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过程中,医护类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日益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医学生由于某些躯体症状与正在学习的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吻合,就会敏感地强化躯体感觉,错误地对原本存在的、之前认为是正常的症状或体征进行自我诊断,对号入座,认...教学实践过程中,医护类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日益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医学生由于某些躯体症状与正在学习的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吻合,就会敏感地强化躯体感觉,错误地对原本存在的、之前认为是正常的症状或体征进行自我诊断,对号入座,认为自己患上了正在学习的疾病,造成“学什么得什么”的假象[1]。国外将这一现象冠以医学生病(medical students’ disease,MSD)或医学生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of medical students )之名[2-3]。虽然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但为强调适应临床专科护理服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主导方向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近似于医学专业的压缩版,体现出与医学专业的高度统一[4-5]:因此,在学习粗浅的专业相关知识后,盲目为自己诊断疾病的疑病现象,也被发现存在于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群体中[6-7]。由于国内对健康焦虑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针对医护类大学生的健康焦虑少有人问津,笔者就其发生现状、相关因素等综述如下,以供参考借鉴。展开更多
文摘教学实践过程中,医护类大学生的健康焦虑日益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医学生由于某些躯体症状与正在学习的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吻合,就会敏感地强化躯体感觉,错误地对原本存在的、之前认为是正常的症状或体征进行自我诊断,对号入座,认为自己患上了正在学习的疾病,造成“学什么得什么”的假象[1]。国外将这一现象冠以医学生病(medical students’ disease,MSD)或医学生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of medical students )之名[2-3]。虽然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但为强调适应临床专科护理服务,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主导方向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近似于医学专业的压缩版,体现出与医学专业的高度统一[4-5]:因此,在学习粗浅的专业相关知识后,盲目为自己诊断疾病的疑病现象,也被发现存在于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群体中[6-7]。由于国内对健康焦虑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针对医护类大学生的健康焦虑少有人问津,笔者就其发生现状、相关因素等综述如下,以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