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太地区特有的“次区域经济区”
1
作者 杨国钧 《经济世界》 1994年第11期15-17,1,共4页
今年一月一日,世界上最大的由“欧共体” 12个国家和“欧洲自由贸易区”的6成员国组成的单一市场正式形成。同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单一市场形成。亚洲将如何行动?本期文章《亚太地区特有的“次区域经济区”》介绍了亚洲诸国... 今年一月一日,世界上最大的由“欧共体” 12个国家和“欧洲自由贸易区”的6成员国组成的单一市场正式形成。同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单一市场形成。亚洲将如何行动?本期文章《亚太地区特有的“次区域经济区”》介绍了亚洲诸国的合作方式、特点及趋势,并分析了亚洲七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区 亚太地区 增长三角 欧洲自由贸易区 新加坡 图们江地区 经济互补性 经济一体化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
下载PDF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勤 《东南学术》 2004年第S1期250-252,共3页
今年初,我省提出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随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兴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它为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海峡西岸经济区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对成都发展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关丽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5-27,31,共4页
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区域规划,内容涉及10多个省份,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规划不仅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举措,也成为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 2009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区域规划,内容涉及10多个省份,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规划不仅成为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举措,也成为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本文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批复之际,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出成都将面临"两加快两推进"的新机遇,总结对成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 区域规划
下载PDF
区域性地方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
4
作者 韦东红 《知识经济》 2014年第22期9-10,共2页
区域性地方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都面临环境、资源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如何实现区域性地方经济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况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经济区实际... 区域性地方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都面临环境、资源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如何实现区域性地方经济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况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经济区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较强,评价结果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相符,该方法可为区域性地方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经济 综合评价 区域经济区 对策
下载PDF
论南岭地区和湘漓流域在“泛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关于建立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构想
5
作者 陈宪忠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南岭湘漓是湘、桂、黔、粤、赣五个省区的结合部。在这个地区推动省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有许多积极的意义。要完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就应该推动南岭湘漓建设"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区"。南岭湘漓应该将自身的优势... 南岭湘漓是湘、桂、黔、粤、赣五个省区的结合部。在这个地区推动省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有许多积极的意义。要完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就应该推动南岭湘漓建设"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区"。南岭湘漓应该将自身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整合的竞争力,打造一个具有南岭湘漓特色的经济合作发展模式,促进南岭湘漓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泛珠三角 南岭湘漓次区域经济区
下载PDF
认清“地方经济国际化”格局,推进次区域、多边经济合作──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点思考
6
作者 金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2-54,共3页
认清“地方经济国际化”格局,推进次区域、多边经济合作──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点思考金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的东北三省居于区位中心地位。一、“东北亚区域集团化”构想目前,东北亚呈现出这样的态势:一方面经济关系... 认清“地方经济国际化”格局,推进次区域、多边经济合作──关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一点思考金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的东北三省居于区位中心地位。一、“东北亚区域集团化”构想目前,东北亚呈现出这样的态势:一方面经济关系上的区域化进展比较迅速,各国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经济合作 经济国际化 区域 多边经济合作 东北亚区域合作 区域 东北亚地区 “成长三角”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区
下载PDF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发展
7
作者 蔡达 《大观周刊》 2012年第19期73-73,共1页
近年来,我国地区性经济区的发展十分迅猛,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新兴经济区,由于它与台湾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本文就从海西经济区与台湾经济... 近年来,我国地区性经济区的发展十分迅猛,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新兴经济区,由于它与台湾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也引起了高度的关注。本文就从海西经济区与台湾经济的联系入手,简要分析一下海西经济区的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区 区域互补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框架及其多维取向 被引量:2
8
作者 程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3,共8页
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一个是包括了港澳台在内的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关税区和不同货币体系之间的"大中国"经济区层面,另一个是同一经济制度、同一关税区以及同一货币金融系统之... 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一个是包括了港澳台在内的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关税区和不同货币体系之间的"大中国"经济区层面,另一个是同一经济制度、同一关税区以及同一货币金融系统之下中国大陆内部各大行政区层面。一体化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上述现象的分析范式,需对其适用性做出界定后才适合于对中国区域问题的研究。在此尝试从理论上梳理出一个解释大国内部独特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分析框架,将国际经济学、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等理论融合运用到这一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泛一体化”“大中国”经济区 省域经济
下载PDF
开封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淞陶 《大观周刊》 2012年第5期79-80,共2页
在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中,开封处于核心区的位置,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将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历史性机遏,主动融入.乘势而为.“十二五”期间.努力把开封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城市.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郑汴一体化开封区域带动
下载PDF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文化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兴球 《创新》 2007年第2期21-25,共5页
广西在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的开发成员之后,面对的不利形势是地缘没有云南省那样的优势,广西壮侗民族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泰佬掸诸民族的文化相似性为广西参与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建设中提供文化连接,广西以文化项目入手将占有... 广西在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的开发成员之后,面对的不利形势是地缘没有云南省那样的优势,广西壮侗民族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泰佬掸诸民族的文化相似性为广西参与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建设中提供文化连接,广西以文化项目入手将占有优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 广西文化特征 文化策略
下载PDF
加强中印缅孟次区域合作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德华 《开放导报》 2003年第11期16-19,共4页
中国应重视与孟加拉湾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印度洋扩展,以中印缅孟为核心形成另一个次区域,并逐步向东南亚延伸。在上述两个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建立由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参与的“昆明... 中国应重视与孟加拉湾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印度洋扩展,以中印缅孟为核心形成另一个次区域,并逐步向东南亚延伸。在上述两个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建立由中国、南亚、东南亚地区参与的“昆明合作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相对应,形成西北大开发及其与中亚的合作、西南大开发及其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这样一个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21世纪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合作 BCIM 自由贸易区 “次区域经济区 缅甸 孟加拉国 印度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南省区域旅游经济区区划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玲 夏由清 +1 位作者 陈国生 陆利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7-341,共5页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自治州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4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所列市(州)旅游经济区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存在巨大的地...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自治州的旅游经济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章选取4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所列市(州)旅游经济区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结合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文章解释了该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加强合作以发挥各市(州)旅游优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区域旅游经济区 区划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低谷经济区区域经济与乡村城市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13
作者 徐文雄 《村镇建设》 1996年第2期28-30,共3页
一、研究意义 广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多山省份,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60%;共有49个山区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一半,居住着全省40%的人口。在全省经济梯度中,粤东、粤北、粤西北广大山区属“经济低谷区”。
关键词 《低谷经济区区域经济与乡村城市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广东 乡村城市化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清中叶台湾三大区域型经济区的成立(1784-1850)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玉茹 《东北史地》 2015年第1期54-65,F0003,共13页
乾隆年间,随着大量汉人由福建和广东移入,台湾的中、北部地区开始了积极拓垦和大规模的水田化运动。乾隆末叶,政策放宽,两岸互动日益频繁,开垦方向转入台湾西北部、东北边的噶玛兰地区。嘉庆15年(1810)清廷置噶玛兰厅。嘉庆年间,西部平... 乾隆年间,随着大量汉人由福建和广东移入,台湾的中、北部地区开始了积极拓垦和大规模的水田化运动。乾隆末叶,政策放宽,两岸互动日益频繁,开垦方向转入台湾西北部、东北边的噶玛兰地区。嘉庆15年(1810)清廷置噶玛兰厅。嘉庆年间,西部平原地带陆续完成水田化,拓垦活动转向丘陵、台地地区。农业的发达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清廷渐由鹿耳门的单口对渡政策发展成多口对渡,开放中部的鹿港、北部的八里坌(今淡水八里,1820年后改泊沪尾)为正口,从而形成北、中、南三口与福建贸易往来的型态,台湾逐渐形成三个各自独立的区域型经济区。嘉道年间,贸易网络已经跨越福建,北至锦、盖州,南至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口 鹿港 府城 艋舺 区域经济区
原文传递
开港前后台湾南北双核心区域型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1851-1895)
15
作者 林玉茹 《地域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12-51,150,共41页
咸丰十年(1860)台湾开港,以安平、打狗、基隆和淡水条约港为核心形成南北两个区域型经济区,其对外联结网络大不相同。此新变局对台湾各地域经济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造成了经济区的重组。条约港市场圈内,国际商品交易密切,同时也各... 咸丰十年(1860)台湾开港,以安平、打狗、基隆和淡水条约港为核心形成南北两个区域型经济区,其对外联结网络大不相同。此新变局对台湾各地域经济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造成了经济区的重组。条约港市场圈内,国际商品交易密切,同时也各自直接对外贸易,形成一种地域间既从属又分立的双重结构。台湾港口城市出现条约港和传统港市两种类型,所形成的南北两个区域型经济区内又分立出数个独立的地区性经济区,其比重也有重大转变。1870年代后,北部港口贸易额赶超南部,逐渐成为全台贸易重心。与此同时,官方对外交通也发生同质变化,官方渡台正道由南部转移至北部,北部政治和经济地位已凌驾于南部之上。南北地域物产的生产专业化,促使岛内长距离航行和不同经济区间的往来较之前更频繁。洋行纷纷来条约港设立据点,引入资本、新的金融机制及技术。台湾对外贸易规模大增,贸易网络也大幅扩张,突破原来以福建为中心的大陆沿岸贸易圈,贸易范围扩大至全球,促成台湾经济近代化萌芽,还带动了后山解禁、台湾全岛版图的形成以及政治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口 小口 区域经济区 地区性经济区 条约港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集群的海西集群品牌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弦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区域集群品牌是以区域或集群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与产品品牌相比,两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着特性。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集群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区域集群品牌的特... 区域集群品牌是以区域或集群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与产品品牌相比,两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着特性。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集群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区域集群品牌的特殊属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集群品牌的建设,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吸引力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下载PDF
建设马芜铜经济走廊 加强城市间区域合作
17
作者 张有华 《华夏星火》 2001年第8期17-17,共1页
区域经济区,即是以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功能较完善的中等城市为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地理区域.位于安徽省东部、沿长江分布的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及其所辖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地理区域,有着类似的经... 区域经济区,即是以相对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功能较完善的中等城市为经济增长点,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地理区域.位于安徽省东部、沿长江分布的马鞍山、芜湖、铜陵三市及其所辖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地理区域,有着类似的经济特征.并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区 马鞍山市 芜湖市 铜陵市 城市间区域合作
原文传递
论我国保持竞争优势的策略选择
18
作者 黄先勤 《琼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31-41,共11页
一、新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经济的战略和策略 自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原来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美日欧为经济中心的三极经济格局,并相应建立或形成了以美国为领导的北美自由经济区、以日本为... 一、新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经济的战略和策略 自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原来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美日欧为经济中心的三极经济格局,并相应建立或形成了以美国为领导的北美自由经济区、以日本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区、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经济区,而且这三大经济区还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北美经济区以布什总统的“美洲倡议”为起点,逐步开始融入拉美地区的国家,有形成美洲经济区的明显趋势;东北亚经济区有与东南亚经济区(以东南亚国家联盟为中心)、中国、南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融合形成东亚经济区的趋势;欧洲经济区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核心,已经完成了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联合,并深化为欧洲货币经济联盟,并且这个联盟还在进一步扩大,有将北欧、中欧、南欧、东欧诸国逐步纳入欧洲一体化的强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经济区 东北亚经济区 区域经济区 东亚经济 俄罗斯远东地区 保持竞争优势 分工体系 经济一体化 第二层次 产业升级换代
下载PDF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被引量:12
19
作者 LI Chaofeng WANG Anjian +3 位作者 CHEN Xiaojin CHEN Qishen ZHANG Yanfei LI 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layout of the major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including coal,iron ore,copper and bauxite,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It also identifies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layout of the major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including coal,iron ore,copper and bauxite,from a national perspective.It also identifies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miner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ignificant issues with China's mineral resource industry cause challeng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mining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socio-economy.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mine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mining in the western China were also analy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is misaligned with its regional layou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over-exploited,and the mineral resources production in the eastern China is unsustainable.The continuously expanding produc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China has heavily endanger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We propose strategies to boo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including measures to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 domestic mineral resources.We also offer suggestions for scientifically planning the mineral resource prospect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layout,as well as for proactively undertaking industry transfer in the eastern China and raising the environmental benchmark requirements for the mineral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resources resources distrib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下载PD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oretical Approach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APPROACH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LIUShu-guang CHENCa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is the new research field of modern economicgeography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f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consider RIS as t...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RIS) is the new research field of modern economicgeography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f regional economic geography,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consider RIS as the integrated and interactive systems with innovationmilieu, elements, un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Five aspect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innovation input scale and output scale, innovation milieu transition, innovation inner operation,as well as innovation outer impact are worked out for final indicators of RIS scale and quality.According to different RIS situations, three patterns of independent, imitative and cooperative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for choosing. At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aper, we select 12 provincialregions (including three municipalities and one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for empirical study. The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reat difference among each region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scale and quality mainly owning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IS social and economic milieu, the majorinnovative uni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D institute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innovation development decisions for each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ORY METHODS cases of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