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海洋模式中的开边界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储敏 徐永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边界问题 碳循环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全球模式 物理过程 计算结果 参数化方法
下载PDF
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磊 费建芳 +2 位作者 马占宏 黄小刚 程小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由于海洋业务化预报模式对中尺度涡等海洋中、小尺度物理过程的准确预报仍然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初始化采用稳定基态的海洋数据是当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两组台风个例的模拟,检验了基于稳定基态海洋数据的区... 由于海洋业务化预报模式对中尺度涡等海洋中、小尺度物理过程的准确预报仍然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初始化采用稳定基态的海洋数据是当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两组台风个例的模拟,检验了基于稳定基态海洋数据的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的模拟效果,并通过6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初始台风最大风速半径(Radius of maximum wind speed,RMWS)对耦合模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台风RMWS的影响贯穿整个模拟阶段,RMWS越大,下垫面热通量输送量级越大,台风强度越强。在台风强烈的风场作用下,海温反馈也越显著,从而引起热通量降低幅度增大。RMWS作为与台风结构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在度量台风强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基态海洋模式数据集 台风 区域台风—海洋耦合模式 最大风速半径
下载PDF
地中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晏瑲 初亚男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地中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根据区域经济、政治、人文因素等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的“公约—议定书”模式,能够使各沿岸国在综合的区域机构指导下,根据本国国情和具体问题,有步骤地实现整个海洋环境的治理。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集合... 地中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根据区域经济、政治、人文因素等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的“公约—议定书”模式,能够使各沿岸国在综合的区域机构指导下,根据本国国情和具体问题,有步骤地实现整个海洋环境的治理。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同时积极地推动非政府间主体在海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我国可借鉴地中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在东北亚大国际环境下的区域合作和国内的海洋区域治理中积极推动社会各方的参与,发挥海洋强国的模范作用,同时加强国内海洋行政机制的整合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 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多元化主体
下载PDF
黄海典型气旋与反气旋式海洋涡旋特征及影响机制模拟研究
4
作者 王坚红 李美琪 +2 位作者 彭模 王兴 苗春生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8-960,共13页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 为探讨黄海海洋涡旋的三维结构特征、能量输送与转换及影响机制,对黄海海域典型台风海洋气旋与近海海湾反气旋式涡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时空诊断分析。采用FVCOM(Finite 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区域海洋数值模式精细化描述台风海洋涡旋与近海海洋中小尺度涡旋系统。对涡旋能量传输特征模拟显示,气旋式和反气旋式海洋涡旋中,非对称强流区动能能量下传比涡旋中心部位的强度更强,维持时间更长,下传深度更深。反气旋式海洋涡旋因Ekman流动形成的向中心辐合作用,造成此类差异更显著。气旋涡的动能主要来源于台风的近海面风应力动能和海洋涡旋有效位能的转换,反气旋涡旋区域风动力偏弱,其动能强度维持在低位,其涡旋增强伴随着有效位能的增加。环境因子影响机制从风浪,底摩擦和地形三方面讨论。结果显示:耦合波浪模块后,台风强风应力和风浪的综合作用扩大台风海洋涡旋尺度,并增强涡旋环流强度,同时对相邻的反气旋涡有压缩和减弱作用。风浪效应对台风海洋涡旋有正贡献。强台风过程表层环流响应台风应力而浅水地形和底摩擦强烈影响涡旋下层,造成台风海洋涡旋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偏移,并影响到下层环流速度减小,流向与表层相反。在海洋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显著辐散区,其混合层下方有温盐要素的涌升对应,辐合区有温盐要素的下沉对应;同时海底地形的升降也造成温盐强迫上升与下降,其强度与地形起伏尺度成正比,较环流系统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域 台风海洋涡旋 FVCOM-SWAVE区域海洋模式 涡旋结构与能量输送 环境影响机制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ROMS与BOX耦合模型的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水通量及水体交换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红 俞志明 +3 位作者 樊伟 宋秀贤 曹西华 袁涌铨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本研究将水动力模型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区域海洋模式系统)与箱式(box)模型结合,详细阐述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四个季节的水通量特征及水体交换特性。研究发现:总的水通量整体受季风控制,季风的作用在于使水体在南北... 本研究将水动力模型ROMS(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区域海洋模式系统)与箱式(box)模型结合,详细阐述了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四个季节的水通量特征及水体交换特性。研究发现:总的水通量整体受季风控制,季风的作用在于使水体在南北方向上交替输送,而台湾暖流对春夏季底层水南向输运具有重要作用;直接进入123.5°E以东外海区域的水通量很小,而是先从南边界流出研究区域,然后通过海洋环流系统进入外海。在强烈季风下,水体更新依赖于季风方向的水平通量,主要是同层水体而不是表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虽然水体更新时间较长的区域与缺氧区基本一致,但本研究认为该区域底层水体缺氧的本质原因是跃层阻隔了表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ROMS(the REGIONAL OCEANIC modeling system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 箱式(box)模型 水通量 水体交换特性
下载PDF
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季节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任雪娟 钱永甫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555,共11页
文中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 (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 ,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 :1~ 1 2月 ,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 ;... 文中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 (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 ,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模拟结果表明 :1~ 1 2月 ,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 ;黑潮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性暖涡全年都存在。在所模拟的海区中 ,南海海区表层海流受季风影响最大 ,季节变化最明显示。改进的 POM对海温的季节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能再现西南季风爆发前后 ,南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海温的突增和暖水区的北推过程 ,以及东北季风开始前后 ,海温的下降过程。这为以后发展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冬夏季风 南海 POM 季节变化 海况
下载PDF
1998年1~8月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任雪娟 钱永甫 张耀存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7,共9页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8月,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8月,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除冬季月份外,南海暖流都清晰可见:黑潮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性暖涡1~8月都存在。在所模拟的海区中,南海海区表层海流与季风关系最密切,季节变化最明显。另外,改进的POM能较好地再现1998年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海温的演变特征。这为以后发展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海流 夏季风 南海 海况模拟
下载PDF
渤海沉潜油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
8
作者 任律珍 杨金湘 王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81,共11页
基于渤海三维温-盐-流动力学模型,依据沉潜油的沉潜特性,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追踪的渤海沉潜油模型,对渤海不明来源沉潜油的迁移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实现了对渤海沉潜油来源的定量分析,进而探讨季节尺度上秦皇岛... 基于渤海三维温-盐-流动力学模型,依据沉潜油的沉潜特性,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追踪的渤海沉潜油模型,对渤海不明来源沉潜油的迁移运动规律进行模拟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实现了对渤海沉潜油来源的定量分析,进而探讨季节尺度上秦皇岛沿岸沉潜油的局地与远程来源的关系,由此解析春末夏初秦皇岛海域出现沉潜油上岸的机制,为渤海不明来源沉潜油的监视和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系统 油粒子模型 来源 路径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观测资料对南海北部海流的数值同化实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宇航 曾学智 彭世球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共9页
文章利用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将双站(博贺站和斗龙站)高频地波雷达的表层海流观测数据同化进模式中,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观测覆盖率对同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同化间隔对同化效果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高频... 文章利用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将双站(博贺站和斗龙站)高频地波雷达的表层海流观测数据同化进模式中,并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观测覆盖率对同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同化间隔对同化效果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数据能显著改善模式对表层海流的模拟。当观测覆盖率大于40%时,不同的观测覆盖率的同化效果几乎无差别,这表明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能够很好地弥补高频地波雷达在空间上的缺测信息。试验结果还表明同化效果的持续性受到同化间隔的影响:过频繁的同化会造成模式初始场动力不平衡加剧,使得同化效果的持续性变差,而过大的同化间隔则会使同化效果在下一次同化到来前消失。当同化间隔取6h或12h时,同化效果的持续性达到最优。同化对模式预报的改善持续的时长为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三维变分同化 海表流场同化 区域海洋模式
下载PDF
基于四维变分同化方法的南海中尺度涡后报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军 高山 王凡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5-1159,共15页
海洋中尺度涡在本质上是属于满足准地转平衡的大尺度运动,因此理论上,其在短时间内的运动将主要受到准地转平衡关系的约束,而外部强迫场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其运动特征。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变分同化初始场的中... 海洋中尺度涡在本质上是属于满足准地转平衡的大尺度运动,因此理论上,其在短时间内的运动将主要受到准地转平衡关系的约束,而外部强迫场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其运动特征。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维变分同化初始场的中尺度涡旋预报方案。为了检验该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和其内建的增量强约束四维变分同化(incremental strong constraint four dimensional variational,I4D-Var)模块,建立了一个南海海洋同化模拟系统。首先,通过I4D-Var方法将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到海洋数值模拟中,获得了理想的中尺度涡同化模拟结果。同化、模式模拟和观测三者的中尺度涡统计结果表明,该同化系统模拟的南海中尺度涡的路径、半径、海表高度异常和振幅等特征信息与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观测结果高度吻合,同时在深度上的分析表明,涡旋对应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均得到有效的调整。然后,将该同化系统的模拟结果做为初始场,对某一特定时段的南海中尺度涡进行了后报模拟和结果的定量化分析。通过比较后报模拟与观测资料中对应涡旋的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ies,SSHA)相关系数、涡心差距和半径绝对误差,证明该方案的中尺度涡后报时效至少可达10 d以上。后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中尺度涡预报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中尺度涡的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尺度涡 区域海洋模式ROMS 四维变分数据同化 预报
下载PDF
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在风暴潮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宗辰 于福江 原野 《海洋预报》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及其四维变分同化模块,建立了具有资料同化能力的东中国海风暴潮数值模式,通过将海洋站水位观测资料同化到风暴潮模式中,提高了模式对风暴潮的模拟精度。四维变分同化技术能够在... 利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及其四维变分同化模块,建立了具有资料同化能力的东中国海风暴潮数值模式,通过将海洋站水位观测资料同化到风暴潮模式中,提高了模式对风暴潮的模拟精度。四维变分同化技术能够在整个同化时间窗口保持动力协调,使模拟结果在该时间窗口内最大程度的靠近观测,同时,得到了最优预报初始场。利用该模式,对两次温带风暴潮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同化窗口内,同化对模拟精度有明显的提高;结束同化之后,得到的最优预报初始场对临近预报精度也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ROMS 四维变分同化 风暴潮数值模拟 最优预报初始场
下载PDF
东海与邻近海域水、热、盐通量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继峰 尹宝树 +2 位作者 张启龙 杨德周 陈海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对东海及邻近海域进行温、盐、流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结果表明:东海与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流量的角度看,台湾海峡、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和西表岛-...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对东海及邻近海域进行温、盐、流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结果表明:东海与邻近海域的水交换过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从流量的角度看,台湾海峡、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和西表岛-冲绳岛之间水道是外海水流入东海的3个主要水道,而冲绳岛-奄美大岛、吐噶喇海峡、大隅海峡、济州岛东部和黄东海断面是海水流出东海的水道;其年平均体积输运值分别为1.06×10~6 m^3/s、20.49×10~6 m^3/s、3.20×10~6 m^3/s、-0.92×10~6m^3/s、-20.59×10~6 m^3/s、-0.30×10~6 m^3/s、-2.37×10~6 m^3/s和-0.37×10~6 m^3/s(向内为正)。对比发现,东海与邻近海域之间各水道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运均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往往出现在夏季(7月或8月),最小值往往出现在冬季(1月或2月)。从7月到11月整个东海是流量净流出的过程,而从12月到翌年6月是流量净流入的过程,全年流量基本上保持平衡状态。东海终年存在向黄海的净输入,其体积、热量和盐量的年平均输运值分别为0.37×10~6 m^3/s,0.027×10^(15) W和12.7×10~6 k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水交换 季节变化 数值模拟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
下载PDF
2007年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演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公平 宋金宝 樊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研究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对渔业生产和赤潮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2007年6~10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资料NGSST海表温度和CCMP风场,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研究了该... 研究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上升流强度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对渔业生产和赤潮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2007年6~10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资料NGSST海表温度和CCMP风场,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研究了该海域夏季上升流的短期演变机制及其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上升流强度和范围存在明显变化,是引起该海域SST异常的重要原因;风场对上升流短期演变起着关键作用,风应力旋度对局地上升流变化的影响与沿岸风应力同等重要:地形变化影响着上升流中心的分布,陡而窄的海底凸起容易在顺流侧形成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并在逆流侧诱发下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上升流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 演变机制
下载PDF
西南黄海环流及其对浒苔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雪 万修全 马伟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在中国海区域1980—2019年共40 a的模拟结果,研究了西南黄海环流的存在性及成因、季节变化特征等,并初步探究了西南黄海环流与黄海浒苔灾害年际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顺...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式在中国海区域1980—2019年共40 a的模拟结果,研究了西南黄海环流的存在性及成因、季节变化特征等,并初步探究了西南黄海环流与黄海浒苔灾害年际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顺时针方向的西南黄海环流终年存在于山东半岛南部35.0°N—36.5°N、120°E—122°E海域,其强度在6和10月最强,1和8月最弱,具有显著的双峰型季节变化特征,环流中心位置随季节东西移动。以6月为典型月份,本文利用一层简单模型及矢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进一步分析发现,风应力旋度是影响西南黄海环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风应力负旋度越强,西南黄海环流越强。最后,本文初步建立了西南黄海环流与黄海浒苔分布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于西南黄海环流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其中心位置偏西的年份,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浒苔的北向输运,造成堆积,给沿岸城市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ROMS) 西南黄海 环流 浒苔
下载PDF
Regional Oceanic Impact on Circulation and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of Aerosol over East Asia 被引量:1
15
作者 XIONG Zhe HAN Zhi-We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6期324-329,共6页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 System(RIEMS 2.0) coupled with a chemistry-aerosol model and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POM)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regional oceanic impact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 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del System(RIEMS 2.0) coupled with a chemistry-aerosol model and the Princeton Ocean Model(POM)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regional oceanic impact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DRE) of aerosol over East Asia.The aerosol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both major anthropogenic aerosols(e.g.,sulfate,black carbon,and organic carbon) and natural aerosols(e.g.,soil dust and sea salt) .The RIEMS 2.0 is driven by NCEP/NCAR reanalysis II,and the simulated period is from 1 January to 31 December 2006.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 The simulated annual mean sea-level pressure by RIEMS 2.0 with POM is lower than without POM over the mainland and higher without POM over the ocean.(2) In summer,the subtropical high simulated by RIEMS 2.0 with POM is stronger and extends further westward,and the continental low is stronger than without POM in summer.(3) The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simulated by RIEMS 2.0 with POM is larg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an without POM.(4)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with POM is stronger than that without POM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parts of southern China. Therefore,the authors should take account of 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 on studying the direct climate effect of aerosols in long term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海洋模型 辐射效应 东亚地区 流通 区域海洋模式 模型系统 POM
下载PDF
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婷婷 管卫兵 +1 位作者 曹振轶 陈琪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共13页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浙江沿岸特殊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场、台湾暖流、潮流以及长江径流等可变因子,对春季浙江沿岸上升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春季存在上升流,且...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浙江沿岸特殊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场、台湾暖流、潮流以及长江径流等可变因子,对春季浙江沿岸上升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春季存在上升流,且上升流以带状分布在浙江近岸海域,在渔山列岛附近(28.40°N,122.00°E)以及舟山群岛附近(30.70°N,122.60°-123.00°E)存在2个上升流中心。风、台湾暖流和潮动力是影响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重要因子,其中风和台湾暖流对浙江沿岸整条上升流带均有影响;潮动力仅对28.60°N纬度线以北至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以及2个上升流中心的强度存在影响;长江径流对2个上升流中心、舟山群岛及长江口附近的上升流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浙江沿岸海域流场的分析可以发现,舟山群岛附近底层各等深线上水体向岸运动的速度比周围海域的大,跨越底层各等深线向上涌升的趋势更明显,间接反映了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强度相对较强。对于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而言,30m深度以浅的海域,科氏力、水平平流作用与垂直粘性力是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30m深度以深的海域,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科氏力与压强梯度力,此时水平平流作用和垂直粘性力对上升流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 上升流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 动力成因
下载PDF
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小龙 经志友 +1 位作者 郑瑞玺 张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及其非地转过程进行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南海西部夏季锋面海域存...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及其非地转过程进行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南海西部夏季锋面海域存在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其水平尺度约为1~10km,且具有O(1)罗斯贝数(Rossbynumber,Ro)的典型次中尺度动力学特征。进一步的诊断分析表明,在夏季西南风的驱动下,沿锋面射流方向的风应力(down-frontwind stress)引起的跨锋面埃克曼输运有利于将海水由锋面冷水侧向暖水侧输运,减小了锋面海域的垂向层结和Ertel位涡,加剧了锋面的不稳定,并形成跨锋面的垂向次级环流。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显示,锋面海域最大垂向流速可达100m·d^-1,显著增强了上层海洋的垂向物质交换。因此,活跃在锋面海域的次中尺度过程可能是增强南海西部上升流海域垂向物质交换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锋面 次中尺度过程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 卫星遥感 南海西部
下载PDF
夏季南海北部粤东陆架锋面的动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毅港 经志友 +1 位作者 黄小龙 郑瑞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对南海北部粤东陆架的锋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观测结果显示,夏季南海北部陆架存在活跃的上升流温度锋面,其水平尺度约为50km,强度达到0... 本文利用现场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对南海北部粤东陆架的锋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观测结果显示,夏季南海北部陆架存在活跃的上升流温度锋面,其水平尺度约为50km,强度达到0.06℃·km^(–1),大于同时期卫星遥感观测结果,垂向影响深度超过20m,且具有一阶理查森数(Richardson number,Ri)的典型动力学特征。进一步的ROMS模式诊断分析结果显示,锋面处水平梯度增强,且动力学上表现出一阶Ri数,为锋面不稳定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显示,在夏季西南风的驱动下,沿锋面地转流方向的风应力引起的跨陆架Ekman输运将锋面处冷水向暖水运移,导致水平浮力梯度和锋面强度增强并形成负Ertel位涡(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EPV)。因此,夏季风场强迫引起的Ekman浮力通量(Ekman buoyancy flux,EBF)可能是南海北部锋面不稳定现象的主要贡献者,对局地动力环境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陆架锋面 现场观测 锋面不稳定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