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被引量:21
1
作者 马勇 何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生-产业协调 发展模式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下载PDF
区域共生态:中部六省崛起的突破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洪卫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中部六省崛起的重点应在于协调,即省与省通过区域共生态为突破点,彻底改变以现有行政版图为主导的“中心——次中心…次中心——中心”的经济布局,建立以经济为主导的“中心——次中心——中心”框架。
关键词 中部崛起 区域经济 区域共生 经济布局
下载PDF
基于区域共生理念的长株潭物流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 区域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区域共同物流先行,整合长株潭的现有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快捷高效互动的共同物流系统,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文章首先阐述区域共生与共同物流理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物流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基本情况,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整合对物流网络机制的促进作用,并根据上述内容,就加快长株潭物流网络互动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物流 区域共生 物流系统
下载PDF
区域共生教育发展理论探究:基于云南实践案例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孟帅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7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共生"概念是"译语",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盈的共生思想。当下,"非共生态"的教育事实促使我们关注共生教育。在共生教育中,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人类自身的需要同它的外部世界之发展形成一种"共生态... "共生"概念是"译语",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盈的共生思想。当下,"非共生态"的教育事实促使我们关注共生教育。在共生教育中,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人类自身的需要同它的外部世界之发展形成一种"共生态"的交互共生系统。基于对云南实践共生教育理念的案例考察和当地教育行政官员共生教育观的阐释,尝试从学理探究和实践路径两个层面来探讨区域共生教育的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教育 区域共生教育 共生教育观 案例考察
下载PDF
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村)旅游驱动模式探讨——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毛长义 张述林 田万顷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6,F0003,共7页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生 古镇旅游 驱动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39
6
作者 朱俊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7,共6页
基于复杂自组织系统理论,运用共生思想,对区域合作与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了区域研究的突破。在共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共生的机理与组织结构模式,提出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并探讨武汉城市圈共生机制、共生模式、区域共生空... 基于复杂自组织系统理论,运用共生思想,对区域合作与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了区域研究的突破。在共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共生的机理与组织结构模式,提出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并探讨武汉城市圈共生机制、共生模式、区域共生空间结构与共生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共生 多中心嵌套共生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界定与解构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小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是共生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理论本质,与区域经济的其他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尝试性地在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论,并对此进行理论体...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是共生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理论本质,与区域经济的其他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尝试性地在区域经济基本理论和共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论,并对此进行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通过挖掘其逻辑起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基本内涵、理论本质和现实意义进行界定与解构,并对相近概念进行理论区分,形成完整的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 概念界定 理论解构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滨州与东营两市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玉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8-34,共7页
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出发可以看出,树立共生思想,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和谐旅游空间,共同提升黄河三角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是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以滨州与东营两市为例,从两地旅游资源、空间... 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出发可以看出,树立共生思想,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和谐旅游空间,共同提升黄河三角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是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以滨州与东营两市为例,从两地旅游资源、空间关系与交通网络、文化渊源、合作意愿等来看,黄河三角洲具备区域旅游共生的可行条件。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的共生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共生、管理共生、利益共生和环境共生四个方面。该模式的运行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旅游共生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基于系统基模的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影响机理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欣梅 黄小勇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核心影响因子包括区际共生、代际共生、生态共生、制度共生、低碳共生和发展共生六项,这六大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了各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影响机理,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影响...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核心影响因子包括区际共生、代际共生、生态共生、制度共生、低碳共生和发展共生六项,这六大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了各关键因子对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影响机理,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影响机理结构模型;同时,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综合影响模型,分析了六大因子对区域经济的综合影响。分析发现,各核心影响因子通过各自的实现指标,形成了各自的共生价值体系,并最终会推进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而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在价值增值的基础上又会反作用于各影响因子,促进各因子的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基模 区域经济共生发展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研究进展及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珍珍 李健 《科技和产业》 2013年第3期39-43,78,共6页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构建途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大致形成了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形成动因、区域工业共生复杂性的度量、生态工业网络的柔性及稳...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构建途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大致形成了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形成动因、区域工业共生复杂性的度量、生态工业网络的柔性及稳定性、区域工业共生系统的演化、基于社会网络系统视角的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践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工业共生 复杂性 稳定性
下载PDF
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路径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家树 石洪波 齐昕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多重因素并发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表...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多重因素并发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表明:(1)主体协同、创新载体、创新平台、政府环境和融资环境,均不构成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必要条件;(2)存在3条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高度融合的路径:载体-政府驱动型、平台-主体协同驱动型、载体-平台驱动型;(3)存在1条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非高度融合的路径:政府-平台抑制型。从组态视角,探究多重因素并发对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高度融合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资金链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下载PDF
成渝双城背景下“区域-高校”会计学数字平台共创模式探究
12
作者 廖方楠 廖菁 +1 位作者 田子业 纪晓丽 《江苏商论》 202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高质量要求。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育的主力军,需革新会计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会计人才输出质量,有效衔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本文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会计人才提出了高质量要求。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育的主力军,需革新会计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会计人才输出质量,有效衔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本文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背景下,提出高校会计专业为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分析探讨构建一个“区域-高校”共生培养目标下会计学数字平台共创模式。以促使成渝乃至西部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需求,提高“区域-高校”共生对经济的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会计学数字平台 区域经济共生
下载PDF
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的构建——以郑州经开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晶茹 聶鑫蕊 +2 位作者 周传斌 石垚 刘瑞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891-4896,共6页
生态产业园已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我国的生态产业园明显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了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的概念,这是一类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集园区周边各类型农业相关企业、合作... 生态产业园已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我国的生态产业园明显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了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的概念,这是一类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集园区周边各类型农业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农民、乡镇及农田为一体的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区域产业共生体系。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可以实现核心园区与周边腹地的协同发展,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的生态效率。给出了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建设意义及设计原则。并以农业大省河南省中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及资源优势,构建了由3条产品链及一条服务链所组成的农工共生型产业生态系统。农工共生型生态产业园是产业共生理论在区域层面的具体实现,是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产业园层次的创新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工共生 生态园区 区域发展 区域共生网络
下载PDF
“成绵乐”高铁运输对“成德绵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堂 陈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12,共4页
高铁运输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契机,"成绵乐"高铁开通后,对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交通运输经济和区域共生理论,从高铁运输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高铁运输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契机,"成绵乐"高铁开通后,对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交通运输经济和区域共生理论,从高铁运输对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入手,运用"成绵乐"高铁开通前后的经济数据和指标,实证分析"成绵乐"高铁运输对成都、德阳、绵阳和乐山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为这四个区域共生协调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以成都为中心向周围城市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形成成都、德阳、绵阳、乐山区域共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区域共生 实证分析 成绵乐高铁
下载PDF
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结构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俊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103,共8页
都市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与经济体,由不同等级与规模的城市构成,碎化与多中心已成为都市区发展的趋势。多中心间的关系成为都市区研究的主要方向,成为影响都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多中心理论与区域共生协同关系理论,探讨了... 都市区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与经济体,由不同等级与规模的城市构成,碎化与多中心已成为都市区发展的趋势。多中心间的关系成为都市区研究的主要方向,成为影响都市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多中心理论与区域共生协同关系理论,探讨了都市区多中心共生与协同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都市区多中心结构与空间模式,提出了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的结构模式与多中心共生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 区域共生 共生结构模式 共生评价 都市区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光柱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3期26-29,共4页
新形势下,一体化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区域自身的目标。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实例,分析其区域共生的适用性,并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市经济能级指数分析经济区的一体化共生机制,提出广西北部湾... 新形势下,一体化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区域自身的目标。本文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实例,分析其区域共生的适用性,并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城市经济能级指数分析经济区的一体化共生机制,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共生发展的"132"空间战略结构和共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生 一体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下载PDF
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的开放创新生态构建与演化逻辑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黎明 王秋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制度环境、提供内外部动力三方面有力支持了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在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创新行为由线性创新向集成创新再向开放式创新演化,创新模式由单利共生向偏利共生再向均衡互利共生演化。据此,文章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相关引导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双向转移 区域共生网络 开放创新生态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陕西省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及群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晋军刚 《改革与开放》 2023年第6期34-38,47,共6页
教育部要求在专业学科综合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启动现代产业学院申报评审工作。文章对陕西省高校正在申报的和已经开始建设的60个现代产业学院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从院校布局、产业布局、区域布... 教育部要求在专业学科综合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启动现代产业学院申报评审工作。文章对陕西省高校正在申报的和已经开始建设的60个现代产业学院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从院校布局、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炼出坚持历史传承、鼓励多元共建、突出区域共生、强化产业链服务等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群像特征,促进高校产业学院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区域共生 产业链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构建
19
作者 庄芮 蔡彤娟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5-64,共10页
从实践来看,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无论是制度合作还是功能合作,都具备一定基础,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地区共同的整体性合作平台缺失。面对全球变局,东北亚亟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增进构建“经济共同体”的区域共识,整合并完善既有合作机... 从实践来看,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无论是制度合作还是功能合作,都具备一定基础,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地区共同的整体性合作平台缺失。面对全球变局,东北亚亟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增进构建“经济共同体”的区域共识,整合并完善既有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合力,共同应对外部不利环境的冲击,同时还应依托数字经济等积极因素,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共同谋求经济复苏与增长。未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应该以凝聚“区域共生”理念为基础,通过制度合作、功能合作、地方合作、应急合作的“四重叠加”,打造面向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区,具体包括:基于经济链接,凝聚形成东北亚“区域共生”理念;加强“区域意识”,推动东北亚各国的集体认同;深化多层次合作,夯实东北亚经济区建设根基;强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逐步推进东北亚经济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区域共生 东北亚经济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合作
下载PDF
气象雷达回波图中区域地物杂波检测算法
20
作者 季钰林 傅俊杰 +2 位作者 刘家威 刘人铨 周孝宗 《软件导刊》 2022年第9期146-151,共6页
针对多普勒气象雷达回波图中的地物杂波只能通过肉眼识别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区域重叠灰度共生矩阵的算法,以实现对雷达回波图中特定杂波区域的高效识别。首先设计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数据集对卷积... 针对多普勒气象雷达回波图中的地物杂波只能通过肉眼识别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区域重叠灰度共生矩阵的算法,以实现对雷达回波图中特定杂波区域的高效识别。首先设计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数据集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从而对雷达回波图的俯仰角进行识别;然后利用区域重叠灰度共生矩阵算法对低仰角的气象雷达回波图进行特征提取,检测出存在地物杂波的具体区域;最后得出地物杂波所在具体区域的坐标。经过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对气象雷达回波图中的地物杂波进行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雷达回波图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区域重叠灰度共生矩阵算法 地物杂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