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成效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可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地区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未来需要围绕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卓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高等教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高等教育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采用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 高等教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基于高等教育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采用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高等教育主要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促进文化资本积累三个路径,间接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区协调发展,还能够提升相邻地区协调发展水平,且地区间的作用强于地区内。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东中部地区。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驱动效应,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高等教育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效果,注重高等教育空间溢出效应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协调发展 影响机制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
3
作者 纪明 李淑贞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3-128,共16页
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计算数字经济指... 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计算数字经济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选取人力和资本流动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作用的研究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且在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存在强烈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区域异质性;机制分析揭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和资本流动来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持续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打造统一开放且高效的人力和资本市场;实施精准匹配政策以促进人力和资本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目前发展水平相对欠缺的地区流动;鼓励地方政府之间加强深入合作,共享数字化的成果和经验;强化空间规划和治理对于应对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发展的异质性,以促进人力与资本的流动和精确匹配,形成互补优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异质性 传导机制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研究
4
作者 朱俊杰 欧向军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科创发展、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5个子系统协调层面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协调度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12—2021年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提升速度前期快、后期慢;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间的差异主导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发展的演化方向由南向北,南北发展变化快于东西方向变化且南北差异大;各影响因素对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开放和产业水平对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大且驱动强,消费、教育和交通水平空间异质性小且驱动力弱或起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动力机制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
下载PDF
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5
作者 王洪庆 王蒙 胡熠玮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从省域间制造业联系强度、省域间制造业发展差距和省域间制造业增长差异三个层面,运用熵值法测算省域间“点对点”形式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利用期望求值法确定2012~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 从省域间制造业联系强度、省域间制造业发展差距和省域间制造业增长差异三个层面,运用熵值法测算省域间“点对点”形式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而利用期望求值法确定2012~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制造业协调发展水平。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现阶段人力资本水平不利于区域制造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制造业 协调发展 机制研究 路径识别
下载PDF
电力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6
作者 罗皓 吴刚 +1 位作者 马天男 马瑞光 《中国西部》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电力作为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在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章从“微观一中观一域观”的逻辑出发,构建了电力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逻辑机制:电力自组织高质量协调发展机制、“电力一产业”协调高... 电力作为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资源要素,在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章从“微观一中观一域观”的逻辑出发,构建了电力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逻辑机制:电力自组织高质量协调发展机制、“电力一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机制和“电力一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四川省电力发展实际,从调优电力能源开发供应结构、优化电力跨季节调节配置、增强电力适配区际需求变化能力、强化电力助推产业集群打造、拓展电力信息化数据化应用、建立系统性配套化体制机制六个方面提出电力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 逻辑机制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7
作者 王志鹏 《品牌研究》 2024年第8期0017-0019,共3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要素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也改变着传统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流动、配置方式。数字经济可以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创造区域发展新动力,这使得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一个有力突破口。本...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要素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也改变着传统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流动、配置方式。数字经济可以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创造区域发展新动力,这使得发展数字经济成为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一个有力突破口。本文从市场机制和产业分工机制两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如何通过解决地区间市场分割和欠发达地区产业分工参与不足问题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机制 产业分工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创新与优化路径
8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途径。成渝地区历经从经济区建设到城市群发展、再到双城经济圈构建的区域协调发展实践进程,基于对跨域治理需求的现实考量,通过调整府际关系、强化地方政府间合作、构建横向行政协调机制,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层面的均衡发展。新时代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合作领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政策执行方面创新制度体系,实践混合共力型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但是未来在区域规划、利益格局、组织协同、资源配置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面临诸多阻碍因素,需要从理念重塑、外部支持与内部保障三个维度进行路径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意义重大,进一步从规划层面、执行层面、效能层面探索制度措施和协作策略,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实践经验和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区域协调发展 跨域治理 府际关系 协同治理 合作机制
下载PDF
“探索广东特色的发展路径”专题(1) 推进产业有序精准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探索
9
作者 赵超 杨光 《广东经济》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充分,与珠三角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经济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发展缺乏后劲。当前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是瞄准这一问题...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充分,与珠三角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经济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发展缺乏后劲。当前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是瞄准这一问题,在全省各地走深走实,强调优化珠三角核心区与粤东西北地区进行县级结对,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鼓励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亮点在“有序”和“精准”,通过创新产业帮扶机制、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和创新人才合作机制,有序精准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改变过去地区之间抢项目、争资源的状况,让承担不同功能的区域做自己能做、最适合做、最擅长做的事,做最彰显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事。推动粤东西北从以前产业转移“接受者”、增长竞赛“追赶者”,变成现在深耕细分领域的“利基者”,协同增长的“共建者”,最终达到不同赛道协同发展,不同地区发挥不同比较优势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转移 缺乏后劲 细分领域 创新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 利益联结机制 帮扶机制 产业转移
下载PDF
区域协调视域下的产业数智化动态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飞 孙月平 徐笛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28,共9页
产业数智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有助于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区域发展矛盾、减少区域差异和实现共同富裕战... 产业数智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有助于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缓解区域发展矛盾、减少区域差异和实现共同富裕战略发展目标。现阶段我国各区域间产业数智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软硬件基础薄弱、创新不足、人才培养及流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阻碍区域产业协调配置。通过构建产业数智化发展生态系统平台,研究产业数智化系统响应机制,动态调整供需匹配,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与发展系统,提升区域各产业韧性抵御风险,实现区域经济及产业协调分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数智化 动态发展机制
下载PDF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事实、理论阐释及机制创新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国平 何皛彦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区域经济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区域经济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等一系列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性、互动性和协调性持续增强。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具有中国特色、聚焦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本形成,其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的交通设施、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完善区域政策调控和预警机制等机制创新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机制创新
下载PDF
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12
作者 吴新明 《唯实》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把脉指向、擘画蓝图,就区域协调发展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以改革为引领,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把脉指向、擘画蓝图,就区域协调发展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以改革为引领,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战略协同、工作对接和机制创新,实现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跨江融合 机制创新 考察调研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两大重点——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斐 陈秀山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70-71,88,共3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继续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特别要抓好两大重点: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继续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特别要抓好两大重点:一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二是健全区域之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区域功能定位
下载PDF
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与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红玲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9-51,共3页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 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因而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二者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贡献区与收益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区域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互动机制
下载PDF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以海南自贸港中部生态保育区为例
15
作者 林婷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第17期88-91,97,共5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比较均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在当前自贸...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设施发展程度比较均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围绕“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在当前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以中部生态保育区为样本,开展研究。文章研究发现该区域存在产业发展与地区实际不匹配、公共服务保障缺少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协同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强统一规划统筹、突出重点建设中心城市、实现公共服务统筹保障、发挥国家公园抓手作用、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体制 机制 海南省 中部生态保育区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及政策博弈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翔飞 李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1,共5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是不现实的。区域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统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范本,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深化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既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能够诠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机制 政策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建华 普凌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18,共8页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 为了厘清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现状、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与互动关系,进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理论上分析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基于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PVA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互动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有所提升,但仍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具有东高西低特征,呈现分别以济南、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为核心的圈层状分布格局;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分别以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省会城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值区;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协调水平整体上还较低,当前仅实现了由轻度失调水平向濒临失调水平的跨越,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点;4)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较强的自我依赖性,高质量发展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互动机制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192,共8页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及其策略互动——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谢思全 张熇铭 李泰宏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57,共15页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博弈 地方政府 策略互动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 被引量:54
20
作者 覃成林 姜文仙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问题,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强调通过各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内涵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