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区域RF加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热剂量效应(英文)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义善
王钦文
+2 位作者
贾喜风
戈仁群
盛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9011-9015,共5页
背景:国外有学者把热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途径,进行高热联合化学药物放射治疗腹膜内侵润转移或中晚期肿瘤的疗效研究。特别是热生物学、热剂量学模式的建立,是肿瘤热放、热化或热灌注综合治疗趋向了科学量化的轨道。目的:分析肿瘤区...
背景:国外有学者把热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途径,进行高热联合化学药物放射治疗腹膜内侵润转移或中晚期肿瘤的疗效研究。特别是热生物学、热剂量学模式的建立,是肿瘤热放、热化或热灌注综合治疗趋向了科学量化的轨道。目的:分析肿瘤区域加温同步低剂量姑息放疗、化疗或热灌注综合治疗的热剂量效应。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重点专科(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对象:选择2000-06/2006-09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收治需内科保守姑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455例,均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ECOG评分2~4分。纳入患者均对检测和治疗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热灌注组(n=53)、热放疗组(n=874)、热化疗组(n=458)和单热组(n=70)4组。方法:入院后,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分别进行腹盆腔灌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化疗和中西医结合姑息用药治疗。同时应用体外内生场热疗系统RF透热加温,腹腔内温度通过穿刺针将热电偶置入腹腔,采集腹腔不同3个测温点温度,同时监测直肠和外耳道两个不同测温点,记录治疗目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以相当40℃/min作为热剂量,热灌注1次/周,区域加温2次/周,60min/次,目标温度以39.5~43℃,求取40℃/min的热剂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于加热前1h完成,3~5Gy/F、3~4次/周、DT30~50Gy,热灌注2~3次/周,热放1~2次/周,6~8次/疗程。分析各组患者不同温度及不同病种的热效应。主要观察指标:①分析有效热剂量的效应。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和Zubrod-ECOG-WHO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③观察腹水变化情况。结果:纳入的1455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灌注后加温15min大多升至39.5℃以上;25min后升至40.0℃以上;35min后升至41.0℃以上;常以此温度维持治疗,也有升至43.0℃的患者。其中41℃以上有91例,40~40.9℃有414例,39.5~39.9℃有950例。②40℃/min的热剂量对分次调强适形放疗、低剂量化疗和热灌注均有明显治疗增益,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81.9%,80.0%和50.0%。热灌注组、热放疗组和热化疗组40~40.9℃和39.5~39.9℃临床疗效好于单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Zubrod-ECOG-WHO评分比较:治疗前后Zubrod-ECOG-WHO评分改善或提高的有76.3%。④治疗前后患者腹水变化情况:治疗后腹水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⑤不同病种不同温度的疗效:同一疾病41℃以上和40~40.9℃的治疗效果与39.5~39.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1℃以上与40~40.9℃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区域加温局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②随着40℃/min热剂量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疗效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剂量效应
区域加温
放射化学中药疗法
中晚期肿瘤/淋巴神经细胞浸润物理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RF加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热剂量效应(英文)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义善
王钦文
贾喜风
戈仁群
盛娜
机构
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9011-9015,共5页
基金
全军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项目(06G034)~~
文摘
背景:国外有学者把热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新途径,进行高热联合化学药物放射治疗腹膜内侵润转移或中晚期肿瘤的疗效研究。特别是热生物学、热剂量学模式的建立,是肿瘤热放、热化或热灌注综合治疗趋向了科学量化的轨道。目的:分析肿瘤区域加温同步低剂量姑息放疗、化疗或热灌注综合治疗的热剂量效应。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重点专科(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对象:选择2000-06/2006-09解放军第一○七医院全军肿瘤无创诊疗中心收治需内科保守姑息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455例,均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诊,ECOG评分2~4分。纳入患者均对检测和治疗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热灌注组(n=53)、热放疗组(n=874)、热化疗组(n=458)和单热组(n=70)4组。方法:入院后,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分别进行腹盆腔灌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常规化疗和中西医结合姑息用药治疗。同时应用体外内生场热疗系统RF透热加温,腹腔内温度通过穿刺针将热电偶置入腹腔,采集腹腔不同3个测温点温度,同时监测直肠和外耳道两个不同测温点,记录治疗目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以相当40℃/min作为热剂量,热灌注1次/周,区域加温2次/周,60min/次,目标温度以39.5~43℃,求取40℃/min的热剂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于加热前1h完成,3~5Gy/F、3~4次/周、DT30~50Gy,热灌注2~3次/周,热放1~2次/周,6~8次/疗程。分析各组患者不同温度及不同病种的热效应。主要观察指标:①分析有效热剂量的效应。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和Zubrod-ECOG-WHO评分评价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③观察腹水变化情况。结果:纳入的1455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灌注后加温15min大多升至39.5℃以上;25min后升至40.0℃以上;35min后升至41.0℃以上;常以此温度维持治疗,也有升至43.0℃的患者。其中41℃以上有91例,40~40.9℃有414例,39.5~39.9℃有950例。②40℃/min的热剂量对分次调强适形放疗、低剂量化疗和热灌注均有明显治疗增益,热灌注组、热放疗组、热化疗组和单热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81.9%,80.0%和50.0%。热灌注组、热放疗组和热化疗组40~40.9℃和39.5~39.9℃临床疗效好于单热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Zubrod-ECOG-WHO评分比较:治疗前后Zubrod-ECOG-WHO评分改善或提高的有76.3%。④治疗前后患者腹水变化情况:治疗后腹水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5%。⑤不同病种不同温度的疗效:同一疾病41℃以上和40~40.9℃的治疗效果与39.5~39.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1℃以上与40~40.9℃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区域加温局部分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中晚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是肯定的。②随着40℃/min热剂量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疗效相应提高。
关键词
热剂量效应
区域加温
放射化学中药疗法
中晚期肿瘤/淋巴神经细胞浸润物理治疗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区域RF加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热剂量效应(英文)
王义善
王钦文
贾喜风
戈仁群
盛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