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对上海高桥镇和浦东新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蔚纯 赵海君 +3 位作者 李莉 周裕德 潘惠 包存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9-748,共10页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特性决定其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区域规划环评中空间尺度与基础数据的关系、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特性决定其对空间尺度的敏感性。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区域规划环评中空间尺度与基础数据的关系、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系、空间尺度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上海高桥镇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5年)和"上海浦东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2010年)为例,通过对比方法,进一步说明空间尺度与显著环境因子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环境影响预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是区域规划环评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由于不同类型的基础数据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需要根据评价区域的实际和评价要求,合理选择数据所涵盖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分辨率。区域规划环境评价应根据本身的层次、涉及范围,筛选出合理的显著环境因子,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尺度上环境空气质量预测评价的结果侧重于总体描述、解释污染物散布的宏观空间格局和趋势,而在小尺度上则更有利于揭示局地精细化的污染扩散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环境评价 空间尺度 基础数据 显著环境因子 评价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原文传递
区域规划环评中生态环境制约因素影响与分析——以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小梅 《低碳世界》 2015年第19期6-7,共2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式已经日渐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规范理论与方法体系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其作用正常发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结合毕节经济开发区总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式已经日渐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规范理论与方法体系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其作用正常发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结合毕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实况,对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生态环境制约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制约 毕节经济开发区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拟——以博鳌特别规划区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韦静 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6,共7页
根据现有生态足迹计算框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正方法以及虚拟生态足迹的概念.针对区域规划实施的长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总体规划(2005-2020)》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生态承载力利用系数k来表示生态... 根据现有生态足迹计算框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正方法以及虚拟生态足迹的概念.针对区域规划实施的长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总体规划(2005-2020)》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生态承载力利用系数k来表示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生态足迹的约束,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情景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目前案例区开发程度较低,资源禀赋优越,2004年尚有0.44gha的人均生态盈余;规划实施后,生产用地面积的缩减、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使案例区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49gha和2.36gha.为减少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应提高土地生态生产能力,合理制定虚拟生态足迹战略,适当降低区域发展规模,以及对资源出口地区开展生态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承载力约束 虚拟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