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韦简文与《医验纪略》
1
作者 周祖亮 方懿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韦简文是清末民国时期广西中医名家,医术高超,著述较多。《医验纪略》是韦简文撰著的中医著作之一,该书属于临证医案著作,仅1册,收录110则医案,约3.5万字,具有鲜明的地域医学特色。《医验纪略》善用医学名方治疗疑难病症,保留了治疗危... 韦简文是清末民国时期广西中医名家,医术高超,著述较多。《医验纪略》是韦简文撰著的中医著作之一,该书属于临证医案著作,仅1册,收录110则医案,约3.5万字,具有鲜明的地域医学特色。《医验纪略》善用医学名方治疗疑难病症,保留了治疗危急重症的临床经验,反映了著者的高超医技与高尚医德,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简文 医验纪略 民国中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烨 刘兰林 +2 位作者 罗梦曦 郭锦晨 汪海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60-162,共3页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 吴楚作为新安医学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益气与温阳合方,补脾与温肾同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温补之法。从《吴氏医验录》中了解到吴氏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法具有:中焦不足,法当健脾补中,多用甘温培补之味;气虚发热,遵以益气温阳,慎用解表祛风之品;虚实夹杂,补养脾胃,擅于消补兼施;温经散寒,渗湿攻积,多法寒温并治等辨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补中益气法 新安
下载PDF
明代秦昌遇《医验大成》学术特点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晓林 黄意甜 黄玲 《河南中医》 2005年第8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明代 秦昌遇 医验大成》 学术研究 学论著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烨 郭锦晨 +3 位作者 姚慧 罗梦曦 汪海慧 周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93-94,97,共3页
通过《吴氏医验录》了解到吴氏临证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临床杂症。临证以健脾为本,益气为先,并佐以温肾助阳之法,屡起沉疴。对于内伤发热者,治以升阳调中,益气以消阴火;对于冲任失调的妇科疾病,温补以调养气血;对于食伤脾胃者,... 通过《吴氏医验录》了解到吴氏临证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各种临床杂症。临证以健脾为本,益气为先,并佐以温肾助阳之法,屡起沉疴。对于内伤发热者,治以升阳调中,益气以消阴火;对于冲任失调的妇科疾病,温补以调养气血;对于食伤脾胃者,不仅消法以治其标,更使气足以疗其本;对于一些真寒假热者,能够精思明辨,不拘流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补中益气法 新安
下载PDF
明代秦昌遇《医验大成》学术特点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意甜 贾晓琳 +1 位作者 杨毅 谭胜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对明代名医秦昌遇的医案著作《医验大成》的体例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选择书中病案对秦氏的学术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书内容丰富,论述精辟,遣方用药得当,医理有阐发,论证有独见,治病有特色,不失为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医案文献。
关键词 医验大成 秦昌遇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医验大成》脾胃病证治特色
6
作者 张璐砾 葛晓舒 刘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3-54,共2页
《医验大成》是明代著名医家秦昌遇的著作之一,该书对秦氏一些精华医案进行整理,有极高的临床参考价值,特别是重视脾胃病的辨证治疗,临证有自己的独到体会。文章将就《医验大成》的脾胃病证治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验大成 脾胃病
下载PDF
《幼科医验》提要 被引量:1
7
作者 段逸山 《中医药文化》 2006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幼科医验 抄本 提要
下载PDF
《医验录》吴天士寒入血室案1则辨析
8
作者 董妍妍 罗世旷 吴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1期56-58,共3页
“寒入血室”,即妇女时逢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风寒外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或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结于血室所致之证,首次由新安医家吴天士在《医验录》中记载。此文就吴氏“寒入血室”... “寒入血室”,即妇女时逢月经来潮或月经将净或产后气血大伤之际,血海空虚,风寒外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或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结于血室所致之证,首次由新安医家吴天士在《医验录》中记载。此文就吴氏“寒入血室”案1则从发病机制、诊断及处方用药方面做详细分析,并对案中所述症状进行类证鉴别,以期为现代临床诊断及治疗此类病证予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天士 寒入血室 新安 医验录》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全集》用药思想及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嘉玮 郭锦晨 +2 位作者 高兵 叶铭钢 王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36,349,共4页
目的:探究《吴氏医验录全集》中吴楚的用药思想。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等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聚类关联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选... 目的:探究《吴氏医验录全集》中吴楚的用药思想。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等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及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聚类关联分析,挖掘核心药物组合。结果:选取《吴氏医验录全集》中的199例医案,统计得出药物117味药次1814次。吴楚临证常用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肉桂等,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和温里药等,聚类分析得到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炮姜等11个组合。二项关联分析有白术、炙甘草,茯苓、泽泻等10组组合,三项关联分析有人参、附子、白术等10组组合。结论:吴楚喜用人参、善用温补、重视脾肾,其核心处方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四逆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医验录全集》 用药思想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吴楚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温补治痹验案2则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锦晨 刘健 +1 位作者 汪元 万磊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14-16,共3页
以《吴氏医验录》中痹证验案二则为例,结合《内经》《金匮要略》《脾胃论》《活人心鉴》《宝命真诠》等相关论著综合分析吴氏辨治思想及方药特色。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 温补 通络 痹证 新安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寒入血室”证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家劼 郭锦晨 +3 位作者 周桥 吴凡 孙珍珍 胡济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13期23-24,85,共3页
基于 《吴氏医验录》,整理吴楚辨治'寒入血室'证的学术特色.撷取吴楚在案中首次提出'寒入血室'之证的经典医案一则,分别从病因病机、 理法方药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吴氏认为,既有'热入血室'之证,遇此妇人之奇病,... 基于 《吴氏医验录》,整理吴楚辨治'寒入血室'证的学术特色.撷取吴楚在案中首次提出'寒入血室'之证的经典医案一则,分别从病因病机、 理法方药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吴氏认为,既有'热入血室'之证,遇此妇人之奇病,辨之为'寒入血室'证,详释其病因,并从肝论治,以温药舒之,寥寥数味,只一剂便愈.通过探析吴楚临证治验中体现'寒入血室'证的学术创新,继承与发扬这一新安医学辨证特色,以拓宽现代内科、 妇科的临床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入血室 吴楚 吴氏医验 温补 辨证论治 学术特色
下载PDF
《医验大成》血证医案用药规律挖掘
12
作者 王普 谢军 《新疆中医药》 2022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 对《医验大成》医案中治疗血证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明代名医秦昌遇治疗血证部分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5.0),得到《医验大成》血证医案方剂41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医案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熵聚类等科学数... 目的 对《医验大成》医案中治疗血证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明代名医秦昌遇治疗血证部分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5.0),得到《医验大成》血证医案方剂41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医案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熵聚类等科学数据挖掘方法,挖掘核心用药及新处方。结果 涉及90味中药,累计频次379次。使用频次≥5的中药有24味,性味上甘温与苦寒参半,归经以脾、肺、心、肝经为主。使用频率在20%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6组,8组潜在核心药物组合,新处方4首。结论 秦昌遇在《医验大成》血证治疗上,(1)擅用补气剂,以健脾肺之气摄血;(2)擅用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阳证出血;(3)在止血的同时喜用当归养血、破恶血;(4)治血亦治风,风止血亦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验大成 数据挖掘 秦昌遇 血证
下载PDF
存医验药: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兼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琦 张大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1,共7页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医之争。自西医东渐以来,中西医之争已经持续了百余年,影响较大的有"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观点。受机械还原论的影响,余岩等人所提...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西医之争。自西医东渐以来,中西医之争已经持续了百余年,影响较大的有"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科学化观点。受机械还原论的影响,余岩等人所提的"废医存药"有着时代局限性。"存医验药"更能发挥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使其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存医"是医学文化生态、文化遗产之保存,体现其经验价值、文化价值、思维启迪价值及科学价值。"验药"则是通过实验与检验,来发掘传统药物的价值,为开发新药、验证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提高传统药物的普适性,为人类的健康而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医验 青蒿素 现代 价值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吴楚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评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烨 张浩 +2 位作者 屠彦红 杨勤军 郭锦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中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3则,探寻吴楚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诊治特色,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方法]以《吴氏医验录》疟疾验案3则为例,结合《内经》、《伤寒论》、《脾胃...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中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3则,探寻吴楚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诊治特色,为现代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方法]以《吴氏医验录》疟疾验案3则为例,结合《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吴氏医验录》等相关论述与吴楚学术思想特点,阐释吴氏运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疟疾验案,仔细分析病因病机,探寻治疗规律与特色。[结果]吴氏治疗疟疾方面独具特色,擅于益气与温阳合用,尤好重用参芪桂附,医案中以补中益气法收功者不在少数。[结论]补中益气法对于疟疾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后学若能结合经典和吴氏论述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挖掘并运用于实践,则能扩展临证治疟思路,更好地临床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医验 吴楚 补中益气法 疟疾 新安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医验录》产后病辨治特色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雨 郭锦晨 +2 位作者 姚慧 张佩文 谭辉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33-34,共2页
吴楚治疗产后病多宗其多虚、多瘀的特点,重补养一身气血,敢用人参,善用参芪;倡培补乙癸之源,巧用杜仲、牛膝、续断、龟板之类;补中寓通,喜用熟地黄、当归、四物、丹参。通过研究吴楚对产后病的论治,对其临证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 吴楚治疗产后病多宗其多虚、多瘀的特点,重补养一身气血,敢用人参,善用参芪;倡培补乙癸之源,巧用杜仲、牛膝、续断、龟板之类;补中寓通,喜用熟地黄、当归、四物、丹参。通过研究吴楚对产后病的论治,对其临证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产后病的治疗提供思路,以增强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病 吴楚 医验录》 辨治特色 温补 养血 通络 培补肝肾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吴楚运用温补思想辨治痰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政新 余雪健 黄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7-1609,共3页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 吴楚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通过对其《吴氏医验录》中痰证相关病案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其温补思想在痰证辨治中的运用。吴氏认为,痰之所生主要归责于脾肾两脏。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从而停聚为痰;肾虚则肾水无以牵制,上犯为痰。临证之时以脉为重,滑脉为脾虚生痰之象,脉沉主肾虚生痰之象,不同兼脉象意有不同。痰、涎二证有异有同。涎证属虚,而痰证有虚有实,然均施以温法,但二者温补之时有所差别。涎证温补多以甘温之品补肾健脾,痰证温补或用苦温之品温燥湿痰,或用辛温之品温散寒痰,或用甘温之品温运虚痰。吴氏确定了以大补温剂治疗痰证的治疗原则以及燥脾土、培肾阳的治疗方法,临床形成六君子汤、八味丸为代表性方剂的温补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楚 《吴氏医验录》 痰证 温补
下载PDF
中医的指南针不是“实验医学”
17
作者 曹东义 《中医药通报》 2010年第3期1-2,共2页
《科学新闻》杂志近期有两篇文章议论中医问题,一篇是“抗击甲流,‘金花’裸奔”,另一篇叫“中医发展需要指南针”,也许其关心中医发展的初衷是为了中医学术进步,但是其倡导的发展道路却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 西 医验药论
下载PDF
新安医家吴楚辨治食积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嘉玮 张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4-1035,共2页
吴楚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吴氏医验录全集》为其从医经验汇编,通过探析《吴氏医验录全集》中7例伤食医案及8例食厥医案,总结其辨治食积的经验。他认为食积的病机为食填太阴,脾失健运,痰涎乃生,阻滞经络气血。重视问诊及脉诊,指出... 吴楚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之一,《吴氏医验录全集》为其从医经验汇编,通过探析《吴氏医验录全集》中7例伤食医案及8例食厥医案,总结其辨治食积的经验。他认为食积的病机为食填太阴,脾失健运,痰涎乃生,阻滞经络气血。重视问诊及脉诊,指出寸口脉盛、寸口弦滑有力等为伤食脉,强调从发汗特点、汗后症状、脉象特点等方面辨明食积发热与伤寒发热,以消食导滞健脾为主要治法,脾胃虚弱者则以补脾为先、消导为后,重视病后调养。重视脾之阳气,强调温则食化、养护脾胃,临床好用性温之品以助脾阳、健运化,对于食积郁热者常用大黄以通腑导滞,中病即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医验录全集》 伤食 食厥 新安 吴楚
下载PDF
《医法征验录》舌诊三要诀
19
作者 姚玉婷 严道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医法征验录》是专论脉舌诊法的清代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经王名声阐释整理而成今日所见版本。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书... 《医法征验录》是专论脉舌诊法的清代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经王名声阐释整理而成今日所见版本。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书中舌诊的内容颇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征 舌诊 伤寒舌鉴 张登 李文庭 王名声
下载PDF
《医法征验录》对舌诊理论的发挥
20
作者 姚玉婷 严道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0-51,共2页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 《医法征验录》是清代专论脉舌诊法的著作,原为李文庭所著,后由王名声补注,书中下卷77幅舌图中有63幅引自清·张登所著《伤寒舌鉴》,每幅图后的论述既有张登《伤寒舌鉴》的内容,又有李文庭、王名声的补充,李文庭的添笔荟萃大成,王名声的补注既有批判又有继承,体现了医家争鸣,故从张登初稿、文庭添笔、名声补注三个方面对《医法征验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征 伤寒舌鉴 张登 李文庭 王名声 舌诊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