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触发工具在医疗不良事件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康俊 徐梦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4-590,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近5年(2017—2021年)全面触发工具(GTT)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为GTT在我国医疗机构的使用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GTT相关文献,并对该工具在医疗不良事件监测的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近5年(2017—2021年)全面触发工具(GTT)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为GTT在我国医疗机构的使用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GTT相关文献,并对该工具在医疗不良事件监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国家的50项相关有效研究。研究对象涵盖普通住院患者、儿童和老年人等11类患者;研究范围从单中心逐步拓展至多中心合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GTT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检测、GTT应用的优化举措及应用评估。结论GTT是一种已应用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可行、有效的医疗不良事件监测方法,可在我国医疗机构不良事件监测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的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不良反应全面触发工具的构建
2
作者 曲春晓 陈雅慧 +1 位作者 尹月 王从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1-4,8,共5页
目的:采用德尔菲(Delphi)法构建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全面触发工具,为开展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ADR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指南,形成ADR全面触发工具初始条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专家... 目的:采用德尔菲(Delphi)法构建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全面触发工具,为开展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ADR主动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指南,形成ADR全面触发工具初始条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山东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对触发器条目进行筛选与修改,最终得到专家认可度较高的触发器。结果:2次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两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79±0.09)、(0.81±0.11),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35±0.10)、(0.28±0.10)。经过2轮专家咨询筛选,最终确定57项触发条目。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含贝达喹啉方案的耐药结核病病历共127例次进行筛查,57项触发条目有13项(22.8%)阳性触发,涉及33例患者(26.0%),累计触发36次,其中有11项触发条目检出ADR,涉及27例ADR,触发器总体阳性预测值(PPV)为75.0%,有7项PPV达100.0%。结论:经德尔菲法构建的结核病患者ADR全面触发工具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贝达喹啉 耐药结核病 药品不良反应 全面触发工具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法在成人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事件预警中的临床应用适用性分析
3
作者 李少强 孔旭东 +5 位作者 张倩 李沭 王佳鑫 刘茜婷 唐一楠 李朋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1期1381-1386,1390,共7页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法在发现成人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全面触发工具法发现成人及老年患者ADE的相关文献(干预组为基于全面触发工具进行ADE判定;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法在发现成人及老年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纳入全面触发工具法发现成人及老年患者ADE的相关文献(干预组为基于全面触发工具进行ADE判定;对照组为人工核查后的ADE判定),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地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文献质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65篇文献。触发工具涉及血药浓度,实验室检查结果,解毒药物、治疗药物,以及护理4个模块。通过统计各触发工具条目的频次、界值以及阳性预测值(PPV),筛选整合后共得到出现频次排序居前20位的触发工具。纳入文献中,平均触发工具条目数为27条,ADE总检出率为(23.33±16.67)%,PPV为(26.17±13.22)%。结论:全面触发工具能够提高ADE的总检出率,但触发工具的条目及界值未形成行业共识,PPV差异较大,亟需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药物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提高药品不良事件检出率实践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佳 张卫芳 +2 位作者 谢珊珊 徐睿来 熊爱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提高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该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病历,每月随机抽取病例60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重复病例得到审查病例,对审查病历进行回...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提高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该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病历,每月随机抽取病例60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重复病例得到审查病例,对审查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全面触发工具在提高ADE检出率的优势。结果对随机抽取的720份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病例662份,剔除重复病例后获得用于分析的病例640份,确定ADE 87例,其中78例由触发器检出,ADE检出率为12.2%,而同时期通过自愿上报法上报的该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为0.3%(320/103 906); 35项触发器中有24项呈阳性(68.6%);触发器总阳性频次529次,检出ADE 94频次,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PPV)为17.8%(94/529);在78例次ADE中,其中化疗药物引起23例次(29.5%),抗菌药物引起10例次(12.8%),降压药物、激素、利尿药物各引起7例次(9.0%); 78例ADE中暂时性伤害占98.7%(E级57.7%,F级41.0%)。结论 GTT对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药品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 实践分析
下载PDF
利用全面触发工具建立住院患儿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预警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熊代琴 马雪英 +1 位作者 滕亮 王捷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7期663-668,共6页
目的应用全面触发工具建立住院患儿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预警监测模型,为患儿使用头孢菌素类ADR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2018年某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病例102例作为试验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使用该药... 目的应用全面触发工具建立住院患儿头孢菌素类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预警监测模型,为患儿使用头孢菌素类ADR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2018年某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病例102例作为试验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使用该药未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269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面触发工具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ADR主动监测模型,采用H-L检验模型校准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ADR监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0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ADR患儿无明显年龄及性别差异,ADR临床表现以皮疹及低血压最为常见;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自变量因素建立患儿头孢菌素类药物ADR主动监测模型:Logit(P)=Inp/-p=1.822(神经系统疾病)-3.43(白细胞计数<3×10^(9)/L)-4.162(使用激素类药物)-5.956(过度镇静/低血压/嗜睡)-5.041(皮疹);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论建立患儿头孢菌素类药物ADR主动监测预警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关注并积极干预患儿的原患疾病、白细胞计数、使用药物、血压、神志、皮疹等危险因素,对降低ADR的发生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全面触发工具 主动监测预警模型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运用全面触发工具监测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家玥 胡巧织 徐珽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6期352-359,共8页
目的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对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监测,同时评估该工具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日期在2015年1月1 日至2015 年12 月... 目的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对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监测,同时评估该工具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日期在2015年1月1 日至2015 年12 月31 日的成年住院患者病历信息,每月50 例共600 例。使用针对心理卫生疾病患者ADE 监测的31 项触发器对病历进行翻查,确定ADE 并对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同时根据病历翻查结果对触发工具进行初步修订。结果共纳入600例患者,31项触发器中仅15 项触发器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776次,其中379次为涉及ADE的有效触发,去重后共监测到281个ADE,其中仅25个ADE考虑为可预防性的。ADE/1000患者天为26.96,ADE/100例患者为46.83%,243例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ADE,占总人数的40.50%。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可在原有触发工具中新增两项新触发器,并对一项触发器进行本土化修订。结论全面触发工具在监测心理卫生疾病患者药品不良事件方面适用性较强,可为防范用药风险提供参考,在我国心理卫生疾病相关的医疗机构有推广价值,但该工具仍需改进以适应本区域心理卫生疾病患者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心理卫生疾病患者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顾艳 鲁毅 +4 位作者 刘朵 高妍 彭晓晔 肖定洪 钱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4期4295-429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在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住院病历35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各触发器信号与AD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50份病历中至少检测到1次触发器阳性的病历为130份...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在医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住院病历35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各触发器信号与AD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50份病历中至少检测到1次触发器阳性的病历为130份,触发器阳性触发率为37.14%;判定发生ADE 45份,ADE检出率为12.86%(45/350);24项触发器中有18项检测到202例次阳性触发,其中判定为ADE 57例次,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为28.22%;ADE伤害分级集中在E级,占94.74%(54/57),未发现G、H、I级ADE;同期医院ADE自愿上报率为2.06%(168/8147),与经触发器检出的ADE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GTT较自愿上报系统可发现更多的ADE,且对ADE的早期发现具有积极作用,但触发器需要进一步修正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主动监测护理不良事件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渟 谭春燕 +3 位作者 李冬雪 周小兰 唐佳 孔维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0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 :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对住院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测,评估该工具识别护理不良事件的可行性和潜力。方法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 目的 :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对住院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测,评估该工具识别护理不良事件的可行性和潜力。方法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出院的600例成人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使用GTT中14项护理相关触发器对病历进行查阅,确定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评价GTT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检出率方面的优势。结果 :600份病历中,14项触发器阳性触发率均为100.0%,阳性触发总频次为237次,阳性检出频次为41次,触发器阳性预测值为17.3%,600份病历中共筛选出44个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GTT检出率为5.0%,自愿上报率为1.5%。在GTT检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导致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干预措施(E类)为16例(2.7%);暂时性伤害,需要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F类)为14例(2.3%)。结论 :GTT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监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有效监测成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便医疗机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对于高风险流程的主动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补充,对我国临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GTT还需要经过进一步修订,以适用于各医疗机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主动监测 病历审核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心理卫生疾病患者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的探索与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巧织 徐家玥 +1 位作者 董再全 徐珽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5期885-88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监测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统计ADE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60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日期在2015年以内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监测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统计ADE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60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日期在2015年以内的成年住院患者病历信息。使用针对心理卫生疾病患者ADE监测的31项触发器对病历进行查阅,确定ADE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00例患者共发现281个ADE,ADE发生率为40. 50%。常见的ADE包括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影响ADE发生率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①不同性别、年龄段以及出入院护理级别患者AD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②发生过ADE的心理卫生疾病患者,其治疗药物品种数明显多于未发生过ADE的患者,且使用同类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ADE发生率分别较换药治疗和单药治疗的患者更高;③发生过ADE的患者其平均住院日明显较未发生ADE的患者长,且随着ADE发生数增加,平均住院日亦增加。结论:GTT可有效监测心理卫生疾病患者ADE发生情况,以便相关机构对ADE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防范ADE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在我国心理卫生疾病医疗机构有推广价值。但GTT还需经过进一步修订,以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心理卫生疾病患者ADE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心理卫生疾病患者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精神卫生机构药物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晓晔 李晓宇 周耀明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在精神卫生机构药物不良事件(ADE)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精神健康机构药物不良事件触发工具"的内容并结合本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ADE触发项,对本院出院患者病历250份...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在精神卫生机构药物不良事件(ADE)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精神健康机构药物不良事件触发工具"的内容并结合本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ADE触发项,对本院出院患者病历25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0份患者病历中,触发器阳性者68例;在已经建立的37个ADE触发项里,28项呈阳性,触发器阳性总频次279次,检出总频次43次,触发器阳性预测值为15.41%;确定为ADE的共54例,其中GTT法检出40例,涉及病例34份,ADE检出率为13.6%;ADE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47例伤害分级为E,7例伤害分级为F。同年度医院住院患者ADE自愿上报率为2.40%(7/292),与经触发器检出的ADE发生率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74,P<0.001)。结论GTT可有效应用于精神障碍住院患者ADE的监测,有利于ADE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精神障碍住院患者 药物不良事件 伤害程度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忠灵 夏菊梅 +2 位作者 王轶睿 杨立 滕亮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初步建立新疆某医院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的主动监测模型。方法采用触发器进行回顾性审查病例324份,对病例中ADE及其分类、分级进行判定,并采用Logis... 目的运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初步建立新疆某医院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ADE)的主动监测模型。方法采用触发器进行回顾性审查病例324份,对病例中ADE及其分类、分级进行判定,并采用Logistic分析探讨与ADE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初步建立ADE主动监测模型。结果39项触发器全部触发,总体阳性预测值(PPV%)为27.74%,触发器阳性触发率97.22%。判定出564个ADE,触发器ADE检出率68.52%(222/324),ADE/100例患者为174.07,ADE/1000患者天是32.03。ADE累及系统-器官13类,主要是代谢和营养障碍(30.67%)、血液系统(17.2%)、机会性感染(15.07%)。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7个因素是肾移植受者发生AD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免疫抑制剂ADE个体化列线图模型,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863)。结论全面触发工具可用于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ADE的监测,但需进一步完善触发器并进行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对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检出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昭燕 田方圆 +1 位作者 占美 徐珽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38-54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全面触发工具(GTT)与自愿呈报系统(VRNS)对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9年第8期)、SinoMed、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同时采用GTT对住院... 目的:系统评价全面触发工具(GTT)与自愿呈报系统(VRNS)对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9年第8期)、SinoMed、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同时采用GTT对住院患者进行ADE主动监测和VRNS进行监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8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共计144 7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成年住院患者中,GTT组ADE检出率相较VRNS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80,95%CI(2.89,21.03),P<0.000 1];②儿童住院患者中,相比VRNS组,GTT组ADE检出率明显增加[RR=5.66,95%CI(1.96,16.38),P=0.001];③ICU住院患者中,GTT组ADE检出率高于VR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5.28,95%CI(4.12,6.76),P<0.000 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VRNS相比,GTT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成年、儿童与ICU患者的ADE检出率,通过主动监测帮助医生及早地发现与处理可疑的安全事件,降低患者病死率与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自愿呈报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检出率 住院患者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伟威 王娜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IHI 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其他研究使用的触发器,...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在老年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IHI 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其他研究使用的触发器,并结合该院生化指标范围、药品目录和该院老年患者处方习惯,对触发器进行调整,最终制定出31项触发器。随机抽取本院2015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老年病科65岁以上出院病历360份,使用GTT审查病历,再通过Naranjo评定法判定ADE,将确定的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造成ADE的药物类别和累及系统-器官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结果审查的360份病历中,触发器检出阳性的患者169例,阳性率为46.94%。31项触发器中,19项触发器检出阳性。75例患者发生98例次ADE,ADE发生率为20.83%(75/360)。98例次ADE中,E级伤害97例次,F级伤害1例次。ADE共涉及9类药物,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导致ADE发生的占比最高,达58.16%;共累及系统-器官11个,其中代谢及营养障碍占比最高,达42.86%。GTT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67.02%,正确指数0.67。可靠性指标:符合率73.89%,Kappa值0.46。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44.3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住院天数、用药品规数、触发器检出阳性数和基础疾病数对老年住院患者ADE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GTT用于监测老年住院患者ADE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PPV较高,但部分触发器需继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 Naranjo评定法 老年住院患者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优化后的触发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良事件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14
作者 林晓霞 李佳 杨亚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652-1657,共6页
目的 验证优化后触发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监测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征集专家的意见优化触发器,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2022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出院患者进行病历审查,评价触发器在提高ADE检出率的优势。结果... 目的 验证优化后触发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品不良事件(ADE)监测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征集专家的意见优化触发器,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2022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出院患者进行病历审查,评价触发器在提高ADE检出率的优势。结果 240份病历中,经触发器检出阳性条目及例次分别为206条、169例患者,判定为ADE条目及例次分别为107条、74例患者,总体触发器阳性预测值为51.94%(107/206)。ADE严重程度分级最多的是E级损伤,占89.19%;共累及9个系统-器官,受损伤系统最多的是胃肠系统损伤,共55例次;代谢和营养障碍次之,共18例次。主动监测检出率为30.83%(74/240),该医疗机构同期自主上报率为0.28%(6/21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自发上报系统,优化后的心血管药物触发器设计合理,可提高ADE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德尔菲法 药品不良事件 主动监测 心血管系统药物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翌 闫峻峰 边原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了解目前全面触发工具(GTT)国内外应用情况,为GTT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GTT相关文献,并就GTT用于医疗不良事件(AE)检测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纳入... 目的了解目前全面触发工具(GTT)国内外应用情况,为GTT在我国医疗机构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GTT相关文献,并就GTT用于医疗不良事件(AE)检测相关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纳入有效研究58项,文献分布15个国家。研究涉及GTT应用的多个方面:AE发生率的测定(62.07%),明确AE发生对象类别的相关研究(36.21%),评估GTT作为AE测量工具的效能(27.59%),GTT应用效能的改进与探索(23.41%),GTT与其他AE检测方法的对比(15.52%);18.97%研究审评者数量及标准均按照GTT白皮书建议,32.76%研究对审评者没有明确描述;报告AE发生率的方法最常用表达方式是住院患者发生AE的比例;研究对象包括一般住院患者、儿童、重症监护患者(ICU)等共11类;一般住院患者发生AE的比例3.4%~43.3%,可预防比例32.2%~72.4%;最常见的AE事件类型是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感染/院内获得性感染、手术相关并发症、血钾异常、压力性溃疡等。目前美国、韩国、西班牙、中国等多个国家地区评估显示GTT具有高效性,GTT与其他AE检测方法(包括自愿报告系统、HMPS、QPSIQ、DLCR等)相比具有优势;对GTT性能改良的探索涉及不同资质审评者、审评者经验、抽样方法、样本大小、触发器等对检测效能的影响等多方面。结论 GTT已在多个国家地区应用于医疗机构患者的AE检测,并显示出一定优势,GTT不失为一种有效的AE检测工具,可在我国医疗机构AE监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药物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回顾性监测与自愿上报的药品不良事件比较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晓娣 吴华 +3 位作者 袁颐捷 张会珍 赵黎明 李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99-502,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推出的全面触发工具(GTT)主动监测药品不良事件(ADE)与采用自愿报告系统上报的ADE,为更好地应用两种监测方法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应用GTT监测的成年住院患者的AD... 目的:比较应用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推出的全面触发工具(GTT)主动监测药品不良事件(ADE)与采用自愿报告系统上报的ADE,为更好地应用两种监测方法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应用GTT监测的成年住院患者的ADE与同期医院自愿报告的ADE的特点。结果:自愿上报ADE的可预防率为4.08%,GTT监测为18.75%。ADE相关患者中内科明显多于外科。自愿上报ADE中E级为主,且有F级、H级事件,GTT监测的ADE中E级与F级事件较多。ADE涉及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口服和皮下给药为主,涉及的药品中频率最高的是中药、抗肿瘤药和胰岛素。结论:GTT监测与自愿上报两种方法监测到的ADE类型有一定互补性,建议医疗机构同时应用两种方法,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自愿报告 药品不良事件 主动监测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巍 陈国龙 +1 位作者 龙配国 刘宏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06-411,共6页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GTT)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实时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由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每日应用设计的触发器对呼吸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并确定触发器阳性病例,再由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GTT)工具在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实时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首先由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每日应用设计的触发器对呼吸科的住院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并确定触发器阳性病例,再由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ADE的判定和分析,并将最终确定的ADE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汇总和上报。结果设计的触发器20项中有17项为阳性,触发器阳性率为85.00%。触发器阳性共计260例次,检出ADE 24例次,触发器阳性预测值为9.23%。纳入登记的病例205份,ADE检出率为11.71%(24/205),与呼吸科ADE自愿上报率(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1,P<0.01)。ADE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构成比79.17%)。患者原发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科常见病为主。涉及药品主要为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20个常见品种。ADE的危害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其中E级22例次,F级2例次。结论触发器设计合理,能够实时监测呼吸科ADE并检测到更多的ADE,可作为临床药师开展专科临床药学工作的内容与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 实时监测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GTT)检测住院儿童药品不良事件(ADE)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娟 胡一冰 徐妮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用于检测儿童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的可行性。方法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本院病案科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住院患儿病历60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触发... 目的验证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用于检测儿童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的可行性。方法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本院病案科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住院患儿病历60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触发器显示阳性的患者进行ADE判定和分析,并将最终确定的ADE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累及系统-器官情况分析。结果实际用于审查的病历576份,至少一项触发器阳性者326例,占56.60%(326/576)。26项触发器中,有22项显示阳性,其中以"使用止泻药\微生态药物\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占比最高,达24.85%(81例次)。GTT法确定ADE为107例次,检出率为18.58%(107/576)。ADE伤害分级集中在E级(短暂性伤害)与F级(中度伤害),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例次最高,占50.00%(71/142)。结论 GTT在防范儿童ADE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尚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事件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 儿童患者
下载PDF
利用全面触发工具监测药品不良事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欢 詹菊 +3 位作者 欧阳苍鸿 熊德庆 程登贵 文朋 《海峡药学》 2021年第9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构建医院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主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 IHI》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文献并结合我院使... 目的探讨利用全面触发工具(Global Trigger Tool,GTT)构建医院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主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方法根据《Global Trigger Tool for Measuring Adverse Events IHI》中推荐的触发器和国内文献并结合我院使用情况制定触发器条目,利用我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V2)随机抽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出院病历。使用GTT的触发器条目对病历(用药情况、检验检测指标、病程记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触发器显示阳性患者是否发生ADE进行判定,并对其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运用阳性预测值(PPV)评估触发器的实用性,根据病例审查结果对触发器进行修正。结果350例病历触发GTT中触发器阳性167例次,其中确定共63份病历发生65例次ADEs,ADE检出率为18.00%(65/350),20项触发器检出阳性(63.33%),有14项检出ADE,触发器阳性预测值(PPV)为41.4%(65/157)。检出的ADEs中E级伤害60例次,F级伤害5例次,共累及11个器官-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占比最高(33.84%)。结论GTT对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医务人员对ADE的识别能力,提高药物安全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主动监测 药品不良事件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优化后全面触发器实时监测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国龙 罗巍 +3 位作者 陈仕平 鄢忠强 李芙琼 刘宏莹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2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全面触发器对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实时监测效能。方法―比较触发器优化前(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优化后(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触发器阳性病例及检出的ADE信息,计算触发器的阳... 目的探讨优化后的全面触发器对呼吸科药品不良事件(ADE)的实时监测效能。方法―比较触发器优化前(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优化后(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触发器阳性病例及检出的ADE信息,计算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PPV)。结果优化后触发器共11项,其中10项阳性(90.91%);触发器阳性194例次,检出ADE 32例次;11项触发器平均PPV为16.49%,显著高于优化前的9.23%(P<0.05);优化后检出的ADE总体特征无显著差异,年龄仍以60岁以上(75.01%)为主,ADE的伤害程度仍以轻度为主,其中E级31例次,F级1例次,ADE累及器官/系统仍以胃肠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与营荞障碍.皮肤及附件为主,优化后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各检出1例次;涉及的怀疑药品仍以呼吸科常用品种为主,共12类24个品种,总40频次。结论优化后触发器的ADE检测效能明显提升,且对呼吸科ADE总体特征无明显影响,有利于更高效地开展实时监测ADE和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但个别触发器仍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触发工具 药品不良事件 实时监测 呼吸科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