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分布区域极化与动态演进——基于中国省级维度的测算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静 陈月萍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0,共7页
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将成为未来1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基于此,刻画了中国人力资本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测算出近2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分布区域差异、极化程度,并对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 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将成为未来1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阻碍。基于此,刻画了中国人力资本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测算出近2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分布区域差异、极化程度,并对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各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人力资本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储备占明显优势,且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扩散的趋势;②西部地区各省份与其他省份人力资本的差异是构成全国人力资本整体非均衡的原因;③中国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但区域间人力资本差异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人力资本越低的省份,人力资本增长越慢,而人力资本越高的省份,则增长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非均衡发展 区域极化 人力资本错配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极化效应及其破解
2
作者 王弘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发达地区多,贫穷地区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渠道发达地区不断扩展,贫穷地区狭窄;用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发达地区较多,贫穷地区较少等效应与特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发达地区多,贫穷地区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渠道发达地区不断扩展,贫穷地区狭窄;用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发达地区较多,贫穷地区较少等效应与特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破解农村居民收入极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极化效应 破解
下载PDF
基于区域极化理论的厦门港与闽台两岸经贸发展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彦强 《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11期91-92,共2页
本文试图在对厦门港与闽台两岸经贸发展关系的回归分析基础上,以缪尔达尔的"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理论为基础对厦门港和两岸经贸发展的关系作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厦门港 闽台经贸 回归分析 区域极化理论 建议
下载PDF
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态势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态势突出,作为增长极的中原城市群地区与外围地区两极分化格局突出。最后,针对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几点调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区域极化 区域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 被引量:140
5
作者 欧向军 顾朝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1-799,共9页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极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最近的国外区域经济极化有关研究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测度区域经济极化的变量指标,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并发现:随着区域经...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极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用最近的国外区域经济极化有关研究方法,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测度区域经济极化的变量指标,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并发现: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区域极化明显增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发展策略、乡村工业化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分析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动力因子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最主要方面。在空间上,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明显表现为南北区域的分化与城乡分化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极化 动力机制 定量分析 江苏
下载PDF
0.72Pb(Mg_(1/3)Nb_(2/3))O_3-0.28PbTiO_3弛豫铁电体中纳米极化区域温度特征实验研究
6
作者 郭智 严睿 +1 位作者 张祥志 邰仁忠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实验方法,研究了0.72Pb(Mg1/3Nb2/3)O3-0.28PbTiO3弛豫铁电体中纳米极化区域(PNRs)在自发状态下随温度变化的响应特性。得到在自发状态下,PNRs从Tm(介电系数最大值所在温度)到Tm以上100K有沿轴向的稳定关联结...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实验方法,研究了0.72Pb(Mg1/3Nb2/3)O3-0.28PbTiO3弛豫铁电体中纳米极化区域(PNRs)在自发状态下随温度变化的响应特性。得到在自发状态下,PNRs从Tm(介电系数最大值所在温度)到Tm以上100K有沿轴向的稳定关联结构,该关联结构在Tm以上300K完全消失。结合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到PNRs在Tm附近约±20K的温度区间内存在的沿对角方向的周期性关联结构是材料高性能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小角散射 弛豫铁电体 纳米极化区域
下载PDF
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空间极化结构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7
作者 张春梅 徐海英 张小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厘清区域经济间空间组合关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区域经济空间极化、集极、孤极、次集极、次孤极、外围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半变异函数、空间间隔自相关图、"三指标"方法等对发达地区区... 厘清区域经济间空间组合关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区域经济空间极化、集极、孤极、次集极、次孤极、外围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半变异函数、空间间隔自相关图、"三指标"方法等对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具有结构性(规律性)属性,呈现多核心结构形态,全局空间极化结构形成"集极-孤极-外围"模式,沿江地区呈较为成熟的"集极-孤极-次集极-次孤极-外围"模式,沿海地区和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呈不成熟的"孤极-次孤极-外围"模式,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呈发育程度低的"次孤极-外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空间极化 空间极化结构模式 发达地区 江苏省
下载PDF
降雨过程与区域多极化效应
8
作者 张战军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S2期73-75,共3页
通过对凝结降雨过程的描述,指出凝结降雨与区域发展上的某些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仅靠某个增长极或某个城市的带动作用,必须靠多个极或多个城市的带动作用;多个极的发展可扩大区域所有增长极的总的辐射面,由此进一... 通过对凝结降雨过程的描述,指出凝结降雨与区域发展上的某些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的发展不能仅靠某个增长极或某个城市的带动作用,必须靠多个极或多个城市的带动作用;多个极的发展可扩大区域所有增长极的总的辐射面,由此进一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而区域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利于促进更高一级增长极的出现,形成区域增长极的不断演替,即"区域多极化效应".合理利用区域多极化效应可促使区域全面持续发展.据此,就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现状,利用区域多极化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现状以促进区域多极化效应产生作用的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极化效应 增长极 降雨过程 中国省级行政区 全面发展
下载PDF
极化增长区域制造业集聚趋势分析
9
作者 冯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12期56-59,共4页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化增长的现象,形成制造业极化增长区域,同时也伴随着制造业集聚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复合区位商法,对我国制造业极化增长区域——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制造业集聚现状和趋势进行...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化增长的现象,形成制造业极化增长区域,同时也伴随着制造业集聚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复合区位商法,对我国制造业极化增长区域——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制造业集聚现状和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三个地区有19个制造业已经形成产业集聚的结论,并进一步分析这些产业在三个不同地区的集聚趋势。希望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 极化增长区域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极化及动力机制分析--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蒋兴 严志强 +2 位作者 张云 盛凯 黄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20-23,共4页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若干指标对1996年-2005年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区域经济极化现状和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经济极化明显增强;影响广西区域经济...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若干指标对1996年-2005年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区域经济极化现状和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广西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区域经济极化明显增强;影响广西区域经济极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自下而上”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等,其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是影响区域极化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极化 动力机制 广西
下载PDF
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1
作者 周鸿卫 《财经窗》 2001年第1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扩散 区域经济极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空间极化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1 位作者 丁四保 魏冶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5-723,共9页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①从区域发展衡量指标的动态演变格局来看:1995-2008年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是一个波浪起伏的过程,整体水平稍有下降;集聚能力得分排序及其演变趋势表明,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资源城市主宰着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四中心城市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增的发展趋势,且由四城市形成的经济区实体功能开始显化,并沿哈大铁路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极化轴",区域发展中心逐步南移;区域发展的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②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和极化指数来看: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其中市区极化程度明显高于县(县级市),且发展演进方向互异;空间分布上非均衡性指数表现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而崔-王指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城市类型(资源城市与非资源城市)表现出异向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城市呈绝对的下降趋势,且资源城市的极化程度明显低于非资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城镇集聚能力 区域空间极化
原文传递
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演变过程及预警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骁驰 欧向军 叶磊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6,61,共7页
在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定量分析1978-2010年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和沃尔夫森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依据,根据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标准推算出了极化的预警标准,对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作出了判定... 在运用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定量分析1978-2010年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以基尼系数和沃尔夫森指数的拟合关系式为依据,根据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的预警标准推算出了极化的预警标准,对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作出了判定。并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未来五年江苏区域经济极化的警戒水平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再急剧扩大,后平缓波动扩大,最后缓慢减小"的演变过程;区域经济差异和极化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致,即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区域经济极化不断增强;江苏目前的经济极化水平偏高,且已超过了红灯警戒线;江苏未来五年的经济极化水平将徘徊在0.110左右,还可能向双红灯的警戒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极化 演变过程 预警 灰色模型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及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茂林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法国学派 经济发展 地理空间 主要观点 极化区域 区域发展 增长中心 佩鲁 发展经济学
下载PDF
PH_3 monitoring in Arctic and Dalian bay areas
15
作者 封颖 Wang Qiang +1 位作者 Yao Ziwei Geng Jinju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0年第4期437-440,共4页
In this paper, we use pre-column 2 times low-temperature cryo-trap enrichment--gas chromatography(G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tector(NPD)to detect and analyze phosphine in Arctic pole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T... In this paper, we use pre-column 2 times low-temperature cryo-trap enrichment--gas chromatography(G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tector(NPD)to detect and analyze phosphine in Arctic pole are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esults show phosphine exists in all of the samples in Arctic pole biosphere and phosphine concentration in Arctic atmosphere is between 18.54- 132.18 ng/m^3,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in Antarctic atmosphere; phosphine concentration in Dalian bay sea surface sediments is between 116. 8- 554.3 ng/kg,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reported in Jiao-zhou bay. Our research of phosphine will shed new light on the mechanisms showing how the phosphorus supplement influences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and global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INE Arctic pole area Dalian bay area distribution rules DETECT
下载PDF
德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透析
16
作者 颜清平 徐艺真 《福建经济》 2003年第9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德化县 县域经济 极化区域效应” 民营经济 国有企业 产业集群
下载PD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NEW TERM
17
作者 LU La-chang(Department of Geography,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05,P.R.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309-314,共6页
Since China opening to outside world,the economy in the Pearl(Zhujiang)River Delta(PRD)has been dou-ble digit growth.It has been known as one of mature fast growth areas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model and hope of C... Since China opening to outside world,the economy in the Pearl(Zhujiang)River Delta(PRD)has been dou-ble digit growth.It has been known as one of mature fast growth areas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model and hope of Chi-nese reformand opening to outside wo rld.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RD is the outcome of polarization effects .The polar-ization effects actually are extension of international regional divis 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Hongkong’s i nfluence and re-form and open-door policies on the ma inland.Since the 1990s,driven by knowledge-based economy,the PRD has f urther adjuste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 nd achieved good progress in upgradi ng industrial structure.Its high te chnology industry has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econom ic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deepen ed,meanwhile,the region is going th rough transforma-tion and some new trends have begun to appear,which include:university t owns springing up,industrial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tech develop ment zone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 ith the economic growth changing fro m relying on the low level production elements to relying on high level production ele ments,the regional policies in Guan gdong Province should develop correspondingly:1)make a plan to prohibite the blind con struction in innovative spatial con struc-tions;2)make measures to attract the overseas talents to establish a pool of talen t;3)work out the favorable policies for absorbing larger capital;4)formulate the policy of attracting a cluster of industries to speed up the upgrad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earl river delta new trends of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