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城市建构溯源:苏州山水体系与区域风景系统发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倩 郑曦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0期85-91,共7页
以苏州古城及其周边山水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解读了苏州作为山水城市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城市与近郊山水体系组成的"山——水——城"模式下的区域风景系统形成发展过程的梳理,剖析了苏州古城西郊浅山区作为关键连接体... 以苏州古城及其周边山水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解读了苏州作为山水城市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城市与近郊山水体系组成的"山——水——城"模式下的区域风景系统形成发展过程的梳理,剖析了苏州古城西郊浅山区作为关键连接体,在景观和人文上与城内的风景体系相互融合,构建超越城市范围的"城——郊"区域风景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山水城市建设应当在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的基础上,从区域风景系统的视角将城市与自然山水结合,为当代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苏州古城 区域风景系统 山水城市 浅山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统筹模型与践行路径——以苏南五个旅游城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演克武 陈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8-256,260,共10页
随着中国自驾游的兴起,融合交通建设、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文化展示、旅游游憩和产业扶贫等功能的风景道应运而生。提出区域风景道概念,统筹构建以国家等级公路为主线,以区域风景道为辅线的主、辅风景道共存一体化模式,通过三个步骤设... 随着中国自驾游的兴起,融合交通建设、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文化展示、旅游游憩和产业扶贫等功能的风景道应运而生。提出区域风景道概念,统筹构建以国家等级公路为主线,以区域风景道为辅线的主、辅风景道共存一体化模式,通过三个步骤设计区域风景道的实际路径。首先,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一个区域中所有景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出这个区域中的备选核心景点;然后,通过实际调研和访谈,对备选核心节点进行微调;最后,运用运筹学网络优化技术,在设定包含一定区域风景点数量约束条件下,以驾驶距离最短和路径风景魅力度最大作为综合目标,构建区域风景道优化模型,设计出区域风景道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景 社会网络分析 线路优化一体化统筹
下载PDF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以严州古城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毛华松 漆媛媛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23-28,共6页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有利于突破囿限于风景物质空间的静态研究现状,还原历史风景与区域山水、政治经济等的复杂关联。以城址未变、保存良好及有史料延续的严州古城为例,基于营建主体认知的历史园林分类,并结合类型空间...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有利于突破囿限于风景物质空间的静态研究现状,还原历史风景与区域山水、政治经济等的复杂关联。以城址未变、保存良好及有史料延续的严州古城为例,基于营建主体认知的历史园林分类,并结合类型空间分布、建设主体和重建频率等,分析、归纳了3个区域风景营建特征:1)依托优势山水资源的风景空间分布;2)基于风景营建主体的多元类型实践;3)人文与自然双重影响下的关键风景点。系统阐释了影响区域风景生成的自然、政治、社会因素,对理解和传承中国区域风景营造的历史经验,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语境 区域风景 营建机制 严州古城
下载PDF
基于湖河网络八景系统的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万敏 王之羿 潘莹紫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10-15,共6页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 叠加不同时代的江汉平原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湖圈,以注入或流出该圈的5条河流为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轴圈上的城镇为节点,形成"十二点、五岛"的节点性城镇系统,以此关联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的种类、构成、特征与演变,从而建立对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解析与认识的总体框架。通过"十二点、五岛"八景的词云分析,认识到江汉平原风景的湖、河、台特色与月、古、晴景象;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横向系统,解析了该平原风景的江汉朝宗大气与山水楼台创意;立足节点城镇八景之纵向系统,认识到其上江轴地理剖面中山水的格局及其八景的呼应配合,以及其他各轴自然地理剖面反映的空间大开大合、山体大起大落的"灵秀湖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汉平原 区域风景特色 湖河网络 八景系统
下载PDF
古代城市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分区营建的关系探讨——以隋唐时期扬州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乔昀 郑曦 《风景园林》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城市建设不能忽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营建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其所在的自然山水格局始终是一个整体。本文以隋唐时期(581—907年)的扬州蜀冈以及冲积平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 城市建设不能忽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营建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其所在的自然山水格局始终是一个整体。本文以隋唐时期(581—907年)的扬州蜀冈以及冲积平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扬州区域风景系统的组成,包括蜀冈、冲积平原以及人工治理后的水网体系,并剖析了构建于该系统之上的古城营建特征,从中探索城市分区,如衙署区、市肆区、里坊区等与区域风景系统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当代的城市建设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风景系统 山水格局 隋唐 扬州古城 分区
下载PDF
城景互融——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郊集宫、陵、寺、塔、渡为一体,近郊汇聚了湖塘、园林、桥梁和渠庙之景,城内侧重防御、楼塔与园林的营建;城内外风景通过水系串联、视廊营建及文脉渗透融成一体。从区域风景系统的视角审视城市发展,以期为当代城市的在地性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风景系统 银川 传统风景 山水格局 灌溉水网
下载PDF
绍兴古城分区营建与区域风景系统适应性发展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章婷婷 郑曦 《风景园林》 2017年第8期105-111,共7页
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与区域风景系统是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以南宋时期(1127—1279年)绍兴古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梳理山会平原区域风景系统的组成,包括自然的山水以及人工干预后的... 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与区域风景系统是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关系。本文以南宋时期(1127—1279年)绍兴古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梳理山会平原区域风景系统的组成,包括自然的山水以及人工干预后的水网体系;并探讨构建于该系统之上的古城营建特征,从中探索城市的分区,包括衙署、居住、商肆、仓场、码头等与区域风景系统相互适应的关系。提出区域风景系统是城市发展营建的基底,城市与山水紧密结合,二者相互调适、持续发展,最终呈现出独特的城市形态与人文内涵。以期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城市特色与风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景系统 绍兴古城 南宋 分区营建 山水格局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建设推进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演克武 陈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31,244,共9页
区域风景道建设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点"成"线"构"网",实现资源大整合、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解决客流时空分布不均和打造全域旅游的有效路径。长三角区域各地政... 区域风景道建设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点"成"线"构"网",实现资源大整合、区域大协同、发展大融合、解决客流时空分布不均和打造全域旅游的有效路径。长三角区域各地政府在区域风景道规划设计方面已展开了积极探索,但在一体化构建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区域风景道研究滞后、风景道交通网络分布不够协调、风景道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和品牌线上营销机制有待优化等。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一体化建设,需要创建区域政府间合作新机制,构建长江三角洲区域风景道主辅网络体系,制定全国风景道品牌标准,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模式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风景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闽东风景与区域山水画创作
9
作者 蔡波尔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闽东区域有着极为丰富且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可用于山水画创作,主要包括沿海景观、高山景观、溪流盆地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特殊地质景观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历史上鲜有画家对闽东风景进行描绘,参考资料严重匮乏,闽东区域山水画创作可... 闽东区域有着极为丰富且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可用于山水画创作,主要包括沿海景观、高山景观、溪流盆地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特殊地质景观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历史上鲜有画家对闽东风景进行描绘,参考资料严重匮乏,闽东区域山水画创作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闽东区域山水画家应发扬"注重师造化"的优秀传统,走进鲜活的大自然,以多观察、勤写生、重熏陶等方法全方位体验闽东风景的魅力,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区域山水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体验 闽东 山水画 中国画 区域风景
下载PDF
广东省风景名胜区研究回顾与展望(1979-2022)
10
作者 邢君 陈淑妍 刘明欣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广东省作为经济社会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进行省域风景名胜区研究有利于提高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和经济价值的区域效用。结合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知网195篇广东风景名胜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已有广东风景名胜... 广东省作为经济社会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进行省域风景名胜区研究有利于提高风景名胜区人文、自然和经济价值的区域效用。结合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知网195篇广东风景名胜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已有广东风景名胜区研究在文献年谱、关键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特征,并基于文献年谱进行分阶段研究内容的发展总结。研究发现:(1)研究对象上,区位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类型以城市风景类为主,存在区域体系研究缺乏,案例研究不全面的问题;(2)研究方法上,2009年之后定量研究逐渐增加,其中以地理信息统计和游客问卷调研的定量评价为主,但整体上定量研究较少,同时跨学科的评价方法选取缺乏论证;(3)研究内容上按时间可分为研究兴起期、实践探索期和理论拓展期三个阶段,目前以景城文化互动和景城边界规划控制为例,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相关研究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但还缺乏集中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巩固基础对象的系统研究、拓展学习风景遗产保护研究方法、深入地域特色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研究的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区域风景名胜区 文献计量学 研究动态
下载PDF
区域中风景视觉资源的开发及管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睿煊 王晓俊 李斌成 《中国园林》 2002年第3期46-48,共3页
风景视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形式之一,本文从我国区域风景视觉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出发,以风景视觉资源本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风景视觉资源的生命周期、存在状态、开发度、开发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为我国区域... 风景视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形式之一,本文从我国区域风景视觉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出发,以风景视觉资源本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风景视觉资源的生命周期、存在状态、开发度、开发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为我国区域风景视觉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景视觉资源 生命周期 开发潜力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风景名胜资源的区域结构特征及其保护管理策略--以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涛 沈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3,共5页
研究区域风景名胜资源"地区—单元—组团"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从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资源结构与区域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关系,提出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强化区域统筹意识、实施主动... 研究区域风景名胜资源"地区—单元—组团"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从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资源结构与区域风景名胜事业发展的关系,提出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中强化区域统筹意识、实施主动管理的设想,并以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为例,提出确定全区域风景名胜事业的空间发展模式和次区域发展目标、完善以单元为基础的支撑系统以及对风景名胜资源实施分类管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促进区域风景名胜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风景名胜资源 空间结构 主动管理
下载PDF
新区域主义与风景区域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伊玲 《绿色科技》 2012年第8期33-36,共4页
解读了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演化,总结了新区域主义的内涵。进而在对新区域主义的理解下提出了风景区域的概念和风景区域规划的内涵与目标。以国内外风景区域规划的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了风景区域的尺度和相应的具体规划... 解读了从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的演化,总结了新区域主义的内涵。进而在对新区域主义的理解下提出了风景区域的概念和风景区域规划的内涵与目标。以国内外风景区域规划的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了风景区域的尺度和相应的具体规划方法。给出了新区域主义风景区域规划方法的概念,也即是新区域主义导向下的风景区域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主义 风景区域 风景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
下载PDF
北京市二道绿隔区永定河段风景游憩型区域绿地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亚琦 王子晴 +1 位作者 石君 姚朋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6期61-67,共7页
文章从风景客体和游憩主体两方面出发,将风景资源评价与游憩潜力评价作为准则层,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筛选,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将可利用绿色空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到风景游憩型区域绿地体系构建的评... 文章从风景客体和游憩主体两方面出发,将风景资源评价与游憩潜力评价作为准则层,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筛选,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将可利用绿色空间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到风景游憩型区域绿地体系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综合评价方法以确定适宜建设区;在此基础上完善生态廊道与游憩廊道,最终完成风景游憩型区域绿地体系的构建,并以北京二道绿隔地区永定河段为例进行应用研究,以期为国内同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型区域绿地 体系构建 定量评价 北京二道绿隔区
下载PDF
中国自然风景区域的划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有民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21-34,共1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园林建设及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自然风景区的建设已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自然风景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园林建设及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自然风景区的建设已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自然风景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自然风景区将会愈益兴旺的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风景区域 划分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域的森林防火的对策和措施
16
作者 廖科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风景名胜区域承载着珍贵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但森林火灾对景区的安全和可持续性造成一系列威胁。本文主要就“风景名胜区域的森林防火对策及措施”进行探讨,通过综合采取科学的预防、监测、扑救、教育和管理措施,以降低火灾风险,保护森林... 风景名胜区域承载着珍贵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但森林火灾对景区的安全和可持续性造成一系列威胁。本文主要就“风景名胜区域的森林防火对策及措施”进行探讨,通过综合采取科学的预防、监测、扑救、教育和管理措施,以降低火灾风险,保护森林和风景名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森林和风景名胜区域的防火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能够为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域 森林防火对策 措施
下载PDF
西北地景文化空间圈层(一):“因山而成”的风景营建体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晖 赵泽龙 张琬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q... 中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之间,是历史上文明碰撞及文化交融之地,其大山大川大漠的自然地理景象,形成了先民独特的自然景观认知和工程营建活动,从自然形胜、城邑、宫苑、陵墓、寺观到各类军事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呈现出"因山而成"的空间分布层次、"笼山水为苑"的地景空间艺术形式和"雄浑"的风景审美张力。在3000多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依托西北地区七大山脉体系,逐步形成了15个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由此构成鲜明的区域性国土风景营建体系。这种风景营建模式和体系随周秦汉唐朝代的更迭而逐渐成就辉煌,使其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和东方美学意义的世界性价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地景文化 西北地区 地景文化空间圈层 因山而成 区域风景营建体系
下载PDF
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标准问题探讨
18
作者 卓国祥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2-34,共3页
应用环境噪声主观反应调查和现场实地测试调查的统计结果,根据心理学确定阈值的原则,提出我国风景旅游区两种区域类型的环境噪声标准的建议,并对标准的可行性和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风景区域 环境噪声 标准
下载PDF
东天山南麓哈密三城山水空间格局营建研究
19
作者 赵泽龙 刘晖 宋君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41-47,共7页
东天山南麓人居环境空间集中于哈密盆地内的绿洲,自原始聚居空间形态出现于天山山南独立沟系后,直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三城毗连1)”的空间格局。本文以哈密三城在历史空间格局中的布局形态出发,在古籍与文献解读、信息归纳、实地调研的... 东天山南麓人居环境空间集中于哈密盆地内的绿洲,自原始聚居空间形态出现于天山山南独立沟系后,直至清末时期形成了“三城毗连1)”的空间格局。本文以哈密三城在历史空间格局中的布局形态出发,在古籍与文献解读、信息归纳、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理论与空间图解分析方法来梳理、归总营构要素与整体空间秩序,提炼营建结构与特征,发掘并诠释城邑形态表征下所蕴含的山水空间营建智慧,为区域传统风景营建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哈密三城 空间格局 区域风景体系
下载PDF
东天山哈密地区烽燧景象空间格局营建研究
20
作者 赵泽龙 刘晖 格日勒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烽燧空间营建的内涵:一是在选址过程中体现线性防卫布局模式;二是随时间推移,原军事属性剥离后呈现形势高隘险峻、扼自然险阻的景象空间,以及累代积淀形成的边塞疆境、家国情愫的审美感知。通过“远望”“近防”两个尺度识别与山形水势... 烽燧空间营建的内涵:一是在选址过程中体现线性防卫布局模式;二是随时间推移,原军事属性剥离后呈现形势高隘险峻、扼自然险阻的景象空间,以及累代积淀形成的边塞疆境、家国情愫的审美感知。通过“远望”“近防”两个尺度识别与山形水势及其“烽烽相望”互视点位的空间秩序,提出其营建过程主要以边界、尺度、体量、方位为营构要素,明确烽燧在剥离由古及今赋予的军事属性后,逐渐转换为观赏、游历与考察的人文意涵,为区域传统风景营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烽燧 景象空间格局 军事工程 区域风景营建 东天山哈密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