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树兴 赵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153,共3页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 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的重要性,研究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走廊建设 法律问题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方法 被引量:29
2
作者 肖能文 赵志平 +5 位作者 李果 高晓奇 吉晟男 徐靖 刘冬梅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23-2531,共9页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开展本底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但以往研究对苔藓、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等关注不够,而且调查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有的部分调查成果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难以满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需求,因此亟待组织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在整理历史和现有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网格法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调查,按照10 km×10 km分辨率,将全国划分为97109个调查网格;制定了陆生高等植物、植被、陆生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昆虫、大型真菌、内陆鱼类、内陆浮游生物、内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内陆周丛藻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12个类群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建立了全国统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调查内容规范、评估指标体系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探讨了陆域生态系统与物种调查、重点河流水生生物调查、重点物种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技术方法,并构建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技术方法在横断山南、武陵山、太行山、西双版纳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得到应用,同时北京、江苏、浙江和湖北等省份和祁连山、武夷山等区域也采用该技术体系开展调查,网格法得到逐步推广,并获得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调查 评估 网格法 数据平台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下载PDF
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建设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庄长伟 修晨 +1 位作者 张荣京 张晓露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67-170,177,共5页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本底调查 分级分区保护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 广东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研究——以青岛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琬莹 田建茹 +2 位作者 邵蕊 李伟娜 左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29,共6页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划定方法的研究是关键。本研究融合了遥感解译、模型评估和物种调查技术,将生态系统和物种测度方法进行结合,提出综合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划定了10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9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面积分别是873.34 km^2和707.23 km^2,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湿地、草地、岛屿、海洋生态系统及特有物种资源、濒危物种资源、渔业资源。该划定方法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提供借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划定方法 可持续发展 青岛
下载PDF
闽江水灾成因与生物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闽志 《华东森林经理》 2003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收集大量地质、水文、气象及林业资料基础上,从闽江水资源状况入手,详细 分析了闽江水灾成因和森林植被状况,并对闽江源头区域生物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闽江 水灾成因 生物防治 林业资料 地质 水文 气象 森林植被 区域生物保护
下载PDF
论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向质量阶段发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野生动物》 2007年第6期27-32,共6页
随着我国保护区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建设已提前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规划任务,但是在管理上还远远落后于客观的要求,急需迅速转入质量建设阶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该文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含义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深化,... 随着我国保护区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建设已提前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规划任务,但是在管理上还远远落后于客观的要求,急需迅速转入质量建设阶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该文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含义在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和深化,分析了保护区的共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明确了保护区监控的含义和多样化,阐明了保护区建设进入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指出了实施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管理方向的主要途径。明确了保护区只有注重质量建设,才能发挥自然保护区应用的活力,才能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保护生物区域规划管理 保护区管理类型 保护区监控类型
下载PDF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献溥 于顺利 陈宏伟 《野生动物》 200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由蛇岛和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地区组成,面积145.95 km^2。前者为渤海上一个岛屿,面积0.73km^2,目前约有20000条黑眉蝮蛇;后者为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有200多种上百万只鸟在此通过和停留。保护区于1...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由蛇岛和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地区组成,面积145.95 km^2。前者为渤海上一个岛屿,面积0.73km^2,目前约有20000条黑眉蝮蛇;后者为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每年有200多种上百万只鸟在此通过和停留。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至今已有26a,创造了许多有效管理的经验。建议加强封山育林,促进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视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加强鸟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岛屿生态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岛保护 生物保护 保护生物区域规划管理
下载PDF
2010-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程度评估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慧明 高吉喜 +2 位作者 张海燕 马斅良 徐新良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6-1465,共10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集中分布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物种,如何保护好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集中分布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物种,如何保护好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10年和2015年的2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应用人类干扰指数,分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的程度及变化。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人类干扰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15个优先区处于微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84.10%,13个处于轻度干扰,占优先区总面积的6.65%;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和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而西南高山峡谷区、蒙新高原荒漠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人类干扰程度很低;(2)2010-2015年,占优先区总面积84.54%的区域人类干扰程度基本持衡,人类干扰程度发生增加和下降的面积大致冲抵,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变化不大,华南低山丘陵区和东北山地平原区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升幅超过1%,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降幅最大,为0.15%;(3)人类干扰程度较高且变化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受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干扰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的影响,对农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的需求增加,退耕还林等部分生态工程实施有利于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总体上看,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整体上人类干扰程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且人类干扰程度高的区域分布较集中,说明国家生态保护各项政策与措施的实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人类干扰指数 监测与评估
原文传递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微优先区系统规划 被引量:7
9
作者 叶锦 胡金明 +5 位作者 武瑞东 王恒颖 王军军 周键 王一婷 杨飞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2-1872,共11页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护对象,首先运用Maxent模型模拟物种潜在生境分布,然后基于Zonation模型判识该优先区域内的微优先区,进而分析其生态代表性,最后评估该地区已建保护地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模型较准确地预测出保护植物集中分布于藏东南地区。(2)微优先区主要分布于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及藏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区。(3)基于物种识别的微优先区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有较好的生态代表性,但将来的保护规划有必要将物种、生态系统及其服务耦合识别微优先区。(4)微优先区与已建保护地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保护空缺区域主要位于察隅、墨脱北部、洛扎北部、浪卡子南部、岗巴、亚东、康马及萨嘎中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本研究可在精细尺度上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为地方层面的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预测 微优先区 生态代表性 保护空缺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被引量:11
10
作者 WANG Haiming WANG Hai'e +4 位作者 SUN Hongyang WANG Xiaolan LIAO Xiaoyong CHEN Zhijian LI Xian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891-900,共10页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and its calculation models are usefu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stainabl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and its calculation models are usefu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stainabl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 was evaluated using this concept in this study.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has led to the change in the ecology and immigration status of TGRA.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udy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by excluding the area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12% of the total land),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was 0.57895 ha,which exceede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GRA.The total ecological deficit was found to be 11,522,193.34 ha,accounting for 95.02%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GRA was not good.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ecological deficit,it was essential to introduce natural resources from oth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security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及附主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戴尊 陈星 +8 位作者 张建行 朱毛洁 宋坤 邢诗晨 涂淑雯 邹璐 雷祖培 李宏庆 王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叶附生苔类植物是一类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叶片表面的苔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苔藓植物中最需要关注和保护的一个类群。但由于其个体细小、分类困难等原因,此前针对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采样可能存在... 叶附生苔类植物是一类主要生长在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叶片表面的苔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是苔藓植物中最需要关注和保护的一个类群。但由于其个体细小、分类困难等原因,此前针对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采样可能存在低估其多样性的情况。为了解采样方式可能对叶附生苔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叶附生苔开展了系统的采样及比较研究。根据叶附生苔附主植物的叶片特性、分布位置等因素,对保护区内的叶附生苔类植物及附主植物开展沿海拔梯度的系统调查和取样,分析了叶附生苔类植物和附主植物的多样性及物种组成情况。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有叶附生苔类植物5科14属49种,叶附生苔附主植物57科84属119种。与历史数据相比,本研究区新增叶附生苔2科5属35种,其中浙江省新记录苔类4种。叶附生苔物种丰富度表现出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型分布的模式,在500-900 m海拔段的种数最多。基于叶片数的物种累积曲线及随机抽样分析表明,该保护区叶附生苔在不同生境及同一附主植物不同叶片间表现出较大的种类组成差异。鉴于本研究采集方法获得的较高叶附生苔物种多样性,建议在我国叶附生苔多样性其他分布中心开展类似的研究,以进一步摸清我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苔藓植物 采样方法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