 视听优势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评《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
12
作者 李京文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4,共1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逐渐显现。如何缩小地区间差距成为越来越受各界关注的话题。政府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西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而学者们也从他们各自的视角来探寻缩小区域间差距的有效手段。蔡防等人的新作《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逐渐显现。如何缩小地区间差距成为越来越受各界关注的话题。政府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西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而学者们也从他们各自的视角来探寻缩小区域间差距的有效手段。蔡防等人的新作《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就是对这一问题长期潜心研究的结果。对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Fang 区域发展 西部开发 经济增长 《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
原文传递
CLOBAL CHARM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被引量:2
13
作者 CHEN Shu-peng, ZHOU Cheng-hu,CHEN Qiu-xiao(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P. 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o-economy,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global economy,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also with the holding of APEC (in 2001)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in the near fu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o-economy,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global economy,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hina’s entry into WTO,also with the holding of APEC (in 2001)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in the near future,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 is striding toward the spectacular international multi-polar situation and becomes one of core regions with high-speed development. Facing the ocean and world all along,leading the progressive tides of the age and scintillating the splendor of the nation,she does advance with time.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irriga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intensive operation of lands in previous agricultural society,the artificial wetland ecosystem with a positive cycle had ever been formed in this region. At pres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urban expansion resulted from post-industrialization are being rectified. The delta will be the paradigm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lo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she has been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population and high urbanization level. Tak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Hangzhou Bay as two parts,she i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and adjusting her interior structure,expanding mothball space and constructing the oriental modern "logistics center" to link the whole world. The butterfly-style urban system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is flying,probably engendering earthshaking "butterfly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civilization artificial wetland ecosystem butterfly effect thechangjiang river celta
下载PDF
早期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全国 吕婉欣 杨屏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是以城市、区域人文精神和生态环境为衬托的,这些决定了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的方向和属性。这种方向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对公共艺术进行创作上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是以城市、区域人文精神和生态环境为衬托的,这些决定了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的方向和属性。这种方向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艺术家对公共艺术进行创作上的情感和主题思想的思考,并直接从区域人文精神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展现城市内涵。文章将从城市、区域人文精神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早期城市公共艺术主题设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艺术主题设计 区域人文精神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发挥地方广电优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5
作者 吴萍 贾继璠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46,共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视听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文化资源。地方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视听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恩施州广播电视台通过戏曲展演、戏曲进校园、同声诵经典等活动,融合全媒体传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使广播电视成为新时代增强地方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主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责任 区域人文特点 视听优势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发挥地方视听优势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潮州市广播电视台为例
16
作者 曾文英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2-43,共2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城市广播电视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城市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州...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城市广播电视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城市广播电视台要针对地区受众与地方特点,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有效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州市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栏目和节目"三管"齐进,全方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拉动了收听/视率与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地方媒体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责任 区域人文特点 视听市场 地方媒体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