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黄蕊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3期138-140,共3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法治的推动和保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不断更新、更替的,主要表现为新的需求的产生和需求优先性的不同。对需求优先性判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来确定,而要站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法治的推动和保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不断更新、更替的,主要表现为新的需求的产生和需求优先性的不同。对需求优先性判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来确定,而要站在人民甚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然而,受知识层次、认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产生的需求不同,且需求之间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如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环境保护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当前,生态文明法治是解决这一需求冲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法治建设视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全盘筹谋,锚定目标,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要立足实际,科学立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强化管控,依法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深化监督,强化制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加强领导,全面保障,打造顺畅的生态文明法治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保护 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法治体系
下载PDF
河南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路径
2
作者 李梦珂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自《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被视为河南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流域综合协同治理与河南流域治理实践相结合为立足点,在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地方协同立法,... 自《黄河保护法》实施以来,法治保障体系建设被视为河南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流域综合协同治理与河南流域治理实践相结合为立足点,在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地方协同立法,实现刚性约束;构建协同执法机制,以智慧化举措助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执法+司法”保护机制,将公众环境参与权贯穿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水生态环境保护 流域法治保障 流域协同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研究
3
作者 谭政 《生态与资源》 2024年第5期0035-0037,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研究对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需求,阐明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下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进而为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研究对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需求,阐明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下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进而为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健全完善、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 法治保护
下载PDF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才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51,共9页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 民族地区多处于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物资源最富集、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也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高发区域,需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根本,“合宪性法规审查”是确保地方立法质量的法治举措。《生态环境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制了“生态红线”,必须用综合行政联合执法举措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规范以协商救济为核心的生态环保约谈机制。需要用最严厉的执法司法手段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刑事制裁、民事赔偿与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环境修复责任制度,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实施全过程都要接受“合宪性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红线 民族地区 综合行政执法 法治保护
下载PDF
为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期5-5,共1页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是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构建了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的核心制度,其确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配额许可等管理措施,为我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 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是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构建了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的核心制度,其确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配额许可等管理措施,为我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实现各阶段履约目标、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基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我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约62.8万t,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以上,为全球履约贡献了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耗臭氧层物质 保护臭氧层 法治保障 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条例 履约 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法文化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启示研究
6
作者 韩伟 文卓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理念、经济、科技等多种方式并用,法律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如何通过立法和司法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对于传统法文化中的本土资源进行回顾与整理。
关键词 本土资源 传统法文化 环境法治建设 天人合一 法律的作用 启示研究 立法和司法 保护生态环境
下载PDF
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7
作者 董战峰 程翠云 《共产党员(河北)》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逐渐完善,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蓝天碧水的优...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逐渐完善,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力度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蓝天碧水的优美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是推进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于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效,实现建成美丽中国愿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协同发展 联防联治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协同治理机制 美丽中国建设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废止《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交通局 北京铁路局关于加强铁路沿线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等5件规范性文件的通告(京环发〔2023〕17号)
8
作者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7期7-8,共2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结合生态环境工作实际需求,市生态环境局对以本局名义制发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决定废止规范性文件5件。
关键词 行政规范性文件 法治政府建设 交通安全管理 生态环境 北京铁路局 环境保护 铁路沿线 通告
下载PDF
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研究
9
作者 刘洋 赵乐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南海作为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备受国际关注,随着蓝色海洋和经济转型的不断发展,南海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频发。文章在阐释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南海的国际国内地位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海... 南海作为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备受国际关注,随着蓝色海洋和经济转型的不断发展,南海海洋环境保护问题频发。文章在阐释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南海的国际国内地位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海洋污染、海洋保护区的国内外法律规制方面展开讨论南海现存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现状,从国际、国内双视角分析现存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问题,主张在国际上实现区域协同合作、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在国内建立环境保护专门性机构、加强具体法律规制以及协调划分职权范围等方面探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路径,促进南海海洋环境良性发展,实现海洋蓝色经济高质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环境 环境保护 法治保障 区域协同
下载PDF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法治保障研究
10
作者 刘瑞 《江苏商论》 2023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巩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保障。环境问题无地界,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此,增加跨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律保障、优化跨...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巩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保障。环境问题无地界,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此,增加跨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律保障、优化跨区域合作治理的司法环境、厘清跨区域合作执法中的权力与责任,是促进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整治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 法治保障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法治保障研究
11
作者 刘瑞 《江苏商论》 2023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巩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保障。环境问题无地界,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此,增加跨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律保障、优化跨... 生态环境治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巩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基石,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保障。环境问题无地界,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此,增加跨区域合作治理的法律保障、优化跨区域合作治理的司法环境、厘清跨区域合作执法中的权力与责任,是促进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整治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生态环境治理 法治保障 路径选择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多维法治路径选择
12
作者 潘鹏赛 《广西经济》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碳中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巨大。当前,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蓝碳建设中,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如相关法律支撑有限、缺乏相应的利益救济机制、蓝... 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要实现碳中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巨大。当前,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蓝碳建设中,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尚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如相关法律支撑有限、缺乏相应的利益救济机制、蓝碳市场建设法治化进程缓慢等。对此,应加快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设进程,制定蓝碳市场建设专项立法、制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优化蓝碳项目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同时,以碳中和伟大愿景为最终价值追求,以实现环境利益、公民环境权、环境公平正义为目的,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维法治体系,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救济机制,共同助力碳中和伟大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法治
下载PDF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13
《环境》 2023年第6期10-13,共4页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清明 社会公正 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良好 治国理政 法治制度 法治引领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
14
作者 井川 张秀娟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为了能够及时预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多信息融合过程,设计了一种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在具体设计前,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展开分析,探讨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在系统硬件部分,重点设计了... 为了能够及时预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基于多信息融合过程,设计了一种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在具体设计前,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展开分析,探讨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在系统硬件部分,重点设计了处理器、通信模块、终端显示模块与加速度传感器模块;在系统软件部分,收集地质灾害资料、展示与维护地质灾害资料,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信息实施融合处理,根据D-S证据理论的组合准则,求出各证据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预警。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对降雨量与灾害等级作出预警,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防灾减灾作出指导,满足设计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区域 多信息融合处理 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 预警识别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体系及其构造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海嵩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1,共12页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具有显著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以2019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的发布为标志,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经形成相应长...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具有显著中国特色,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以2019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的发布为标志,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经形成相应长效机制,同时还需要在法治轨道上加以持续推进,从制度化进一步走向法治化、体系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体系与法治体系,保障其不断向纵深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具有政治与法律双重属性,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复合型功能,促进了生态环境法治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充分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体系的具体构造,包括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两个层面:前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主体、督察对象、督察内容等核心要素,需立足于宪法上央地事权划分的基本原理,形成完善的“中央—省”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立法;后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般程序、简易程序、特殊程序等不同层面的程序性规则,通过全覆盖形成完备的程序指引和程序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法治体系 规范构造 党内法规 环境治理 央地关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才发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以生态权利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既能保护人的良好环境享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救济权,又能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权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美丽中国”凸...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以生态权利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既能保护人的良好环境享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救济权,又能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权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宪法》地位,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生态法治需要以宪法规范和制度体系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法治体系,《民法典》规制“绿色规则”是一个伟大创举。《民法典》“绿色规则”支撑生态环境法典化,“绿色条款”类型化是环境法典体系化的基础,编纂一部结构完整、体系严密的《生态环境法典》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法治 生态权利 生态环境法典
下载PDF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17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原为人事部于1987年批准设立的中国环境规划院(劳人编[1987]131号),独立运行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战略研究,承担国家中长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原为人事部于1987年批准设立的中国环境规划院(劳人编[1987]131号),独立运行于2001年,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战略研究,承担国家中长期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流域和区域规划、重点领域环境规划等编制与实施评估技术支持;开展环境政策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承担环境保护税费、生态补偿、环保电价、排污交易、环境审计、环境公共财政等环境政策实践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环境规划 环境审计 区域规划 国家重大需求
下载PDF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18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确定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和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确定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和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优先 生态环境安全 中共中央办公厅 《意见》 环境评价 保护单元 区域特征 国务院办公厅
下载PDF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19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4年第9期15-19,共5页
(2024年3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 (2024年3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制度 生态保护红线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生态环境治理 环境质量 区域差异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区域合作: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军 成金华 付宏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长江流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近代工业化却给这一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空间组织结构的理论从区域联合的角度出发,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 长江流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近代工业化却给这一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空间组织结构的理论从区域联合的角度出发,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使生态环境一体化协作体系成为分析问题的主线,为长江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