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江苏省原锡山市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罗昀 黄贤金 +1 位作者 濮励杰 周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91,共6页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 文章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原锡山市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根据论文的研究,原锡山市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区域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匮乏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最后从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等几个方面提出推进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鹏 刘沛林 +1 位作者 杨达源 谢俭 《热带地理》 200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衡阳市耕地资源仍将继... 研究了衡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预测了2005和2010年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对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衡阳市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保护冲击强烈,人为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增强。据此,提出了衡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结构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衡阳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伟 张飞 陈传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年第2期87-91,共5页
以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和... 以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预测结果表明:扬州市未来的土地利用主要存在: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仍将继续增大、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较快等特征。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变化 预测 扬州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孔伟 《广东土地科学》 2006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 以扬州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变化 预测 扬州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5
作者 孔伟 《广东土地科学》 2006年第6期11-15,共5页
以扬州市1996 ̄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 ̄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 以扬州市1996 ̄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选取相对变化率指标分析了变化的区域差异。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1996 ̄2004年间扬州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扬州市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预测结果表明,扬州市未来的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着如下特征: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仍将继续增大,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较快。文章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变化 预测 扬州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哈密市为例
6
作者 杨永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28期156-156,共1页
利用哈密市1996年的土地详查数据和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采用动态度指数、综合指数、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以哈密市为代表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
关键词 区域 土地利用 结构变化 新疆哈密市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孔祥斌 张凤荣 +3 位作者 李玉兰 姜广辉 颜国强 徐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4,共6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该文选择北京的海淀区、平谷区和河北省的曲周县作为研究样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第一产业增长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是农用地与环境用地间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比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稳定,环境用地不断减少;在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农用地内部之间以及建设用地对其它用地类型的竞争,表现为农用地内部耕地面积减少,园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也在不断增加;而在以二、三产业增长为主的经济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则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与环境用地之间相互竞争农用地,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环境用地面积增加,而农用地面积快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区域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 第一产业 驱动机制 典型区 园地 地面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区域生态健康的影响——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成 魏朝富 +2 位作者 高明 罗光莲 蒋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96-2300,共5页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移,各时段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探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移,各时段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各子生态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高低悬殊,对区域生态健康的贡献程度表现不一;从总体上看,区域相对生态价值在研究时段内有升有降;未来各生态子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变化可表现为先降后升区、持续下降区和持续增长区3种趋势;区域生态健康状况趋势由较健康型向健康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相对生态价值 生态系统 区域生态健康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分异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倪九派 魏朝富 谢德体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 采用浙江省1990-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的用地面积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与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借助于种群生态学中生命表的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研究方法能较好反映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分异及其动态变化;(2)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是逐渐升高,到1990-1999年间的某一年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步收敛,渐趋稳定,并做小幅度的上下振动,这表明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渐趋稳定;(3)研究区从1990-1999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林地>园地>牧草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上看,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来进行平衡,浙江省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分异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结构预测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牛星 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4-70,共7页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 以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年度变更数据为依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及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三项指标,对研究区域1996-2004年间各类用地的动态演变情况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Markov模型,预测了规划期内南通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纵向上看:8年间全市的耕地数量减少最多,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但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的年变化率分别高于二者;(2)横向上看:市区各类用地的变化幅度都大于全市整体水平,海门、如皋和市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启东、海安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一般发展阶段;如东和通州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3)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和2020年全市的耕地面积会减少6509公顷和19045公顷,显著高于各类建设用地的增加量,未利用地开发强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相对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MARKOV模型 南通市
下载PDF
皖南区域土地利用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分析
11
作者 乔加玲 刘子瑜 +1 位作者 储玲 严云志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9期22-28,41,共8页
采用1980—2020年共8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揭示了皖南区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20年皖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草地、水域和未利... 采用1980—2020年共8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数,揭示了皖南区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0—2020年皖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这是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变化速度较缓慢,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较快。青弋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最快,秋浦河与新安江次之,阊江最慢。皖南区域在安徽省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土地,实现土地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区域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乌昌一体化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分析
12
作者 唐启湘 于礼 《新疆农垦经济》 2010年第12期22-27,45,共7页
本文通过运用土地景观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系数、均匀性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人工干扰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来分析乌昌一体化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以揭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为... 本文通过运用土地景观学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系数、均匀性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人工干扰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来分析乌昌一体化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变化,以揭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为区域内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昌一体化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学 区域经济
下载PDF
多情景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分析
13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3 位作者 董一凡 王霞 刘文焕 宋锦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约71%。2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转换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水域均有所下降,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相较自然发展有所增加,其余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增加约1.11 km^(2)。(3)过去20年间,该区域碳储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碳储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9×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766.43×10^(6)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7.28×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8.5×10^(6)t。耕地保护碳储量介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因此张家口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实行耕地优先发展前提下采取一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减缓碳储量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张家口市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4
作者 周振宏 周敏 +3 位作者 刘东义 胡琦 汤伟宏 王诗琪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同时结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网格单元分析方法及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贡献率,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转移主要为耕地和森林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人造地表对耕地的侵占;(2)皖江城市带森林的生态价值重要性最大,最高达到55.29%,人造地表用地的变动对该区域的生态影响较大,生态价值贡献率为28.20%;(3)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且有下降趋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耕地向森林及草地的转换是导致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森林转向耕地及耕地转向人造地表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信息熵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筱非 周宝同 +2 位作者 杨庆媛 赵娅奇 周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2-1065,共4页
提出了信息熵的2个应用领域:①信息熵是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志,其变化能反映系统的状态与演 化趋势.②信息熵的序列变化可用来刻画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江北区1996年至2003年信息熵的变 化,认为土地利用系统呈有序度... 提出了信息熵的2个应用领域:①信息熵是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志,其变化能反映系统的状态与演 化趋势.②信息熵的序列变化可用来刻画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江北区1996年至2003年信息熵的变 化,认为土地利用系统呈有序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北区 土地利用系统 区域土地利用 有序度 重庆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刻画 结构研究 序列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李锐 杨勤科 +5 位作者 温仲明 刘文兆 赵世伟 张成娥 郭胜利 徐学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黄土高原为重点 ,对植被变化及其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植被研究态势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生态过程、土壤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做了简要的述评 ,对该领域的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 研究综述 土地利用变化 植被建设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基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以江苏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39
17
作者 任奎 周生路 +2 位作者 张红富 廖富强 吴绍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2-918,共7页
精明增长理念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尝试对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从土地利用角度在理论和实... 精明增长理念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本文尝试对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旨在从土地利用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乃至深化精明增长的一些研究理论与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明确了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的内涵,构建了土地利用精明增长度测度体系;接着,构建了灰色多目标动态规划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经运算求解可以得出几种备选优化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主成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择优,以最终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以江苏宜兴为例,对精明增长指导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增长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配置 区域 宜兴
下载PDF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史纪安 陈利顶 +2 位作者 史俊通 傅伯杰 张淑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利用榆林地区1986、199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合多年社会统计资料分析榆林地区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流转方向较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农田... 利用榆林地区1986、199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合多年社会统计资料分析榆林地区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流转方向较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农田总面积下降、耕地质量局部改善,林草覆盖面积增长、其它用地类型面积减少;从区域角度分析,南部黄士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减少、成熟林地面积增加幅度大与西北部风沙区耕地面积轻微增加、天然草地优势地位增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区域特征符合“因地制宜”规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导向吻合。全区总人口及其区域分布、农民年均收入和农业人口比重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应的土地政策也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区域特征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 被引量:82
19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809,共12页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旨在从典型区域角度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背后的真正动因及其作用机理,进而动态模拟、预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组织性及其内驱动因子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必须与某一特定区域相联系,以便确定合适的可定量指标来体现外生驱动因子的驱动效果。系统地识别土地利用系统在不同控制状态下的驱动因子及其多种时空尺度效应,建立具有综合模拟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能减少土地利用系统通常受临界值域和突变所左右的局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过程模拟等的研究现状表明,为更好地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测度现有及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过程和地点,支持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促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应优先考虑以下研究领域:①驱动力因子识别及其作用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驱动力因子的贡献量化及其在具体区域的非均一分布;③驱动力因子作用过程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尺度 驱动力 驱动机制 过程模拟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6
20
作者 张海兵 鞠正山 张凤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研究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与二元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91—2001年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比重... 研究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中国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典型多元相关分析与二元相关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91—2001年间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比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正比,与人均粮食和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成反比;耕地比重与人均粮食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正比;牧草地比重与经济密度和人均粮食成反比,上述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水平。研究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利用这种相关关系,有助于加强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