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民凹陷东部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系统的发现和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贾红义 于建国 王金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惠民凹陷东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岩浆活动剧烈,深部地质构造复杂。为此,通过岩石物性特征的研究和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因素分析,将重、磁、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应用于解决盆地深层地质构造问题,确定了重力和磁力异常在研究... 惠民凹陷东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岩浆活动剧烈,深部地质构造复杂。为此,通过岩石物性特征的研究和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因素分析,将重、磁、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应用于解决盆地深层地质构造问题,确定了重力和磁力异常在研究区的分布特征,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发现了近SN向延伸的滨县-高青-博山区域性右旋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和NNW向延伸的白桥-文祖区域性左旋走滑断裂构造系统。这两条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对本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并控制了研究区内线性分布的火山活动和幔源CO2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勘探 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系统 深部构造 惠民凹陷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量:49
2
作者 侯明金 朱光 +2 位作者 Jacques Mercier Pierre Vergély 王永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2-381,共20页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筛分应力场分析 区域构造演化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内蒙古翁牛特旗二把伙银矿区含矿断裂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姜福国 《新疆有色金属》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对内蒙古翁牛特旗二把伙银多金属矿区二把伙-油房含矿断裂的形成时间、空间几何特征、断裂充填物特征及构造形成机制综合分析,认为前期工作中钻孔所控制的南西倾的断裂构造为火山穹窿形成阶段所形成的切层断裂构造,并非含矿构造,真... 通过对内蒙古翁牛特旗二把伙银多金属矿区二把伙-油房含矿断裂的形成时间、空间几何特征、断裂充填物特征及构造形成机制综合分析,认为前期工作中钻孔所控制的南西倾的断裂构造为火山穹窿形成阶段所形成的切层断裂构造,并非含矿构造,真正的含矿区域性断裂构造产状直立,为潜火山岩体及矿(化)体充填、焊结,二者在浅地表拼合。该认识为二把伙银多金属矿深部找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断裂构造控矿 断裂构造拼合 火山穹窿 二把伙银多金属矿
下载PDF
山东沂南金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和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13
4
作者 钱建平 常德才 +4 位作者 徐磊 张海莹 李承礼 杜继旭 余树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90,共14页
通过成矿构造研究并辅以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危机矿山找矿的新突破。通过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构造蚀变带填图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厘定了沂南金矿田区域性断裂构造(入字型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仌字... 通过成矿构造研究并辅以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危机矿山找矿的新突破。通过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构造蚀变带填图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厘定了沂南金矿田区域性断裂构造(入字型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仌字型构造)复合成矿构造系统,阐述了复合成矿构造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和控矿作用,系统地总结了矿田构造控矿规律。提出:由金场岩体、铜井岩体、银山庄岩体构成了门字形的区隔化空间,控制了金场矿区和铜井矿区富矿段的产出;中酸性岩柱、岩颈及近接触带的寒武系和新元古界多层次的层间滑动带和岩床构造,控制了多层次金铜矿体的产出,但在远离接触带的部位,高角度次级的NNE、NWW-NW向断裂,控制了构造蚀变岩型的金铜矿体;堆金山矿段不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而是产在玢岩体中受NWW-NW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土门群和泰山群不整合面亦是重要的控矿界面,值得下一步找矿的重视;矿田矿化深度东深西浅,南深北浅,与基底泰山群顶界的埋深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构造系统 区域断裂构造 岩体侵位构造 构造控矿规律 山东沂南
下载PDF
相山铀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志华 林锦荣 +5 位作者 姚亦军 王勇剑 王峰 饶泽煌 陈建平 陶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近年来,断裂构造对铀矿的控制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成矿构造系统的概念,通过划分构造系统类型、研究各构造系统与铀成矿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厘定了相...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近年来,断裂构造对铀矿的控制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成矿构造系统的概念,通过划分构造系统类型、研究各构造系统与铀成矿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厘定了相山矿田铀成矿构造系统。矿田构造系统可划分为陆相火山构造系统、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和陆相沉积构造系统。陆相火山构造系统为矿前构造系统,沉积构造系统与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近同步发育。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及其与火山构造系统复合控制了铀矿的空间定位。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与铀成矿具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为成矿构造系统。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及其与陆相火山构造系统复合区域为相山矿田主要找矿方向,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内部的火山岩盖层断裂构造与基底构造复合区域、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与沉积构造系统复合区域为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系统 区域应力断裂构造系统 找矿方向 相山铀矿田
下载PDF
阜平龙泉关地区金元素低背景及其地质成矿意义
6
作者 宾金来 田大争 胡美兰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8期94-95,共2页
以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讨论阜平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侵入岩等地质单元Au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区内各类岩层丰度值均明显偏低,对本区Au元素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对Au“矿源层”及其成矿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 以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为依据,讨论阜平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侵入岩等地质单元Au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特征,区内各类岩层丰度值均明显偏低,对本区Au元素分布规律进行了论述,对Au“矿源层”及其成矿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Au金元素低背景 矿源层 地球化学降低场 区域断裂构造
下载PD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_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on May 12,2008 and Some of Its Aftershocks
7
作者 Guo Xiangyun Chen Xuezhong Li Yan'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2期231-243,共13页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s8.0) of May 12, 2008 and some of its aftershocks occurring up to December I0, 2008 are determined with lower semisphere of equal-projection and first motio...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Ms8.0) of May 12, 2008 and some of its aftershocks occurring up to December I0, 2008 are determined with lower semisphere of equal-projection and first motion sign data of P waves from regional and distant stations.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Nodal plane I:strike 5°, dip angle 48°, slip angle 39°; Nodal plane II: strike 247°, dip angle 62°, slip angle 131°; P axis azimuth 309°, plunge 8°, T axis azimuth 208°, plunge 54°, B axis azimuth 44°, plunge 35% Combining 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ftershocks, nodal plane II can be identified as a seismogenic fault. According to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the fault activity that triggered the huge earthquake is reverse thrusting. The main rupture surface is S67°W, basically identical to the fault strike on which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The main compression stress P axis is N51°W, which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aftershocks, the aftershocks occurring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ections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have predominant orientations and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or the main shock and the early aftershocks occurring o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the rupturing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reverse-dip slip with some strike-slip, and over time, the aftershocks migrated towards the northern section. The rupturing in the sourc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strike-slip with some reverse-dip slips. The stress field is controlled by the main shock stress field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tectonic zone, while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main shock stress field and reg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tectonic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motion sign data Wenchuan earthquake sequence Focal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