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区域整体开发项目总控
1
作者 王彦杰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6期49-51,共3页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导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整体开发建设逐渐由周边城区向中心城区转移,城市片区规模的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项目日益增多。设计总控在区域更新整体开发实施、统筹利用城市资源、整合...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主导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区域整体开发建设逐渐由周边城区向中心城区转移,城市片区规模的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项目日益增多。设计总控在区域更新整体开发实施、统筹利用城市资源、整合城市公共空间、整体提升城市环境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章对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区域更新项目的设计特点以及总控关键要点进行了分析对比。随着城市的更新发展,区域整体开发建设目标更加多元、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既有基础条件也更加复杂,因此,区域更新建设对设计总控工作提出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块整体开发 设计总控 区域联通 共享统筹
下载PDF
兼顾“高联通性”和“低传染性”的金融机构关联网络优化路径研究
2
作者 曹子雯 贺霖卿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1,共11页
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联通性”可打破区域边界、助力市场融合与资源高效配置,而其“传染性”则可能导致风险的连锁反应。如何调整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结构,以实现“高联通性”与“低传染性”的兼顾、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金融机... 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联通性”可打破区域边界、助力市场融合与资源高效配置,而其“传染性”则可能导致风险的连锁反应。如何调整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结构,以实现“高联通性”与“低传染性”的兼顾、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金融机构出资关系构建金融机构关联网络,采用融合传播动力学思想的复杂网络抗毁性测试技术,模拟现阶段风险传染过程中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联通性变化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兼顾“高联通性”与“低传染性”的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结构调整路径。研究发现:(1)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空间高频传染路径主要呈现以北京为主中心节点、上海和深圳为次中心节点,向其他城市辐射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风险传染动态下,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联通性呈现类“Z”字形动态下降趋势,此外,金融机构关联网络联通性的下降态势存在起源地差异,在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时,须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金融风险传播的特性;(3)无论是在属于同一区域的机构之间建立防火墙机制,还是提高连接多区域的机构节点对于风险的消化吸收能力,均能显著提高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的“联通性”并降低其“传染性”,但两条路径的具体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从提高“联通性”来看,前者优于后者,从降低“传染性”来看,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关联网络 风险传染 区域联通 反事实模拟
下载PDF
长江干线过江公路发展过程及其区域连通能力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娱 王峰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1-1700,共10页
过江通道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推动跨江融合、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实现全国南北要素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中国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的发展过程,并采用时间可达性和中介中心性对过江公路的区域连通能... 过江通道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推动跨江融合、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实现全国南北要素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中国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的发展过程,并采用时间可达性和中介中心性对过江公路的区域连通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根据数量、类型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的建设过程可分为起步攻坚阶段(1957—1995年)、提速扩张阶段(1996—2010年)和多功能拓展阶段(2011年至今),至2021年6月,上中下游过江通道比例达54.7∶23.4∶21.9,从经济规模和常住人口来看,长江下游过江通道密度远低于上中游地区;(2)长江经济带平均公路过江时间由1980年的19.73 h下降到2020年的6.09 h,可达性显著提升,且上、中、下游过江时间成本差距不断缩小;(3)长江南北两岸地市间跨江连通水平提升显著,过江最短路径由高度依赖于若干过江公路发展为多条过江公路共同分担,高中介中心性过江公路主要布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上游地区过江公路连通能力普遍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通道 区域联通能力 中介中心性 长江干线 区域交通
下载PDF
多联通区域中的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瑞华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12,共5页
多联通区域中的Laplace方程柯西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基本解和边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先通过边界控制技术来获得部分边界上的未知的Dirichlet数据的一个逼近,然后再用基本解方法去求解一个带有第二类边值条件的Laplac... 多联通区域中的Laplace方程柯西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基本解和边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先通过边界控制技术来获得部分边界上的未知的Dirichlet数据的一个逼近,然后再用基本解方法去求解一个带有第二类边值条件的Laplace方程.这种方法在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时与通常所用的基本解方法不同,本文主要是用基本解方法求解了一系列正问题而不是直接用基本解方法去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这样一个反问题.这里由于Laplace方程柯西问题的高度不适定性,为了确保数值解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采用了Tikhonov正则化方法,在正则化参数的选取上采用了GCV准则.最后用数值算例证明了这种方法不论是在数值解的精度上还是数值解的稳定性上都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控制 基本解 LAPLACE方程 TIKHONOV正则化 联通区域
下载PDF
产业网络化视角的区域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99,共6页
文章基于连锁模型,通过采用β条件收敛模型,加入初期人均GDP与区域联通度交互项的方法,展开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得出东、中部发... 文章基于连锁模型,通过采用β条件收敛模型,加入初期人均GDP与区域联通度交互项的方法,展开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得出东、中部发达地区应着重强调内部协调、西部欠发达地区应侧重强调集中的基本结论。为此,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和发挥产业网络化的作用,并着力加强自由市场下区域间联系与区域专业化集聚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条件收敛 区域联通 区域协调发展 自由市场
下载PDF
复杂形状单连通区域二维第一类格林函数的制作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福谦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3,共4页
将保角变换法与镜像法相结合,制作边界形状复杂的单连通内的二维第一类格林函数,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绘制出其等值线图.
关键词 复杂形状单联通区域 保角变换 镜像法 二维第一类格林函数 等值线图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农田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东 欧阳安 +1 位作者 陈聪 李亦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6-201,共6页
农田边界识别对智能农机装备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实现农田边界的精准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农田识别方法。由于农田图像地物信息复杂,普通RGB图像处理结果受环境影响较大,模型鲁棒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测绘无... 农田边界识别对智能农机装备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实现农田边界的精准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农田识别方法。由于农田图像地物信息复杂,普通RGB图像处理结果受环境影响较大,模型鲁棒性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测绘无人机获取农田多光谱数据,基于不同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异,利用大津阈值分割法实现农田的有效分割。针对杂草和树木等过分割问题,通过计算联通区域的大小与长宽比的方法,在保证农田识别精度的情况下,减少其他因素干扰,最后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农田边界。通过验证,本研究方法对农田的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可以为智能农机装备提供作业环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边界识别 植被指数 NDVI 联通区域
下载PDF
针对多人之间存在粘连重叠情况的定位方法研究
8
作者 方颖 《科技资讯》 2010年第19期42-42,共1页
目标定位目的是获得目标在场景中具体位置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场景往往包含多个目标人,且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粘连重叠情况。若使用传统方法,可能会导致目标丢失,影响后续的轨迹识别。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定位方法,先采用联通区域分析... 目标定位目的是获得目标在场景中具体位置信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场景往往包含多个目标人,且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粘连重叠情况。若使用传统方法,可能会导致目标丢失,影响后续的轨迹识别。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定位方法,先采用联通区域分析法进行初次目标定位;然后在此基础用改进的基于投影分析的目标定位法进行再次定位。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定位 联通区域分析法 投影定位分析法
下载PDF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ccessibility evolution of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ver the past century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娱 金凤君 +2 位作者 陆玉麒 陈卓 杨宇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10期1500-1518,共19页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o the current era of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 region has always played a national leading role in l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o the current era of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 region has always played a national leading role in l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BTH region, this paper utilized a temporal scale of 100 years to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aking 13 cities within the BTH region as research anchor cities, we took into account "leaping"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accessibility. Our research shows the following results:(1)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the BTH region has undergone five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period of modernization(1881–1937); the period of stagnation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1937–1949); the network expansion period(1949–1980); the period of trunk construction(1980–1995), and the period of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1995–present). The network structure centered around Beijing has existed from the outse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2) The accessibility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BTH region has evolved from expansion along traffic corridors to the formation of concentric circles. The stratified circular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 anchor citie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ontiguous development pattern.(3) There are clear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s of anchor cities. Beijing has always been at the top of this hierarchy, while the hierarchical position of Zhangjiakou has fallen noticeably since 1949.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was the first region to form a short-duration transportation circle structure, while th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TH transportation region, have yet to b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istorical evulution ACCESSIBILITY circl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