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光谱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区域多中心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剑 钟迎春 +1 位作者 彭顺喜 刘建勋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9,共15页
针对遥感图像土地利用一种类别由多种地物组成,存在难以求取类别光谱特征多元分布模型的问题,分析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的光谱特征和区域多中心特征,提出了一种光谱信息和区域信息基于规则的区域多中心分类方法,以类别的类内中心集... 针对遥感图像土地利用一种类别由多种地物组成,存在难以求取类别光谱特征多元分布模型的问题,分析了多光谱遥感图像土地利用的光谱特征和区域多中心特征,提出了一种光谱信息和区域信息基于规则的区域多中心分类方法,以类别的类内中心集合表征类别模式,以区域为分类单元,以区域单元含类别类内中心数和区域单元中属于某种类别的像元占单元总像元的百分比为分类准则;采用类内中心表征类别模式和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类别由多种地物组成、类别模式不满足多元正态分布的问题,由于类别区域单元多中心特性差异大,分类规则的建立及训练样本的选择易于实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分类精度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图像 土地利用分类 区域多中心
下载PDF
区域多中心管治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吴玉琴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3年第4期85-89,共5页
通过分析区域多中心管治的产生背景,总结出3方面内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兴起以及"集中式"与"分散式"管治的弊端,界定和阐述了区域多中心管治的内涵,主张各城市之间开展合作,在合作的前提下,维持竞... 通过分析区域多中心管治的产生背景,总结出3方面内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兴起以及"集中式"与"分散式"管治的弊端,界定和阐述了区域多中心管治的内涵,主张各城市之间开展合作,在合作的前提下,维持竞争,目标是提高城市区域整体竞争能力,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实行行政区划调整、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政府职能分工、坚持协调发展、强制与控制并用的途径来构建区域多中心管治。最后,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多中心管治 区域协调机制 珠江三角洲 城市区域 行政区划调整
下载PDF
共生模式下的区域多中心合作——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 刘光柱 丁嵩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0,共6页
结合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的多中心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概念,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通过城市经济能级指数和共生密度等指标分析了经济区多中心共生与辐射的状况及机制,进而依据共生集聚与辐射关系提出了由&... 结合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的多中心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概念,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通过城市经济能级指数和共生密度等指标分析了经济区多中心共生与辐射的状况及机制,进而依据共生集聚与辐射关系提出了由"一个区域主中心、三个区域副中心以及两个集中区"构成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32"空间战略结构和网络运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多中心共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模式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多中心城市区域与多层次管治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京祥 罗小龙 殷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1期65-69,共5页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 多中心城市区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城镇密集地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在这一城市区域空间内也出现了多层次的管治,以应对全球化环境下愈演愈烈的城市竞争。本研究对长江三角洲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正在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投资争夺、基础设施建设冲突和产业结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国家到县(市)的不同层面,出现了各种管治新形式,相互交织,并正在逐渐形成多层次的区域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多层次营治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覃成林 李红叶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多中心城市区域 城市 区域
下载PDF
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 被引量:22
6
作者 马学广 李贵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3-1429,共7页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以"多中心城市区域"(PUR)为代表的城市群体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欧洲空间发展与规划的重要特征,以"多中心发展"为目标、"城市区域"为单位的欧洲"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和规划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PUR的研究以城市密集地区形态—功能的多中心性之间的契合关系为重点,探讨这一类型区域的动态发展模式及其多中心性、互补性、连通性、协同性和外部性等属性特征,并且在PUR的定量测度上进行了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以ESDP为代表的欧洲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但由于PUR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原型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方性问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一理论概念和规划策略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的深入,其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西方尤其是欧洲PUR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构成了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欧洲PUR的研究基础、属性特征、定量测度和研究应用等多个方面引介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城镇密集地区的研究、强化PUR各种属性的定量实证分析以及借鉴和吸收欧洲PUR研究与规划思想等一些适用于中国城市群空间规划与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进展 测度 规划
下载PDF
多中心区域下的空间协调与管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开科 庄培章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9-57,共9页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开放通道。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区...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举措,不仅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服务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开放通道。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有研究主要是在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区域对比以及具体的提升策略方面,缺少从管治角度进行的分析。基于此,首先对管治理论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所面临的区域协作问题,并就其多中心区域格局下的空间协调和管治构建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治 海峡西岸经济区 多中心区域 空间协调
下载PDF
新城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论、辩证与实践
8
作者 杨卡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54,共13页
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许多发达都市区都在朝着多中心格局演进。文章对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历史辩证特征,重点探讨城市区域发展中多中心和一体... 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转变,许多发达都市区都在朝着多中心格局演进。文章对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深入分析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历史辩证特征,重点探讨城市区域发展中多中心和一体化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阶段多中心体系和新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集聚力不足、功能依赖和空间浪费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区域 新城 城市空间格局
下载PDF
转轨体制国家中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发展模型——以长三角为例的逻辑推演
9
作者 陈前虎 周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经济地理空间的多中心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受长期计划体制与思想的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理论研究呈现出相对滞后性。文章以长三角为假想案例,以西方标准的区域空间理论为原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 经济地理空间的多中心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受长期计划体制与思想的影响,城市发展及其理论研究呈现出相对滞后性。文章以长三角为假想案例,以西方标准的区域空间理论为原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审视多中心化的经济地理空间现象,通过理论逻辑推演,建立起一个立足于中国体制转轨时期的区域空间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模型对理论研究的启示,提出了长三角构建成熟发达的多中心城市区域的一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交易成本 地方化经济 空间分析模型 中心—外围 长三角
下载PDF
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5-1396,共12页
在城镇快速扩张和交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中,多中心也成为广泛应用的空间政策工具。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研究尺度和中心重要性的界定出发... 在城镇快速扩张和交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中,多中心也成为广泛应用的空间政策工具。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研究尺度和中心重要性的界定出发,辨析了城市内和城市间、形态和功能多中心的内涵;而后分别从新中心的产生和既有中心一体化的角度解析了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而总结了实证研究中多中心的识别和测量方法、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单中心化与多中心化的分异以及多中心绩效评估等领域的进展与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多中心研究的拓展方向:明晰多中心概念并进行合理测度、比较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异并剖析内在机制、对多中心的绩效进行多维度系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多中心城市区域 概念内涵 演化机制 绩效评估
原文传递
大北京人口分布格局与多中心性测度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89,共7页
为了弄清北京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与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人口—空间基尼系数对大北京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就业空间格局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布的Moran I分别为0.25和0.31,P值小于0.001... 为了弄清北京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与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基尼系数、人口—空间基尼系数对大北京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就业空间格局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布的Moran I分别为0.25和0.31,P值小于0.001,二者均呈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仍然呈显著的单中心聚集形态,外围中心并未形成强势的人口聚集热点,距离中心约40-60km处的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上形成了三个冷点区域;外来人口热点集中在以月坛街道为中心、大约4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该区域基本覆盖了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的行政面积,海淀区、丰台区的东半部分,以及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的靠近城市中心部分,冷点区域则更靠近边缘。对大北京的背景区域——京津冀都市圈的多中心性分析表明,该区域首位特征突出,多中心性不明显:该区域33.6%和35%的城镇人口与非农就业集中在北京,专业技术人员有60%聚集于北京和天津;专业技术人员中文学艺术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工作人员的空间基尼系数最大,分别有79%和73%的人员聚集在北京,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36和0.29;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也比较显著,空间基尼系数达到0.18,有60%以上汇聚北京;2000年以来整个区域的人口基尼系数逐年递增。因此,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应从三个层次着手:在北京行政区内培育新城热点,促进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在京津冀重要交通廊道上推进轴线空间建设,保持集聚经济优势;在区域空间中促进新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区域 空间自相关 空间基尼系数 大北京 京津冀
下载PDF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人口密度梯度变化及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永斌 白永平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6期36-40,共5页
基于SNEF的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人口密度梯度变化,进而探讨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趋势,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来解释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梯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存在的兰州市... 基于SNEF的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人口密度梯度变化,进而探讨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趋势,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来解释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梯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存在的兰州市、西宁市与临夏市三个人口高密度中心表现出不同的密度梯度变化特点,也反映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趋势。兰州市与西宁市呈现出密度梯度上升,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而临夏市密度梯度下降,表现出人口向外扩散的趋势。通过岭回归建立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密度梯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交通可达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第一从业人员比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密度梯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梯度 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 岭回归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
下载PDF
多中心理念在不同空间下的应用
13
作者 罗显正 《城市建筑》 2014年第4期49-50,共2页
本文首先介绍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定义,包括从单个城市、区域、国家或跨国三个空间尺度;然后剖析多中心城市区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作用及潜在问题。最后就多中心理念如何应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基于规划过程,提出... 本文首先介绍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定义,包括从单个城市、区域、国家或跨国三个空间尺度;然后剖析多中心城市区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作用及潜在问题。最后就多中心理念如何应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多中心城市区域,基于规划过程,提出一种如何从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策略评估三个流程进行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 空间尺度 规划过程 应用方法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区域城市蔓延冷热点格局及演化——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钊 杨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65,共7页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蔓延严重。多中心城市区域(PUR,Polycentric Urban Region)由于城市间相互影响、资源共享、共同竞争,城市蔓延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时空变化。文章以苏锡常地区为案例,利用1991—2013年间5个时相...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蔓延严重。多中心城市区域(PUR,Polycentric Urban Region)由于城市间相互影响、资源共享、共同竞争,城市蔓延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时空变化。文章以苏锡常地区为案例,利用1991—2013年间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蔓延特征指标、空间关联模型,对苏锡常地区进行全局和局部的蔓延热点分析,揭示PUR城市蔓延的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PUR城市蔓延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次热区与热点区同步演化;冷热点切换频繁,热点区空间结构复杂,蔓延方式多样。具体表现为"圈层扩展"—"分散蔓延"—"多点连片"的格局转变过程,从1995年以前的向城市四周均衡扩展,转向1995—2008年期间蛙跃区与轴状扩展区双重作用下的分散—碎化蔓延,再到2008年以后蔓延热点向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填充连片。PUR城市冷热点格局变化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城市扩展的过程,可为控制城市蔓延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区域(PUR) 城市蔓延 冷热点格局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仙德 宁越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8,共7页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带 半城市化区域 全球城市—区域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
下载PDF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卢明华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网络或者网络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网络是在互补或相似的城市中心之间形成的主要是水平和非层级性的联系和流动的网络体系,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以及协作、整合与创新... 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网络或者网络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网络是在互补或相似的城市中心之间形成的主要是水平和非层级性的联系和流动的网络体系,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以及协作、整合与创新的外部性。城市网络具备多中心空间结构、紧密分工与合作的网络联系,以及网络化的管治结构与模式等特点。荷兰兰斯塔德地区是城市网络的典型代表,本文作为案例研究,将系统全面地介绍该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多中心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网络,期望对中国的城市空间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网络城市 多中心城市区域 兰斯塔德 荷兰
下载PDF
基于兰斯塔德模式的三亚空间规划研究
17
作者 胡小红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152-153,共2页
本文以三亚市城市空间规划为目标,借鉴兰斯塔德模式,力图构建"多中心、大绿化"的城市空间结构,防止城市病的滋生,将三亚构筑成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新兴国际型城市。
关键词 城市空间规划 三亚市 兰斯塔德 多中心区域 大绿化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