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1 位作者 刘英 丁明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6,共6页
土地利用活动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组合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区域碳循环的规模和强度。开展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有助于从区域开发、产业调整、土地规划、城镇布局及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区域低碳发... 土地利用活动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组合格局的改变会影响区域碳循环的规模和强度。开展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研究,有助于从区域开发、产业调整、土地规划、城镇布局及城市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土地利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人为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从土地利用方式、结构、规模和强度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并提出了从价格、规划、税收和供地计划入手选择调控手段、确定调控对象,从而改变区域系统运行状况,以实现对区域碳循环进行调控的总体思路;最后从低碳土地利用技术、规划、模式和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策略:①低碳土地利用技术:包括低碳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和土地循环利用技术;②低碳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低碳型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低碳交通用地系统规划、低碳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规划及低碳主体功能区规划;③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包括区域生态建设模式、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紧凑型城市模式与低碳生态工业园模式;④低碳土地利用政策:包括土地碳补偿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低碳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利用碳核算制度及低碳土地调控体系。通过构建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政策体系,不仅为区域土地利用活动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区域低碳土地利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碳循环 土地调控 政策
下载PDF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绍洪 杨勤业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86-694,共9页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通过对代表自然界宏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理地带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用中国的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可以拓宽这一领域的思路,便...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通过对代表自然界宏观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按照自然界的地理地带分异规律,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用中国的研究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可以拓宽这一领域的思路,便于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学者使用相似的科学语言进行学术交流,使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世界。本文从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发展过程、等级单位、指标体系与表达方法,区域划分等方面将中国有代表性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认为中外的研究有许多共同之处,如目标、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与环境、生态、全球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其中与美国R. Bailey所划分的美国、北美和全球生态地理区域更为接近,在等级系统、指标体系、表达方式到划分结果有近似之处。地域的差异,指标使用的不同,制图过程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划分的差别,似可以通过野外实地生态类型的辨识来加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 区域系统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吴绍洪 郑度 杨勤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0,共11页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是根据代表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地理相关性的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 ,按照自然界的地域分异规律 ,划分或合并而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系统。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要素的空间格局 ,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匹配。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所体现的温度、水分等立地条件地域差异 ,是认识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 ,可以也应该成为制定治理措施的基础 ,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西部在生态上受到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和盐碱化 ,黄土高原、西南地区的土壤侵蚀 ,青藏高原的草场退化 ,西南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的胁迫。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盲目的退耕还林 ,盲目强调植树造林等。因此 ,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在认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包括在指导思想上的误解 ,即“生态建设 =种树”,“退耕必定还林”;局面上避免开发的无序状态 ;工作措施上 ,则要防止“一刀切”的方式。本文综合西部地区的温带、水分、植被、土壤等因素 ,将西部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 8个温度带 ,2 5个自然区。通过综合西部地区的环境胁迫特点 ,植被恢复和保护与自然环境和生态区域系统的关系 ,从西部地区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合并构成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格局的 6个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生态建设战略 地貌 气候 中国 西部地区 土壤 植被
下载PDF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富刚 刘彦随 王介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耦合状态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袁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基于区城系统要素组成度耦合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系统耦舍状态评价模型,依据1995年-2004年海南省的国... 耦合状态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袁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基于区城系统要素组成度耦合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系统耦舍状态评价模型,依据1995年-2004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厦典型调研资料,进行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消耗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系统和区域发展消耗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其中前者呈下降态势,即由1995年的o.1239下降为2004年的0.0124。而后者呈稳步提高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5.7%;③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0°,45°]区间内,系统耦合状况的变化比较急剧。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转变发展理念是实现区域系统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高效热作农业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倡导低能耗工业生产模式是最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发展地区 区域系统 耦合状态 海南省
下载PDF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界线划分研究——以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军涛 李哲 郑度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 ,弥补了...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 ,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工程方法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界线划分 中温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发展态势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9
6
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85,共7页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布局与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进程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河南省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选择合适的空间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对其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成长能力评价模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态势,结合城市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三圈、一廊道、四轴带、双核、多边形组团、五协调区、一经济区"模式,并由此提出其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态势 布局优化 空间结构 城市-区域系统 河南省
下载PDF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关伟 高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协调是这一复杂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之间不断协同、相互促进,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循环...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协调是这一复杂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之间不断协同、相互促进,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循环往复的动态变化及其过程.基于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标准,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辽宁省2002-2011年间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得分及其所辖14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辽宁省协调度变化及协调度类型的时空演变分析,得出辽宁省区域系统具有系统协调度类型以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为主、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市域系统协调度类型分化显著、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等4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系统 区域系统 协调度 辽宁省
下载PDF
城市—区域系统内涵与机理研究——从城市、城市体系、城市群到城市—区域系统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以加权voronio图来确定城市—区域系统单元的边界,从而把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个"一体化地域",由此提出了一个研究地域整合的新视角。在城市—区域系统视域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核心;城市体系是系统的"骨架"并体现其组织结构;城市群是承担特殊功能的城市—区域系统,须提升其内聚力和外联度,从而达到城市与区域高效互动、综合发展之目的。论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基于核心组织、内聚组织、外联组织和区域支撑四方面的整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 城市体系 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省际时空差异的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久文 和瑞芳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中国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重要阶段。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也要重视区域间的协调。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要素系统分析了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与其省际时空差异... 中国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重要阶段。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也要重视区域间的协调。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要素系统分析了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与其省际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自1998年以来,北上广为代表的东部人文系统发展最好、区域系统水平较高,但自然系统压力较大;西部自然系统最显优势,但人文系统发展欠佳,区域系统呈现较低层次的协调。省域各要素系统发展态势较为稳定,衡量区域系统及其分指标人文、自然子系统相对差异的基尼系数数值较小且波动不大。今后我国仍要实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开发与和保护并行、优势发挥有序、差距有效控制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时空差异 协调发展 对策
下载PDF
区域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波 朱英群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8X期27-29,共3页
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促使人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亟需开展对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在内的区域系统内协调发展的研究,采取措... 伴随着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促使人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亟需开展对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在内的区域系统内协调发展的研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改造。因此,本文首先对区域系统进行分析界定,然后研究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规划模型与评价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协调发展 系统 评价
下载PDF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岱夫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 ,得出结论 :(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 ;(2 )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 ;(3)重实践 ,讲创新 ,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4 )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区域系统分析 地理环境 文化兼容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区域系统的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初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秉根 胡春生 刘玉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1,共3页
区域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系统的功能来源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及其运行状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机理是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具有量子效应.维护系统的复杂结构,增强系统的功能,使系统朝着和谐有序... 区域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系统的功能来源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及其运行状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机理是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具有量子效应.维护系统的复杂结构,增强系统的功能,使系统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是系统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自组织复合系统 动态变化机理 PRESCD模型
下载PDF
浅析农业区划在农业生产和区域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淑云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年第2期52-53,共2页
论文从农业区划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出发 。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区域系统 农业生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经济全球化 产业化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精准扶贫区域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国明 于佳兴 李全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4-29,64,共7页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认为精准扶贫区域系统是以一定的区域为载体,由扶贫对象、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监督,以精准脱贫为目的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精准扶贫区域系统主要由贫困实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三... 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认为精准扶贫区域系统是以一定的区域为载体,由扶贫对象、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监督,以精准脱贫为目的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精准扶贫区域系统主要由贫困实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三个子系统构成,外部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文化环境。在行政干预下,精准扶贫区域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机制、扶贫管理与上下联动机制、精准帮扶与责任落实机制和精准考核与监督检查机制。精准扶贫区域系统具有结构的强耗散性、演化目标的强计划性和运行机制的强调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区域系统 运行机制 外部环境
下载PDF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军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59-64,共6页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地理 区域系统 区划
下载PDF
基于区域系统理论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国玺 万年庆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区域系统的要素组成、结构与功能.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系统不断协调、组织与完善的过程,并就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构建了河南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子系统,以及推进河南省区域可持续...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区域系统的要素组成、结构与功能.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系统不断协调、组织与完善的过程,并就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构建了河南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子系统,以及推进河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可持续发展系统(SDS) 结构与功能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省际时空差异的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久文 和瑞芳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阶段。实现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更要重视区际间的协调发展。该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系统分析了区域系统等的协调发展状...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阶段。实现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既要重视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更要重视区际间的协调发展。该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系统分析了区域系统等的协调发展状态以及省际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自1998年以来,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具有高水平的人文发展水平,区域系统水平较高,但自然系统水平较低;西部地区自然系统水平较高、人文系统水平较低,二者呈现较低层次的协调度。各区域系统发展较为稳定,衡量省际区域系统及其人文、自然子系统相对差异的基尼系数数值较低,波动不大。因此今后我国仍要继续实施多种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发和保护并行、优势发挥有序与差距有效控制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时空差异 协调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人与自然区域系统的人类生态学模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63-66,共4页
地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借鉴20世纪初美国学者哈伦·巴罗斯提出的“人类生态学”观点,指出可用生态学观点解决地理学上的“人地关系”问题。
关键词 人与自然区域系统 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模式
下载PDF
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累积式脆弱性分析与纵向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波涛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从林业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出发,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模型;以伊春市为分析对象,收集林业区域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对4个公共... 从林业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评价的独特性出发,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模型;以伊春市为分析对象,收集林业区域1998—2006年度的统计资料开展实证研究,对4个公共因子和1个综合因子的演进规律和经济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评价体系力求突出指标的精炼性、数据的可获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核心在于为林业区域系统发展的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继而为林业区域规划和调整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区域系统 脆弱性评价 因子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跨区域系统图书馆合作联盟实现资源整合共享探索——以云南开放大学与首都图书馆长期合作联盟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捷 尹明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85-89,共5页
云南开放大学与首都图书馆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双方实现了业务对接。随着"合作协议"的实施推进,探索了跨省(直辖市)区域、跨系统建设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及难题所在,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合作联盟... 云南开放大学与首都图书馆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双方实现了业务对接。随着"合作协议"的实施推进,探索了跨省(直辖市)区域、跨系统建设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及难题所在,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合作联盟采用了协议管理模式,建议不断完善协议内容,促进云南开放大学体系文化建设、搭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读书学习共享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 图书馆合作联盟 资源共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