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灶清除并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淋巴结结核121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姜鹏辉 万爱芳 +2 位作者 姜文航 侯庆宝 吴正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8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结核 治疗方法 病灶清除 颈部淋巴结结核 诊断比较 干酪样坏死 肺外结核
下载PDF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弘恺 戴波 +3 位作者 朱耀 林国文 秦晓健 叶定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0-674,共5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均曾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进入mCRPC... 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均曾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进入mCRPC阶段。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平均年龄65.5(54~79)岁。从根治术至患者进展至mCRPC的中位时间为32(4~96)个月,从诊断mCRPC至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的中位时间为4(1~43)个月。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前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4(2.00~22.15)ng/ml。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局限于盆腔或者腹膜后的转移性淋巴结,并均排除其他部位的转移;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16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盆腔及腹膜后均有淋巴结转移3例。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前18例应用药物去势联合第一代抗雄药物治疗,4例采用药物去势联合阿比特龙治疗。根据转移淋巴结位置决定清扫范围,闭孔区淋巴结及髂外、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结转移者清扫范围包括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闭孔区淋巴脂肪组织;髂总、盆底淋巴结转移者,在原有清扫范围的基础上增加髂总血管周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至主动脉分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切除位于肾动脉和主动脉分叉之间所有淋巴脂肪组织。分析术后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术后PSA缓解率、PSA进展时间。结果本组22例中,6例行单侧盆腔淋巴结清扫,10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同时行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例行单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示19例(86.3%)淋巴结阳性,平均每例清扫9.8(3~29)枚淋巴结,平均4.1(0~12)枚阳性。22例均在淋巴结清扫后继续沿用之前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7例淋巴漏;5例术后发热,其中1例通过体液培养证实存在盆腔细菌感染;1例因转移淋巴结侵犯血管导致术中大出血,术中予及时止血;1例肠梗阻;1例体表伤口感染。6例淋巴漏在术后1个月内自愈,1例淋巴漏在术后3个月时自愈。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6~48)个月。17例(77.3%)术后达到PSA缓解,其中9例后续发生PSA进展,中位PSA进展时间为12(2~3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术时PSA值(P=0.029)、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淋巴结转移部位(P=0.005)与术后PSA进展时间相关。结论对于单纯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灶可通过手术切除的mCRPC患者,采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延缓后线药物治疗的开始时间,并发症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 疗效 并发症
原文传递
64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研究
3
作者 陈建超 王永福 +1 位作者 王少新 陈锦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 :探讨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声门上喉癌的作用。方法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 ,根据颈淋巴结引流的特点 ,进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随访分析 5年的临床效果。结果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发现 2 4例有颈淋巴结转... 目的 :探讨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声门上喉癌的作用。方法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 ,根据颈淋巴结引流的特点 ,进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随访分析 5年的临床效果。结果 :6 4例声门上型喉癌N0 病例发现 2 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为 37 5 % ,行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五年生存率为 75 5 %。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N0 颈部的治疗可采用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 ,治疗效果与传统性全颈清扫相似。同时具有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上型喉癌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 研究 淋巴结N0
下载PDF
区域性淋巴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力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2年我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程获访64例,全部存活,未发现有远处转移。5例在3年内出现对侧腺叶转移再次手术,其中2例同时... 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2年我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程获访64例,全部存活,未发现有远处转移。5例在3年内出现对侧腺叶转移再次手术,其中2例同时伴该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2例在2年内出现原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颈清术。结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与MDCT在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继姣 陈龙 +2 位作者 靳恒军 许崇强 赵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7期910-913,共4页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MRI(HR-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在术前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系膜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入淮北市人民医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病理诊断为腺癌,TNM分期为Ⅰ~Ⅲb期,手术...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MRI(HR-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在术前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系膜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性质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入淮北市人民医院确诊直肠癌患者78例,病理诊断为腺癌,TNM分期为Ⅰ~Ⅲb期,手术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共获取668枚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60枚(68.9%,460/668)和阴性208枚(31.1%,208/668)。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HR-MRI和MDCT检查,测量淋巴结的最大短轴直径并进行分组,即<5 mm(A组,n=267)、5~10 mm(B组,n=325)和>10 mm(C组,n=76)。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测量淋巴结直径的差异,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在三组中判断淋巴结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A组和B组中,HR-MRI与手术切除实物测量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MDCT测量值明显大于HR-MRI与实物测量(P<0.05);在C组中,HR-MRI、MDCT与实物测量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中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158个(59.2%,158/267)和阴性109个(40.8%,109/267),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12个和阴性155个,MDCT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67个和阴性200个;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MDCT(P<0.05)。B组中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234个(72.0%,234/325)和阴性91个(28.0%,91/325),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88个和阴性137个,MDCT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55个和阴性170个;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性质的灵敏度高于MDCT,但是特异度低于MDCT(P<0.05)。C组中经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68个(89.5%,68/76)和阴性8个(10.5%,8/76),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60个和阴性16个,MDCT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58个和阴性18个;HR-MRI判断淋巴结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R-MRI和MDCT在术前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系膜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性质鉴别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HR-MRI测量淋巴结直径与实物测量吻合度更高,对于淋巴结直径小于10 mm的鉴别性能更优于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MRI 多排螺旋CT 直肠癌 区域性淋巴结
下载PDF
【评论】结肠癌手术中的最佳肠切除边缘:一项结合淋巴结和供血动脉映射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6
作者 窦若虚 吴晓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6期734-735,共2页
背景在结肠癌手术中,关于“区域性”结肠周围淋巴结缺乏标准化规则,这是国际上对最佳肠切除边缘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淋巴结图谱描绘来确定“区域性”结肠周围淋巴结。方法根据肠道的预期活体测量,确定了2996例接... 背景在结肠癌手术中,关于“区域性”结肠周围淋巴结缺乏标准化规则,这是国际上对最佳肠切除边缘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淋巴结图谱描绘来确定“区域性”结肠周围淋巴结。方法根据肠道的预期活体测量,确定了2996例接受结肠切除术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供血动脉和淋巴结的解剖分布,这些患者在日本的25个机构进行了手术,切除边缘超过10 cm。发现每位患者检出的结肠周围淋巴结平均数量为(20.9±10.8)枚,除了7例(0.2%)患者外,所有患者的主供血动脉都分布在距原发肿瘤10 cm以内。837例患者距离原发肿瘤最远的转移性结肠周围淋巴结范围在3 cm以内,130例患者为3~5 cm,39例患者为5~7 cm,34例患者为7~10 cm,只有4例患者(0.1%)有超过10 cm的结肠周围淋巴转移,所有患者均处于T3~4期并伴有广泛的肠系膜淋巴转移。转移性结肠周围淋巴结的位置与供血动脉的分布无关。术后所有患者剩余的结肠周围淋巴结未出现复发。解释被指定为“区域性”的结肠周围淋巴结为位于原发肿瘤10 cm以内的淋巴结,在确定结肠切除边缘时,即使在完全肠系膜切除术时代,也应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周围淋巴结 区域性淋巴结 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季福庆 张明坤 李梦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9期719-722,共4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DTC合并LT行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DTC合并LT行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1d时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血钙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147例患者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26.23±30.65)min,术中出血量(22.18±10.19)mL,术后住院时间(3.30±1.06)d。经治疗显效84例、有效5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56%(139/147)。术后1d时血清PTH水平及血钙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14.29%),手足抽搐3例(2.04%),声音嘶哑5例(3.40%),呼吸困难4例(2.72%),窒息1例(0.68%),甲状旁腺损伤5例(3.40%),甲状腺危象3例(2.04%)。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采用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区域性颈部淋巴结廓清术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甲状腺素片进行后续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切除术 区域性颈部淋巴结廓清术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范西红 贺青卿 +3 位作者 庄大勇 范子义 郑鲁明 李霞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TMC颈淋巴结的恰当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17例TMC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TM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及处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TMC颈淋巴结的恰当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颈淋巴结清扫的117例TMC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TM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及处理意见。结果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3.8%(63/117)。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部位依次为Ⅵ区(47.9%)、Ⅲ区(20.9%)、Ⅳ区(16.5%)、Ⅱ区(6.1%)。随Ⅵ区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多,侧方淋巴结转移递增。肿瘤数目、大小不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超声检查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0%、98.1%和55.5%。术中淋巴结快速病理检查有13.8%假阴性。全组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 TMC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术前评估和术中快速活检,掌握TMC淋巴结转移特点,有助采取恰当手术方式,有选择的预防性区域性颈淋巴清扫可为可使病人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头颈肿瘤学发展中的是与非(二)
9
作者 刘绍严 屠规益 徐震纲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9,共5页
患肿瘤器官的功能保全性治疗 1894年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从Halsted开始,原则是局部广泛切除加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以牺牲患瘤器官来保全整体。从1873年喉全切除术以治疗喉癌后,Billroth和他的学生就想做喉部分切除术。
关键词 头颈肿瘤学 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 BILLROTH 局部广泛切除 喉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手术 喉全切除术 恶性肿瘤
下载PDF
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曼玲 孙兴龙 王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评判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91例,其中行CT检查者53例(CT组),行MRI检查者38例(MR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CT和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评判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91例,其中行CT检查者53例(CT组),行MRI检查者38例(MR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和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评判,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组患者的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3.0%,MRI组患者的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纵隔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腹部淋巴结转移上CT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5%、76.9%、79.3%和78.6%、80.0%、79.3%,而MRI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2%、79.0%、81.6%和85.0%、83.3、8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原发肿瘤分期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评判效果相当,但CT价格较低,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