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矿产地质区域调查系统设计研究
1
作者 李佳琪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23期221-222,共2页
目前对于矿产地质区域的调查为非数字化调查方法,为此提出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矿产地质区域调查系统设计研究。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对该矿产地质区域调查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以及硬件条件设置;再通过数据库的设计、系统... 目前对于矿产地质区域的调查为非数字化调查方法,为此提出基于数字信息化的矿产地质区域调查系统设计研究。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对该矿产地质区域调查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以及硬件条件设置;再通过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的模块设计对该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完成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可知,该系统能够完成对于矿产地质区域的调查的基本要求,且与传统非数字化调查方法相比,该系统具有一定的便捷性、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息化 矿产地质 区域调查系统 系统设计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刚 吴冲龙 汪新庆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7-84,共8页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系统。其中野外工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研究的瓶颈和关键之一,有针对性地综合探讨了国内外相关野外工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就其工作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系统研究...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系统。其中野外工作系统是整个系统研究的瓶颈和关键之一,有针对性地综合探讨了国内外相关野外工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就其工作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系统研究开发的体系结构、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数字化填图系统的应用将显著提高传统区调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对于我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 野外数据采集 地矿点源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PS GIS
下载PDF
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成都平原大遗址聚落考古中的实践与收获——以高山古城遗址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志清 陈剑 +1 位作者 刘祥宇 白铁勇 《中国文化遗产》 2015年第6期32-37,共6页
区域系统调查是当前聚落考古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地处成都平原西南山地高山古城遗址的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聚落考古与社会形态的研究,并为今后成都大遗址考古和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与实践范例... 区域系统调查是当前聚落考古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地处成都平原西南山地高山古城遗址的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聚落考古与社会形态的研究,并为今后成都大遗址考古和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与实践范例。本文对高山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和相关思考进行回顾,以期为相关大遗址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 高山古城遗址 宝墩文化 大遗址
下载PDF
在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前人地质资料的利用与数据采集 被引量:3
4
作者 覃小锋 周开华 +4 位作者 胡贵昂 周府生 李广宁 谢凌锋 潘艺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6-994,共9页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入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填图系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前人地质资料利用 数据采集
下载PDF
我国传统考古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比较——以江西抚河流域、鲁东南沿海地区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斌 夏福德 《文物春秋》 2021年第2期33-40,共8页
传统考古调查作为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手段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系统调查是伴随聚落考古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考古调查方法,主要服务于聚落考古研究。两种调查方法在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及调... 传统考古调查作为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手段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系统调查是伴随聚落考古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考古调查方法,主要服务于聚落考古研究。两种调查方法在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及调查的具体流程上均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传统考古调查,区域系统调查在调查和分析方法上更加精细化。此外,在具体操作中,两种调查方法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辨析传统考古调查和区域系统调查有助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田野考古工作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术研究做好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考古调查 区域系统考古调查 调查方法
下载PDF
苏南农村发展的科学探索——评《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吴江经济社会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吴增基 《学海》 2002年第1期204-204,共1页
关键词 江苏 吴红 书评 农村发展 《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吴江经济社会系统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2014~2016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收获——兼论探测技术在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羊泽林 《福建文博》 2016年第4期2-11,共10页
2014年至2016年,福建博物院组织水下考古调查队伍,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利用探测设备在海坛海峡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并对12处水下疑点开展水下探摸工作,确认4处沉船遗址及1处水下文物点。本文通过区域系统调查实践,对探... 2014年至2016年,福建博物院组织水下考古调查队伍,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利用探测设备在海坛海峡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并对12处水下疑点开展水下探摸工作,确认4处沉船遗址及1处水下文物点。本文通过区域系统调查实践,对探测设备在水下文化遗产调查中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探测设备在不同海洋埋藏环境中调查水下文化遗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探测技术 区域系统调查
下载PDF
试论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羊泽林 《福建文博》 2014年第2期2-5,共4页
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方法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陆地考古调查中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势和作用。在我国的水下考古调查实践中,亦经历从"被动式"的点状调查到"主动式"的区域系统调查这一发展过程。本文从我国水下考古区域... 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方法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陆地考古调查中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势和作用。在我国的水下考古调查实践中,亦经历从"被动式"的点状调查到"主动式"的区域系统调查这一发展过程。本文从我国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发展、内涵以及其与陆地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来分析这种调查方法的难点,并阐述其在我国水下考古工作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区域系统调查
下载PDF
区域系统调查在福建北部山区的实践——以浦城县牛鼻山遗址周边考古调查为例
9
作者 杨军 《福建文博》 2021年第4期19-22,共4页
区域系统调查是伴随聚落考古而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一方法在国内已有不少实践,不过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方地区或平原、盆地地形上,东南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等不利因素影响,相关工作一直未能开展。2018年7-8月,厦门大... 区域系统调查是伴随聚落考古而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一方法在国内已有不少实践,不过大部分都集中在北方地区或平原、盆地地形上,东南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等不利因素影响,相关工作一直未能开展。2018年7-8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浦城县博物馆在福建省北部山区开展了牛鼻山遗址周边考古调查,调查方法因地制宜,优化改良,获取了一批牛鼻山遗址周边区域田野考古和聚落考古的实物资料,为认识南浦溪上游党溪小流域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次调查初步证明了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东南山地密林地区开展的可行性,其方法论的改良与实践为未来的田野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拉网式”踏查 地表遗物
下载PDF
《区域地质测量计算机辅助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刚 赵温霞 +3 位作者 吴冲龙 汪新庆 李伟忠 张夏林 《中国地质教育》 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迎接国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挑战,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开设了《区域地质测量计算机辅助技术》这门课,将先进的数字填图技术引入到本科生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为我国培养现代化的地质专业人才。通过具有... 为了迎接国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挑战,中国地质大学率先开设了《区域地质测量计算机辅助技术》这门课,将先进的数字填图技术引入到本科生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为我国培养现代化的地质专业人才。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过程,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探讨了课程的"两位一体"特色教学模式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 地矿点源信息系统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区域系统调查的水下考古——以渔山列岛海域为例
11
作者 王光远 李滨 林国聪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8-115,共8页
通过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实践,探讨了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工作流程和价值内涵。研究表明,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核心是全面性和系统性,其工作流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全面系统梳理背景资料—筛选水下重点调查区... 通过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实践,探讨了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工作流程和价值内涵。研究表明,水下考古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核心是全面性和系统性,其工作流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全面系统梳理背景资料—筛选水下重点调查区域—寻找水下遗存疑点—水下遗存的排查确认—水下遗存的信息采集。目前,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方法还存在较大挑战,主要包括调查标准尚未统一,应用性研究缺乏;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有待突破;水下能见度、水深等因素影响水下探摸的效率;埋藏较深或环境复杂的水下疑点确认难度大。建议应加强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方法的应用性研究;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注重跨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区域系统调查 系统性考古调查方法 水下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以WEB和3S技术为支持的南水北调禹州段考古区域系统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海 方燕明 +4 位作者 席玮 赖新川 赵亮 吴学明 逢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45,166-168,共11页
南水北调禹州段考古区域系统调查项目是以WEB和3S技术为支持的一项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项目实施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调查数据库的设计、3S技术的应用以及WEB-GIS系统的开发等情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系统... 南水北调禹州段考古区域系统调查项目是以WEB和3S技术为支持的一项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项目。本文主要介绍该项目实施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调查数据库的设计、3S技术的应用以及WEB-GIS系统的开发等情况。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和新技术在田野考古调查中的应用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景观考古 3S技术 WEB—GIS
原文传递
马鞍山采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居中 杨玉璋 +16 位作者 蓝万里 范方芳 汪吉吉 王娟 来茵 王乐天 夏冬青 江泽云 洛伊德 佘玲珠 戴玮 栗中斌 江晨 代诗宝 袁春荣 苗杰 王立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30,共8页
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 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队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遗址群,分析聚落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了聚落变迁的轨迹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考古
原文传递
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24
14
作者 方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4,共9页
区域系统调查法强调的是对特定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研究,它对于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过程的研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发展简况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在我国不同地... 区域系统调查法强调的是对特定区域内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阶段之间聚落形态的变化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和研究,它对于聚落考古和文明起源过程的研究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介绍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发展简况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在我国不同地区运用的几个实例,说明在我国开展此类考古调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全覆盖式调查 考古调查方法 发展历程 考古学
原文传递
中国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辨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朔知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40,51,共13页
本文讨论了区域调查、拉网式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详细辨析了目前中国多项调查中的工作主体、田野方法、信息分析,并对田野方法中的调查目的、区域范围、年代选择、操作方法等差异较大的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本土化... 本文讨论了区域调查、拉网式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详细辨析了目前中国多项调查中的工作主体、田野方法、信息分析,并对田野方法中的调查目的、区域范围、年代选择、操作方法等差异较大的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本土化、科学化、材料公布三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拉网式调查 本土化 考古学
原文传递
大洪山南麓陶家湖-笑城区域系统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冬冬 向其芳 +14 位作者 赵冰竹 陈秋红 李长盈 孟华平 余西云 宋海超 俞同辉 李冰 钟意 罗鸣 张邦晋 龙俊 魏斌 李一帆 张零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40,共13页
大洪山南麓的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是汉东地区城址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支撑。2013年冬季开展的以两座城址为中心的区域系统调查,旨在弄清两个区域遗址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相互关联。调查显示,两座... 大洪山南麓的陶家湖与笑城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是汉东地区城址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支撑。2013年冬季开展的以两座城址为中心的区域系统调查,旨在弄清两个区域遗址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相互关联。调查显示,两座城址共时于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代表了该区域聚落发展的第一轮高峰,在此阶段的两座城址处于两个相对独立的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均表现出由内至外逐步扩大的发展趋势。二者的历时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笑城地区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更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东周至汉代代表了该区域聚落发展的第二轮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家湖 笑城 区域系统调查
原文传递
考古区域系统调查的理论、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潮 潘臻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6,共6页
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Systematic Regional Survey)起源于西方考古学界,是服务于聚落考古,以研究古代社会为目的的系统性抽样调查方式。自1990年代至今,区域系统调查已在我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一些阶段性的认识。... 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Systematic Regional Survey)起源于西方考古学界,是服务于聚落考古,以研究古代社会为目的的系统性抽样调查方式。自1990年代至今,区域系统调查已在我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一些阶段性的认识。区域系统调查是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探索社会复杂化进程、人地关系、文化交流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手段。限于该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其在研究不同层级的考古学问题上的可靠程度有所差别。鉴于中国考古遗存的特殊性,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某些地区的应用,应灵活配以钻探、剖面清理等多种方法,以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须严格坚持定量化、系统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考古 社会形态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庄丽娜 朔知 +3 位作者 戴向明 申红俊 王文武 吕赵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49,65,127,共23页
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进行了三次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覆盖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发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到东周各时期遗址80余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本地考古学文化的空... 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在安徽省当涂县姑溪河流域进行了三次区域系统调查,调查覆盖面积约550平方公里,发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到东周各时期遗址80余处。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本地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调查探索出一套适合江南丘陵水网地带的调查方法,初步建立了姑溪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年代的序列,为探讨区域内聚落变迁建立了时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当涂 姑溪河流域 先秦时期 聚落区域系统调查 马家浜文化
原文传递
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炎溪 邹秋实 曹昭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1,共12页
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 鹳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形态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薛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明建 王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共11页
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 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域聚落发展的总趋势为聚落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聚落规模逐渐增大,聚落间的分化逐渐明细。具体又可以分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时期的萌发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稳定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宏观聚落变迁的整个过程以稳定和继承为主,突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宏观聚落形态 聚落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