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孙铁山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6-966,共11页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核心城市主导的向心集聚阶段,向90年代的多中心集聚与核心城市腹地扩散并存的阶段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即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本研究建立动态VPM(Varying Parameter Model)模型,考察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与扩散主要受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与扩散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密度函数 动态VPM模型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铁山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0-507,共8页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增长模式 区域密度函数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兰—西城市区域人口聚散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永斌 白永平 李建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5,共6页
以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县级行政单元三普四普五普以及2009年人口数据为依托,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人口分布,发现该区域存在3个人口高密度中心。根据单中心密度函数与多中心密度函数拟合结果的比较,发现采... 以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县级行政单元三普四普五普以及2009年人口数据为依托,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人口分布,发现该区域存在3个人口高密度中心。根据单中心密度函数与多中心密度函数拟合结果的比较,发现采用基于平方根负指数模型的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能够很好地阐述研究区域的人口集聚与扩散。研究发现,区域内存在两种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兰州城区与西宁城区呈现出向心集聚的特征,而临夏市则为弱中心式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与扩散 区域密度函数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
下载PDF
台湾都会区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及其原因探析——基于区域人口密度函数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汤韵 梁若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8-44,共7页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都会区 人口空间变动模式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
下载PDF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法辉 金凤君 曾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3,共7页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是研究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影响的有效方法。为了控制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地域范围限定在我国四个主要的平原地区 :东北、华北、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城市吸引范围是基于重力模型用GIS方法划分的...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是研究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影响的有效方法。为了控制自然因素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地域范围限定在我国四个主要的平原地区 :东北、华北、两湖平原和四川盆地。城市吸引范围是基于重力模型用GIS方法划分的。利用 1982年至 1990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的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人口分布特征同西方国家一样 ,呈现出距离衰减特征 ,即随离城市的距离的增加 ,人口密度逐渐下降。由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原因 ,城市人口增长快于边远地区 ,呈现出向心集聚的趋势。但不同区域集聚程度不一 ,核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区域 ,腹地的人口增长比较迟缓 ;而核心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一般的区域 ,腹地近乎是同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人口密度函数 区域增长模式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 GIS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人口密度梯度变化及内在机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永斌 白永平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6期36-40,共5页
基于SNEF的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人口密度梯度变化,进而探讨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趋势,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来解释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梯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存在的兰州市... 基于SNEF的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的人口密度梯度变化,进而探讨人口集聚与扩散的趋势,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来解释中心城市人口密度梯度变化的内在机理。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存在的兰州市、西宁市与临夏市三个人口高密度中心表现出不同的密度梯度变化特点,也反映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趋势。兰州市与西宁市呈现出密度梯度上升,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而临夏市密度梯度下降,表现出人口向外扩散的趋势。通过岭回归建立回归方程的估计结果显示,密度梯度变化主要受城市规模、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交通可达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第一从业人员比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密度梯度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梯度 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 岭回归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中心城市的增长模式和集聚扩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平华 陆玉麒 于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计算评价了江苏省地区级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并利用重力模型划分主要中心城市腹地范围,通过分析人口密度函数的变化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中心城市的增长模式和集聚扩散特征。江苏省中心城市增长模式和集聚扩散特征存在南北差异。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密度函数 增长模式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8
作者 洪舒蔓 郝晋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1期1526-1532,1557,共8页
以1990—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在Arc GIS平台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采用局部G统计方法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对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存在7个人口高密度中心,区域人口分布呈现集聚与... 以1990—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在Arc GIS平台下实现人口数据空间化,采用局部G统计方法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对黄淮海平原人口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存在7个人口高密度中心,区域人口分布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揭示出黄淮海平原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人口空间结构模式,一是去中心化扩散模式,主要是1990—2000年的北京市区;二是中心增长型扩散模式,主要包括2000—2010年的北京市区和1990—2015年的天津市区;三是向心集聚模式,主要包括2010—2015年的北京市区和1990—2015年的石家庄市区、保定市区、邯郸市区、郑州市区和徐州市区。研究结果对黄淮海平原构建合理的空间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局部G统计 区域密度函数 演变特征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中国首都圈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基于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丹 孙铁山 李国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8,共10页
一般认为中国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双核心。本文基于首都圈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中分县市区18个行业就业人口数据,运用区域密度函数,对首都圈地区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行业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发现:首... 一般认为中国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双核心。本文基于首都圈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中分县市区18个行业就业人口数据,运用区域密度函数,对首都圈地区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行业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发现:首都圈并不是单纯的京、津双核结构,而是在不同行业上存在不同的结构特征。总体上,首都圈的确呈现京、津双核结构,就业人口集中在京、津、唐三地,尤以京、津为主。而分行业来看,大部分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则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结构特征;而消费者服务业则大多呈现京、津双核结构;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呈现出京、津、唐三中心结构;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显示出以京、津、唐、保为中心的多中心结构。进而得出中国首都圈呈现以北京为中心,京、津双核明显,京津唐三足鼎立,京津唐保功能分异,秦皇岛、承德、张家口、沧州、廊坊共同发展的多中心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就业分布 空间结构 区域密度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