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评价
1
作者 马恒 刘晓宇 高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6,共8页
为更有效地预防煤矿瓦斯灾害,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建立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受灾体三部分组成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属性数学方法对致灾因子的危害性进行评价;... 为更有效地预防煤矿瓦斯灾害,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建立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受灾体三部分组成的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属性数学方法对致灾因子的危害性进行评价;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孕灾环境的敏感性和受灾体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映射到风险立方体模型,实现对煤矿瓦斯危险源风险更完整和更有效的评估。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到山西古城煤矿瓦斯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危险源 风险评价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风险立方体
下载PDF
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人员伤亡时空特征及其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小康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67,174,共6页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 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梳理了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量化了地震致灾因子(震中烈度)、承灾体(人口密度、人均GDP)、孕灾环境(海拔、相对高程、坡度)以及房屋损毁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结果显示:①1970—2019年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频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呈现增加趋势,近20 a来7.0级以下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有下降趋势。②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灾害约60%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35%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③房屋损毁对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海拔、相对高程和坡度三者中相对高程对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贡献率最大。④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各个影响因子对地震人口伤亡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全球陆地地震 人口伤亡 时空特征 孕灾环境 贡献率
下载PDF
辽宁省干旱静态综合风险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第6期65-68,共4页
结合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干旱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三个方面对辽宁省干旱静态风险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并对其干旱风险成因类型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辽宁中北部地区综合干旱风险指数最高,其次为辽西地区,东南部最低。辽宁中北部... 结合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从干旱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三个方面对辽宁省干旱静态风险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研究,并对其干旱风险成因类型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辽宁中北部地区综合干旱风险指数最高,其次为辽西地区,东南部最低。辽宁中北部地区干旱风险指数较高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造成的缺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理论 危险性 暴露性 脆弱性 干旱静态风险 风险类型成因 辽宁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