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自主呼吸训练方法对区域性肺通气影响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高志君 赵珂 +8 位作者 代萌 王春晨 刘洋 秦义隆 代静 王航 文治洪 曹新生 杨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成像(EIT)技术探究不同自主呼吸训练方法对区域性肺通气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训练标准及方法选取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方案。方法:共纳入28名健康志愿者,取舒适站立位并进行:(1)平静呼吸;...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成像(EIT)技术探究不同自主呼吸训练方法对区域性肺通气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训练标准及方法选取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方案。方法:共纳入28名健康志愿者,取舒适站立位并进行:(1)平静呼吸;(2)腹式呼吸;(3)缩唇呼吸;(4)腹式缩唇呼吸,每位被试的四种呼吸方式随机决定,整个过程中连续记录胸部EIT;分别对比四种呼吸方式期间的潮气量(TV)、呼气末肺阻抗(EELI)、通气中心(center of ventilation,Co V)、不均一指数(GI)、区域通气延迟(RVD)。结果:较平静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腹式缩唇呼吸三种呼吸训练方法期间的TV明显增大(P<0.05);EELI明显降低(P<0.05);Co V明显减小(P<0.05,腹侧通气增多);腹式呼吸和腹式缩唇呼吸的GI明显减小(P<0.05,通气更均匀);缩唇呼吸和腹式缩唇呼吸RVD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腹式缩唇呼三种呼吸训练方法均能有效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功能残气量,但三种呼吸训练方法对肺通气的影响各不相同:缩唇呼吸通气向腹侧移动更显著(COV更小),区域通气延迟更显著(RVD更大),而腹式呼吸可改善通气均匀性(GI更小)。因此,从区域性肺通气的角度,建议COPD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独立交替进行,以达到更好的呼吸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 区域通气 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肺通气氧功能成像对区域性肺通气信息的实验观察(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明 郭佑民 +5 位作者 杨健 牛刚 王建国 雷晓燕 朱力 汪军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期588-589,T00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通气联合肺灌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犬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4只犬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将吸收性明胶海绵条注入左下肺动脉后复制肺栓塞动物模型。犬于栓塞前分别吸入室... 目的:探讨应用肺通气联合肺灌注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犬肺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4只犬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将吸收性明胶海绵条注入左下肺动脉后复制肺栓塞动物模型。犬于栓塞前分别吸入室内空气(21%O2)和高浓度氧(99.5%O2)及栓塞后再次吸入高浓度氧行肺通气MRI扫描,分别测出左下肺信号强度,观察反映肺通气的信号强度的变化。犬于栓塞前和栓塞后分别行肺灌注MRI扫描观察左下肺的灌注情况。结果:肺通气MRI扫描时,左下肺栓塞前吸入99.5%O2后较吸入室内空气时的肺实质信号强度明显增加,栓塞后吸入99.5%O2肺实质信号强度亦明显增加,同未栓塞的右下肺相同步骤时的信号强度增加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3.685,P>0.05),说明左下肺栓塞后肺通气未受影响。肺灌注MRI扫描时注入造影剂后,右下肺未栓塞区的信号强度迅速上升,于第6.8秒达灌注峰值期,而左下肺栓塞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低平,始终未出现明显的灌注峰值期。结论:MRI肺通气氧功能成像联合灌注成像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对肺栓塞的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氧功能成像 DSA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区域通气 栓塞
下载PDF
应用肺区域阻抗通气图监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围期肺通气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家琏 胡海琍 +2 位作者 曾林海 贾海泉 邹学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9-551,共3页
目的 评价肺区域通气测定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围期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后肺区域通气功能 ,同时比较X线胸片、总肺功能测定变化。结果 肺功能的损害与胸腔积液侧积液量的多少相关 ,肺区域功能测... 目的 评价肺区域通气测定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围期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后肺区域通气功能 ,同时比较X线胸片、总肺功能测定变化。结果 肺功能的损害与胸腔积液侧积液量的多少相关 ,肺区域功能测定能反映患侧及其受压肺局部肺功能的受损 ;治疗后随着积液量的减少、吸收或胸膜增厚等改变 ,肺区域通气分布呈相应的动态变化。结论 应用肺区域通气功能监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围期局部肺功能的改变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围期 通气功能 区域通气测定
下载PDF
肺区域阻抗通气图测定对2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围期的动态监测
4
作者 许家琏 胡海琍 +2 位作者 曾林海 贾海泉 邹学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21-721,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区域阻抗通气 治疗 动态监测
下载PDF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在尘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维 贾海泉 +2 位作者 朱东 周泽深 邹学超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尘肺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的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32例不同类型尘肺患者进行了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和常规肺功能试验 ,将结果与 10 0例健康人测定值比较。结果 铸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 3种尘...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尘肺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的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32例不同类型尘肺患者进行了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检测和常规肺功能试验 ,将结果与 10 0例健康人测定值比较。结果 铸工尘肺、矽肺和石棉肺 3种尘肺的肺区域性通气分布皆为两上肺区通气增加和两下肺区通气减少 ;而左、右两侧肺通气分布则以右侧肺通气增加为主 ,占 5 3.0 3%(70 / 132 ) ,与健康正常人肺阻抗通气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三种尘肺之间比较 ,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 ) ,尘肺通气功能“正常”者与不同类型通气障碍者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P >0 .0 5 )。 2例矽肺中 ,1例X线胸片显示其左侧上叶肺萎缩 ;另 1例并发左侧中央型肺癌。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显示符合X线影像。结论 肺区域性阻抗通气图是非常规肺功能所能检测到的 ,可作为常规肺功能补充参数。对尘肺并发其他肺部区域性病变 ,临床似有可能用肺阻抗通气图替代核素显像通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阻抗通气 功能 诊断
原文传递
ICU可视化动态评估心肺功能新技术:电阻抗断层成像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庆云 胡兴硕 解立新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辐射、可视化的床旁无创、连续、动态监测的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实时显示肺区域性通气状态,还可进行肺灌注的评估。因此,EIT能帮助医师在直视状态下从生理学角度识别动态心肺功能,进而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策...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一种无辐射、可视化的床旁无创、连续、动态监测的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实时显示肺区域性通气状态,还可进行肺灌注的评估。因此,EIT能帮助医师在直视状态下从生理学角度识别动态心肺功能,进而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本文探讨ICU不同场景下EIT的研究成果为危重症患者个体化呼吸支持策略及临床救治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阻抗断层成像 区域肺通气 灌注
原文传递
职业医学
7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03年第5期266-270,共5页
关键词 劳动卫生 职业病 煤工尘 职业医学 气道高反应性 区域性阻抗通气 患者 接尘工人 间皮瘤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