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孙铁山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7,共8页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增长模式 区域密度函数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论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兴起与我国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3
2
作者 岑乾明 宋卫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8-93,共6页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大量的跨行政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对公共产品"单一行政区供给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机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大量的跨行政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对公共产品"单一行政区供给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机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逻辑"与"公地悲剧"困境的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模式 公共产品理论 跨行政区 公共产品供给协同机制
下载PDF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法辉 金凤君 曾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3,共7页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是研究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影响的有效方法。为了控制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地域范围限定在我国四个主要的平原地区 :东北、华北、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城市吸引范围是基于重力模型用GIS方法划分的...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是研究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影响的有效方法。为了控制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地域范围限定在我国四个主要的平原地区 :东北、华北、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城市吸引范围是基于重力模型用GIS方法划分的。利用 1982年至 1990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的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人口分布特征同西方国家一样 ,呈现出距离衰减特征 ,即随离城市的距离的增加 ,人口密度逐渐下降。由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原因 ,城市人口增长快于边远地区 ,呈现出向心集聚的趋势。但不同区域集聚程度不一 ,核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 ,腹地的人口增长比较迟缓 ;而核心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一般的区域 ,腹地近乎是同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 区域增长模式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GIS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第三方物流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庞燕 吴迎学 +1 位作者 徐晔 吴正心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123,共4页
应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理论以及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概念,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结合广西某地区经济的实际和其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进行了第三方物流产业在该地区发展的环境分析,阐明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拉动... 应用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理论以及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概念,针对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结合广西某地区经济的实际和其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进行了第三方物流产业在该地区发展的环境分析,阐明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拉动区域经济、调整产业和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探讨性地提出了构建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有关建议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增长 生长轴 区位条件
下载PDF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评价与模式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兰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4,共8页
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表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效率降低与技术退步是造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共同成因。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降。区域绿色... 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值,表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粗放型增长特征明显。效率降低与技术退步是造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共同成因。东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单调递增关系。北京和上海市属于高速增长模式,表现出绝对集约增长特征,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主要源泉。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归为低速增长模式,表现出相对集约经济增长特征。江西、辽宁、黑龙江等其他省份呈现出悲惨型成长,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环境约束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经济增长源泉
下载PDF
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 被引量:165
6
作者 Sylvie Dmurger 杰夫.萨克斯 +2 位作者 胡永泰 鲍曙明 张欣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23,共10页
以往关于中国省级地区发展不均的研究中 ,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在省级地区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中引入地区虚拟变量的重要性。其中有为数不多但颇有影响的研究认为国家给予地方的优惠政策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 以往关于中国省级地区发展不均的研究中 ,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在省级地区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中引入地区虚拟变量的重要性。其中有为数不多但颇有影响的研究认为国家给予地方的优惠政策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 ,我们用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 (其地理位置 )和优惠政策指数取代以往研究中的地区虚拟变量。我们发现地理和政策要素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各占 3个百分点 )。不过 ,相对政策要素而言 ,地理要素比政策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长得多的滞后效应。政策指数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最高 ,而在中部和西北部省份则最低。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促进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取消限制的松绑政策 ,使得沿海地区向东亚邻国及其它竞争对手靠拢。研究结果显示 ,省际收入差距变动的条件收敛较弱(统计上不显著 ) ,这反映了现行体制通过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流动的限制和对Stolper Samuelson机制的限制 ,阻碍了省际收入差距的收敛过程。例如 ,传统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国家垄断银行系统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倾斜 ,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地区间贸易壁垒。显然 ,这些规章制度必须逐步取消。开发西部地区的有效战略必须包括实际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制度资本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位置 优惠政策 中国 经济发展 区域增长模式 西部地区 开发战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