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肉产品市场:区域供给、需求和贸易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坚 辛贤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2003年第3期294-322,共29页
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畜产品市场地区分布和地区间流通将呈现怎样基本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将如何演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国畜牧业政策乃至农业政策的制定。本文应用空间均衡理论,建立中国肉产品市场空间均衡模型(CMPSEM)... 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畜产品市场地区分布和地区间流通将呈现怎样基本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将如何演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国畜牧业政策乃至农业政策的制定。本文应用空间均衡理论,建立中国肉产品市场空间均衡模型(CMPSEM),通过设立和模拟基准方案,并考虑居民肉产品消费支出、饲料价格、生产技术、运输费用等相关变量的变化设立政策方案,进行模拟。通过与基准方案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中国肉产品市场空间均衡格局的各种潜在变动趋势。最后,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对未来中国肉产品市场空间均衡情况做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肉产品 空间均衡模型 CMPSEM 畜产品 市场预测 区域供给
下载PDF
入境旅游与区域供给系统耦合关联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强 马耀峰 《河南科学》 2013年第5期668-673,共6页
从系统论角度引入灰色关联模型、协调指数,以山西省为例遴选出旅游供给的15个评价因子,分析2000—2011年入境旅游与旅游供给的关联度及供给要素协调度,并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供给建构为4个子系统:核心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旅游... 从系统论角度引入灰色关联模型、协调指数,以山西省为例遴选出旅游供给的15个评价因子,分析2000—2011年入境旅游与旅游供给的关联度及供给要素协调度,并得到以下结论:①旅游供给建构为4个子系统:核心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旅游环境;②山西省的旅游环境与入境旅游规模关联最大,经济联系及生态环境密切影响入境旅游;③旅游设施与收入关联最大,优化食、住、行旅游部门比单纯提高景区门票更能影响旅游外汇;④核心吸引物与入境旅游质量关联最大,多中心景区格局有利于山西省入境旅游深层提升;⑤山西省旅游供给系统协调关系经历了持续上升、持续下降及波动上升3个阶段,系统部分结构及层次交互才可提升整体效用,进而发挥最大乘数与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供给 入境旅游 灰色关联 协调指数 耦合
下载PDF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政府间合作的选择性策略——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王郁 赵一航 江懿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选择性策略是地方政府行为的普遍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灵活应对各类任务、压力和利益平衡。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调研、网络大数据抓取、MRQAP多元回归等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的理论视角,从上级干预... 选择性策略是地方政府行为的普遍性特征,其目的是为灵活应对各类任务、压力和利益平衡。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调研、网络大数据抓取、MRQAP多元回归等定性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的理论视角,从上级干预、利益激励、资源差距和风险四个方面研究政府间合作中不同阶段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结构性压力下,地方政府合作有着不同的选择性策略。过强的纵向关系和上级干预使得地方政府合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明显减弱,而结构性压力较小时各类利益和风险因素的选择性倾向更为显著,合作的地方自主性较为明显。自主合作型选择策略的主要特征:一是不同合作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的和影响因素明显不同,即意愿表达阶段上级干预的影响最突出,实施阶段主要受行政风险和社会资源差距的影响;二是合作领域的差异在于民生型公共服务合作比经济型公共服务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三是自主选择合作对象的显性特征是弱竞争关系、行政稳定、地理邻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劳动力要素互补、财务风险低,具有明显自利倾向。因此,促进结构性和过程性因素的平衡互动,应成为建立有效的政府间合作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合作 选择性策略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 城市治理
下载PDF
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薛静静 史军 +2 位作者 沈镭 彭保发 王亚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并愈演愈烈,但目前对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明晰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内涵以及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从能源"四荒&qu... 近年来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并愈演愈烈,但目前对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明晰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内涵以及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从能源"四荒"与"卖煤难-煤荒-卖煤难"怪圈、有效能源供给管理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供给依赖加深方面分析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能源供给盈余、缺口和能源供给能力系数认识中国各省能源供给能力状况,提出区域能源供给安全优化的路径与策略:能源供给功能分区;分区总量调控;分区多元发展;分区能源替代;分区能源储备;分区能源外交和"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问题 优化
下载PDF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与区域性供给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正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3-446,共4页
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区域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层面所揭示的农业风险因素系统性、客观性、伴生性、同步性、关联性及动态性等特征决定了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特征,即农业生产的结构性需求、农业生产的区域性需求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区域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层面所揭示的农业风险因素系统性、客观性、伴生性、同步性、关联性及动态性等特征决定了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特征,即农业生产的结构性需求、农业生产的区域性需求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需求。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特征是实施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的首要条件。基于差异性需求特征的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利于差异性需求业务的开展,便于政府实施差异性需求政策支持。探讨农业保险区域性供给建议,应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政策的实施须依托政府的农业支持制度,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业务的开展须借助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农业保险的区域性供给组织体系的构建须结合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差异性需求 区域供给 农业支持制度 农业生产布局 农产品市场体系
下载PDF
生态产品区域合作供给:逻辑、本质与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军 王小林 刘志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9-77,共9页
生态产品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受到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制约,生态产品供给行为所依托的市场机制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主体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进而导致市场低效甚至失灵。为深化对生态产品供... 生态产品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受到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制约,生态产品供给行为所依托的市场机制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主体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进而导致市场低效甚至失灵。为深化对生态产品供给规律的认识,本文从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自然资源多维属性和协调平衡的权力架构等维度阐释了生态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价值区域转移、绿色发展权力的区域协调和生态产品生产制度的跨区整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产品区域合作供给的内在本质,并从市场运行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互助机制、援助扶持机制、复合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生态产品区域合作供给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区域合作供给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基于区域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被引量:24
7
作者 牛振国 李保国 张凤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7,共5页
与以数量结构生态优化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不同 ,提出了基于主要生态过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在对主要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的基础上 ,建立了土地利用最小耗费表面模型 ,探讨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 与以数量结构生态优化为目标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不同 ,提出了基于主要生态过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思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在对主要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的基础上 ,建立了土地利用最小耗费表面模型 ,探讨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优化模式研究的技术途径。最后 ,以受沙质荒漠化威胁地区较严重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壤水分供给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优化模式 耗费表面模型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的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有序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波 孟凯 王文波 《科技与经济》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变得不稳定,根据熵与系统有序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社会之间存在着能量、信息和物质的交换,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的熵值增加,系统运行变得不稳定,根据熵与系统有序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构造耗散结构系统熵模型并测定熵值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系统运行的有序程度。研究发现,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其发展的有序性可以通过反映内部结构的"关联熵"和反映系统动态运行的"运行熵"来判断。因此,建立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熵分析模型,通过"关联熵"和"运行熵"来对系统有序性进行测定。利用辽宁人力资源供给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供给有序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系统 耗散结构 系统熵模型 有序性
下载PDF
毗邻效应、区域公共品供给与城市群污染治理——基于沈阳经济区资源环境状况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81,共7页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 在城市群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雾霾、流域治理、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与单一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城市群由于各城市距离较近,经济发展基础趋同,存在"毗邻效应"。通过制度类区域公共品供给可以实现城市群环境政策整合,其效果将远大于单一城市环境政策效果的加总。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作为长效机制,将促进各城市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差异进行分工和合作,有利于解决城市群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各城市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毗邻效应 制度类区域公共品 基础设施类区域公共品 区域公共品供给机制 产业结构 区位熵 污染治理 沈阳经济区
下载PDF
区域财政供给的效应功能区分析
10
作者 牛富荣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3-5,共3页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客观要求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变。公共财政的建立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反映 ,同时也为确定财政供给的效应功能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正是以此为思路 ,从公共财政的性质出发 ,通过对区域政府职能的定位 ,...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客观要求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变。公共财政的建立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反映 ,同时也为确定财政供给的效应功能区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正是以此为思路 ,从公共财政的性质出发 ,通过对区域政府职能的定位 ,以马克思社会总产品扣除理论和西方“市场失败”理论为依据 ,对区域财政供给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功能区进行了初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区域政府职能 区域财政供给 效应功能区
下载PDF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动态性评价——以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品 张金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能源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又是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文中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状况,从可用性、可支付性、环境可接受性和能源技术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了影响我国区域能源供给安... 能源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又是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文中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状况,从可用性、可支付性、环境可接受性和能源技术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了影响我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指标体系,以2005—2017年我国能源富集区西北5省和东北3省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模型对上述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以2010年为分界点,2010年以前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能源供给安全水平不高,但是2010年以后均有较大提高。不同地区影响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资源禀赋是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条件,但要真正实现供给安全还要取决于价格,环境,效率等其他因素。总体来看,能源资源丰富,多样化程度高,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如宁夏和辽宁省能源供给安全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是,从安全等级来看,样本区间内各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均不高,均处于安全等级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动态评价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二次加权 面板数据
下载PDF
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技术经济综合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晓 杨斌 +1 位作者 陈美璇 刘皓明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9年第6期70-75,共6页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枯竭、能源需求增加、使用效率低和生产不可持续,传统能源已经显示出许多不足。多能源供给系统的引入能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得供电可靠性增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此,针对区域多能...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枯竭、能源需求增加、使用效率低和生产不可持续,传统能源已经显示出许多不足。多能源供给系统的引入能够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得供电可靠性增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为此,针对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构建并分析了典型的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结构特征;其次,从能效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DEMATEL ANP 反熵权组合方法和改进灰色关联度法分别确定准则层和指标层各评估因素的权重,采用多项式差值法构析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指标评分函数;最后,对运行于江苏某居民区的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进行实证评估,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所提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多能源供给系统 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 DEMATEL ANP 反熵权组合方法 改进灰色关联度法 权重
下载PDF
府际关系建构、自组织行为与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振波 闫钊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地方政府间建构横向关系网络并推进府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路径。本文以2010—201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样本,评估了省内对口帮扶与官员交叉任职两种府际关系的建构对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了公共服... 地方政府间建构横向关系网络并推进府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路径。本文以2010—201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样本,评估了省内对口帮扶与官员交叉任职两种府际关系的建构对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影响,并分析了公共服务注意力配置与出访考察学习等城市自组织行为在这一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级政府建构形成的两种府际关系均能够显著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差距,但对口帮扶呈现出更为显著、快速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另一方面,府际关系建构的这一均等化效应,是以政府公共服务注意力分配和更高频次的城市间考察交流为依托进行传导和实践的,且这一中介效应对于对口帮扶关系和注意力分配而言尤为明显,权威推动下的地方政府注意力调配是实现府际关系建构之实践治理效应的有效机制。本文为政府间关系网络及其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阐析框架,并为府际关系“结构—功能”研究开拓了一个基于官员政策偏好“行动”视角的解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际关系建构 自组织行为 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公共服务供给差距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与民间借贷规模——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帆 刘鑫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0,共5页
当前民间借贷发展日益兴旺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利用居民总收入、区域经济总量、区域信贷供给、非公有制经济规模等宏观经济发展指标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了民间借贷规模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总收入均... 当前民间借贷发展日益兴旺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利用居民总收入、区域经济总量、区域信贷供给、非公有制经济规模等宏观经济发展指标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了民间借贷规模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总收入均与民间借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仅有东部的区域信贷供给对民间借贷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东部与西部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与民间借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三个地区的区域经济总量与民间借贷并无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区域经济总量 区域信贷供给
下载PDF
货币政策传导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性效应研究——以小西北和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竹君 杨帆 张兢骐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0,共4页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性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小西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两地区金融发展现状和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变量,资本投资率、科教水平、商品市场...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性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小西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两地区金融发展现状和货币政策传导差异。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变量,资本投资率、科教水平、商品市场交易效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和产业利率弹性五个变量作为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最终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各内生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敏感程度快于小西北地区,且长三角地区货币政策冲击的强度也较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区域金融发展货币供给 差异性
下载PDF
推进“一带一路”可持续能源安全建构的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昕蕾 姚仕帆 苏建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42-50,共9页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可持续能源安全建构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和能源结构优化来应对气候危机和环境污染并推动区域经济的低碳转型,从而实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能源互联网强调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清洁替代,并...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可持续能源安全建构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和能源结构优化来应对气候危机和环境污染并推动区域经济的低碳转型,从而实现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的多赢局面。能源互联网强调能源开发过程中的清洁替代,并且通过电能替代进一步推进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并提升地区能源产业价值链,最终通过地区能源转型和经济实力的整体性提升来实现可持续安全状态。这一状态的实现离不开基于环境、安全、发展和公平维度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侧优化。基于此,本文以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为例,探析"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互联网建设同推进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构建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特别是着重分析了中国在区域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策略。在推进"一带一路"可持续能源安全建构过程中,中国需要结合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进国家治理实践外溢型、区域制度创新与协调型、政治共识倡导型以及新价值观引领型的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 可持续能源安全 中国-中亚能源互联网
下载PDF
多伦多区域网络合作治理模式
17
作者 汪波 米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74,共4页
多伦多通过构建大都市区域规划、城市合并、地方政府机构重组和创建大都市联盟推进大都市区区域公共治理,建立了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多种组织模式实现的多元复合型区域网络治理模式。消除"行政区经济"梗阻,我国大都市区可... 多伦多通过构建大都市区域规划、城市合并、地方政府机构重组和创建大都市联盟推进大都市区区域公共治理,建立了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多种组织模式实现的多元复合型区域网络治理模式。消除"行政区经济"梗阻,我国大都市区可借鉴多伦多区域网络合作治理经验,建立具有跨区域职能的大都市联盟(区域规划委员会、大都市联席会、城市联盟体),以实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伦多区域 网络合作治理模式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
下载PDF
一种分析储气库渗流区域的方法
18
作者 唐立根 耿彤 +1 位作者 冯裕才 白世忠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9期42-44,共3页
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亟需提高储气库瞬时调峰能力的事实,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分析B储气库采气动态数据,获得单井渗流特诊曲线与井控储层参数,并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7口采气井渗流特诊曲线的趋势与变化时刻,划... 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亟需提高储气库瞬时调峰能力的事实,应用产量不稳定分析方法,分析B储气库采气动态数据,获得单井渗流特诊曲线与井控储层参数,并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7口采气井渗流特诊曲线的趋势与变化时刻,划分4个渗流供给区域,解释了渗流区域存在的可能性与意义,提出了以供给区域为单位分析储气库的瞬时调峰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瞬时调峰能力 渗流供给区域 产量不稳定分析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仲基 王宏起 武建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4个关键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对...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本文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及其互动关系,确定了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的4个关键维度,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突变级数法,对中国30个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但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高于其它地区;区域成果供给能力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影响最大,科技服务支撑能力次之。本研究旨在为科学评价地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指导地方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改进突变级数法 区域成果供给能力 科技服务支撑能力 科技中介
下载PDF
中国区域饲料粮供求和地区间贸易 被引量:1
20
作者 辛贤 万广华 刘晓昀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 2003年第1期75-100,共26页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饲料粮短缺将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10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中国饲料粮市场研究予以关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中国区域饲料粮市场的研究远未得到应有...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饲料粮短缺将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10多年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中国饲料粮市场研究予以关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中国区域饲料粮市场的研究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中国区域饲料粮市场的非线性空间均衡模型,模拟了贸易自由化、饲料粮生产技术进步、畜牧业技术进步、收入增长和畜产品出口变化对区域饲料粮市场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饲料粮供给 区域饲料粮需求 地区间饲料粮贸易 区域饲料粮市场 贸易自由化 饲料粮生产 技术进步 畜牧业 饲料粮消费 饲料粮流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