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医《四部医典》和阿医《阿维森纳医典》中的尿诊比较
1
作者 朱交 阿达 贡保东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11-14,共4页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分属藏医和阿拉伯医学经典,两部经典都把尿诊视为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文章以《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尿诊文献作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四部医典》和《阿维森纳》的尿诊理论背景、尿诊时间、尿诊...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分属藏医和阿拉伯医学经典,两部经典都把尿诊视为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文章以《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尿诊文献作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四部医典》和《阿维森纳》的尿诊理论背景、尿诊时间、尿诊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异同之处。讨论《四部医典》和《阿维森纳医典》中尿诊的各自特点,探索新的历史时期藏医和阿拉伯医学的结合点和交叉点,为提出传统尿诊的未来发展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 《四部医典 阿拉伯 《阿维森纳医典 尿诊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角下曼唐艺术的国际化传播方式探微——以藏医《四部医典》为例
2
作者 郑访江 安莹洁 +3 位作者 阳嵘莎 马志强 羊措吉 公保甲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7期163-166,共4页
本文探讨新媒体视角下藏医曼唐艺术的国际化传播方式,分析藏医曼唐艺术的独特价值和传播现状,以藏医《四部医典》为例,阐述新媒体在藏医曼唐艺术国际化传播中的应用,提出具体传播策略,为藏医曼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 《四部医典 曼唐艺术 国际化传播
下载PDF
藏医《四部医典》曼唐艺术中的饮食疗法探析
3
作者 郑访江 安莹洁 +3 位作者 阳嵘莎 马志强 羊措吉 公保甲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藏医学从三因单一性质增盛、减弱、功能紊乱将疾病分为“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三大类,共101种,其中隆病共42种,赤巴病共26种,培根病共33种。在《四部医典》80幅曼唐艺术中,图四、图二十三、图二十四都有关于饮食治疗和保健方面... 藏医学从三因单一性质增盛、减弱、功能紊乱将疾病分为“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三大类,共101种,其中隆病共42种,赤巴病共26种,培根病共33种。在《四部医典》80幅曼唐艺术中,图四、图二十三、图二十四都有关于饮食治疗和保健方面的内容。在图四治疗树-饮食干中,重点展示了治疗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33种食物和饮料,本文就此内容分别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四部医典 隆病 赤巴病 培根病 饮食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文献挖掘中医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姜晓丹 崔欣怡 +5 位作者 油红捷 唐佐青 马赟 杨铮 车念聪 刘文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积聚 肿瘤 数据挖掘 中药方剂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四部医典》和临床医案的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特征知识发现研究
5
作者 才让吉 丹珍措 +3 位作者 张艺 德洛 华尔江 孟宪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768,共11页
目的挖掘整理《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基于临床医案将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可视化。探索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临床诊疗与现代科学技术对接和临床隐形经验知识的数字化、可视化。方法通过文献法深入挖掘《四部医典》尿... 目的挖掘整理《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基于临床医案将京尼萨克病(Ⅱ型糖尿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可视化。探索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临床诊疗与现代科学技术对接和临床隐形经验知识的数字化、可视化。方法通过文献法深入挖掘《四部医典》尿诊内容,并采用Gephi、Spsspro、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等软件分析355例京尼萨克病临床医案。结果藏医尿诊历史源远流长,距今约有上千年的发展史,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尿诊三时九诊法独具特色,对临床疾病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对355例京尼萨克病临床医案分析得出,尿诊因证型不同而略有不同,总体呈现颜色淡黄、青色、黄色,较为明亮,接近正常尿液颜色;蒸汽、气味均大;泡沫青而大或消散快;悬浮物少或呈毛状;漂浮物薄;变化时间多为热气未散完即开始转变;变化方式从中间薄处开始向边缘转变;回旋情况由稀变稠等特征。对尿诊证型频次分析得到赤巴型139次,隆型91次,培根型88次,培赤型34次。结论藏医尿诊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和临床医案相结合的方法,扩展了藏医京尼萨克病尿诊三时九诊内容,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实现了藏医京尼萨克病尿诊隐形经验知识的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藏医 尿诊 三时九诊 京尼萨克 知识发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特点
6
作者 张海宁 陈牮阁 +4 位作者 王晓宇 毛泽芳 李华南 包安 王金贵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穴位选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腧穴条目,并根据纳排标准将腧穴录入数据库,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对其归经、所在部位及特定穴进行梳理,分...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医古籍文献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穴位选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腧穴条目,并根据纳排标准将腧穴录入数据库,建立古代文献数据库,对其归经、所在部位及特定穴进行梳理,分析选穴特点,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18.0及Cytoscape3.9.1软件对所得腧穴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复杂网络图;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所得腧穴条目进行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出新腧穴处方。结果:共获得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条目127条,涉及中医古籍25部,共包含8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297次。其中《普济方·针灸》中相关条目最多,对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指导意义最大;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风府、风池、承浆、天柱与昆仑;应用最多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为主,且所在部位以头面颈项部和手足部为主,特定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交会穴和五腧穴;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最高的穴组为“风府穴-风池穴”,核心穴组处方为“风府-风池-承浆-天柱-哑门-完骨”;使用树状图进行聚类分析共出现6个有效腧穴聚类群;并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出两个新腧穴处方。结论: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籍中针灸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条目进行梳理分析,分析其选穴配伍特点,可得出针灸治疗病症内容丰富,重视将不同经络腧穴配伍应用,以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配伍为主,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数据挖掘 痉挛性斜颈 中华医典 选穴特点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挖掘清代古籍治疗腹痛的用药规律
7
作者 李清梅 李绅绅 +2 位作者 江水玉 覃靖燊 张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清代古籍中腹痛医案的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分析清代医家治疗腹痛的组方用药规律,了解该时期的学术思想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检索清朝时期治疗腹痛的有效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 目的:对清代古籍中腹痛医案的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分析清代医家治疗腹痛的组方用药规律,了解该时期的学术思想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检索清朝时期治疗腹痛的有效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所包含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等数据挖掘方法,归纳出治疗腹痛处方的高频药物、药物组合规律及核心处方。结果:共筛选出196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2味,其中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4味,以甘草、白芍、当归、白术、茯苓、陈皮使用频次较高,共总结了4组高频药物,常用关联药物组合22对,核心处方1个。结论:清代治疗腹痛多以补虚药、温里药、理气药等为主,药物以甘温为主,归经多入脾、胃经,以厚朴-陈皮,白术-茯苓,陈皮-白术,茯苓-陈皮,苍术-甘草,当归-白芍等药对相互配伍,运用温中补虚、理气健脾、清热解毒、燥湿祛痰、养血和血、柔肝缓急等方式,以聚类分析的“清”“和”“温”“补”为治疗大法,并从“脾胃虚寒证”“痰湿阻滞证”“气血失和证”三大证型出发,得到一个新处方,探讨了清代治疗腹痛的处方及用药特点,了解了该时期的思想特色,也为现代中医药治疗腹痛开辟新的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湿疹外治方用药规律
8
作者 孙消 李忻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古代文献中湿疹外治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外治湿疹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检索汉至清朝时期以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的文献,对所得方药进行筛选并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索古代文献中湿疹外治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外治湿疹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检索汉至清朝时期以中药外用治疗湿疹的文献,对所得方药进行筛选并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书籍60部,筛选得到处方140首,涉及中药182味,分析使用频次≥7的中药26味,前3味为轻粉、黄柏、铅粉,以性寒、味辛为主,且多从大肠、脾、肝经论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对轻粉和硫黄、白矾和雄黄、轻粉和铅丹等;聚类分析主要得出六类药物。结论:古籍中外治湿疹的方药多选用性寒、温,味辛、苦,归经为大肠、脾、肝经的中药,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敛疮生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华医典 外治 中药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对藏医《四部医典》曼唐艺术中饮食保健的探讨
9
作者 韩明霞 郑访江 +4 位作者 安莹洁 阳嵘莎 马志强 羊措吉 公保甲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64-67,共4页
作为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藏医药代表作,《四部医典》中曼唐艺术发挥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医药彩色挂图的古老代表,亦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体现理论内容。本文藏医曼唐艺术在饮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四部医典》曼唐艺术... 作为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藏医药代表作,《四部医典》中曼唐艺术发挥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医药彩色挂图的古老代表,亦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体现理论内容。本文藏医曼唐艺术在饮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四部医典》曼唐艺术中饮食保健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唐艺术 藏医 《四部医典 饮食保健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探讨喘证方剂发展概况
10
作者 林伟兰 叶玲 +2 位作者 潘鹏燕(指导) 刘颖儒 赖斯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 梳理历代治疗喘证的方剂数量,探究中医古籍治疗喘证方剂的发展概况。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范围,收集1911年以前中医古籍中治疗喘证的方剂,根据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建立喘证方剂... 目的 梳理历代治疗喘证的方剂数量,探究中医古籍治疗喘证方剂的发展概况。方法 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检索范围,收集1911年以前中医古籍中治疗喘证的方剂,根据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方剂,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建立喘证方剂数据库,统计各朝代出现治喘方的数量。结果 共纳入878首方剂,涉及114本古籍文献;治疗喘证的方剂最早出现于《伤寒杂病论》中,后各朝代出现治喘方的数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方剂数量居前3位的中医古籍为:《普济方》169首、《圣济总录》87首、《太平圣惠方》86首;方剂数量居前3位的朝代为:明朝359首、宋朝327首、清朝104首。结论 治疗喘证的方剂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在宋、元朝时发展迅速,在明清时期达到学术高峰,其中统治者对医学的重视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期望此研究结果能为喘证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证 发展概况 《中华医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华医典》中胎漏、胎动不安用药规律
11
作者 龚楚征 李善霞 朱欣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挖掘中医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期待为当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平台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处方... 目的:挖掘中医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期待为当代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华医典》中收录的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平台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录入处方148首,涉及中药81味,得出4首新方。结论:古籍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多使用补益药物,挖掘的新方期望为当代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漏胎动不安 中华医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的驻景丸文献学分析
12
作者 张明星 易腾达 +3 位作者 施继玲 王晓颖 保晰桐 冮顺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整理《中华医典》中驻景丸的组成、主治和功效。方法纳入《中华医典》收录的医学古籍中含驻景丸及其相关内容的条文,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将处方名称、药物组成、主治、功效和出处录入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而后进行分... 目的整理《中华医典》中驻景丸的组成、主治和功效。方法纳入《中华医典》收录的医学古籍中含驻景丸及其相关内容的条文,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将处方名称、药物组成、主治、功效和出处录入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而后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检索出古籍24部,涉及条文30条,其中含驻景丸26条,驻景圆2条,驻京丸、车前子丸各1条。(2)药物组成:共得到15个驻景丸处方,均以菟丝子和车前子为核心药物。(3)主治功效:主治病症主要有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视物不明、迎风有泪等;功效主要为补肝肾、明目。结论不同古籍文献中驻景丸的药物组成及剂量各异,菟丝子、车前子药物组合是驻景丸方核心药对,熟地黄是重要组成药物,主要治疗以肝肾不足为主的目昏暗等内障眼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景丸 菟丝子 车前子 《中华医典
下载PDF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的音乐疗法
13
作者 南色加 南拉卡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音乐是伴随人类起源而兴起并能表达情感和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通过音律的高低起伏刺激着人的情绪。因此,“音乐治疗方法”是通过音乐改变患者的情绪,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 音乐是伴随人类起源而兴起并能表达情感和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通过音律的高低起伏刺激着人的情绪。因此,“音乐治疗方法”是通过音乐改变患者的情绪,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体验,来达到保持、恢复、改善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音乐始终贯穿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并影响着其身心健康。此疗法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途径来治疗疾病,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交叉的学科。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找出对应“音乐治疗法”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根本医典》《论述医典》《秘诀医典》中的起居疗法中,并且此疗法更注重治疗心理疾病。如今高频率的生活节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音乐治疗法”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推广价值。通过文献对比法,挖掘《四部医典》中“音乐治疗法”相关的文献与内容,发现其治疗方法通过音律的变化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可以有效治疗众多心理类疾病,具有简单、高效的特色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音乐疗法 价值
下载PDF
《四部医典》医德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 之探讨
14
作者 赵生月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藏族社会中阐释医德文化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医德观、以“形”和“神”共体的生命整体医德观和“医德”与“医技”相融相契的医德不仅是古代藏医的行...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奠基之作,也是藏族社会中阐释医德文化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医德观、以“形”和“神”共体的生命整体医德观和“医德”与“医技”相融相契的医德不仅是古代藏医的行为标杆,也应该与时代同变化。为了契合当下背景的医德需求,我们应挖掘其文化内涵,继续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医典 医德文化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的泄泻中药内治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青艳 王见义 +5 位作者 瞿惠燕 杨涛 屠燕捷 郭永洁 周华 凌琪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泻 中药 内治疗法 用药规律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关联规则
下载PDF
《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平 朱海丰 +5 位作者 谢韶东 周杰 邓子璇 郑颖 钱桂凤 曾得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方剂频次进行统计,通过数据挖掘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索新处方。结果共纳入189条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相关条文,涉及方剂92首,包含中药192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熟地黄、当归、茯苓、黄柏,中药药性以温性使用居多,药味以甘味为主,多归肾、肝、脾经。聚类分析挖掘出新处方4个。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以补肝肾、强筋骨为基础,配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药物以虎潜丸、六味地黄丸加减为主。本研究可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华医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角下藏医学古籍知识发现研究——以《四部医典》为例
17
作者 沈旺 梁世豪 +2 位作者 李昕娱 王文欣 宋雪雁 《现代情报》 2023年第11期21-36,共16页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视角,以藏医学古籍《四部医典》为例,探索藏医学病症关系、病因关系、用药规律以及新处方挖掘路径,有利于藏医学古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具体实践中帮助解读和传播少数民族医学资源。[方法/过程]本研究使用Pytho... [目的/意义]基于数字人文视角,以藏医学古籍《四部医典》为例,探索藏医学病症关系、病因关系、用药规律以及新处方挖掘路径,有利于藏医学古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具体实践中帮助解读和传播少数民族医学资源。[方法/过程]本研究使用Python、Gephi等工具软件,按照文档识别与校对、文本分词与提取、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可视化、结果阐释的研究过程,对藏医学进行病症关系分析、病因关系分析、用药规律挖掘以及新处方预测分析。[结果/结论]相关的分析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完成藏中医古籍知识发现路径,确定藏医学古籍内容挖掘的可行方法,为中医学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发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藏医学古籍 《四部医典 知识发现 内容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华医典》中先秦至清末针灸治疗肿瘤的选穴规律
18
作者 魏铮 田昊 +1 位作者 徐桂兴 梁繁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1期23-26,共4页
目的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记录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古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治疗处方。运用IBM SPSS Statis... 目的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华医典》中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第5版《中华医典》中记录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针灸治疗肿瘤病症的古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治疗处方。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处方中的腧穴、经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提取496条针灸处方,共167个腧穴,腧穴总频次为939。使用频次前5位腧穴为气海、中脘、中极、脾俞、三焦俞;经脉排名频次前5位经脉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关联分析获得强关联腧穴配伍8组,其中“章门-中脘”居首位。用冰柱图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个有效聚类群。结论提示在针灸治疗肿瘤时,建议可以取任脉穴培补元气为主,同时辅以辨证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数据挖掘 肿瘤 《中华医典
下载PDF
基于《中华医典》挖掘调理三焦的组方用药规律
19
作者 陈星 马锦地 +6 位作者 尚艺婉 武颖烁 周哲旭 刘洋 刘娅茹 胡啸博 陈玉龙 《中医研究》 2023年第7期72-78,共7页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调理三焦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收录的中医药专著中关于三焦的方药论述;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1、SPSS Modeler 18.0对纳入的3333首古方、995味中药进行聚类、关... 目的:研究古代医家调理三焦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收录的中医药专著中关于三焦的方药论述;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SPSS Statistics 21、SPSS Modeler 18.0对纳入的3333首古方、995味中药进行聚类、关联、因子分析。结果:生姜、人参、茯苓、陈皮、大黄使用频率最高,药物性味以苦、辛、甘、温、寒为主,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肺、胃、心。关联分析发现木香与槟榔常搭配使用,聚类发现高频次药物可聚为五类,因子分析得出7个可调理三焦的核心方。结论:中药调理三焦主要从三焦运化水谷、运行诸气、主水液代谢的功能出发,将其作为气、血、火、津液运行的通道,治法以行气导滞、解表泻热、燥湿益气、清热解毒、滋阴、温阳为主,根据其用药规律与核心方的总结,可指导临床从三焦论治疾病的辨证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三焦 数据挖掘 方剂 用药配伍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中胁痛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欣怡 姜晓丹 +5 位作者 油红捷 唐佐青 马赟 杨铮 车念聪 刘文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4-8,19,共6页
目的探析《中华医典》所载的治疗胁痛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胁痛的处方,利用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9)录入处方数据及药物信息,对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用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 目的探析《中华医典》所载的治疗胁痛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治疗胁痛的处方,利用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9)录入处方数据及药物信息,对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用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 3.9.1统计药物共现频次并进行可视化网络展示。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 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SPSS Statistics 19.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59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40味,总用药频次3032次,核心药物有当归、甘草、白芍、柴胡、青皮、陈皮等,主要以补虚、理气、活血化瘀药三类药物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药物五味偏辛、苦、甘味,归经主要以脾、肝、肺、胃、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关联规则15组,以半夏,生姜与甘草的置信度最高,15组药物关联规则组合功效主要以补气、养血、行气、化瘀、除湿热为主。高频药物可以聚为5类,以疏肝解郁、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结论《中华医典》记载治疗胁痛处方呈现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柔肝止痛、化痰燥湿、扶正补虚为主的组方规律,与胁痛的核心病机相符,为临床中医治疗胁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中华医典 方剂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