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非遗资源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1
作者 王兆祥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0期7-9,共3页
地域性的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几个... 地域性的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素养,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几个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进行审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资源 高职院校 美育教学 传统文化 创造能力
下载PDF
美育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助推区域非遗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2
作者 沈蕴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非遗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是向世界“讲好中国的非遗故事”的叙事过程,而同质化内容和碎片化传播方式严重限制了区域非遗文化的叙事效能。为进一步扩大非遗影响的辐射范围,该研究基于来华留学生“内聚焦”叙事视角,以德布雷“再思考、再... 非遗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是向世界“讲好中国的非遗故事”的叙事过程,而同质化内容和碎片化传播方式严重限制了区域非遗文化的叙事效能。为进一步扩大非遗影响的辐射范围,该研究基于来华留学生“内聚焦”叙事视角,以德布雷“再思考、再表述、再转化”媒介学理论为支撑,从文化生产和消费角度出发,挖掘美育视域下“新介质”来华留学生助推区域非遗文化传播价值。该文以协同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引,提出在来华留学生群体内开展多元深度融合的跨专业行为,并在文化资本、象征资本和经济效益的循环转换框架下形成来华留学生从非遗认知到生产运营的文化传播新路径,以期为构建美育视域下非遗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提出实践指导,向世界展现全面、真实且立体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 美育 来华留学生 文化传播 跨专业组织 文化生产
下载PDF
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以福建非遗文化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浩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年第4期149-153,共5页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要素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是打造高校品牌文化、提升大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 校园文化作为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要素之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是打造高校品牌文化、提升大学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保护和传承。就近几年福建省非遗进高校的传承新模式,非遗不单要进校园,更要扎根高校,从文化校园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地方高校如何在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方面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区域非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 地方高校 文化校园建设
下载PDF
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旭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32期34-34,36,共2页
区域非遗文化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无锡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文化氛围和"双创"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经验总结,提出在线上线下... 区域非遗文化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无锡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文化氛围和"双创"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经验总结,提出在线上线下融合的多样性教学模式、全过程的学生素养培养体系、区域非遗展示交流与辐射带动三方面提出了区域非遗融入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举措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文化 校园文化
下载PDF
融入区域非遗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探索——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
5
作者 詹晓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第2期61-63,共3页
文章分析了南京市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非遗融合的现状,并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该馆融入区域非遗的阅读推广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区域非遗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下载PDF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辽宁区域非遗品牌策略研究
6
作者 李新蕊 邱丽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24期79-81,共3页
辽宁区域非遗品牌建设及传播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互动传播效果不明显、文化内涵不深刻等。研究聚焦短视频平台下辽宁区域非遗品牌策略,旨在探讨短视频平台下构建区域非遗品牌的目标,从强化各界建立辽宁区域非遗品牌... 辽宁区域非遗品牌建设及传播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互动传播效果不明显、文化内涵不深刻等。研究聚焦短视频平台下辽宁区域非遗品牌策略,旨在探讨短视频平台下构建区域非遗品牌的目标,从强化各界建立辽宁区域非遗品牌意识、创设优质的辽宁区域非遗品牌话题、加大辽宁区域非遗品牌宣传投放力度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以为辽宁区域非遗品牌策略的实施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平台 区域非遗 品牌策略
下载PDF
论区域非遗文化与高职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
7
作者 戴瑜 《大观(论坛)》 202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区域非遗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传承和创新,将非遗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非遗文化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挑战和结合路径,以... 区域非遗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传承和创新,将非遗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非遗文化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挑战和结合路径,以期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区域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文化 美术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美术
原文传递
区域非遗元素与地方高校美育价值融合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圆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9期135-137,共3页
区域非遗元素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为地方高校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也拓展了高校美育的多维研究空间。文章从区域非遗元素的特征及其价值效应入手,阐述了区域非遗元素与地方高校美育的有效互补,围绕加强系统规划、师资规划、共享规划和... 区域非遗元素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为地方高校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也拓展了高校美育的多维研究空间。文章从区域非遗元素的特征及其价值效应入手,阐述了区域非遗元素与地方高校美育的有效互补,围绕加强系统规划、师资规划、共享规划和载体规划四个路径,提出打造地方高校美育特色品牌,构建多元一体的美育共享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元素 地方高校 美育 路径规划
原文传递
高职校园文化与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路径研究——基于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立卓 《市场周刊》 2017年第2期109-110,106,共3页
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普遍关注当地非遗,参与保护意识较强,文化认同感较高,但对当地非遗缺乏深度认知。把区域非遗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可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开展社团活动、运用网络传... 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普遍关注当地非遗,参与保护意识较强,文化认同感较高,但对当地非遗缺乏深度认知。把区域非遗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可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开展社团活动、运用网络传播工具、创新表现载体四条路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 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学生 校园文化
下载PDF
促进知识生成的混合学习空间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伟东 《江苏教育》 2022年第28期56-61,共6页
混合学习空间具有数据支持、智慧性、非线性、碎片化、跨空间等特性,不同的混合学习空间场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学习问题。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独特记忆,用非遗文化教育带动文化传承是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混合学习空间具有数据支持、智慧性、非线性、碎片化、跨空间等特性,不同的混合学习空间场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学习问题。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独特记忆,用非遗文化教育带动文化传承是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以“惠山泥人”为例,“区域非遗”混合学习空间将虚拟学习空间和物理学习空间无缝衔接,改变了原有知识线性、预设化的状态,促使学习者生成性建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学习空间 知识生成 区域非遗 惠山泥人
下载PDF
泛区域非困遗境文及化其传对承策与发展的——以梧州粤剧为例
11
作者 王俊东 王跃 《中华艺术论丛》 2022年第2期281-291,共11页
梧州粤剧作为“南派粤剧”的主要代表,与广东粤剧一样都是独具特色的粤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粤剧申遗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梧州粤剧也是泛区域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具有源远流长的泛区域发展历史,... 梧州粤剧作为“南派粤剧”的主要代表,与广东粤剧一样都是独具特色的粤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粤剧申遗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梧州粤剧也是泛区域非遗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具有源远流长的泛区域发展历史,但是目前其传承与发展仍处于“游于城乡”——盛于乡村、隐于市井、守于剧团、传于校园的状态,面临着“内忧外患”——人才青黄不接、陷入传承与创新的误区、青年观众流失严重、缺乏全面的政策设计的困难局面,亟须各方相互协同、推陈出新,为梧州粤剧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进而为此类泛区域非遗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非遗文化 游离 文化传承与发展 梧州粤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