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1
1
作者 史集建 付广 +3 位作者 吕延防 李丽丽 安振月 朱娜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681,共11页
依据单井以及气藏资料,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综合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盖层的厚度普遍较大且连续性好,有较强的微观封闭能力;但北大港潜山构造带和板桥凹陷北部地区较高的储层压力系数与盖层内断裂的垂直断距较大造... 依据单井以及气藏资料,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综合评价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盖层的厚度普遍较大且连续性好,有较强的微观封闭能力;但北大港潜山构造带和板桥凹陷北部地区较高的储层压力系数与盖层内断裂的垂直断距较大造成偏小的断层岩排替压力不利于盖层对天然气保存。基于盖层厚度、排替压力、气藏压力系数与断层垂向封闭特征等4个参数建立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根据歧口凹陷盖层封气能力评价标准,对盖层的封气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沙河街组一段中部区域盖层在歧口凹陷大部分地区均具有封闭中、低储量丰度气藏的能力,在凹陷区具备封闭高储量丰度气藏的能力,评价结果与目前气藏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气能力 储量丰度 有利区 区域盖层 沙河街组 歧口凹陷
下载PDF
从三轴抗剪抗压实验看埋深对区域盖层遮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劲人 彭秀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2-289,共8页
本文通过岩石三轴抗的炕压试验表明,随着设计围压的增大,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均有限均有规律地增大。因此,在受到同等水平挤压的情况下。盖层埋深越大,岩石的抗剪抗压强度越大、越不易产生犁缝。作者结合实际钻探实例,根据水文地质... 本文通过岩石三轴抗的炕压试验表明,随着设计围压的增大,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均有限均有规律地增大。因此,在受到同等水平挤压的情况下。盖层埋深越大,岩石的抗剪抗压强度越大、越不易产生犁缝。作者结合实际钻探实例,根据水文地质垂直升帝与盖层埋深的关系,得出了具体评价区域盖层条件的定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抗剪 抗压 围压 天然气
下载PDF
区域性盖层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绍臣 王国民 +1 位作者 张卫东 万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13,共4页
根据区域性盖层的发育特征,从不同侧面对其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区域性盖层通常是阻止游离相油气逸散的良好区域物性屏障;如果其欠压实,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它还可以成为阻止水溶相油气逸散的区域压力... 根据区域性盖层的发育特征,从不同侧面对其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区域性盖层通常是阻止游离相油气逸散的良好区域物性屏障;如果其欠压实,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它还可以成为阻止水溶相油气逸散的区域压力屏障;如果其再具生烃能力,还可以成为阻止扩散相天然气逸散的区域浓度屏障。油气藏形成后,区域性盖层又可成为阻止地表水淋滤和细菌氧化对油气藏破坏的区域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保护层 油气聚集 油气保存
下载PDF
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文军 付广 陈仕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在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断裂及砂体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性盖层与其下不同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性盖层对沿断裂向上运移油气起阻止或... 在区域性盖层与输导断裂及砂体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性盖层与其下不同运移方式形成的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区域性盖层对不同运移方向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性盖层对沿断裂向上运移油气起阻止或减缓作用,对沿砂体或不整合侧向运移油气起保护作用;区域性盖层控制着垂向运移油气的聚集层位,并为垂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提供了更多圈闭;区域性盖层为侧向运移油气聚集提供了对接封闭,断接厚度控制着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油气聚集 控制作用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5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后的构造演化、盖层条件与油气信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三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进才 陈高潮 +2 位作者 魏仙样 李玉宏 魏建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849,共12页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的良好的区域盖层。虽然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作用,但构造应力以挤压抬升为主,除局部地区发生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外,总体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保持条件的影响不大。中生代经历了4个期次的岩浆活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强烈,受其影响石炭系—二叠系局部发生热接触变质或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但影响范围有限。石炭系—二叠系内部发育4个沉积旋回,尤其是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良好的盖层。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虽然经历了华力西末期—印支期的长期抬升剥蚀,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石炭系—二叠系在额济纳旗-务桃亥一带分布较为稳定,残留厚度一般1000~2000m,局部厚度大于3000m。油气显示信息表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 石炭系—二叠系 构造改造 构造动力变质 热接触变质 区域盖层 油气信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膏质盖层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7
作者 刘玉魁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库车坳陷的第三系盐膏质盖层具有厚度大、分布广、岩性致密、突破压力及地层压力高的特点,为封闭性很强的区域盖层。盐膏质盖层与油气关系密切,它的存在构成了其上下流体压力的屏障和油气成藏的界限,有利于储层发育、油气保存、圈闭... 库车坳陷的第三系盐膏质盖层具有厚度大、分布广、岩性致密、突破压力及地层压力高的特点,为封闭性很强的区域盖层。盐膏质盖层与油气关系密切,它的存在构成了其上下流体压力的屏障和油气成藏的界限,有利于储层发育、油气保存、圈闭形成及油气运聚。盐膏质盖层发育区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第三系 塔里木盆地 大型油气田 地层压力 突破压力 区域盖层 油气关系 油气成藏 流体压力 储层发育 油气保存 油气运聚 圈闭形成 封闭性 发育区 岩性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带盖层特征及封堵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关蕴文 周锋 +1 位作者 蒲仁海 范昌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1,共8页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 盖层是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北缓坡带的主要控藏因素之一。为厘清平北缓坡带优质盖层分布及控藏规律,利用该区满覆盖1200 km^(2)三维地震和23口探井资料,运用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分析了盖层发育规律及封堵效果。结果发现,平北缓坡带平上段存在一套平均孔隙度1.5%的泥岩区域盖层S1,致使平湖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绝大部分滞留于平湖组内部。选取T~1界面上下50 ms时窗制作了S1盖层时间厚度图,较为客观地展现了这套盖层的全貌及分布特征,并指出L1、W4、B2等钻井失利是由于局部封堵性变差所致。考虑到断层对盖层封堵性的影响,认为当泥质涂抹因子<1.8时才对油气具有良好封堵性。综合考虑盖层厚度、泥质含量、断裂等因素,将平北缓坡带划分为完全封盖区、部分封盖区、无能力封盖区,以期有助于该区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分布规律 三维地震 泥岩涂抹因子 平北缓坡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川西中-北部开发区盖层展布规律
9
作者 周文雅 《内江科技》 2016年第1期68-69,89,共3页
川西中-北部开发区侏罗系及上覆地层存在多套盖层,既有区域性盖层,也发育局部性盖层。为了摸清开发区泥岩盖层展布规律,本文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借助单井岩性资料,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开展岩性特征、横向跨... 川西中-北部开发区侏罗系及上覆地层存在多套盖层,既有区域性盖层,也发育局部性盖层。为了摸清开发区泥岩盖层展布规律,本文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借助单井岩性资料,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开展岩性特征、横向跨度、沉积厚度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性盖层沉积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局部性盖层总体呈现出"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特征,自下而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展布规律 开发区 川西 岩性特征 沉积厚度 上覆地层 泥岩盖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10
作者 孙自明 刘光祥 +3 位作者 卞昌蓉 郭小文 王岩磊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盖性等研究,探讨了油气跨层成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闭性良好,但在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使其封盖完整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垂向运移通道。该区寒武系油气成藏经历了盐下早期古油藏(S_(3)—P_(1))、油气跨层成藏(P_(2)—T_(2))和古气藏(T_(3)—K_(1))等演化阶段;油气跨层成藏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是寻找洗象池群原生古气藏的重要线索。确定和评价原生古气藏将是今后研究区洗象池群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区域盖层 基底断裂 油气跨层成藏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盖层的分类
11
《能源与节能》 2013年第11期7-7,共1页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a)岩性分类。包括膏岩类盖层、泥质岩类盖层和碳酸盐岩类盖层;b)分布范围类。包括区域性盖层和局部性盖层;c)盖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a)岩性分类。包括膏岩类盖层、泥质岩类盖层和碳酸盐岩类盖层;b)分布范围类。包括区域性盖层和局部性盖层;c)盖层与油气藏的位置关系分类。包括直接盖层和上覆盖层;d)特殊盖层。包括水合物盖层和沥青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盖层 岩性分类 分布范围 组合方式 位置关系 上覆盖层 均质性 岩类
下载PDF
煤层气封闭体系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欧阳永林 孙斌 +3 位作者 王勃 田文广 赵洋 曹海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7,共9页
研究封闭体系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对于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煤层气富集与封隔层(包括区域盖层、区域底板和直接顶底板)、后期构造调整、地层产状等地质要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具有区域性泥岩盖层及底板分布稳... 研究封闭体系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对于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分析了煤层气富集与封隔层(包括区域盖层、区域底板和直接顶底板)、后期构造调整、地层产状等地质要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具有区域性泥岩盖层及底板分布稳定、成藏期后构造抬升—回返幅度小,地层平缓且处于均势状态的地区煤层气易于富集。进一步结合多年来国内外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实践,提出了封闭体系的概念,即具有阻止气体向上、下运移的封盖层和侧向稳定带组成的地质单元,在封闭体系环境中不仅煤层气富集,而且煤系气也可以富集成藏。最后根据煤层(系)气的封闭体系要素配置关系,划分了"三明治"式煤层气藏、煤层气—砂岩气共生气藏及煤成砂岩气藏等3种气藏类型,提出了煤层气勘探思路应由单纯的煤层气勘探向煤层气与煤系气立体勘探的方向转变,同时建立了煤层(系)气地质选区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在准噶尔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开展煤层气与煤系气立体勘探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系气 富集 封闭体系 封隔层 区域盖层 顶底板 断层 平缓地层 立体勘探
下载PDF
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庞雄奇 姜振学 左胜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叠合盆地内源岩生成的烃量在运聚过程中只有1%~10%左右的油和1‰~10‰左右的气能够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除源岩残留、储层内滞留、区域盖层形成前排失、地下水溶解和扩散外,构造变动是造成烃类损耗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探讨... 叠合盆地内源岩生成的烃量在运聚过程中只有1%~10%左右的油和1‰~10‰左右的气能够富集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资源。除源岩残留、储层内滞留、区域盖层形成前排失、地下水溶解和扩散外,构造变动是造成烃类损耗和破坏的重要原因。探讨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主要有三种形式:剥离区域盖层、切断区域盖层的连续性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构造变动破坏烃量随构造变动强度(剥蚀区域盖层的面积、错断区域盖层的距离和破坏圈闭的有效容积百分数)增加、构造变动前研究区有效运移烃量以及构造变动过程中区域盖层脆性增强而增大。本文探讨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与上列三因素的定量关系模式,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构造变动 烃量 区域盖层 塔里木盆地 圈闭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春华 毛俊莉 +1 位作者 杨一鸣 王奎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8,141,共4页
研究认为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深层已具备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古近系的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指标高、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储集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为主,砂体单层薄、累计厚度大,具有低孔隙... 研究认为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古近系深层已具备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古近系的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指标高、热演化程度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储集砂体以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为主,砂体单层薄、累计厚度大,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点;沙三段顶部的不整合面构成区域盖层,地层内发育的火山岩层为局部盖层,盖层条件良好;构造演化稳定,以持续沉降为主,深层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钻探证实东部凹陷古近系形成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原生气藏,具有异常高压、致密砂岩普遍含气、没有下倾气水界面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东部凹陷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区域盖层 异常高压
下载PDF
中亚卡拉库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4
15
作者 白国平 殷进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3-301,共9页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 卡拉库姆盆地是世界上仅次于西西伯利亚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第三大富气盆地。本文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盆地油气的层系和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藏模式。受区域盖层控制,盆地内的油气主要富集于两套层系:中侏罗统卡洛阶—上侏罗统牛津阶碳酸盐岩储集层和下白垩统欧特里阶沙特利克组砂岩储集层。前者富集了盆地内68.0%的石油储量、84.0%的凝析油储量和44.2%的天然气储量,后者富集了盆地内36.4%的天然气储量。上侏罗统蒸发岩之下的盐下油气田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和古隆起构造展布的控制;生物礁和古构造主要发育于盆地东北部的北阿姆河亚盆地,并导致盆地内已发现的盐下油气储量主要分布于此。受蒸发岩区域盖层和深大断裂的拉制,盐上油气田主要分布于蒸发岩发育区之外、蒸发岩较薄且主要为硬石膏的地区、以及蒸发岩发育区内的深大断裂附近。蒸发岩之上的盐上层系并非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勘探的禁区,源自盐下烃挥岩的天然气可以在盐上储集层内聚集并形成大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卡拉库姆盆地 油气分布 区域盖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成藏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光荣 王建功 +6 位作者 孙秀建 李红哲 杨魏 白亚东 裴明利 周飞 司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 为明确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油气差异成藏及富集规律,利用地质及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围绕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开展油气藏特征研究,分析成藏期次、明确关键成藏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阿尔金山前带成藏差异性明显,牛东地区天然气成熟度较低、干气与湿气并存,以渐新世中晚期、中新世早中期共2期成藏为主,纵向上多层系富集;东坪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变化大,气藏持续充注,表现为渐新世早期至全新世多期成藏特征,以基岩富集油气为主;尖北地区以干气为主,成熟度较高,中新世早中期成藏,仅基岩富集油气。②沟通侏罗系生烃灶的断裂系统控制了油气垂向运移,关键成藏期不整合面的构造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路乐河组膏泥岩盖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富集层系。③阿尔金山前带发育3种成藏模式:断层垂向输导的源上立体成藏模式、远源输导的阶梯状复式成藏模式和远源输导的盐下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对阿尔金山前带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成藏期次 输导体系 区域盖层 运移路径 差异成藏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被引量:33
17
作者 白国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38,共6页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最为富集;而在阿拉伯次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次级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优质区域盖层和主力烃源岩展布,前2个因素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第3个因素则控制着油气的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构造沉积史 区域盖层
下载PDF
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恩华 柳广弟 +1 位作者 梁尚勇 巫燕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9,共5页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 ,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 ,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 ;川巴组的砂岩 ,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 研究措勤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的特征 ,剖析各油气系统的发展演化历史 ,对该盆地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本区下白垩统川巴组的泥质岩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有效烃源岩 ;川巴组的砂岩 ,多巴组的砂岩和碳酸盐岩以及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层 ;川巴组的泥质岩为局部盖层 ,多巴组和郎山组的碳酸盐岩是区域盖层 .燕山晚期运动为本区的油气聚集提供了有效的圈闭 .本区共划分了 7个油气系统 .根据盆地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表明 :措勤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区是洞错 -阿苏地区 ,该区的 K1ch- K1ch(!)油气系统是最有利的系统 ;其次是马窖 -门当日阿次地区 ,该区以 K1ch- K1ch(?)油气系统最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盆地 油气系统 烃源岩 局部盖层 区域盖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天然气成藏及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显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11-13,共3页
东营凹陷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中浅层小于2000m的地层,其成藏及分布主要受气源条件、断层、温压条件和区域盖层等因素控制。气源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断裂活动控制了圈闭形成,还为油气流体运移提供通道;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了油气运移和... 东营凹陷天然气主要分布于中浅层小于2000m的地层,其成藏及分布主要受气源条件、断层、温压条件和区域盖层等因素控制。气源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断裂活动控制了圈闭形成,还为油气流体运移提供通道;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了油气运移和分异作用,埋深小于2000m有利于天然气分异而形成气藏;区域盖层的时空展布特点决定了天然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天然气 控制因素 天然气成藏 主控因素 条件控制 气源条件 区域盖层 分异作用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甘志红 杨显成 +1 位作者 郭瑾 许强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济阳坳陷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气源、储层、温度、压力、断层与不整合面、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等。文中详细阐述了各项因素在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热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对天... 济阳坳陷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气源、储层、温度、压力、断层与不整合面、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等。文中详细阐述了各项因素在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指出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热演化阶段的烃源岩,对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藏性质的影响。储层是控制气藏规模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低地饱压差是形成气顶气藏或纯气藏的必要条件。断层与不整合面不仅是天然气的主要运移通道,也是各类圈闭聚集天然气的重要因素。对济阳坳陷封盖天然气的区域盖层和直接盖层做出了微观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天然气资源 成藏作用 地质条件 烃源岩 气藏性质 微观定量评价 温度压力 区域盖层 局部盖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