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727-728,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IA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 目的观察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IA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7.67%(42/43)]较对照组[80.95%(34/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TIA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 负面情绪
下载PDF
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杨欢 +2 位作者 孙进波 刘丽 邵素花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 探讨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并应用于患者全程化管理中,实施前选取医生27人、护士60人及2021-06~07月于作者科室就诊的3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 目的 探讨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并应用于患者全程化管理中,实施前选取医生27人、护士60人及2021-06~07月于作者科室就诊的3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选取原有科室医生27人、护士60人及2022-02~03月于作者科室就诊的3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在医护合作度、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患者满意度、随访率、复诊率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护合作度、责任护士病情知晓率、患者满意度、随访率、复诊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患者全程化管理中的实施与探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护士-患者 三位一体 工作模式 全程化管理
下载PDF
"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陈婷婷 刘海琪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8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维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患...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对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98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维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四维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术后4周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4周,四维组的依从性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75%,感染、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躯体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角色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遵医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老年人 "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四维参与护理模式 依从性 护患关系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专科护士-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思慧 邬丽满 +4 位作者 刘秋利 李红霞 黄旭容 陈颖珍 董洋洋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专科护士-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照顾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14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纳入的73例患者分...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专科护士-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干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照顾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14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纳入的7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将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1日纳入的7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专科护士-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模式干预。观察两组心理健康总评(MC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其主要陪护者综合照顾能力(FCTI),记录其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D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规范服药、合理饮食、康复训练等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照顾者FCT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专科护士-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依从性,提高陪护者照顾能力,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专科护士-社区-家庭 三位一体干预 家庭康复照顾
下载PDF
基于医-护-助责任制的德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被引量:32
5
作者 何志宏 王凌云 +7 位作者 韩琤琤 高凤娟 刘菊红 张磊 马春红 温秀芹 谢研 马鹏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681-2687,共7页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内部不同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与分工合作机制[医生依托医联体和院校专家资源建立纵向专家技术团队,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综合诊疗能力,提升签约管理水平;护士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养社区专科护士,建立护士健康管理室,保障签约患者综合性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权益;纳非专业人员(护士助理)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助团队承担更多事务性工作,分担团队工作压力,扩大服务覆盖];借助计算机智能协助定向分诊,强化、巩固医患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落实连续性管理,提供差异性签约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纵深发展。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基层操作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运行模式,效果肯定,社区居民签约率、规范管理率、慢性病控制率,社区就诊率、健康行为改善率、签约居民满意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率均不断提高,真实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医改进程,有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形成,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责任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定向分诊 护士助理 量化计分考核
下载PDF
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在社区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廖全全 张文武 +3 位作者 王立军 王琴 叶良玉 张友惠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院前—院内急诊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下称一体化培训模式)培训社区护士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名护士在综合医院急诊科培训基地进行急救技能培训;首次培训及3个月后行急救理论与... 目的探讨社区—院前—院内急诊三位一体急救技能培训模式(下称一体化培训模式)培训社区护士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名护士在综合医院急诊科培训基地进行急救技能培训;首次培训及3个月后行急救理论与操作考试,首次培训后对培训对象就急救技能培训满意度及认知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培训、复训考核合格率均为100%;首次培训优秀率31.3%,复训优秀率75.3%,复训优秀率显著高于首次(P<0.01)。100%社区护士对急救技能培训模式表示满意;97.0%认为本次急救技能培训非常必要,并希望定期复训等。结论一体化培训模式能适应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是提高其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急救护理 社区护士 社区-院前-院内急诊 急救技能 三位一体 培训模式
下载PDF
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万海燕 万普容 余嘉荔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江西省精神病院82例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在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江西省精神病院82例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2个月后失眠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社会功能缺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PSQI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中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用前景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医生-护士-家庭协作康复护理模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文芳 张莉 +3 位作者 朱香君 何爱琴 张洁 孙有惠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在喉部分切除术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营养管理,观察组接受"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运用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分析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入院24 h内,两组的TP、ALB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的ALB、TP、BMI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围术期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喉癌喉部分除术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医生-营养师-护士三位一体 营养干预 喉癌 喉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低年资护士安全培训中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秦爱玲 屈红 +2 位作者 王青丽 王非凡 杜明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31期-,共4页
目的:探讨有效而长远的护理安全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早期干预,规范安全行为,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引入HSE管理体系[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从培训需求调... 目的:探讨有效而长远的护理安全培训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早期干预,规范安全行为,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引入HSE管理体系[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从培训需求调研、安全课程设置、安全行为训练、培训过程管理、安全知识临床应用和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实施系统化管理。于2013年至2014年连续2年实施低年资护士安全培训,包括每年新入院的护士。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护士的满意度和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结果培训后196名研究对象实际到课合格率、安全知识知晓优良率及安全技能考试优良率分别为80.10%(157/196)、92.34%(181/196)、96.43%(189/196),分别高于培训前的65.31%(128/196)、81.63%(160/196)、88.78%(1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9.94、7.07,P<0.01。培训后196名护士对安全培训总体满意度为92.35%(181/196),高于培训前的80.61%(158/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P<0.01。培训后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合格率为90.13%(210/233),高于培训前的81.48%(17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1。培训后患者安全质量合格率、护理文书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5.81%(206/215)、95.29%(688/722),分别高于培训前的89.60%(181/202)、85.10%(577/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17,P<0.05。结论改进后的安全培训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了安全行为,提高了辨识风险及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了护理安全风险,贴近临床安全管理需要,为护士安全培训向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教育 专业 再培训 低年资护士 管理 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原文传递
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干预在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焦丽君 赵菲菲 +1 位作者 丁林 葛桂芝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生...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家属认知情况及患儿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高热、皮疹、口腔溃疡、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为26.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家属的认知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依从性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给予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干预,可明显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儿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护士-家属协同式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 脑炎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医学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丽娜 王倩 +1 位作者 邱贵兴 贾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治疗师"团队合作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医学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01至2021-01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 目的探讨"医生-护士-治疗师"团队合作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医学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01至2021-01本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单一护士常规健康教育和"医生-护士-治疗师"共同参与的团队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前1天分别用自设问卷调查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及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aire,MCMQ)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基本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医学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医生-护士-治疗师"团队合作进行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重视程度,依从性更高,优于单一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护士-治疗师” 团队合作 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患者 重视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