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间贸易是否引致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基于2002—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荣荣 杨国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商品与服务的跨区域流动承载着商品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跨区域流入与流出,在现有的中国区域间分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部分区域可能通过区域间贸易将碳排放量转移至其他区域,不利于中国整体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 商品与服务的跨区域流动承载着商品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跨区域流入与流出,在现有的中国区域间分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部分区域可能通过区域间贸易将碳排放量转移至其他区域,不利于中国整体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区域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了2002—2012年中国八大区域间贸易引致的碳排放转移量,以及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的空间特征和产业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内贸引致的碳排放转入对其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出口,故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排放已成为各区域节能减排不可忽视的重要矛盾;(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为主要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出区域,且转出趋势有所增强,上述区域通过贸易将碳排放转移至东北、中部、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区域;(3)西南区域自2007年起由贸易隐含碳排放净转入区域变为净转出区域,其中3/4以上转移至西北区域;(4)欠发达区域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经济发达区域的净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区域碳减排协作机制,降低经济欠发达区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转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贸易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 贸易隐含碳排放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析
2
作者 蒋南极 《中国市场》 2017年第35期26-28,共3页
文章通过2012年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5省区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模型)和区域间贸易数据,调整为环渤海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文章通过2012年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5省区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模型)和区域间贸易数据,调整为环渤海地区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区域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反馈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溢出总量上河北省、北京市和山东省的溢出效应显著,辽宁省和天津市的溢出效应较弱。在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上来说:北京、天津和河北溢出效应影响占比较高。而辽宁和山东的溢出效应较小,区域内乘数效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与地区产业特点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Miller-Round模型
下载PDF
增值税省际转移与政府间横向财政平衡——基于我国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莉 郑毓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我国现行税制下增值税收入的征收及地方政府对收入的分享基于“生产地”原则,而经过层层转嫁后增值税负担的最终归宿却处于货物或劳务(服务)的“消费地”,由此导致增值税收入的省际转移。基于31个省(区、市)42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并... 我国现行税制下增值税收入的征收及地方政府对收入的分享基于“生产地”原则,而经过层层转嫁后增值税负担的最终归宿却处于货物或劳务(服务)的“消费地”,由此导致增值税收入的省际转移。基于31个省(区、市)42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并对各行业中间投入品中包含的税负予以充分考虑,可对我国增值税收入省际转移的情况进行更为科学的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中西部省份为增值税的净流出地,而少数东部省份为增值税的净流人地,“营改增”改革并未改变这一现状。基于测算结果可设计出负担和收入相匹配的政府间增值税收入分享新方案,该方案可显著促进我国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 省际转移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横向财政平衡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连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关联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产业和区域层面的R&D溢出效应分析——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桥红 史安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am... R&D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存在着溢出效应。笔者分析了R&D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强度,同时计算了技术乘数。研究结果显示,技术乘数较小的部门生产技术,而技术乘数较大的部门使用技术,R&D溢出主要从技术生产部门流向技术使用部门;各区域的产业技术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溢出效应 技术乘数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彭连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0-77,共8页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关联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的货运需求空间交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敬青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3期96-99,共4页
货物运输空间交流即货物在起、讫点(OD)间的流量,既可以反映传统的运输统计中的货运发送量,也可以反映出货运到达量,同时还可以反映起点与讫点之间的交流关系,是空间运输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长期以来,由于运输统计资料的不完备及OD调... 货物运输空间交流即货物在起、讫点(OD)间的流量,既可以反映传统的运输统计中的货运发送量,也可以反映出货运到达量,同时还可以反映起点与讫点之间的交流关系,是空间运输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长期以来,由于运输统计资料的不完备及OD调查费时耗力等原因形成该研究领域的瓶颈。运输是一种派生需求,空间运输联系是空间经济联系的一个表征,从空间经济联系入手,可以较全面地揭示空间运输联系的内在机理。《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较系统、全面地反映8大经济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利用该表深入到产业部门,由区域间产业空间交流揭示区域间货物运输的空间交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物运输需求 货物运输需求空间交流 OD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下载PDF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的新疆经济影响力分析
8
作者 侯震梅 周勇 《现代商贸工业》 2012年第3期58-59,共2页
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两方面分析新疆经济的影响力,并给出相关建议。第一,在新疆产品同内地产品的贸易交流中,新疆流向内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而内地流向新疆的产品多集中在高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率是实... 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两方面分析新疆经济的影响力,并给出相关建议。第一,在新疆产品同内地产品的贸易交流中,新疆流向内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而内地流向新疆的产品多集中在高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率是实现新疆产品高附加值的必要手段。第二,从新疆与内地的最终需求对各产业的生产需求影响的角度分析,新疆产业平均影响力水平低于内地产业平均影响力水平。扩大内需、增加出口是提高新疆产业影响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影响力 投入产出技术
下载PDF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跨地区投资
9
作者 阳扬 陈丽娴 许容清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93,共15页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企业跨地区投资业务类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制造业和服务子公司;从要素密集型视角看,只有区域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效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投入行业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地理位置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母公司在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子公司,还显著促进了南部地区母公司在北部地区投资子公司。上述结论拓展和丰富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企业跨地区投资 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
下载PDF
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在全国尺度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切实贯彻区域统筹原则,这就需要对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转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利用EIO-LCA方法及199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来核算中国八大区域间产品(服务)以及隐含的碳排放在区域之间流动和转移总量。研究发现,经济拉动作用收支方面,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南部沿海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总量大于其承接其他区域拉动作用的总量,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反之。区域间隐含的碳排放转移收支方面,北部沿海区域和中部区域碳排放转入量大于转出量,承接了其他区域的高碳负荷产业转移,其他六个区域情况相反。另外,本研究还采用万元碳排放量表示区域间经济拉动的碳负荷系数,来衡量经济拉动作用的碳环境友好程度,即碳效率。区域承接的拉动作用的碳效率从大到小顺序是:京津,西南,东部沿海,北部沿海,西北,东北,南部沿海,中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价(EIO-LCA)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排放转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省际间货运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文杰 袁肖峰 +3 位作者 杨胜发 杨威 龙浩 陈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2-1309,共8页
现有货运量模拟研究多针对某一区域的货运总量,较少涉及货运流向。在2012年中国31省市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估算区域间贸易系数矩阵,采用列系数模型编制中国31省市42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价值流量转化成货运流量得到省... 现有货运量模拟研究多针对某一区域的货运总量,较少涉及货运流向。在2012年中国31省市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估算区域间贸易系数矩阵,采用列系数模型编制中国31省市42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将价值流量转化成货运流量得到省际间货运量。利用2012年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利用2017年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考虑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货运量的影响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区域货运总量和区域间的货运流向,可为研究GDP和产业结构对货运量的影响提供量化方法,为规划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GDP 产业结构 货运OD模拟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连清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绘出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总体来看,我国区域之间,尤其是沿海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联系程度还较低;沿海内部...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测算了我国八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绘出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总体来看,我国区域之间,尤其是沿海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联系程度还较低;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处于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相对更为紧密。同时,区域间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联系具有明显的空间邻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关联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赵娇娇 何赛 陈连磊 《现代商业》 2014年第30期97-98,共2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益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产业关联 Miller-Round模型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制造业价值输出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敏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6,共9页
本文使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国内区域价值链的角度审视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分工格局及其变化。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实施、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等多种... 本文使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国内区域价值链的角度审视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分工格局及其变化。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实施、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东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多数制造业行业上具备优势,中部地区在资源密集的中等技术水平制造业上具备优势,京津地区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上具备优势,西部地区承接了部分低技术水平的污染行业,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高技术水平制造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本文认为,构建国内区域价值链、实现国内区域间产品内分工,可实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以此为基础,中国企业可与"一带一路"上的相关国家展开合作,构建以中国企业为"链主"的全球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析法 区域间投入-产出 区域价值输出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2 位作者 李继峰 徐丽萍 王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8-2264,共7页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碳减排问题研究不能不考虑中国区域间经济关联。本文利用最新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分析对2007—2012年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进行了解析,据此判断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2年中国整体和八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中部区域降幅最高,南部沿海区域降幅最低;(2)中国碳排放强度降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区域,而碳排放强度降幅较小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区域,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收敛性;(3)得益于节能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等,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导致中国碳排放强度降低,而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则抑制碳排放强度降低;(4)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对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而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结构效应的贡献却相对较小;(5)中国各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性。未来中国碳减排政策应避免"一刀切",还要注重区域间横向联合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减少对高碳性产品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碳排放强度 结构分解分析 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 增加值系数效应 中间投入产出技术结构效应 最终需求总规模效应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总体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红光 李浩华 王云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隐性产业转移
下载PDF
产业特性、区域异质性与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丽娟 吴振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1-58,共8页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分工地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产业特性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的跨区域带动作用研究——基于制造业出口的视角
18
作者 薛漫天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3-79,共7页
文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并依据该模型估算了上、下游制造业出口在长江经济带内的跨区域带动能力和外向型产业链的产业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制造业出口带动力和带动产出值最高的是少数重化工业行业;上、中游受... 文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并依据该模型估算了上、下游制造业出口在长江经济带内的跨区域带动能力和外向型产业链的产业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上、下游制造业出口带动力和带动产出值最高的是少数重化工业行业;上、中游受下游制造业出口带动产出占比超过本区域总产出10%的行业共7个,主要为重化工业行业,而中、下游受上游制造业出口带动产出占比除通信设备业外均在1%以下。为实现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的兼容,可通过央企的整合推动污染负荷较大、进口原材料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向长三角沿海地区进一步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制造业布局 重化工业
下载PDF
我国各区域国际贸易成本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彬 《中国物价》 2019年第4期25-2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贸易成本总体趋于下降,然而各区域对外贸易成本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本文按照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划分的八个区域,分别对各区域对外贸易成本进行测度,对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新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贸易成本总体趋于下降,然而各区域对外贸易成本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本文按照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划分的八个区域,分别对各区域对外贸易成本进行测度,对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结果显示,现有文献按照省份数据测算的贸易成本将可能会被低估。同时,区域贸易成本呈现出明显的向海性,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成本与双方地理位置和距离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贸易成本 差异性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被引量:46
20
作者 李方一 刘卫东 唐志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1-801,共11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资源和隐含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隐含污染转移现象进行剖析,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污染转移的模式;然后,基于区域间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中的隐含资源和隐含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对中国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隐含污染转移现象进行剖析,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污染转移的模式;然后,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的评估模型;选取SO2、COD、固体废弃物及重金属四种典型工业污染物,评估2007年中国各区域本地最终使用中的隐含污染,及区域间隐含污染转移量,揭示我国隐含污染转移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整体上是隐含污染的输出地区,国内隐含污染转移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城市化率较高、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是东部地区通过区域间贸易将自身的污染排放负担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最后基于隐含污染转移格局,对区域污染物减排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污染 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区域间贸易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