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与区际交通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0,共7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区际交通 协调发展 广东省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天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21-26,共6页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使区域经济联系与运输联系更加紧密,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之间乃至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作用 区域经济 区际交通 泛欧交通
下载PDF
重庆交通问题探讨
3
作者 乔乐中 宋镖 黄承锋 《长江论坛》 1995年第4期30-32,共3页
一、重庆在长江上游地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态势 1.重庆的经济地位和发展契机 长江上游地区包括云、贵、川三省,重庆是三省对外的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其国民生产总值占三省总和的14%,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 一、重庆在长江上游地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态势 1.重庆的经济地位和发展契机 长江上游地区包括云、贵、川三省,重庆是三省对外的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其国民生产总值占三省总和的14%,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地位逐渐受到挑战:第一,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陆交通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重庆交通区位的优势,已经大大下降,当前川江航运正在萎缩之中,交通已无优势可言了。第二,由于沿海、沿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交通问题 重庆交通学院 交通建设 区际交通 三峡库区 经济地位 嘉陵江 川江航运 经济中心
下载PDF
梯面镇道路系统规划探讨
4
作者 罗旗帜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4-41,共8页
依据梯面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分析该镇现状道路和区际交通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镇域道路系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结合镇域地理环境和分区特点,确定道路使用功能和基本格局,编制了道路系统规划... 依据梯面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分析该镇现状道路和区际交通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镇域道路系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结合镇域地理环境和分区特点,确定道路使用功能和基本格局,编制了道路系统规划并提出路网实施计划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系统 路网规划 区际交通 发展战略 梯面镇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区际公路交通空间组织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2,共8页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城市...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发展趋势,为区际交通组织的联系方向提供参考,提出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①皖江城市带与南京市的空间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上海市;从公路客运比例来看,皖江城市带公路客运交通的主导联系方向为长三角方向,其中东向联系更强,东南向(杭州市方向)的联系稍弱。②从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网络结构特征来看,区际公路客运交通空间组织的网络密度较高,网络结构较松散,联系的主要城市集中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③从东向联系与西向拓展两方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公路交通 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社会网络 交通空间组织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交通基础设施对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谢呈阳 王明辉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2-64,161,共14页
我国工业活动的空间结构正经历深刻变化,探索交通基础设施与工业活动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275个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并讨论了区内和区际交通基础设施对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影... 我国工业活动的空间结构正经历深刻变化,探索交通基础设施与工业活动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275个城市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门槛效应模型检验并讨论了区内和区际交通基础设施对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提高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都能增加本地工业活动的集聚程度;第二,与"自由资本模型"的推论不同,本文发现提高区际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能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而非加深了发达城市对欠发达城市的"虹吸效应"。第三,"自由资本模型"在设置参数时未纳入经济发展的"分散力",而这是影响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依据研究结论,本文最后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就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提出启示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内交通基础设施 区际交通基础设施 工业活动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