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藏高原春季区域性极端大风频次下降成因
- 1
-
-
作者
付文卓
陈斌
徐祥德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7-1101,共15页
-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1KJ021,2023KJ027)。
-
文摘
极端大风是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同时亦是一种重要的气候资源。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Qinghai-XizangPlateau,QXP)区域是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极端大风事件及其气候变化背景下变化特征与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尤其在川藏铁路建设背景下,加深高原区域极端大风事件的科学认知可为铁路建设和运营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为探讨高原区域性极端大风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利用地面观测最大风速日值数据,定义了青藏高原区域性极端大风事件,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EOF分析、合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1982-2021年高原中东部区域性极端大风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发生的环流条件及其频次减少的可能原因。分析结果表明:(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中东部区域性极端大风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以95和99百分位定义的区域性极端大风日数每10年分别下降44天和11.6天,且变化主要表现为空间一致型,主要集中在高原东北部。(2)区域性极端大风发生期间,中高纬位势高度呈“西高东低”,低纬地区呈“西低东高”的分布形势,主要特征表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正异常,蒙古地区气旋式环流异常,高原东北部西风异常以及蒙古地区地表温度负异常。(3)全球变化背景下,春季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减弱、上一个冬季东亚大槽强度加强致使高原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减小、西风急流减弱导致动量下传减弱并且伴随着气旋性环流异常减弱,以及亚洲地表温度非均匀性上升使得南北温度梯度变小。这些大尺度环流和局地热力因子的协同影响可能是高原中东部区域性极端大风事件发生频次减少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区域性极端大风
东亚大槽
地表温度
-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regional extreme wind
East Asian trough
surface temperature
-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