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安全合作研究的建构主义范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凡伟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0-24,31,共6页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也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区域安全合作发生于其中的国际体系结构、区域安全集体认同的形成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对区域安全合作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安全合作 建构主义 集体认同 国家利益 安全共同体
下载PDF
APEC安全议题与当前区域安全合作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国学 《亚非纵横》 2007年第4期30-36,共7页
关键词 区域安全合作 APEC 议题 亚太经合组织 恐怖袭击事件 地区安全机制 安全因素 安全问题
下载PDF
试析区域安全合作与国内政治危机处理
3
作者 郑雪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59-62,共4页
冷战结束以来,一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障碍性因素之一。政治危机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国际社会作出反应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政治危机表现形式,危机发生地所在区域的反应各不相... 冷战结束以来,一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障碍性因素之一。政治危机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国际社会作出反应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政治危机表现形式,危机发生地所在区域的反应各不相同。在部分情况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对有效处理国内政治危机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安全合作 国内政治危机 内战
下载PDF
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区域安全合作的制度化与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 被引量:4
4
作者 戴维·阿拉斯 许丽丽(译) 《南洋资料译丛》 2011年第3期1-11,51,共12页
引言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之间的安全合作尚未引起持续的关注,也许是因为它不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ID,简称“北约”)、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简称“欧安组织”)那... 引言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之间的安全合作尚未引起持续的关注,也许是因为它不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ID,简称“北约”)、欧洲联盟(EU,简称“欧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简称“欧安组织”)那样实行多边安全合作。西方合作模式的特征是以条约为建立基础,拥有正式的表决程序,成员国的权利、义务和规则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安全合作 非传统安全合作 东亚地区主义 东盟 中国 制度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下载PDF
黑龙江省对俄区域粮食安全合作发展的对策研究
5
作者 周博 张朔 《商业经济》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我国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黑龙江省既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又是我国对俄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合作的桥头堡。黑龙江省可借助地缘便利,依托口岸优势,发挥通道作用,在稳步提高俄罗斯粮食进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中俄粮... 我国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黑龙江省既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又是我国对俄农业开发和粮食安全合作的桥头堡。黑龙江省可借助地缘便利,依托口岸优势,发挥通道作用,在稳步提高俄罗斯粮食进口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中俄粮食安全合作核心区,构建中俄粮食物流通道,成为我国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粮食安全合作的重要窗口。从黑龙江省对俄粮食进出口和对俄农业开发两个方面阐述了对俄区域粮食安全合作现状,并分析了黑龙江省对俄区域粮食安全合作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远东 区域粮食安全合作 粮食进口 对俄农业开发
下载PDF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滢 王亚君 郭晓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缺乏全面地的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领域。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是对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 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缺乏全面地的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领域。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是对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结构,并对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由信用子系统、行为体需求子系统和经济依存子系统构成。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将影响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模式和水平,并促进合作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 合作系统 区域能源安全合作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特 王琦 郭晓立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3期202-203,共2页
21世纪能源市场体系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的体系,区域能源安全既决定了国家能源安全,也影响了世界能源安全。在界定了区域能源安全、能源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以地缘经济区为研究视角,运用博弈论和行为区位论的原理建立了博弈——行为模型。... 21世纪能源市场体系是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的体系,区域能源安全既决定了国家能源安全,也影响了世界能源安全。在界定了区域能源安全、能源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以地缘经济区为研究视角,运用博弈论和行为区位论的原理建立了博弈——行为模型。从合作的实践层面分析了合作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能源安全合作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能源资源 区域能源安全合作 可行性
下载PDF
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先武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3,共8页
针对国际关系学界新兴的安全区域主义研究,本文提出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即安全区域主义(securityregionalism)进程是一个从已启动区域化的“安全复合体”开始,经由“安全机制”(区域安全合作),最后到“安全共同体”(区域一体化)的... 针对国际关系学界新兴的安全区域主义研究,本文提出一种综合的“理论框架”,即安全区域主义(securityregionalism)进程是一个从已启动区域化的“安全复合体”开始,经由“安全机制”(区域安全合作),最后到“安全共同体”(区域一体化)的变化的“安全连续统一体”;它涉及国家、区域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等多元行为主体。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证明了这一分析框架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区域主义 区域安全合作 安全机制 理论综合
下载PDF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缺失原因分析
9
作者 李大光 《中国军转民》 2014年第10期74-77,共4页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最特殊的地域。由于这一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国家关系,特别是冷战遗留下来的思维和区域现状,导致各种安全机制与模式多重并存,超级大国主导着区域安全事务,拥有共同认知的安全理念缺失,多种纷争制约着区域安全合作等,造成... 东北亚是当今世界最特殊的地域。由于这一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国家关系,特别是冷战遗留下来的思维和区域现状,导致各种安全机制与模式多重并存,超级大国主导着区域安全事务,拥有共同认知的安全理念缺失,多种纷争制约着区域安全合作等,造成东北亚地区至今没有一个多边的安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安全合作 东北亚地区 原因分析 机制缺失 安全机制 国家关系 安全事务 超级大国
下载PDF
区域粮食购销合作主体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英 王咏红 高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193-6195,6215,共4页
运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粮食主产区为代理人,粮食主销区为委托人,分析产销区合作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博弈结果,提出对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区域粮食安全合作 博弈 主产区 主销区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安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涛 《新疆财经》 2020年第6期48-58,共11页
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系统性安全风险,必须探索、建立并评价更为高效适用的区域安全模式。以集体安全为代表的传统安全模式已无法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安全与发展的巨大诉求,基于“合作”的建构方法成为其安全机制建设的主流路径。合作安... 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系统性安全风险,必须探索、建立并评价更为高效适用的区域安全模式。以集体安全为代表的传统安全模式已无法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安全与发展的巨大诉求,基于“合作”的建构方法成为其安全机制建设的主流路径。合作安全坚持以积极主动的合作意愿为首要、以地区共有的文化认同为基础、以日渐成熟的合作机制为保障、以追求共同安全利益为宗旨,是“优化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安全模式。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安全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数学计算和量化评价对其地区适用性和推广价值进行了检验,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不失为比较理想的区域安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际合作安全 区域经济合作安全 国际治理机制 安全共同体 国家安全 丝路经济
下载PDF
浅析中亚地区的跨国安全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壮志 《新疆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65-71,共7页
本文对中亚地区现存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这些机制的形成与作用作了概括。文章认为,中亚地区跨国安全机制的形成,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使这些机制真正发挥维护地区长期稳定的作用,还... 本文对中亚地区现存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这些机制的形成与作用作了概括。文章认为,中亚地区跨国安全机制的形成,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使这些机制真正发挥维护地区长期稳定的作用,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亚地区安全的症结归根到底是各国经济的落后和大量居民生活困苦,只有在经济上同样起作用的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才是有前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跨国安全机制 区域安全合作机制 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中亚合作组织 亚信会议 “中亚安全合作论坛” “中亚无核区” “伊塞克论坛” 地区安全合作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主动安全管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笑丽 史清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08-1210,共3页
针对目前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享攻击信息以及组织间合作的主动安全管理方案。使用安全区域合作框架在可信区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和协同的关系,以保护系统和网络免遭潜在的攻击并通过交换安全信息和区间合作... 针对目前对计算机网络的保护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享攻击信息以及组织间合作的主动安全管理方案。使用安全区域合作框架在可信区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和协同的关系,以保护系统和网络免遭潜在的攻击并通过交换安全信息和区间合作来预报和响应攻击,这种动态的强安全体系结构能够快速更新安全策略和配置响应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区域合作 主动安全管理 主动网络 PKI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基本模式与前景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东燕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82,共19页
中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安全合作的参与不断扩大和提升,陆续提出关于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以及"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伙伴"等新倡议。在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中... 中国对区域性国际组织安全合作的参与不断扩大和提升,陆续提出关于建立"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太安全合作新架构"以及"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伙伴"等新倡议。在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基本理念与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也具有广泛的适用前景。但随着国际格局、全球安全形势以及区域组织安全角色的变化,中国模式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日益显现,有必要在坚持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探讨新的路径与空间。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及其适用前景,并就未来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战略选择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组织 区域安全合作 安全治理 中国模式 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
原文传递
构建区域合作安全的尝试——兼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的新问题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涛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早在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就在安全合作的冲突管理和干预方面有所尝试。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丰富的潜在冲突因素,解... 早在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就在安全合作的冲突管理和干预方面有所尝试。冷战结束后,非军事性的冲突因素影响上升,预防冲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多边安全合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上海合作组织覆盖的广大地区包含了丰富的潜在冲突因素,解决区域内国家、社会、民族和宗教层面的矛盾已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方面。在通过预防性外交解决了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和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后,上海合作组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并有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新型的预防地区冲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安全 上海合作组织 冲突预防
原文传递
东北亚国际环境新变化与中国的外交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海涛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9·11”事件后 ,相关大国围绕朝鲜半岛局势及区域安全等问题加快了相互关系调整的步伐 ,而美国的东亚政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及亚太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日本和朝鲜的对外... “9·11”事件后 ,相关大国围绕朝鲜半岛局势及区域安全等问题加快了相互关系调整的步伐 ,而美国的东亚政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及亚太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日本和朝鲜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作为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国家 ,中国应如何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调整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 ,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安全合作 无核化危机 外交政策
下载PDF
国际制度设计视角下的澜湄合作 被引量:20
17
作者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68,I0002,I0003,共26页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安全合作 水资源合作 议题范围 集中程度 国际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